8.3法治社会测试卷(含解析)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法治社会测试卷(含解析)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课题3 法治社会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2024无锡期末]法治社会基本建成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对法治社会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政府的权力有严格的法律界定 ②法律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③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 ④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2024扬州阶段练习]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开展2023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活动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宪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
A.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B. 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C. 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定宪法自信
D. 有利于引导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依法执政的服务理念
3. 法治社会是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下列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是(  )
①人民政协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③居委会等基层行政机关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④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诉讼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为增强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的发生,近年来,某市人民检察院与教育局、机关工委、团委等机关共同联动,持续推进法治进校园工作,从源头上遏制校园犯罪的发生。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
①能杜绝暴力犯罪的发生 ②是推进学校法治宣传教育的根本路径 ③是构建平安校园、建设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④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建设的法治是人民的法治,中国要建设的法治社会是人民的法治社会,是以人民满意为目标的法治社会。由此可见,法治社会建设(  )
①能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②能增强人民的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 
③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的自我经营 ④让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制定法律、法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2024盐城阶段练习]为树立典型,激励先进,某省司法厅在全省评选出20名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某市有两位调解员榜上有名!如果给这两位调解员送一面锦旗,锦旗上应该写(  )
A. 加强法治宣传,提高群众法治观念
B. 避免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美丽家园
C. 维护群众权益,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 弘扬法治精神,减少基层违法行为
7. 为照顾到更多数字化体验能力不佳的老年群体,某市街头的电话亭全新升级改造为“Hello老友亭”,老年人可以通过刷脸快速叫车、预约挂号等;如果迷路了,老年人则可以用“守望相助”AI人脸识别找到家属。此外,在“15分钟生活圈”里,老年人可以查询周边文娱、医院、电信营业厅等生活设施位置。可见该市政府(  )
①发挥数字优势,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②加强社会建设,致力于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④完善公共服务,增进老年市民的幸福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2024哈尔滨期末]2024年贺岁电影《第二十条》,讲述了我国刑法“正当防卫制度”背后的公理人情,以艺术的手段反映了“正当防卫”认定标准的变化,释放了国家支持正当防卫、鼓励见义勇为的信号,传递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材料表明(  )
A. 影片创新了普法形式,改变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
B. 国家鼓励见义勇为正义行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C. 良法更有利于严格实施,使法律得到公认和遵从
D. 全社会成员应共同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9.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狭义的法治社会,更多强调的是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社会主体行为的法治化。从狭义的角度看,下列做法能直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是(  )
①依法约束行政权力 ②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③建设民主法治社区 ④增强全社会的法治信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0. [2024南平期末]某县人民法院在全县各村聘请当地乡贤作为特邀调解员,以话茶的方式,引导当事人闲话家常、交流思想,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了从“消已病”到“治未病”的跨越。这启示我们在法治农村的建设中要(  )
①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
②创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方式,助力乡村发展
③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2024无锡期末·改编]“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发展,书写了一个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在江西省抚州市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基地模拟庭审中,“庭审”主角是以村干部为主的“法律明白人”。四川省荣县公安局依托公安大数据应用建设把防范电信诈骗融入基层治理,精准研判,从而对受骗群众及时提醒劝阻。这些基层治理举措(  )
①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提升了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②进一步健全了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③构建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④创新基层治理的手段,推动了政府治理公开公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建设法治社会,要求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①甲市为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进一步健全司法考试管理体制 
②乙社区设置法律服务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的“大脑”中存储着海量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信息,可供居民查询 ③丙省建立法律服务志愿者微信群,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④丁县推行“一村一律师”制度,为村民提供有偿法律咨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 发源于浙江永康龙山、西溪两镇的“龙山经验”,是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法庭职能前移、各方力量联动、分层过滤、递进调解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近些年,在永康市委的统筹领导下,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每个末梢,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上述材料表明,建设法治社会需要(  )
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②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③规范权力的运行 ④坚持良法之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 河南省焦作市“网上法院”作为全省首家“网上法院”正式上线运行,来自全省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代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共同见证了焦作市“网上法院”的网上开庭、智能导诉机器人、院长语音信箱等各种智能化操作。开办“网上法院”(  )
①有利于强化程序监督,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思维,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 ④是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2024江西开学考]近年来,江西某地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积极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落地见效,通过搭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桥梁,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专业优势和法律领域的权威作用,为企业发展“护航”。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推行(  )
①能为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法律服务 ②意在推动社会的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③是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的有效举措 ④旨在支持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2024太原期末]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以下关于建设法治社会的举措正确的是(  )
①实行律师驻基层制度,有效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各种问题 ②搭建在线矛盾纠纷化解的平台,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强化道德在解纷中的权威地位 ④发挥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管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 非选择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17. [2024无锡期中]近年来,某县积极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以法治文化为引导,打造了一支“聚民意、汇民智、贴民心”的基层法治人才服务队伍。目前,全县成功培育出“法治带头人”108名,“法律明白人”2 296名;共建成1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7 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已实现 14 个镇级、110个联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110个村(社区)全部选聘法律顾问,并签订“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协议书,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为群众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发挥村级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成功调解树木遮阴、建房挡路、家庭纠纷等常见纠纷6 264件,切实提升了群众对公平法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该县是如何建设法治社会的。
课题3 法治社会
1. D 政府的权力有严格的法律界定是法治政府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是法律,②错误。
2. C 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A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B错误。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定宪法自信,C正确。党坚持依法执政,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D错误。
3. C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执法部门,不能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①错误。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行政机关,③错误。
4. D “杜绝暴力犯罪的发生”的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法治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进学校法治宣传教育,但不是根本路径,②错误。
5. A 材料强调法治社会建设是人民的法治,而不是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的自我经营,③错误。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法规,而不是让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制定法律法规,④错误。
6. C 材料与加强法治宣传无关,A不符合题意。“避免社会矛盾”表述错误,B错误。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有利于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因此锦旗上应该写维护群众权益,推进法治社会建设,C正确。人民调解员可以推动矛盾解决,但不能减少基层违法行为,D错误。
7. D 材料不涉及提升政务服务效能,①不符合题意。该市政府加强社会建设,但其目的是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而不是“增强政府的权威”,②不符合题意。
8. B 电影以艺术的手段反映了“正当防卫”认定标准的变化,而不是改变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A错误。电影释放了国家支持正当防卫、鼓励见义勇为的信号,说明了国家鼓励见义勇为正义行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B符合题意。要推进良法的实施,而不是良法更有利于严格实施,C错误。材料强调推进法律的实施,没有涉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D不符合题意。
9. B 材料中狭义的法治社会,更多强调的是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社会主体行为的法治化,而依法约束行政权力的主体是政府,①不符合题意。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狭义的法治社会无关,②不符合题意。
10. C 材料没有体现农村基层政权,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不符合题意。
11. A 材料提升的是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与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无关,③不选。材料未涉及政府治理公开公正,④不选。
12. B “为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进一步健全司法考试管理体制”“为村民提供有偿法律咨询”不属于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①④不符合题意。
13. A ③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建设法治社会需要规范权力的运行、坚持良法之治。
14. A 材料未体现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③不符合题意。开办“网上法院”并不是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15. B 推动社会的各个领域依法运行夸大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作用,排除②。“支持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是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目的,排除④。
16. C 有效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各种问题夸大了实行律师驻基层制度的作用,①错误。应该强化法律在解纷中的权威地位,③错误。
17.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该县以法治文化为引导,以普法宣传为抓手,推动了“法治乡村(社区)”建设。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该县积极发挥村级调解委员会的作用,调解群众常见纠纷,促进社会和谐。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该县推进农村和社区选聘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订单式法律咨询服务,推动法律服务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