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课件(共44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课件(共44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学习目标
栏目导航
新课导入
课程讲授
课堂小结
当堂评价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认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知道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过程;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知道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科学思维: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科学探究:通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体验其中的物态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放热)
熔化(吸热)
升华(吸热)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
新课导入
自然界的水循环
北方的同学们,今年我们过了一个干热的夏天,我每天就是盼着老天下点雨。这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自然界里的水在不停地变化着形态,也在不停地移动着位置,为地球提供了物质移动的载体和动力,你知道它们都是以哪些形式在循环呢?在这些循环中它们的物态进行着怎样的变化呢?
水循环
01
课程讲授
陆地水循环





海洋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的途径:

①蒸发
②降水
③水汽输送
④径流
⑤蒸腾
海洋
陆地
⑥下渗
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一朵朵白色的云。
二、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聚集,形成了大水滴下降成为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熔化也形成雨滴掉下来。

水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 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便凝固成雪珠、小冰晶或雹子,气流减弱时回落,上升的气流再增大时,它们再上升,如此上下翻滚,它们就可能逐渐成为大冰雹,降落到地面。

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水蒸气凝华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大雪花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深夜或清晨,地面气温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

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表面,这就是露。

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凝华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总结:七个三
1.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4.三个互逆过程:①熔化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
5.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6.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熔化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7.三个条件:①晶体熔化:达到熔点;继续吸热。②晶体凝固: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③液体沸腾: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课堂练习
例1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答案:“霜前冷”是因地面上的水蒸气在较低温度下才会发生凝华现象;“雪后寒”是因雪熔化要吸收热量。
水是珍贵的资源
02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储存有大量的热
含大量盐类物质(盐度)
海水的运动:波浪、洋流、潮汐
江河湖泊水、冰川、土壤水、地下水
云、雾、霜、露、雨、雪的形成
地球上的水
01
02
海洋水97.47%
淡水2.53%
水体比例:
可以利用的占淡水的11%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
淡水奇缺,水比油贵
污水排放,污染水源
破坏森林、水土流失
水污染
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缺水,13亿人缺少饮用水,30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有40%的河流被污染,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有效、合理使用水资源
03
1.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喷灌技术
滴灌技术
2.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和节约用水
3.加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制定有关节水的法规,有效地使用水资源
课堂练习
例2.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水资源,共建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中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用化工厂排出的水灌溉
B.把河水直接当作饮用水
C.大气降水直接用来煮饭
D.农业灌溉使用暗渠输水
D
1.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错误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C
3.为什么深秋,清晨能看到花、草、石块上有露、室内窗户上出现小水珠,而到寒冷的冬天,室外地面结霜,室内窗户上才出现冰花?形成露和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与温度有关。严冬,室外气温骤降且降到0 ℃以下,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发生凝华。深秋,室外气温降低,发生液化现象。
水循环与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储存有大量的热
含大量盐类物质(盐度)
海水的运动:波浪、洋流、潮汐
江河湖泊水、冰川、土壤水、地下水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三种方式及途径了解水循环的意义
课堂小结
4.5节 水资源与水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二)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三)水是珍贵的资源
(四)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1.下列物体中不是水的固态形式的是(  )
A.干冰 B.霜 C.雪 D.雹
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在循环中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C.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D.积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起渗入地下或汇入江河,大部分又流入大海
当堂评价
A
B
3.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不停地循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循环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海水升华成水蒸气
B.②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C.③是水蒸气凝固成小冰晶
D.④是小冰珠凝华成雹
B
4.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下面是“水”的几条转化路线:①水→冰→水蒸气②冰→水→水蒸气 ③水蒸气→水→冰 ④水蒸气→冰→水,“水”的这几条“旅行”路线中可行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和③ D.四条路线都可以
5.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2.53%,淡水的循环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水循环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B.水循环的主要物态变化有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C.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D.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D
B
6.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中的甲、乙和丙分别是水的三种状态,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吸热、放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水蒸气
B.由甲到丙是升华过程
C.露的形成是由甲到乙的过程
D.由乙到甲的过程有两种形式
B
7.如图1所示,物质M通过吸热、放热,出现了三种不同物态。甲、乙、丙可能分别是图2中的哪种物质?
甲:   ,乙:   ,丙:   。
露珠

空气中的水蒸气
8.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可以发生多种变化,并在状态变化时会吸热或放热,小虎在归纳水循环示意图时忘了三个地方没有写全,请你帮他按已整理的格式补充完整
(1)   、(2)   、(3)   ;其中要完全实现第(3)种状态变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   、
②  。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熔化吸热
温度达到熔点
能够继续吸热
9.地球上,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    进入大气,又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这种循环过程靠水的    实现,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10.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淡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常温(23℃)下以    态(选填“固”“液”或“气”)存在,并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
11.水在自然界以不同形态存在。雨、露、雾、霜、雹、水蒸气、“白气”都是水的“化身”,属于固态的有   ,液态的有   ,气态的有   。
蒸发
物态变化

汽化
霜、雹
雨、露、雾、白气
水蒸气
12.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淡化方法。地面上挖一坑,往坑内灌海水,按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使池内海水的温度    ,加快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塑料膜,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表面结成的水滴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升高
蒸发
液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