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件(共2份打包)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件(共2份打包)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目标
栏目导航
新课导入
课程讲授
课堂小结
当堂评价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思维:建立凸透镜成像模型,为后面将透镜应用于生活打下基础。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
科学态度与责任:根据实验探究时现象的观察与数据的记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我们已经学习了《奇妙的透镜》这一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透镜分几类?
凸透镜和凹透镜
新课导入
图片中使用的是什么透镜?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图片中的是凸透镜,因为它能将光线会聚起来
下面是通过水滴看到的图像,水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你想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吗?
F
F
2f
2f
物距u
像距v
几个术语:焦距f、物距u、像距v
课程讲授
提出猜想
凸透镜成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点燃的蜡烛
凸透镜
光屏
光具座
实验器材
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中央?
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三心等高)
活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利用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1.提出问题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 猜想与假设
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像距 v 可能跟物距u、透镜的焦距 f 有关
O
F
F
物距u
像距v
光屏
光心
3. 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
蜡烛
凸透镜 f =10cm
光屏
光具座
物距u
像距v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使成像在光屏中央
4.获取与处理信息
观察物距在两倍焦距之外、两倍焦距、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一倍焦距之内时,物体成像的情况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4.进获取与处理信息(f =10cm)
①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32 倒立 缩小 实像 13.5
25 倒立 缩小 实像 16.5
②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处,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20
4.获取与处理信息(f =10cm)
③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18 倒立 放大 实像 20.4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21.3
4.获取与处理信息(f =10cm)
④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处,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10 不成像 4.获取与处理信息(f =10cm)
⑤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8.5 正立 放大 虚像 —
6.5 正立 放大 虚像 —
4.获取与处理信息(f =10cm)
情景再现
物距 像的特点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
或虚像
u>2f
u=2f
fu=f u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缩小
放大
放大
等大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不 成 像
像距
fv=2f
v>2f
5. 分析与论证(f =10cm)
评估与反思
1.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F
F
f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3.在实验中,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4.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5.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规律总结
课堂练习
例1.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假设光具座足够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B
课堂小结
1.物理课上,同学们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物体,透过凸透镜不能看到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当堂评价
B
2.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的虚像 D.正立的实像
A
3.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表面约400km的“天宫”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如图为王亚平老师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B.“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作用
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她的像会变大
D.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A
4.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A
5.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结合图示以及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物距(cm) 2.40 3.05 3.50
像距(cm) 4.60 7.85 11.70
①根据上表中凸透镜成虚像时的数据,可得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为凸透镜成虚像时,   。
②若要使凸透镜中正立的像变大,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应    一些(选填“远”或“近”)。
③物理课本在物距L1时成放大正立的像,在物距L2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请比较L1、L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物距越大,像距越大

时,物距小于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L1<L2,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6.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此时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一个凹透镜,若想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5
远离
7.如图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该凸透镜的焦距f=10cm。请判断:
(1)S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S是    的像(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
A.放大 B.缩小 C.等大 D.正立 E.倒立
(2)S离凸透镜的距离为u,则u    10cm(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A、D
小于
8.小伟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光屏的点F上(如图甲),这个点离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0cm。
小伟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把这个凸透镜固定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他把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把光屏向    移动,光屏上才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缩小

9.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如下:
(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
(2)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当物距u<f时,烛焰成正立放大虚像;当u=f时,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当u>f时,烛焰成   (填“正立实像”“正立虚像”“倒立实像”或“倒立虚像”)。同学们分析得出:像的虚实由    大小关系决定。
不能
倒立实像
物距和焦距
(3)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填“变小”
“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4)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则需将光屏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5)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cm/s和2cm/s的速度,同时沿光具座匀速向左运动,经过2.5s,光屏上成清晰    (填“放大”
“等大”或“缩小”)的像。
变暗
向左
等大(共41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析 放大镜
学习目标
栏目导航
新课导入
课程讲授
课堂小结
当堂评价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会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科学思维:建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模型,并用之解决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问题。
科学探究:通过凸透镜成像光路的分析,进一步完善探究实验的过程。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放大镜成像原理的分析,增强利用物理知识改造自然服务生活的意识。
下面是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图像。
提问:你想知道上面图片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用于什么光学器材吗?
新课导入
回顾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课程讲授
·
·
·
F
F
O
·
·
·
F
F
O
·
·
F
F
O
·
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分析
·
·
·
F
F
O
F
F
f
作图研究
u>2f f利用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F
F
f
f2f 倒立放大实像

F
F
f
u=f 不成像

F
F
f
u
课堂练习
例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到适当位置,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D
例2.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的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光屏移动到65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缩小的像
B.将光屏移动到65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放大的像
C.将光屏移动到70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缩小的像
D.将光屏移动到70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放大的像
A
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
放大镜成像原理图
放大镜成像特点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思考:
小结
成像特点:
1.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生活中的放大镜
例3.如图所示,在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花朵的过程中,当放大镜从紧贴花朵的位置逐渐远离花朵移动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先观察到缩小的像再观察到放大的像
B.总是观察到放大的像
C.先观察到虚像,再观察到实像
D.先观察到倒立的像,再观察到正立的像
C
实像和虚像
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虚像:
  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实像和虚像
平面镜成虚像
放大镜成虚像
实像和虚像
例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射入,经透镜后会 聚于A点,测得A点距透镜10cm,则透镜的焦距是( )cm。
(2)若烛焰放在距上述透镜8cm处,经透镜可得 到一个 像。 (填像的性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
(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cm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4)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正立 、放大、虚
倒立、放大、实
倒立、缩小、实
10
课堂练习
例5.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
c
d
e
F
F
f
2f
a
b
c
d
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
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例6.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
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
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65cm处,则成像
的情况是 。
例7.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则应该使报离放大镜 一些(选填“近”或“远”),且保持物距在 的范围之内。

小于焦距
课堂小结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1.如图为某书的插图,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插图的像。若凸透镜正对插图由远处逐渐靠近插图,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可能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甲→丁→乙
C.乙→丙→甲→丁 D.丙→甲→乙→丁
当堂评价
B
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两次实验,且均规范操作。他将发光体分别放在距同一凸透镜10厘米和12厘米处,且分别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其中只有一次在光屏上能找到清晰像。关于该像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像距小于10厘米,放大的虚像
B.像距小于12厘米,缩小的实像
C.像距大于20厘米,放大的实像
D.像距等于24厘米,等大的实像
C
3.在光具座的A点处放置一发光物体,从焦距f甲为5厘米、f乙为10厘米、f丙为20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选择的凸透镜为(  )
A.甲 B.乙 C.甲、乙 D.乙、丙
C
4.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中有关数据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是放大的像
D
5.小明利用放大镜观看数学课本上的内容。下列不能被放大的是(  )
A.线段长度 B.图形面积 C.角度大小 D.字体大小
6.如图所示的是小明通过凸透镜看花朵成放大的像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朵的放大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花朵正好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
C.花朵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凸透镜的焦距
D.若凸透镜远离花朵,则花朵的像会一直变小
C
C
7.如图所示为小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小南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0cm
B.若小南在凸透镜上沾了一小滴墨汁,光屏上的像将会缺损
C.若只将透镜移到65cm刻度处,光屏上将呈接到清晰缩小的像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为使像能呈接在光屏中心,应向下移动光屏
C
8.如图是小明利用凸透镜观察“2024”字样的情景,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是“24”的    (选填“虚”或“实”)像,若想让观察到的像更大一些,他可以将凸透镜适当    (选填“远离”或“靠近”)字样。

靠近
9.小明送给奶奶一张龙年邮票——“天龙行健”,奶奶借助放大镜能够清楚地欣赏到邮票上的图案,如图所示。放大镜的镜片对光线具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图中邮票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透镜的1倍焦距,此时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邮票正立、放大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
会聚
小于
虚像
10.如图甲所示一幅漫画立在桌面上,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放大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水杯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为f,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放大,此时老鼠到水杯的距离满足     (选填“f<u<2f”“u>2f”或“u<f”)。若想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变大一些,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水杯与漫画的距离。
f<u<2f
减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的实像,然后将蜡烛向左移动,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主光轴上
放大
靠近
12.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原理图。
(1)若在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的实像,已知b点为透镜的二倍焦距处,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侧a、b、c三点中的    点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2)点光源S发出三条光线,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你画出三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路径,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
a
答案:如图所示
13.“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已于2016年10月11日在江西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其中刘贺玉印是确定海昏侯墓主人身份的决定性证据,它只有大拇指般大,它的宽度只有约2.1cm。如图所示,a是玉印的上部,b是玉印的底面。
江西省博物馆为了让观众能同时欣赏到该文物的a、b两部分,没有采用高科技的方法,而是采用了普通的光学知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c所示,在展览时除把它放在水平的透明玻璃支架上外,在这个支架下方还放有A,它是   ,利用    特点能看到玉印的底部,观众能在A中看到玉印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虚像,若A中玉印的像与水平面恰好垂直,则A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B是    (填光学仪器名称),B和玉印的距离小于    时,观众能从B的上方透过B看到玉印正立、放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
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
等大
45°
凸透镜
一倍焦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