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自然资源总体特征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4秋 泉山区校级月考)读表,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中国重要资源在世界位次表自然资源 位次 (已探明) 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 水资源总量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3位 第4位 第8位 第6位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53位 第67位 第121位 第110位A.矿产资源 B.耕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2.(2024秋 环江县期末)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C.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3.(2024秋 原阳县校级月考)下列关于保障我国自然资源供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②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③提高资源利用率④开发新材料、新能源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2024秋 襄城县期末)漫画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A.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无限使用B.生物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需限制使用C.可再生资源若使用不当,也会成为非可再生资源D.非可再生资源若恰当使用,也会成为可再生资源5.(2024春 龙川县校级期末)该资料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自然资源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总量居世界位次 3 4 6 6人均量与世界量比值 1/2 1/3 1/4 1/5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大B.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不足C.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大D.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6.(2024春 顺河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地区分布均匀C.水资源利用合理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7.(2024春 淮安期中)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可以用“开源”与“节流”解决,以下属于“开源”的是( )A.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B.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C.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D.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8.(2024 拉萨模拟)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数据表(若世界平均=100%),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资源种类 水 林地 耕地 天然气 石油中国人均/世界平均 25% 20% 33% 6.5% 6.1%A.表中所有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B.表中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C.我国不需要进口石油和天然气D.33%的耕地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大9.(2024 黑龙江三模)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自然界中存在的都是自然资源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D.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加速开发使用10.(2024秋 琼中县期末)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自然资源种类少,品种不齐全B.多是非可再生资源,目前不宜开采C.矿产资源丰富,可无限制地开发利用D.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二.解答题(共5小题)11.(2024秋 秦都区校级月考)2023年上半年,淄博烧烤带火了一座城市。结合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是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材料二:下表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我国自然资源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表。自然资源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量 森林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3 5 6 5我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2 1/2 2/5 1/4 1/3材料三:《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森林”,该报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的现象,算了一笔账,呼吁社会公众“口下留情救树林”。(1)阅读材料一,从图中来看,淄博主要位于 区。(2)阅读材料二,我国自然资源中,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二分之一的有 (写一个)等,我国各类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 ,但人均量占比较低,这体现我国自然资源具有 的特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3)阅读材料二、三,我国森林资源位居世界第 位,森林资源属于 (填“可再生资源”或“非可再生资源”),请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提出建议 (至少答出2点)。12.(2024秋 延吉市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如下表。中国自然资源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江河年经流量 森林面积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3 4 6 5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2 <1/2 2/5 1/4 1/3材料二:据联合国《2030年人口预测》报告,中国人口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届时人口总数超过14.5亿。材料三: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2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19.8%,比上年老龄人口增加1268万人,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1)材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 ,人均 的特征;矿产资源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2)人口过多或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资源消耗 (快/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3)材料三反应我国的人口问题是 ;可采取的对策是 (写一点)。13.(2024秋 南岗区校级月考)阅读材料,结合如图,回答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保护与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渔光互补”是指在水面上光伏发电、水面下养殖鱼虾,达到养殖和发电并行的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将渔业和光伏发电结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如图为“渔光互补”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多B.土地利用类型齐全,难以利用的土地少C.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D.扩大资源进口渠道,彻底解决资源问题(2)“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A.提高渔业产量B.提高土地利用率C.减少鱼塘蒸发量D.提高太阳能发电率(3)下列区域最适合发展“渔光互补”模式的是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洞庭湖湖区14.(2023 甘孜州)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四川水能资源丰富,拥有多座巨型水电站,发电量居全国第一,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2022年7、8月份由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四川省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供电支撑能力大幅下跌,而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出现严重缺电情况,针对该情况,四川多措并举打好保电“攻坚战”。如图是四川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1)水能资源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属于这类资源的还有 、 。(2)分析四川省发展水电的有利自然条件。① ,② ,③ ,④ 。(3)试分析水电大省缺电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4)为缓解供电紧张,作为普通居民可采取的措施有 (列举1条)。15.(2022秋 崂山区校级期末)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我国人均占有量占世界的比例表自然资源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量 森林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3 4 6 5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占世界人均两的比例 <1/2 <1/2 2/5 1/4 1/3材料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和“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1)读材料一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2)读材料二我国上地资源构成特点是 , ,草地比重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3)今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呈现上升趋势,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呈现 趋势, 矛盾尤为突出。(4)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口方面,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耕地方面,也要确保耕地面积不低于 亩这条政策“红线”。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自然资源总体特征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4秋 泉山区校级月考)读表,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中国重要资源在世界位次表自然资源 位次 (已探明) 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 水资源总量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3位 第4位 第8位 第6位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53位 第67位 第121位 第110位A.矿产资源 B.耕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考点】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A【分析】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名符其实的资源大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会少,甚至会出现相对短缺的状况。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解答】解: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可能会失去其可再生性。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会再生,称为非可再生资源。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基本特征,要分析理解解答。2.(2024秋 环江县期末)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C.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A【分析】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解答】解: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3.(2024秋 原阳县校级月考)下列关于保障我国自然资源供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②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③提高资源利用率④开发新材料、新能源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专题】生活实际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D【分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因此,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要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故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保障我国自然资源供给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4.(2024秋 襄城县期末)漫画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A.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无限使用B.生物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需限制使用C.可再生资源若使用不当,也会成为非可再生资源D.非可再生资源若恰当使用,也会成为可再生资源【考点】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专题】示意图;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C【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解答】解:漫画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可再生资源若使用不当,也会成为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对于再生速度受到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否则可再生资源若使用不当,也会成为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若使用恰当,也不会成为可再生资源。故选:C。【点评】考查自然资源的特点,要理解记忆。5.(2024春 龙川县校级期末)该资料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自然资源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总量居世界位次 3 4 6 6人均量与世界量比值 1/2 1/3 1/4 1/5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大B.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不足C.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大D.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D【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会再生,称为非可再生资源。【解答】解: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名符其实的资源大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会少,甚至会出现相对短缺的状况。读表、该资料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资源的基本特征,要分析理解解答。6.(2024春 顺河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地区分布均匀C.水资源利用合理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A【分析】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会再生,称为非可再生资源。【解答】解: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名符其实的资源大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会少,甚至会出现相对短缺的状况。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资源的基本特征,要分析理解解答。7.(2024春 淮安期中)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可以用“开源”与“节流”解决,以下属于“开源”的是( )A.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B.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C.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D.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D【分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会再生,称为非可再生资源。【解答】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可以用“开源”与“节流”解决,以下属于“开源”的是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选项中的其它选项是“节流”。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资源的基本特征,要分析理解解答。8.(2024 拉萨模拟)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数据表(若世界平均=100%),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资源种类 水 林地 耕地 天然气 石油中国人均/世界平均 25% 20% 33% 6.5% 6.1%A.表中所有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B.表中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C.我国不需要进口石油和天然气D.33%的耕地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大【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B【分析】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解答】解:水、林地、耕地属于可再生资源,天然气和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A错误;表中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不到世界平均水平,B正确;我国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需要进口,C错误;33%的耕地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我国人口和自然资源的特点,要理解记忆。9.(2024 黑龙江三模)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自然界中存在的都是自然资源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D.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加速开发使用【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C【分析】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解答】解:A.多数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B.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故B不符合题意;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故C符合题意;D.非可再生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让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分类等,熟记知识点解答即可。10.(2024秋 琼中县期末)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自然资源种类少,品种不齐全B.多是非可再生资源,目前不宜开采C.矿产资源丰富,可无限制地开发利用D.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D【分析】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解答】解: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名符其实的资源大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会少,甚至会出现相对短缺的状况。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资源的基本特征,要分析理解解答。二.解答题(共5小题)11.(2024秋 秦都区校级月考)2023年上半年,淄博烧烤带火了一座城市。结合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是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材料二:下表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我国自然资源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表。自然资源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量 森林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3 5 6 5我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2 1/2 2/5 1/4 1/3材料三:《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森林”,该报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的现象,算了一笔账,呼吁社会公众“口下留情救树林”。(1)阅读材料一,从图中来看,淄博主要位于 半湿润 区。(2)阅读材料二,我国自然资源中,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二分之一的有 耕地 (写一个)等,我国各类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 前列 ,但人均量占比较低,这体现我国自然资源具有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的特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我国人口众多 。(3)阅读材料二、三,我国森林资源位居世界第 5 位,森林资源属于 可再生资源 (填“可再生资源”或“非可再生资源”),请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提出建议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参加义务植树劳动等 (至少答出2点)。【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1)半湿润;(2)耕地;前列;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人口众多;(3)5;可再生资源;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参加义务植树劳动等。【分析】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名符其实的资源大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会少,甚至会出现相对短缺的状况。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解答】解:(1)读图可知,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位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2)阅读材料二可知,我国自然资源中,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二分之一的有耕地、径流量和森林。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资源总量丰富,都居世界前几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3)读材料二、三可知,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为了使森林资源永续利用,我们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参加义务植树劳动,禁止乱砍滥伐等。故答案为:(1)半湿润;(2)耕地;前列;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人口众多;(3)5;可再生资源;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参加义务植树劳动等。【点评】本大题以我国干湿地区图和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我国自然资源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表为材料,涉及我国的干湿地区、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12.(2024秋 延吉市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如下表。中国自然资源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江河年经流量 森林面积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3 4 6 5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2 <1/2 2/5 1/4 1/3材料二:据联合国《2030年人口预测》报告,中国人口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届时人口总数超过14.5亿。材料三: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2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19.8%,比上年老龄人口增加1268万人,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1)材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 丰富 ,人均 不足 的特征;矿产资源属于 非可再生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2)人口过多或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资源消耗 快 (快/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 计划生育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3)材料三反应我国的人口问题是 人口老龄化 ;可采取的对策是 鼓励生育,适当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们生养二、三胎等 (写一点)。【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人口政策.【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1)丰富;不足;非可再生;(2)快;计划生育;(3)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适当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们生养二、三胎等。【分析】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可能会失去其可再生性。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会再生,称为非可再生资源。人口少会产生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问题【解答】解:(1)从图表中看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资源总量少,形成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矿产资源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用一点少一点,所以属于非可再生资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过多或人口增长过快会使资源快速消耗,导致资源短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3)材料三反应的是目前我国的人口状况。我国目前最大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占比过高,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负担大、养老负担重等不利影响。一般可采取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等对策。故答案为:(1)丰富;不足;非可再生;(2)快;计划生育;(3)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适当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们生养二、三胎等。【点评】本题以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人口发展状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资源、人口问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2024秋 南岗区校级月考)阅读材料,结合如图,回答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保护与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渔光互补”是指在水面上光伏发电、水面下养殖鱼虾,达到养殖和发电并行的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将渔业和光伏发电结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如图为“渔光互补”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多B.土地利用类型齐全,难以利用的土地少C.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D.扩大资源进口渠道,彻底解决资源问题(2)“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B 。A.提高渔业产量B.提高土地利用率C.减少鱼塘蒸发量D.提高太阳能发电率(3)下列区域最适合发展“渔光互补”模式的是 D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洞庭湖湖区【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1)C;(2)B;(3)D。【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我国的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解答】解:(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难以利用的土地多;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扩大资源进口渠道,能缓解资源问题。故选C。(2)“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故选B。(3)洞庭湖湖区最适合发展“渔光互补”模式。故选D。故答案为:(1)C;(2)B;(3)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利用的有关知识,要分析理解解答。14.(2023 甘孜州)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四川水能资源丰富,拥有多座巨型水电站,发电量居全国第一,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2022年7、8月份由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四川省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供电支撑能力大幅下跌,而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出现严重缺电情况,针对该情况,四川多措并举打好保电“攻坚战”。如图是四川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1)水能资源属于 可再生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属于这类资源的还有 太阳能 、 地热能 。(2)分析四川省发展水电的有利自然条件。① 丰沛 ,② 大 ,③ 大 ,④ 大 。(3)试分析水电大省缺电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 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 ;社会原因: 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 。(4)为缓解供电紧张,作为普通居民可采取的措施有 节约用电。 (列举1条)。【考点】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专题】示意图;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1)可再生;太阳能;地热能;(2)丰沛;大;大;大;(3)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4)节约用电。【分析】(1)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指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2)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来分析解答四川省发展水电的有利自然条件。四川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3)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分析解答水电大省缺电的原因。由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用电需求激增。(4)为缓解供电紧张,作为普通居民可采取节约用电来缓解供电紧张。【解答】解:(1)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指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水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属于这类资源的还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2)四川省发展水电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四川省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3)由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和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等原因,四川水电大省也出现了缺电问题。(4)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需求迅猛增长,加上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出现供电紧张。为缓解供电紧张,作为普通居民可采取节约用电来缓解供电紧张。故答案为:(1)可再生;太阳能;地热能;(2)丰沛;大;大;大;(3)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4)节约用电。【点评】本题以四川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为材料,涉及资源分类、四川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缓解供电紧张的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5.(2022秋 崂山区校级期末)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我国人均占有量占世界的比例表自然资源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量 森林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3 4 6 5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占世界人均两的比例 <1/2 <1/2 2/5 1/4 1/3材料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和“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1)读材料一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2)读材料二我国上地资源构成特点是 耕地、林地所占比例偏小 ,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草地比重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3)今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呈现上升趋势,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呈现 减少 趋势, 人多地少 矛盾尤为突出。(4)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口方面,把“ 计划生育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耕地方面,也要确保耕地面积不低于 18亿 亩这条政策“红线”。【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人口政策.【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1)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2)耕地、林地所占比例偏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3)减少;人多地少;(4)计划生育;18亿。【分析】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解答】解:(1)从材料一看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2)从材料二看出,耕地、林地所占比例偏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草地比重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3)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因此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增长,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减少,人多地少矛盾尤为突出。(4)在人口方面,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耕地方面,也要确保耕地面积不低于18亿亩这条政策“红线”。故答案为:(1)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2)耕地、林地所占比例偏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3)减少;人多地少;(4)计划生育;18亿。【点评】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