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认识 “核、妻、爹、犁、折、困、牲、府、罢、涨”10 个生字,会规范书写这些生字,理解并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 “枣核、夫妻、爹娘、犁地、折腾、困难、牲口、官府、罢休、涨红” 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把握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情感,能完整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枣核勤快能干、聪明机智的优秀品质,体会故事中蕴含的 “人小志气大,本领不小” 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枣核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勤快和聪明。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其含义,熟练运用生字组词造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把握枣核的人物形象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对话部分,体会人物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枣核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聪明才智,理解其行为背后的思考过程。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明白即使自身条件有限,也能通过努力发挥价值。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模拟枣核生活的村庄、县衙等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故事氛围,融入文本。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探究法: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话故事里,我们认识过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的小红帽,还有聪明的孙悟空。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特别的小英雄,他呀,长得可小啦,只有枣核那么大。大家猜猜他是谁呢?(学生自由猜测)没错,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 —— 枣核。(板书课题:枣核)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是不是充满了好奇?这个只有枣核大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他能做什么事情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有趣的课文吧!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见过枣核吗?(出示枣核的图片)枣核就是枣里面的硬核,小小的,圆圆的。那你们想象一下,一个只有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他的生活会不会和我们不一样呢?他会不会遇到很多困难呢?他又会怎么解决这些困难呢?大家别急,学完这篇课文,你们就会找到答案啦。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吧!(二)初读课文自由朗读: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小声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问问同桌或者老师。同时,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画出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生字认读: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吧。(出示生字卡片:核、妻、爹、犁、折、困、牲、府、罢、涨)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这些生字,注意字音和声调。指名认读: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些生字呢?(指名学生认读,其他学生跟读,教师及时纠正读音错误。)小组竞赛读: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得又准又响亮。(各小组依次朗读,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理解词义:认识了生字,我们再来看看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出示词语:枣核、夫妻、爹娘、犁地、折腾、困难、牲口、官府、罢休、涨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呢?(学生自由发言,对于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语,教师进行讲解。例如:“犁地” 就是用犁把土地翻松,准备播种;“折腾” 就是反复做某事,使人劳累;“官府” 指古代的行政机关。)我们来玩一个 “词语接龙” 的游戏吧,用这些词语进行接龙,看看谁接得又快又好。(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对词语的认识。)造句练习: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我们还要学会运用它们。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试着造一个句子。(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句子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用词准确、句子通顺。例如:用 “困难” 造句,“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用 “聪明” 造句,“枣核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再读课文: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词,再来朗读课文就会更轻松啦。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读得更流利一些,注意停顿和语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教师可以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通过刚才的初读,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枣核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要深入学习课文,去感受枣核的优秀品质啦。(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枣核的出生与成长指名朗读:谁愿意来朗读这部分内容呢?(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提问思考:同学们,从这部分内容中,我们知道了枣核是怎么来的呢?(夫妻两人盼望有个孩子,后来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夫妻俩给孩子起了个什么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起名为 “枣核”,因为孩子只有枣核那么大。)体会情感:当夫妻俩生下枣核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欢喜得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夫妻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可是后来,爹娘又为什么发愁呢?(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枣核看到爹娘发愁,说了什么呢?(“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从枣核的话中,你们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自信、懂事)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如果你是枣核,看到爹娘为自己发愁,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枣核的懂事和自信。)朗读指导: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夫妻俩初得孩子时的欢喜,读出后来的发愁,以及枣核的自信。(学生齐读,教师进行指导。)学习第二部分(第 4 自然段):枣核的勤快能干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一段,看看枣核是怎样做的。(学生自由朗读。)提取信息:枣核很勤快,他天天干活,学了很多本领。他都会做什么呢?(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为什么他柴比别人打得多呢?(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体会品质: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勤快、能干)邻居们是怎么夸枣核的呢?(学生想象邻居的夸奖话语)枣核的爹娘听了邻居的夸奖,心情又会怎样呢?(非常高兴)情境表演: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情境表演,谁愿意扮演枣核、枣核的爹娘和邻居呢?(学生自愿报名,进行表演,通过表演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枣核的勤快能干。)朗读感悟:让我们带着对枣核的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内容。(学生齐读)学习第三部分(第 5-7 自然段):枣核智救牲口分段朗读: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这部分内容,其他同学思考枣核为什么要救牲口。(学生朗读,思考问题。)理解背景: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这时候,大伙儿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愁得很)分析枣核的办法:当大伙儿发愁的时候,枣核说了什么?(“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有的人相信他吗?(不相信,说他小人说大话。)枣核是怎么回应的呢?(不争辩,只是说:“不信,你们就等着看。”)从这里可以看出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自信、沉稳)探究救牲口的过程:枣核是怎么把牲口救回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学生默读,画句子)交流分享:谁来说说枣核救牲口的过程?(到了晚上,枣核跑到县衙门拴牛、驴的院子外面,一蹦蹦进院子里。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 大声吆喝着赶驴。衙役们醒来搜查,没搜到,躺下后又听到吆喝声,又起来搜查,还是没搜到。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了,就不管了。枣核趁机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体会聪明:在这个过程中,枣核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聪明呢?(选择在晚上行动,趁衙役睡着了解开缰绳,躲在驴耳朵里吆喝,让衙役们折腾得困了再赶牲口走。)如果枣核直接和衙役硬拼,会有什么后果呢?(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枣核办法的巧妙。)小组讨论:枣核成功救回了牲口,大伙儿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发言交流)分角色朗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衙役的凶狠、大伙儿的发愁、枣核的自信和机智。(学生分角色朗读)学习第四部分(第 8-10 自然段):枣核与县官的较量朗读感知:请同学们朗读这部分内容,看看县官和衙役对枣核做了什么,枣核又是怎样应对的。(学生朗读)梳理情节:县官发现牲口没了,就带着衙役去捉人。枣核主动站出来承认是自己牵走了牲口。县官让衙役绑枣核,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县官让把枣核塞进钱褡里背到大堂,在大堂上让衙役打枣核,枣核来回蹦,衙役打不着;最后枣核蹦到县官的胡子上荡秋千,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了县官的下巴骨,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体会形象:在与县官和衙役的较量中,枣核表现得怎样呢?(勇敢、机智、不畏强权)县官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从生气到气急败坏)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呢?(“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讨论交流:你觉得枣核这样做勇敢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枣核的勇敢是建立在聪明机智基础上的,不是蛮干。)表演展示:我们来表演一下枣核与县官、衙役的较量这段情节,感受枣核的勇敢和机智。(学生表演,教师指导。)(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枣核》这篇课文,认识了一个只有枣核那么大的孩子 —— 枣核。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枣核虽然长得小,但是他勤快能干,能扶犁、赶驴、打柴;他还非常聪明机智,在大伙儿的牲口被衙役牵走后,想出巧妙的办法把牲口救了回来,面对县官和衙役的刁难,也能从容应对。枣核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人小志气大,只要有本领、肯动脑,即使身体弱小,也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也要向枣核学习,在生活中做一个勤快、懂事、爱动脑筋的孩子,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想办法解决。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回顾枣核的精彩故事,感受他的优秀品质。(学生齐读课文)(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注意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枣核的表现。抄写本课的生字词各 3 遍,并口头给生字组词,用 “勤快、聪明、困难” 这三个词语各造一个句子,写在练习本上。想一想,如果你是枣核,在救牲口或者与县官较量的时候,还会想出什么别的办法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搜集其他关于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交流。五、板书设计枣核董均伦、江源生字词:核、妻、爹、犁、折、困、牲、府、罢、涨枣核的特点:勤快能干:扶犁、赶驴、打柴多聪明机智:智救牲口:晚上行动、驴耳吆喝、趁困赶牲口智斗县官:铁链缝蹦出、来回蹦躲打、胡子上荡秋千道理:人小志气大,有本领能做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