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2.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3.考察范围: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1.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酿酒酵母产酒精能力强,但没有合成淀粉酶的能力;糖化酵母能合成淀粉酶,但酒精发酵能力弱。为了实现以谷物为原料高效生产酒精的目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图所示改良酵母菌种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用几丁质酶处理酵母菌获得两种酵母菌的原生质体B. 以谷物为原料用酿酒酵母酿酒时,需要对原料进行糖化处理C. 以淀粉转化为还原糖的效率作为最终鉴定目的菌的指标D. 培养基X为选择培养基,只有淀粉一种碳源2.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有4个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Ab)。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如图为制备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多克隆抗体的产生需要多种B细胞参与B. 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只能用灭活病毒诱导法C. ①②都要在96孔板上用相同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用相同的方法筛选D. 甲型H1N1流感病毒部分抗原结构改变后,会出现多抗失效而单抗有效的情况3.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命活动。而热带雨林地区的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当遭到一定程度破坏时可以保持原状。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 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恢复力稳定性较弱,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 过度砍伐破坏的热带雨林在恢复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D.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收支平衡、功能平衡的特征4.植物体细胞通常被诱导为愈伤组织后才能表现全能性。研究发现,愈伤组织的中层细胞是根或芽再生的源头干细胞,其在不同条件下,通过基因的特异性表达调控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的效应(见如表)。已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大于细胞分裂素时有利于根的再生;反之,有利于芽的再生。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A. WOX5失活后,中层细胞会丧失干细胞特性B. WOX5+PLT可能有利于愈伤组织中生长素的积累C. ARR5促进细胞分裂素积累或提高细胞对细胞分裂素的敏感性D. 体细胞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能相互抑制5.频度是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凡频度在1%~20%的植物种归为A级,21%~40%者为B级,41%~60%者为C级,61%~80%者为D级,81%~100%者为E级。研究发现,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级越高,群落内各物种的个体数量越均衡B. 若属于C频度的植物有15种,则该植物类群的丰富度约为167种C. 若植物甲是该群落的优势种,则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D. 若E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分布特点是密度小,范围比较广6.为调查沟渠中钉螺的数量,捕获900只钉螺,用红色、白色、蓝色颜料各标记300只,放回沟渠20天(钉螺已充分分散)后随机捕获300只,其中红色、白色、蓝色标记钉螺分别为24、21、26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该调查采用了标记重捕法B. 依据白色标记进行估算,种群数量约为1250只C. 计算三种颜色估算结果的平均值,可减小误差D. 如果出现部分钉螺标记丢失,会使估算结果偏大7.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为B. 图D所示的杂交瘤细胞即为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群C. 图B的操作目的是保证图A中有所需要的B淋巴细胞D. 实验室制备单克隆抗体可用图E或图I所示的培养方法8.以下是以泡菜坛为容器制作泡菜时的4个处理:①沸盐水冷却后再倒入坛中;②盐水需要浸没全部菜料;③盖好坛盖后,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④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主要是为了防止菜料表面的醋酸杆菌被杀死 B. ②的主要目的是用盐水杀死菜料表面的杂菌C. ③是为了使气体只能从泡菜坛排出而不能进入 D. ④可检测到完整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D表示不同营养级、①~⑩表示相应的能量值(单位相同)。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固定的太阳能B. 图中不应存在的箭头是⑦C. 群落内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从低营养级传向高营养级D. 通过箭头⑧流向E的能量中包括了B粪便中的能量10.下列古诗词中关于生物种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凌霄花》体现凌霄花和松树存在竞争的种间关系B. “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诗经·小雅·小宛》体现螟蛉和蜾赢存在捕食的种间关系C.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紫藤》体现紫藤和树存在竞争的种间关系D. “垂緌(蝉头部伸出的触须)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蝉》体现蝉和梧桐存在捕食的种间关系11.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生态足迹可计算转换B. 生态足迹具有全球性C. 人类消费的大多数资源和产生的废物是可以计算的D. 生态足迹计算的土地是连在一起的12.在基因工程操作中,科研人员利用识别两种不同序列的限制酶(R1和R2)处理基因表达载体,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载体最可能为环状DNA分子B. 两种限制酶在载体上各有一个酶切位点C. 限制酶R1与R2的酶切位点最短相距约200bpD. 电泳过程中DNA的迁移速度与其在缓冲液中的溶解度有关13.下列有关生物武器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设计试管婴儿时,要在胚胎移植前进行遗传学诊断 B. 转基因抗虫植株的培育不会给环境带来安全问题C. 治疗性克隆应用了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D. 生物武器杀伤力大、传染性强,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14.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B. a、c、d过程中碳的存在形式均为有机物C.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 缓解温室效应只有大力植树造林这一种方式15.灰鹤是我国Ⅱ级保护动物,在北京属于冬候鸟。研究者利用高倍望远镜在固定位置定期观察野鸭湖灰鹤数量,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调查数据可用于分析灰鹤的迁徙规律 B. 研究者采用了标记重捕法统计灰鹤数量C. 10月下旬北京野鸭湖灰鹤种群数量为23只 D. 调查结果显示灰鹤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16.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定量检测抗原的常用方法,实验中使用的两种抗体分别是能固定于反应体系中的固相抗体和与酶偶联的酶联抗体,检测方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相抗体和酶联抗体均能识别待测抗原,说明两者结构相同B. 固相抗体和酶联抗体可由同一抗原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C. 反应体系的颜色越深,说明样品中待测抗原含量越高D. 需设置分别添加酶联抗体和固相抗体后,加入无色物质的两个对照实验17.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A. 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河虾、鱼甲和鱼乙B. 河虾在该生态系统中获取能量的途径最多C. 一只河虾捕食了一只水蚤,则水蚤中至少10%的能量流入了河虾D. 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表中所示以外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8.如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不能分析得出的是( )A.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 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 三个草原生物群落中,荒漠草原每年的降水量最少 D. 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19.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常用于基因工程中检测不同DNA片段,电泳图谱中DNA片段越小,距离起点越远。科研人员利用EcoR I和Sma I两种限制酶处理DNA分子甲,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谱,其中1号泳道是标准DNA样品,2号、3号、4号分别是EcoR I单独处理、Sma I单独处理、EcoR I和Sma I共同处理甲后的电泳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据图可知,A端是电泳的起始端 B. 甲最可能是含1 000 bp的链状DNA分子C. EcoR I和Sma I能够催化甲的氢键断裂 D. EcoR I和Sma I的切点最短相距约200 bp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科学家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21.下图是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细胞Ⅰ的名称为 ,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 。(2)在图示流程中至少需要进行两次筛选。其中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 ,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 。(3)制备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其所利用的免疫学原理是 。(4)干扰素属于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并以 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某同学联想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提出用辅助性T细胞代替细胞Ⅰ,从而获得单克隆干扰素的设想,你认为该方法是否可行 并说明理由。 。22.塑料废物处理是世界环境难题,近期有研究报道黄粉虫可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我国科学家从黄粉虫肠道内分离出了能够降解聚苯乙烯(塑料的主要成分,缩写PS)的细菌,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研究人员计划在实验室分离纯化能高效降解聚苯乙烯的细菌,以期实现塑料的生物降解。研究的流程如下图所示(100r/min为振荡培养的震荡速度)。注:I号培养基:物质X、无机盐、氮源、水;Ⅱ号培养基:物质X、无机盐、氮源、物质Y、水(1)物质X和物质Y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2)上图培养基Ⅱ纯培养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的下图工具有________(编号选填)。(3)从上述平板中共得到颜色、透明度、菌落形状等不同的3种菌落PI、P2和P3.研究人员欲进一步比较3种菌对PS的分解效率,请补充完善分离实验的操作步骤。①分别挑取3种菌,制成菌悬液。②实验组处理:将适量菌悬液分别加入含聚苯乙烯薄片的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无碳培养基中培养。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③60天后,比较各组的塑料薄片大小。(4)除上述方法外,也可用鉴别培养基鉴定分解效率:将红色PS粉碎成粉末,均匀混合在无碳固体培养基中,再接种经过稀释的三种菌液,一段时间后测得透明圈直径大小(D)与菌落直径大小(d)(如图)。其中分解效率最高的菌种是_______,理由是_____。23.杉木是南方生长最快的主要树种之一,而铁心杉是心材比例高,具有防腐的特殊性质的杉木新品种,但其野生种群分布范围窄。某研究小组以湖南小溪自然保护区的铁心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铁心杉所处的生物群落,为进一步扩大繁殖地奠定基础。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调查铁心杉在该群落中的_______________,可推知铁心杉不是该群落的优势种。为更好地保护铁心杉,可研究铁心杉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2)铁心杉所处保护区内,不同种类的植物的高度参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结构,形成这种结构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在春、夏、秋、冬出现规律性的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导致群落发生该种变化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3)2001年6月,该地区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处划定部分原始森林为核心保护区,禁止人类在此区域进行生产活动。从演替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4.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1)图1中,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填组成成分);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填序号)。(2)图2中B表示_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3)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种套作、蔬菜大棚中的多层育苗、稻—萍—蛙等立体农业,体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____。(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具有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5)如图,春季,丙从甲、乙处获得的能量比值为2:1,秋季该比值变成1:2,按照10%的能量传递效率,若让丙获取的能量增加1kJ,则秋季消耗的甲的能量是春季消耗的甲的____倍。25.天露山是珠三角最高的山,山上生长着的杜鹃花、野桫椤、原生茶以及各种珍稀花木等组成了一座绿色的宝库。每年的4~6月一片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休闲,也吸引了一些学生来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天露山中杜鹃花的 时,应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 ,目的是 。(2)与周围人类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相比,天露山的物种丰富度较高,物种丰富度是指 。为了调查山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 法。有同学在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山上,黄背草高约0.5米,杜鹃花1~2米,而野桫椤可达2~4米,这体现了该群落的 结构。这种结构显著 。(4)同学们发现,被踩踏过的地方,吊钟花等被低矮的草取代,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这说明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C2.A3.B4.C5.A6.B7.B8.C9.D10.B11.D12.D13.A14.C15.A二、不定项选择题16.BCD17.BCD18.AB19.AD20.AC三、非选择题21.(1)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获得杂交瘤细胞 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或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 (4)胞吐 不可行,因为辅助性T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结合,使骨髓瘤细胞裂解;辅助性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合理即可)22.(1)聚苯乙烯(PS) 琼脂(“凝固剂”) (2)②③(3)液体 将等量无菌水加入含聚苯乙烯薄片的无碳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未接种的含聚苯乙烯薄片的无碳液体培养基)(4)P1 P1的透明圈大小(D)与菌圈大小(d)的比值最大,对PS塑料的降解效果最好23.(1)数量及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 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垂直 使群落能充分的利用资源和环境 季节性 阳光、温度、水分 (3)防止人类活动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4.(1)生产者 ②③④ (2)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15% (3)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负反馈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5)1.7525.(1)种群密度 随机取样 防止加入主观因素,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2)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取样器取样法 偏小(3)垂直 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4)次生 人类的活动影响着群落演替的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