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清·方扶南李凭箜篌引李贺诗题解析1.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2.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3.引:“引”、“行”、“歌”及“吟”,是古诗的四种体裁,“引”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因被诽谤诲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作者简介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者简介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诗歌诵读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1.为什么从乐器的原材料和制作开始写起?(1)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2)写箜篌构造精良→突出音乐的高雅、演奏者技艺的高超。2.演奏的时间是?高秋:(1)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来格外高远。(2)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3.请赏析这一句中的“张”和“颓”。张:秋日高远气象—饱满颓:白云凝神倾听—无力4. “空山凝云颓不流”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箜篌什么样特点?移情于物,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对比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1. 演奏者姓名和演奏地点是?李凭 中国2. 前四句的写作顺序是?写作顺序:琴—声—人(1)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2)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3)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以声比声——“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芙蓉泣,状其声之惨淡;香兰笑,状其声之冶丽。”用二者衬托其声之美以形比声形象感 乐声特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欢快愉悦凄凉兰花盛开宛如笑靥山崩地裂乐声乍起的壮观孤独哀鸣幽怨露滴残荷思考:这几句运用什么修辞?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过渡——承上启下诗歌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音乐效果现实天上神山月宫侧面描写给人具象的视觉感受,使人如见其事,如闻其声。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诗中是如何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从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使用了什么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将相关诗句结合使用的手法概述出来)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写出了音乐的优美。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通感把诉诸听觉的音乐充分的形象化、视觉化,化无形为有形。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鬼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石破天惊梦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起舞吴质不眠露湿寒兔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和写法后,你觉得李凭弹的箜篌是什么样的音乐?听李凭弹箜篌 杨巨源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1)江娥啼竹素女愁→幽怨的心境(出发点)(2)意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之玉、凤凰、芙蓉、香兰(美好意象)+碎、叫、泣、笑→破碎、不和谐、亵渎的恶意《箜篌引》的源起传说有一白发老者披发提壶,乱流而渡,丧身鱼腹,其妻随后呼之不及,亦多堕河而死。有女子丽玉睹此而作《箜篌引》,歌云:“公无渡河,公终渡河。公堕河死,当奈公何!”李贺与《李凭箜篌引》李贺天生忧郁,不喜欢这个世界,对另一个世界情有独钟,其诗云:“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在他的诗歌中,死是艳丽而诡异的,所以《箜篌引》中那突如其来毫无理由的死亡,也应该使他感到心动不已。从这些怪异的意象组合方式中,我们能感到破碎、不和谐和某种程度上的恶意冒犯。它反映了诗人内心对我们这个世界的不认同,以及由此形成的厌烦和焦虑。李贺与《李凭箜篌引》在这些意象中,我们再也找不到我们用以组织我们日常生命的正常秩序,世界和世俗的美感全都失去了。来自一个虚幻世界的召唤,更加突出了现实世界的凌乱和不和谐。《李凭箜篌引》其实与李凭没有关系,音乐家不过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得诗人再次领略到某种神秘的意味,并在这种神秘意味的对照下,表达了自己的生存感受。李贺诗歌风格——凄艳诡谲幽奇冷艳的诗境、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1)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意象感情化→悲感色彩的意象群(2)对物象色彩和情态的描绘和渲染“红”:“冷红”、“老红”、“愁红”、“笑红”“绿”:“凝绿”、“寒绿”、“颓绿”、“静绿”李贺诗歌风格——凄艳诡谲幽奇冷艳的诗境、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3)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①“酸风”、“香雨”、箫声“吹日色”、月光“刮露寒”②多用质地锐利、脆硬、狞恶的物象 +“剪”、“斫”、“古”、“死”、“瘦”、“血”、“狞”→营造一种瘦硬、坚脆、狠透、刺目的意象总结:怪奇、畸形的审美→偏执、狭隘的精神世界&对字词的精心锤炼李白vs李贺李白——诗仙:天马行空、狂傲奔放【阳刚之气】李贺——诗鬼:光怪陆离、诡异荒诞【阴柔纤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