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顾近期的科技进展,“自主”成为关键词,应用与技术的双向奔赴到处可见。过去,高端钢轨探伤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由宝鸡中车时代自主研发的钢轨探伤车正式投用,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① 作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 ② 心脏 ③ 主泵是最关键 ④ 最核心且制造难度最大的设备 ⑤ 哈电集团动装公司攻克了20余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型堆“玲龙一号”屏蔽主泵的自主化研制……在一些前沿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十亿级参数AI大模型微调任务,量子计算机能胜任吗?近日,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在真机上首次运行这一任务。实验结果显示,在参数量减少76%的前提下,训练效果反而提升8.4%。这一成果不仅( )了量子计算助力实现大模型轻量化的可行性,更为破解大模型“算力焦虑”开辟了新路径。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前不久,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与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综合参数大幅( ),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进入燃烧实验阶段,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充满前景的创新在我国( ),也得益于社会需求厚植的沃土。我国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1.8亿多户民营经营主体,以及加快构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超大规模市场。这是我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底气。根据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中国当前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万亿美元左右,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近三成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 ②/ ③/, ④、 ⑤。B.①; ②“ ③”, ④, ⑤,C.①, ②/ ③/ ④, ⑤,D.①; ②“ ③”, ④、 ⑤,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见证 跃进 方兴未艾B.验证 跃升 方兴未艾C.验证 跃进 蔚然成风D.见证 跃升 蔚然成风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中国当前共有独角善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近三成B.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中国当前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万亿美元左右,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近三成C.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中国当前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近三成D.根据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中国当前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近三成多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茶文化自唐代陆羽《茶经》吹响号角起,已历数千年。以“清幽隽永”著称的茶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文明使者。茶学典籍的外译构成了中华茶文化海外传播的主体媒介。以最具代表性的陆羽《茶经》为例,该书向来为各国奉为茶书经典,流传甚广,国外《茶经》译本达36种之多。“大中华文库”系列之《茶经·续茶经》发行,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翻译并在本土出版的英译本,标志着中国向世界推介中国茶文化的进阶。此外,其他如宋徽宗《大观茶论》、蔡襄《茶谱》等茶学类典籍的不同译本也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优秀读本。据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记载:中国的茶叶贸易始于4世纪的四川省,5世纪末,中国与土耳其商人在蒙古边境贸易时,以茶叶为首要贸易物品,开启了茶叶的对外贸易历史,这是中国茶叶外销的最早记载。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葡萄牙人来中国进行包括茶叶、丝绸、瓷器等在内的贸易活动,此为我国茶叶海上贸易之最初记录。边境市场、“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开辟,使得中国可用茶叶、丝绸、瓷器等各类商品换回他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特产,既实现了“以物易物”的贸易功能,又达到了中华茶文化海外传播的功效。茶文化传播题材的影像多以纪录片为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名片”,纪录片的创作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于宏大叙事中体现细致入微,从局部真实中梳理整体认知,在现实中体察本质,在弘扬文化的同时又能够揭示文化内涵。茶文化纪录片客观、多方位地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茶文化立体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体现在茶已超越一种物质产品的存在,更是与中国人的文化传承、审美趣味、精神追求相结合而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文化样品。国家领导人多次将自己家乡的茶叶作为“国礼”赠予来访的外国政要,并以“ 叙:”形式共话友好未来;浙江农林大学和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合作共建了全球首家以传播茶文化为特色的孔子学院。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从文化到外交,一杯清茶,正是中国“和而不同”理念的彰显。(摘编自刘晓萍《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材料二:随着“云消费”时代的来临,流通的时间障碍、距离障碍和渠道环节消失,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竞争强度。“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极大缩短了茶叶的流通环节,流通与消费新特征使中国茶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竞争态势更加激烈。国外茶叶品牌、跨界的创新茶叶品牌直接加入到传统茶产业竞争当中,以产品为核心、以产地为根本的单一竞争要素被打破,产品的轻量化、个性化包装,文化附加价值乃至话题营销、事件营销策略的引入,使传统茶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同时也面临着“云消费”时代快速创新、持续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饮茶、制茶工艺源远流长,每个产茶省、产茶县都有结合当地种植条件与饮茶习惯的名茶,形成了“一地一品”的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茶叶的原产地优势成为传统茶市场竞争的主导因素,使得传统茶叶品牌绝大多数由产地品牌构成。“一地一品”的传统茶文化赋予产地品牌天然的发展优势,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传统品牌的跨区域发展。目前茶产业头部品牌市场份额均不超过5%,缺乏一统市场的茶叶品牌,这从侧面印证了传统茶市场品牌扩张的难度。产地品牌的竞争应根植于当地传统文化与饮茶习惯,一些品牌跨地域盲目扩张往往以失败告终。“云消费”时代线下消费体验化、线上消费便捷化的二元商业模式,带给了产地品牌原产地扩大发展、线上销售布局的新竞争思路。依托于强大的文化和原产地认证优势,以及更低的生产成本、更可控的产业链安全度、更便捷的产品开发与更新,产地品牌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谋求产业链的复合化延伸,以产品创新与文化输出赢得全国市场,取代了过去直接涉足其他省市、门店直营化的扩张思路。创新茶产品市场兴起,跨界竞争带来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对茶的定义越来越宽泛,茶产业消费市场愈加多元化。除了即食茶饮,花草茶、口味茶、保健茶等都是传统茶的潜在竞争替代者。一些新兴的电商茶叶品牌乃至跨界茶叶品牌,不但迅速崛起抢占传统茶市场份额,更带来全面兴起的商业变系模式,使传统茶企遭遇市场冲击。随着中国茶消费市场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以及受年轻消费者快速变化的口味与体验化、时尚化的消费需求影响,未来中国茶产业将迎来更加白热化的竞争与市场变局,传统茶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对此,应积极转型突破以应对“云消费”时代的竞争挑战。(摘编自李馥佳《“云消费”时代中国茶产业竞争与发展趋势分析》)4.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茶愁》是“清幽隽永”的中国茶文化的发端,也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向世界译介中华茶文化的经典。B.早婚的中国茶叶是以贸易功能的实现完成了中华茶文化海外传播的功效。目前,这个功能已经消失。C.“云消费”时代,消费出现了新特征,茶叶的流通环节也极大缩短,这些使中国茶产业的竞争态势更加激烈。D.在中国,各省都出产了结合当地种植条件与饮茶习惯的名茶,形成了“一地一品”的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纪录片的创作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纪录片成为茶文化传播效果最好的载体。B.材料一主张茶已经与中国人的文化传承、审美趣味、精神追求相结合而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文化样品。C.材料二中提到的一些品牌跨地域盲目扩张往往以失败告终,说明产地品牌的竞争应根植于当地传统文化与饮茶习惯。D.材料二以“云消费”时代为背景,分析了当下中国茶产业竞争的新现象,提出应积极转型突破以应对挑战。6.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琵琶行》中有诗句“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对古茶树的保护措施有实施GPS定位挂牌,建立数字化监测档案等。B.“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次体现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贡献。C.优质的中式茶饮品牌形象设计,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还能扩大品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并显著提升品牌的推广价值。D.目前,传统的奶茶、果茶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新茶饮品牌开始尝试将咖啡、中药材等元素融入产品中。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至秦,会庄襄玉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谏逐客书》)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可乘之间隙B.厚遗结之 抛弃C.王者不却众庶 推辞,拒绝D.四时充美 丰裕,繁盛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 度我至军中,公乃B.秦之乘胜役诸侯 何厌之有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以吾一日长乎尔D.而愿忠者众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9.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与“不韦贤之,任以为郎”中的“贤”,词类活用现象一致的是( )A.李牧连却之 B.不霁何虹 C.谨庠序之教 D.成以其小,劣之10.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藉寇兵而赍盗粮 B.共其乏困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不复一一自辨1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B.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C.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D.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李斯认为秦穆公没有统一天下与当时周王室的威望还没有衰落,五霸兴起并推崇周室有关。B.材料一中,秦国的王族和大臣认为各诸侯国都有出于自己的私利来秦国游历的人,应把他们全部驱逐出境。C.材料二第一段运用对比手法分析“用客治国”和“逐客资敌”两种策略,从正反两方面驳“逐客”之策。D.材料二中大量对偶句、排比句和散句错杂使用,使语言兼具整齐与错落之美,展现了李斯颇高的文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2)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3)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4)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南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①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满芳洲。【注】①沅湘:爱国诗人屈原曾被流放湘江,在江边对渔父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②沉累:指沉江的屈原。③虞舜:即舜帝。此句出自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抒发了游兴已尽渴望回归故里的思乡之情。B.“雄三楚”三句,承接上意而调转笔锋,描绘岳阳楼的雄伟气势,跌宕飞动。C.“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运用了反问,反问中不掩悲喜感叹之情。D.词人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追怀虞舜以表达对清明政治的期盼。15.“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描写了什么景色?有何作用?五、名篇名句默写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的结尾两句:“扣舷独啸,!”(2)苏洵《六国论》描写祖辈父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结尾,劝诫后人要学会借鉴,避免重蹈覆辙。(4)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论语》)(5)至今商女,时时犹唱,。(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灯塔之光胡容尔①比烟台山更高的,是白色的灯塔。白色的灯塔,矗立在烟台山山巅。在蓝天白云之下,在潋滟碧波之上,灯塔那么挺拔,那么雄健,笔直地指向天空。②当夕阳交出最后的余辉,跃入大海之后,烟台山灯塔的红帽子显得格外亮眼。在黑夜来临之前,它不动声色地注视着这座城市和这片海。等到夜色降临,灯塔亮起灯光,像一颗夜明珠,镶嵌在绿树掩映的山顶上。夜行的船只和海浪,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从容而柔和。这种安宁和美好,属于烟台之夜。③我们熟悉这样的景象。作为烟台城市的标志和名片,灯塔在我们心中,是一个精神象征。④我的家乡山东烟台,这座古老的海滨城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烟台的名字里蕴含着“烟云缭绕,海涛不息”的意境。这一意境,来源于其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烟台的命名与古代的军事防御措施有关。据记载,1398年,官府在临海北山设立狼烟墩台(烽火台),昼则升烟,夜则举火,用来传递警报。后来,这座山就叫作烟台山,烟台也因此得名。⑤遥想当年,蔚蓝色的大海上,烟波浩渺。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只,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航海英雄们一次次扬帆远行,一次次落帆归来,嘹亮的号子响彻云霄,威武而雄壮。对于那些常年在海上漂泊的渔民和水手来说,夜暮深沉,海面上只有星星点点的渔火,而灯塔的明灯,就像是家的庇护,给予他们抚慰。⑥对于那些身在异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灯塔是乡愁,是慰藉。想起故乡夜空下的灯塔,就能感受到亲人的惦念与呼唤。⑦烟台灯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烟台开埠之初。1858年8月22日,烟台开埠,成为山东最早的通商口岸,也是中国北方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⑧建立港口,灯塔是标配。在从前缺乏导航设施、航海技术尚不发达的年月里,灯塔能为过往的船舶校正方向,指引迷途。1867年,东海关在崆峒岛建成了烟台第一座灯塔。1868年,东海关又在烟台山的烽火台上,建起了带木柱屋顶的简易灯楼和旗杆,用以指挥进出港口的船只,兼具天气风信预报功能。1905年,烟台山灯塔正式建成。彼时,崆峒岛上的烟台灯塔,则改称崆峒岛灯塔。从此,两者共同守护着这片海域的平安与繁荣。⑨后来,烟台山灯塔由于年久失修,照明度弱,在原址拆除重建。1988年投入使用的新灯塔,融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元素,基座坚实宽大,底部两层采用古堡式建筑风格,主体为白色的石柱,。线条简洁大方。灯塔顶端装有360度转动的航标灯,直射距离可达30海里;并装有先进精确的导航系统,集导航、海上交通指挥、观光功能于一身。如今,随着导航设备的普遍应用,灯塔已不再担负主要的航标使命,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却日益凸显。巍然屹立的灯塔,平静地接受了更多的身份和任务。⑩有灯塔,就有守塔人。一代又一代的守塔人,与灯塔日夜相处。他们在黑夜里点亮光明,把光明的信号传递出去。从这座灯塔发出的光,包含着坚守、责任和信念的意味,照亮了漫长的人生航线。 据崆峒岛灯塔的守塔老人说,上世纪初,崆峒岛灯塔用的是白炽灯。“傍晚时候,爬到塔顶去开灯,晚上就睡在塔里,夜间还得给灯上弦。”看守灯塔,要做好养护、检修、航海观察等日常工作。摸熟了,习惯了,并不觉得单调乏味。1955年,崆峒岛灯塔曾使用乙炔气光源,灯塔工得爬上铁架,用火柴点燃。随着科技的进步,后来开灯关灯,通过电子遥控就能实现,不需要人工爬上爬下。这么多年来,他们守望着潮起潮落,守望着日月星辰,守望着海上的每一个长夜,祈祷每一艘船和每一个人不在大海中迷失。“现在海上船只越来越大,事故却越来越少。从木板船、机帆船、小型客轮到巨型货轮、海上邮轮、快速游艇,海面上的航迹也越来越漂亮了。”这是让守塔人感到欣慰的事情。 安徒生的童话《守塔人奥勒》,故事背景设在一座塔楼。守塔人奥勒是一位读过很多书、知道许多事情并且去过很多地方的老人。他选择守塔,是因为他想要过这样的人生。这个工作,能让他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天上、地上和人们的生活。他说:“从根本上说来,我们大家最终都要成为守塔人,从高处审视生活,审视万事。” 假如生活是一座灯塔,那么我们身处光源的中心,都在发自己的光,守自己的塔。我们照亮了什么呢? 7月的一个下午,我再次来到烟台山。苍翠的烟台山上,灯塔默然伫立。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灯塔上,金色的光芒与白色的塔身交汇,调制出明朗典雅的色调。 等待登塔的游人很多,也难怪,三面环海的烟台山灯塔,是一个绝佳的观景点,可俯瞰山、海、港、城的风光。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终于轮到我了,乘电梯直达11层瞭望台。站在灯塔里看世界,拥有与平时不一样的视角。此时,海天向晚,都是蓝灰色调,夕阳艳如熟橙,还未落下。港口忙忙碌碌,鸥鸟翱翔,作业的船只剪开白色的浪花,身后拖着裙裾般优美的轨迹;远处的海岛若隐若现,不时变换着形态,神秘如海市蜃楼;傍晚的城区,浸润在脉脉余辉之中——星罗棋布的楼宇、纵横交错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马,像是这座城的脉搏,跳动着繁华的韵律。仙境烟台的勃勃生机和独特韵味,迅速地扑面而来。 脚下的烟台山,山色葱郁。时有钟声泠泠、鸟鸣呖呖入耳。山间白墙红瓦的冰心纪念馆,在花草树木的环抱中,犹如一朵静静绽放的玫瑰花,任斑驳的光影在身旁缓缓流转。 那晚,我在烟台山灯塔下流连许久。静谧的灯塔之光,在海浪间跳跃,闪烁,与船上的灯火遥相呼应,与满城的灯火融为一体。在时间之海中,在接近天空的高处,灯塔以及它所代表的生命与希望之光,被人间反复擦亮。(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17.下列文中加点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矗立(zhù) 满载(zài) 庇护(bì)B.慰藉(jiè) 开埠(fù) 屹立(yì)C.白炽灯(zhì) 祈祷(qǐ) 俯瞰(kàn)D.裙裾(jū) 海市蜃楼(shèn) 静谧(mì)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点题,引出白色灯塔,以天与海反衬烟台塔之巍峨。B.本文记述“烟台”得名的渊源,赋予了文章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蕴。C.灯塔开发成旅游项目与失去航标使命进行对比,突出旅游开发带来的影响。D.第 段写景由近及远、点面结合,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烟台向晚图。E.文章结尾与开头呼应,以景结情,由实到虚,升华文章主题。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20.文章第 段引入安徒生的童话《守塔人奥勒》有何作用。21.文章的标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七、整本书阅读22.学校组织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设计红楼文创产品”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实践,你将选取《红楼梦》哪个经典场景,以何种形式设计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请说明理由。要求100字左右。八、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阅读材料《灯塔之光》提到:假如生活是一座灯塔,那么我们身处光源的中心,都在发自己的光,守自己的塔。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答案】1.D 2.B 3.C【答案】4.C 5.A 6.B【答案】7.B 8.D 9.D 10.C 11.A 12.B 13.(1)暗中派遣游说之士,带着金玉重宝去游说诸侯。(2)恰好在这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渠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3)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4)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敌国人口,在内则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参考译文:材料一:李斯到了秦国,正赶上庄襄王去世,李斯就投到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门下当舍人。吕不韦认为李斯很能干,任用他做郎官侍奉秦王。李斯因此得到了游说秦王的机会,李斯说:“坐等人家自行衰敝的人,是要失去机会的。成就大功的人,总是在有机可乘时下狠心消灭对方。从前秦穆公称霸,他终究没有向东吞并六国地方,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诸侯众多,周王室的威望还没有衰落,所以五霸一个接一个地兴起,相继推尊周室。从秦孝公以来,周王室卑微衰弱,诸侯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形成了六国,秦国乘胜称雄诸侯,已历经了六代国君。现在各国服从秦国,就像郡县服从朝廷一样。那么以秦国的强大,加上大王的贤能,消灭六国就像扫除灶上的尘土一样,完全办得到,建立帝业,统一天下,这真是万年难得遇上的好时机。现在放松而不抓紧去做,等到诸侯重新强大,六国联盟,即使有黄帝的贤能,也不能吞并他们了。”秦王于是提升李斯为丞相府的长史,听从他的计谋,暗中派遣游说之士,带着金玉重宝去游说诸侯。诸侯中的知名人士,可以用金钱收买的,就赠送厚礼来拉拢;不肯接受礼物的知名人士,就用利剑刺杀他们。这些就是离间东方六国君臣的计谋,紧接着秦王就派出善战的将军领兵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恰好在这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渠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及大臣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秦国做官的人,多半是为他们的国君到秦国来游说,充当间谍罢了,请求把他们全部驱逐出境。”李斯也被列入驱逐的行列中。材料二:我听说,土地广的粮食就充足,国家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强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丢弃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才能显示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本国别国,四季就会富足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然而我们今天却抛弃老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国家的霸业,使天下才士都退缩着而不敢向西来,止步不入秦国,这正是所谓“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现在驱逐客卿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敌国人口,在内则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这样下去)要使秦国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答案】14.A 15.描写了落日余晖洒在君山上,湖面蒸腾的云气缭绕山间,沅水、湘水两岸草木葱茏,呈现出一片新绿,写出夕阳西下洞庭湖的景色,勾勒出一幅宏阔而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乐景衬哀情,引起词人内心的深长感触,思绪翻腾,颇难平静。为下文的抒发情感作铺垫。16.【答案】 不知今夕何夕暴霜露斩荆棘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因之以饥馑后庭遗曲【答案】17.D 18.AC 19.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方法。前句“不动声色地注视”赋予灯塔生命与守望精神,突出黑夜来临之前灯塔稳定地发挥守护职责,为后文灯光的出现做铺垫;后句以“夜明珠”为喻体,突出光芒的珍贵与明亮、柔和与温润的特点。前后两句通过所处时间和状态的变化,成功塑造了灯塔作为守望者与黑夜中光明使者的双重形象。 20.(1)《守塔人奥勒》叙述了奥勒选择守塔生活的故事,表明了他站在高处审视生活的人生态度。以现实的灯塔象征人生的高度,化具体为抽象,深化主旨。(2)承接上文“守塔人”,引出下文对“生活灯塔”的思考。 21.①灯塔在暗夜为航船导航。②给予海上航行者安全感、家的慰藉。③包含着坚守、责任和信念的意味。④展现着中国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⑤折射出科技进步之光。⑥启发人们提升审视生活的高度。⑦展现生命与希望之光。22.【答案】参考示例:选取黛玉葬花,林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文创采用手工刺绣团扇形式,扇面用苏绣工艺展现黛玉葬花,背面印诗句。文创融合传统刺绣技艺与红楼文化,能让使用者在把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23.略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