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人倾诉。主持人告诉曾明,曾明住处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有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做调解的刘主任,建议曾明找那位刘主任说说,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曾明在某一天果真找到那地方去,人们把他引到主任的办公室时,曾明听到刘主任正在调解民事纠纷,他听主任说得在情在理,很快就把当事双方说通了,高兴而去。曾明听到喝水的声音,接着刘主任问他:“你是不是我们这个街道的?”“是,是电台的主持人叫我来的。”“是小丁吧,他常常介绍人来我这里。”曾明就把事情说了,说罢却有好一阵没有听到刘主任的声音,只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曾明还以为刘主任出去了呢,忍不住问道:“你在吗?”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曾明心下有些奇怪,但并没有往深里想,只是点头道:“是的,得了一种奇怪的眼病,医不好。”“这么说来,你失明的时间不很长?”在曾明的感觉中,刘主任的声音好像离得很远。“半年吧。”“你…”刘主任又停顿了一下,问道:“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没,好像没有梦见过什么。”他不明白刘主任问他这个做什么,或许是一种心理治疗。“盲人做梦,若能看见东西,古时候称作天眼丌。”曾明想了想,说:“那恐怕说的是先天的盲人吧,像我们这样,应该是能做梦的,人若盲了,已经够痛苦,若连梦也做不起来,那就更惨,不能这么不公平吧。”“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你怎么知道?”刘主任没有回答曾明的这个问题,却回到了曾明的主题上,说:“你心中的这股气,其实不是对着老陶的,你说是不是?从根本上说你对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郁闷不平,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应…”曾明打断刘主任的话:“没有失明的人,怎么能够体验失明人的滋味,就像你,怕是不能体凉我的心情吧。”刘主任笑了一下,说:“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曾明一时回答不出来。刘主任说:“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我总是在想…”下面的话被一阵人声打断,有人进来说道:“刘主任,又来人了。”曾明知道刘主任有工作了,便站起来道:“刘主任,你忙,我先走了,过日我再过来就是。”刘主任说:“好,我领你出去。”就有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一路过来,刘主任没有和曾明说话,曾明再一次感受到在刘主任办公室里感觉到的那沉静压抑曾明继续到福利厂上班,大家和他仍像以前一样亲切,好像谁都不记得曾经有过一丝不愉快的事情。一天夜里,曾明做了一个梦,梦见刘主任对他说:“你怎么不来了?我很想你。”醒来后,曾明的心里有些不宁。过了几天,他又到刘主任那里去,这一回曾明只让人把他引到走廊端头,他自己沿着走廊,很快摸到了刘主任的办公室,进去,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福州三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课内知识1.D2.C3.B4.B5.B6.B7.A8.D9.D10.B11.默写(1)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4)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5)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6)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7)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8)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9)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10)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现代文阅读I12.B13.C14.B15.①体现:高铁技术追赶速度之快,高铁建设速度之快,高铁运营时速不断加快;②原因:国家的战略布局和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支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现代文阅读Ⅱ16.A17.B18.参考答案:①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 ”②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 ”③“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④“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 ”“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⑤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19.参考答案:①从盲人曾明角度叙述故事,使得故事更加真实,社会原型化意义更强。让读者更易理解盲人的特殊心理状况,进而了解盲人的生存状态,更能引起人们对曾明们的同情和关爱。②身为盲人,他的故事发展不同于普通人。曾明细腻、敏感的特质,使得情节发展跌宕起伏,也让刘主任的行为和言语显得有些奇怪,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想象。③刘主任的“牵手”帮助曾明重新振作起来,坚强面对生活。从曾明角度叙述故事,更加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真情互助的主旨。文言文阅读20. BDH21.B22.D23.(1)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 译文:晁错自己想博取他的美名,又怎么能逃避那场灾祸呢?得分点:求,求取、博取;安,怎么、哪里,反问语气;第一个“其”,他的,“自己的”亦可;第二个“其”,代词,那,那场,“他的”亦可。(2)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晁错者鲜矣。译文:为天下忧虑祸患,却让那些贪图名利的小人来掌控局面,这样的人不成为第二个晁错的实在太少了。得分点:虑患,应该译为“忧虑天下未来发生的祸患”等含义;而,却;制之,掌控局面;句意落在:这样的人不成为晁错是很少的。【参考译文】材料一晁错曾多次向汉文帝上书,指出吴王刘濞的过错,认为可以削夺其封地。但文帝性格宽厚,不忍心惩罚刘濞,导致吴王日益骄横。等到汉景帝即位后,晁错劝说景帝:“当年高帝刚平定天下时,兄弟少,儿子们年幼,于是大肆分封同姓诸侯,齐国有七十多个城,楚国有四十多个城,吴国有五十多个城。三个庶出的诸侯王就占据了天下一半的土地。如今吴王刘濞以前因太子的事,诈称有病不来朝见,按照古代法律应当诛杀。汉文帝不忍心处罚吴王,于是赐给他几案和手杖,恩德非常深厚,吴王应当改过自新,可他却更加骄傲放纵,私自开山铸钱,煮海水制盐,勾结天下的逃犯谋划叛乱。现在削夺他的封地他会反,不削夺他封地他也会反。削夺的话,他反得快,祸患还小;不削夺的话,他反得慢,祸患就大了。”景帝便让公卿、列侯、皇族成员一起商议这件事,没人敢反对,只有窦婴提出了不同意见,从此晁错与窦婴产生了嫌隙。当初,晁错更改了三十章律令,诸侯们一片哗然。吴、楚等七国一同反叛,以诛杀晁错为名。景帝和晁错商议出兵平叛的事,晁错想让景帝亲自率军出征,自己留守京城。他还说:“徐州、僮县附近吴国还没攻下的地方,可以先让给吴国。”晁错一直和吴国的丞相袁盎关系不好,两人从不在一起议事。晁错任御史大夫后,派人调查袁盎接受吴王财物的事,袁盎因此被判有罪,后来被赦免,贬为平民。吴、楚等国反叛后,晁错对丞、史说:“袁盎收了吴王不少钱,专门为他隐瞒,说他不会反叛,如今果然反了,我打算奏请皇上惩治袁盎,你们应该清楚他的阴谋。”丞、史说:“事情还没暴露时惩治他,或许能杜绝反叛;现在叛军已经打过来了,惩治他还有啥用!而且袁盎应该不会参与谋反。”晁错犹豫不决。有人把这事告诉了袁盎,袁盎很害怕,连夜去见窦婴,把吴国反叛的真正原因告诉了窦婴,希望能当面跟景帝对质。窦婴向景帝禀报后,景帝召见了袁盎。袁盎觐见后,直接说吴国反叛的原因就在于必须尽快杀了晁错向吴国谢罪,吴国才会罢兵。于是景帝任命袁盎为太常,让他暗中准备行装。十几天后,景帝让丞相青、中尉嘉、廷尉欧弹劾晁错:“晁错不称颂皇上的德政,想疏远群臣和百姓,还打算把城邑让给吴国,毫无臣子的礼义,大逆不道。晁错应当腰斩,他的父母、妻子、儿女以及同母同父的兄弟姐妹,无论老幼都应处死。”景帝下诏批准。而晁错对此毫不知情。壬子日,景帝派中尉去召晁错,骗他坐车绕行街市,晁错还穿着朝服,结果在东市被斩。材料二世人都为晁错因尽忠却遭遇灾祸而悲叹,却不知晁错自己也有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七国这么强大,突然就要削夺他们的封地,他们反叛难道不是情理之中的事吗?晁错在这个时候没有为国家挺身而出,去抵挡这场大灾难,掌控吴、楚等国的命运,反而只想着保全自己,让皇帝亲自率军出征,自己留守京城。挑起七国之乱的是谁呢?晁错自己想博取他的美名,又怎么能逃避那场灾祸呢?自己发起这场叛乱,自己却要选择最安全的方式,把最危险的留给皇帝,这就是忠臣义士们愤恨不平的原因啊。就算没有袁盎,晁错也难免一死。材料三晁错说:诸侯势力强大,削夺他们的封地他们会反,不削夺他们封地他们也会反;削夺的话,他们反得快,祸患小;不削夺的话,他们反得慢,祸患大。世人都认为晁错的话很有道理,我却不这么认为。如果汉文帝能忍住不削夺吴国封地,刘濞肯定不会反叛。等过个几年之后,情况会有各种变化,慢慢根据变化做好防备,控制吴国的办法还是很多的。猛虎在山林里,天天吃牛羊,人们无法忍受,就拿着戈去刺杀它,运气好老虎死了,运气不好人死了,这样危害马上就会出现。晁错的计策和这种情况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能加高墙垣,挖深陷阱,时时防备,老虎又怎么能必定会危害人呢?这就是汉文帝防备吴国的办法啊。唉!为天下忧虑祸患,却让那些贪图名利的小人来掌控局面,这样的人不成为第二个晁错的实在太少了。古代诗歌阅读24. A25. ①为友人命运的转变而感到喜悦。颔联“旧”字暗示苏轼离开黄州前后两种不同的处境,如今他官居翰林学士,尽可用他的聪明才智兼济天下。②对两人友情的珍视之情。写雪花比不过茶白,把茶叶形容得这样美,是为了显示自己送茶的一番诚意,望朋友能够笑纳,其中含有两人真挚的友情。③对苏轼的担忧和劝告之情。尾联化用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披露赠茶的根本用意,劝告苏轼不要忘记被贬黄州的旧事,及早效仿范蠡功成身退。26.C27.甲:(但)也有人开始自责乙:而美食中让人“上瘾”的(原料)/而美食中致人“成瘾”的(配料)①处,“科普畅销书”前增加“在”字;③处,“包涵”改为“包含”或“含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