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天宫”成功会师。二十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硕果累累,“天宫”“嫦娥”“祝融”“羲和”……中国航天用硬核实力一步步让“神话”走进现实。右图为“神舟十七号”与空间站对接时影像,据此完成1~3题。1.航天员在太空中观察地球时,可以看到( )A.地球的经线 B.地球的纬线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地轴2.“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成功会师,有助于( )①激发我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 ②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迈上新台阶 ③保障国家太空安全和太空和平开发利用 ④推进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探索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从“天宫”“嫦娥”到“祝融”“羲和”,中国航天器的命名背后蕴藏着中华悠久文明的诗意情怀,其中以“嫦娥”命名的是( )A.太阳探测卫星 B.火星探测器C.月球探测器 D.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地球是迄今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要珍惜地球、保护环境。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完成第4~6题。4.图中字母代表地球的是( )A.A B.B C.C D.D5.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6.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表面积是4万平方千米 B.最大周长是6 371千米C.地球卫星影像确证了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形状是很大的圆形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023年7月24日,我国科考队员再次登上斯瓦尔巴群岛考察。下图为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 斯瓦尔巴群岛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78°N,11°E) B. (11°S,78°E)C. (78°N,11°W) D. (11°S,78°W)8. 我国科考队员登上斯瓦尔巴群岛后,发现在这里看到的太阳一直到午夜都不落,此时 ( )A. 太阳直射北半球B. 太阳直射南半球C.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D.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我国某城市广场修建了十二生肖柱,均匀排列成圆形,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向(如下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的正午时刻,雕像柱影子投向鼠柱。据此回答9~10题。9. 该广场可能位于( )A. 哈尔滨 B. 北京 C. 上海 D. 海口10. 同学们可能观察到雕像柱的影子( )A. 冬至日正午影长一年中最短 B. 每天日落时投向鸡柱的方向C. 一年中会出现两次无影现象 D. 一天中的长度不会超过6米读3月21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11—13题。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A.40°N B.赤道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12.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13.这一天在三门峡会出现的现象是( )A.黑夜最长 B.白昼最长C.昼夜等长 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高 读图,完成14--15题。图中所表示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15.对图中有关地理现象的分析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同一天,甲地看到日出的时间早于乙地C.此日北极圈和南极圈内都出现极昼现象D.此日是甲地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下图为2022年11月30日神十四、神十五航天员乘组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胜利会师的照片。据此,完成16—17题。16.11月30日胜利会师当日,关于北京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处于秋末冬初 B.人行道的树木树叶脱落C.已进入供暖季 D.超市月饼销售火爆17.从11月30日至2023年元旦,北京( )A.白昼逐渐变短 B.正午影子逐渐变短C.昼夜长度相等 D.白昼先变短再变长18.下图记录了太阳环行在地平线上,终日不落的现象,夜晚零时太阳高度最低。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该现象是极昼 B.只发生在南极地区C.此时该地气温在一年中最低 D.该地当日昼短夜长 下图为“太阳光照和地球上的温度带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19.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四季分明 B.②④两地季节相反C.③地无太阳直射现象 D.⑤地有南北半球分界线20.据图所示可推断出图示时刻( )A.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B.②地获得太阳光热较③地多C.我国广西柳州正处于冬季 D.②地的学生正在放暑假二、非选择题21.地理课上,同学们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及产生的现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北京(40°N,116°E)位于该点的 方向。(2)同学们在演示地球自转时,拨动地球仪的方向应是 ,随着“地球”自转,B点再次回到当前位置所需时间是 。 (3)图中四季分明且位于夜半球的是 (填字母)点。 (4)以下是某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①②③处分别填( )A.昼夜交替 自转 昼夜B.昼夜 公转 昼夜交替C.昼夜 自转 昼夜交替D.昼夜交替 公转 昼夜22、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有重要意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2)据考证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这与该流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有关。从所处的低、中、高纬度地区来看,该流域处于 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大雪节气该流域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唐诗《夏至五月中》:“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注:五月为农历。(3)诗句所描述的区域“五月中”气温高低情况是 ,其原因是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该区域获得的 较多。23、请结合实践活动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圭(ɡuī)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圭”是平放的尺,“表”是垂直于“圭”的杆,“圭”尺上有刻度,用来标示正午日影的长度。广州某校七年级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地理老师安排了简易方法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活动1:冬至日,分别在8时、10时、12时、14时、16时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长度(如下表所示)。时间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竹竿影子长度 8.6米 3.2米 2.4米 3.2米 8.6米(1)此日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8时到12时变 ,12时到16时变 。(2)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8时、10时、12时3个时间点中,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点是 。活动2:在夏至日、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影子长度,绘制A、B图。 (3)某组同学在绘制A、B图时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绘制A图的时间是 前后。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广州(约22°N)的小明邀请北京(约40°N)的表弟一起测量楼高相同的两栋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C、D图。 (4)C、D图中表示广州的是 图。(5)说明在6月22日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全球的分布规律。24、益阳市某中学地理老师为了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特设计了如下地理演示实验方案(见下表),请根据地理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目的 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实验原理 地球自转规律实验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器材 地球仪、透明球体、集束手电筒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步骤1 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透明球体,透明球体转动或不转动,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分工合作,一人拿手电筒,一人拿透明球体或地球仪,其他人观察并做好记录 ①步骤2 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地球仪,地球仪不转动,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②步骤3 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与变化 ③实验结论(1)请写出每个实验步骤的实验结果:① ;② ;③ 。(2)请写出实验结论(本演示实验所揭示的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道路照明系统启闭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答案1-5CDCCB 6-10CAADC 11-15BACBC 16-20DDABA(1)(23.5°S,15°E) 东北 (2)自西向东 一天 (3)D (4)C(1)不同位置 一年 (2)中纬度 昼短夜长 (3)气温高 北 太阳辐射/热量23、(1) 短 长 (2) 8时 (3)冬至日 (4) D(5)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任意地区的政务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24、(1)没有昼夜之分 产生昼半球、夜半球 昼夜交替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3)照明系统日落开启,日出关闭;原因:白天不需借助路灯照明,夜晚才需照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