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并用另外的读音组词。蒙古(méng měng) 好客(hào hǎo)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亲热——( ) 大方——( )3.如果将选文的内容当成一幅画,可以给它拟个名字: 图。4.选文提到了蒙古族人民 、 、 、 等风俗习惯。5.从画线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 。课外阅读。昆仑山巅的葵花昆仑山巅似乎只有冬天,不知道是上个冬天最迟的,还是下个冬天最早的一股冷风,冻死了绝大部分葵花,只奇迹般地保存下一棵幼苗。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枝叶。茎上纤巧的绒毛像蜜蜂翅膀一样,在寒风中抖个不停。也许它感到了昆仑山喜怒无常的威严,急匆匆地压缩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才长到一尺高,就萌发出了纽扣大的花蕾,压得最高处的茎叶微微下垂,好像惭愧自己为什么不长得更高一些。那一年没有秋天,寒凝一切的风雷,毫无先兆地骤然降临。早晨起来,天地一片苍茫,我们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扑向葵花。向日葵却凝然不动地站立在那里,在冰雕玉琢的莹白之中,保持着凄清的翠绿。叶片傲然舒展,像一面玻璃做的旗,发出环佩般的叮当之声。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绽开一朵明艳的花。那花盘只有一元硬币那么大,薄而平整冰雪凝冻其上。最令人警醒的是花盘四周弹射出密集的黄色花瓣,箭头般怒放着,像一颗永不泯灭的星。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喜怒无常:永不泯灭:7.文中多处出现比喻,用“_____”画出你印象最深的一处,完成填空。:这句话把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8.文章结尾:“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说“最小”是因为什么?说“最高”是因为什么?9.用“ ”画出最能体现本文中心的句子,并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10.阅读文章时,我们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那么由葵花联想到人,你觉得谁是像葵花一样的人?为什么?阅读短文,完成练习。①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②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③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④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⑤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⑥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⑦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⑧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1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整体感知能力训练)12.这篇文章分别用了银线、 、 、 、 、田野的微笑等形象来描绘雨。它是一 和 ,歌颂 精神。13.用一句话概括第①~④段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能力训练)14.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出评价能力训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在雨后的清晨,我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小径。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有一种飘飘然乘雾欲飞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的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晕,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淡淡的橘黄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得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了一圈金色的光晕……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的、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15.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整体感知能力训练)1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理解能力训练)(1)酣畅: (2)雀跃:17.用“﹏﹏﹏”画出作者联想的部分;用“ ”画出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捕捉信息能力训练)18.短文以 、 为背景,分别写了 、 、 等景物,给人一种清新明快之感,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捕捉信息能力训练)19.短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 、 等,我能找出一句运用了 手法的句子,摘抄如下:我还会照样子写一句: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山中小住远离城的嘈杂,远离市的喧嚣,一头扎进山的怀抱,浸润在绿的海,沐浴着花的香,尽情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悠闲。( )在软软的草地上,口里( )着草茎,( )天上云卷云舒,( )花间蜂飞蝶舞,( )溪水淙淙低语。慢慢地觉得自己的双臂羽化了,轻轻一拍,身体竟飞了起来。只见群山像熟睡的婴儿安卧在脚下,翡翠般的林海逶迤向远方,那一盆蔚蓝的水是山溪汇成的湖泊吧,水中定有鱼儿在游,因为水面有白鹭在飞。让自己飞得低一些会看到什么?一对热恋中的画眉并坐在红豆杉的枝丫上,它们时而互梳羽衣,时而交颈私语。是哥哥讲了个解颐的笑话吧,妹妹乐得前仰后合,全不顾皱了裙裾,掉了鬟(huán)钗(chāi),天真而可爱。有点累了,停在酴醾(tú mí)花枝上歇歇脚。凝神谛听,听到了蜂儿轻吻花蕊的声音,听到了花儿竞相绽放的声音,听到了风儿爱抚绿叶的声音,听到了虫儿在草间起舞的声音,听到了飞瀑在崖壁弹奏的声音,听到了清泉在石隙吟唱的声音,听到了云朵驾着小舟在蓝天上划行的声音……山居的日子,是最惬意的日子,但也是最容易犯迷糊的日子:赏花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瓣素花;观鱼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条游鱼;听风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变成一缕清风……20.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21.“我”凝神谛听,都听到了什么?在文中用“﹏﹏﹏”画出来。“我”还可能听到什么声音呢?请你大胆想象和联想,把话写完整。“我”还听到了 的声音,听到了 的声音……22.读画“﹏﹏﹏”的句子,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来描绘山中的景物。请你也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来仿写句子。(创意运用能力训练)梅花鹿:23.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整体感知能力训练)课内阅读。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cān cēn shēn)差(chā chà cī)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báo bò bó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24.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5.第二句中的“檐前积雪”指的是 ,你是从哪句看出来的?请用横线画出来。26.从文段中找出相关词句写在横线上:写丁香花气味的:写丁香花颜色的:写丁香花形状的:27.我能写出一句关于丁香的诗: 。《第1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1.měng 蒙面 hào 好事 2. 冷淡 羞涩 3.主客联欢 4. 住蒙古包 喝奶茶 吃奶豆腐 吃手抓羊肉 5.蒙古族和汉族的情谊深厚,各民族团结和谐【解析】1.本题考查多音字。蒙:[méng](1)没有知识,愚昧。组词:启蒙、蒙昧。(2)遮盖起来。组词:蒙罩、蒙蔽。(3)承受;遭受。组词:承蒙、蒙难。(4)形容雨点细小。组词:蒙蒙细雨。[měng]蒙古族。组词:蒙古族、蒙医、蒙古包。蒙古[měng gǔ]:①蒙古国的简称,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是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②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好:[hǎo](1)优点多的;令人满意的(跟“坏”相对)。组词:好人、好事情。(2)表示某方面的性质令人满意。组词:好看、好听。(3)亲爱;友爱。组词:友好,交好。(4)(身体)健康;(疾病)痊愈。组词:好身体。(5)容易(限用于动词前)。组词:好说、好过。(6)用在形容词、数量词等前面,表示多或久。组词:好多、好久。(7)在形容词、动词前,表示程度深,并带有感叹语气。组词:好冷、好香。(8)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hào](1)嗜爱、喜爱。组词:好学、爱好。(2)心中所喜爱的事。组词:投其所好。好客[hào kè]:乐于接待客人。2.本题考查反义词。亲热:亲密而热情。反义词:冷漠、冷淡。大方: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反义词:吝啬、小气、害臊、羞涩。3.本题考查取小标题。选文讲了蒙古族人民盛情款待远客与宾客敬酒联欢的情景。如果将选文的内容当成一幅画,可以拟的名字:主客联欢图。4.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从“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可以知道蒙古族人民有住蒙古包、喝奶茶、吃奶豆腐、吃手抓羊肉等风俗习惯。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画线句子写了汉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在友好互动,大家虽然语言不同,但心可是一样。画线句体现了蒙古族和汉族的情谊深厚,各民族团结和谐。6.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发怒。形容人情绪变化不定。 永远不会消失。 7.茎上纤巧的绒毛像蜜蜂翅膀一样,在寒风中抖个不停。纤巧的绒毛 蜜蜂翅膀 细细的绒毛不停地抖动的样子。 8. 只有一元硬币那么大。 开在昆仑山巅。 9.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体会到了葵花不畏艰难,勇于成长的可贵品质。 10.我觉得边防战士就是像葵花一样的人,因为他们都具有不畏艰难,勇于成长的可贵品质。【解析】6.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发怒。形容人情绪变化不定。文中指昆仑山天气变化不定。永不泯灭:永远不会消失。文中指葵花开放的状态像一颗永圆不回消失的星。7.本题考查比喻句及赏析。找出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句子进行赏析。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例如:叶片傲然舒展,像一面玻璃做的旗,发出环佩般的叮当之声。这句话把“向日葵的叶片”比作“旗子”,叶片虽薄,但很坚硬,写出了葵花的生命力强,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敬畏之情。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①根据“那花盘只有一元硬币那么大,薄而平整冰雪凝冻其上。”可知说“最小”是因为:它体型很小,在茫茫的昆仑山巅上,显得微不足道。②根据“昆仑山巅似乎只有冬天,不知道是上个冬天最迟的,还是下个冬天最早的一股冷风,冻死了绝大部分葵花,只奇迹般地保存下一棵幼苗。”可知说“最大”是因为:它生长在海拔最高的地方,在生活的禁区傲然绽放,精神顽强,令人敬畏。9.本题考查找中心句。“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中心句的特点: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本文的中心句在结尾,即“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起归纳和总结作用。体会到了葵花不畏严寒风雪的顽强精神,和勇于成长的可贵品质。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向日葵在昆仑山巅不畏严寒风雪的顽强精神,和勇于成长的可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中有这种品质的人。例如: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却不屈不挠,用行动创造了生命的奇迹。11.《雨之歌》 12. 珍珠 传情的信使 大海的叹息 天空的泪水 奉献者 使者 无私的爱与奉献 13.雨水滋润了大地。 14.这首散文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解析】11.本题考查文章加标题的能力。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围绕对雨的歌颂展开,可以紧扣中心内容为题。比如:《雨之歌》。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读懂每个自然段、每句话,提取关键词来作答。本篇文章分别用第1自然段“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第2自然段“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第4自然段“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第8自然段“我是大海的叹息”等形象来描绘雨。大自然想要什么雨就会给予什么,它是奉献者与传情的使者,充分的体现出雨无私奉献的精神。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山河欢乐、花草昂起头、绽开笑脸、医治相思”,可以看出雨水滋润大地万物,无私奉献的精神。1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与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散文诗用第一人称“我”,以拟人化的手法写雨的各种奉献,借物喻人,赞美的是奉献者及奉献精神。15.山林之晨 16. 畅快,舒适。 比喻欣喜兴奋到极点。 17.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18. 雨 晨雾 露珠 小鸟 群山 对大自然无比喜爱 19. 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的少女。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解析】15.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可以以文章主要的内容作为标题,简洁合理即可。文章写了雨后清晨山林里的景色,结合第⑦段“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可将标题取为山林之晨。1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酣畅:畅快,舒适。本文指小鸟叫声很畅快。 (2)雀跃:比喻欣喜兴奋到极点。本文指“我”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17.本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由第⑥段“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中的“恍惚”“仿佛变成”可知,这是作者联想的部分,他在观赏景色时仿佛也和景物融为了一体。第⑦段“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的、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是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直抒胸臆,情感浓烈,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18.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由第①段“在雨后的清晨”和第④段“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可知,作者以雨、薄雾为背景,景色朦胧而典雅。从“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的少女”可知,分别写了露珠、小鸟、群山,景色清幽美丽,这样的山水画让作者不由得赞美和喜爱。19.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第②段“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露珠”比作了“珍珠”“星斗”,形象写出露珠的晶莹美丽。第③段“愉快地跳着、唱着”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小鸟的自由与快乐。第④段“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晨雾的朦胧之美。选择一个修辞手法进行仿写,语句通顺合理即可。如拟人句:秋天到了,树上火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20.躺 衔 望 看 听 21.凝神谛听,听到了蜂儿轻吻花蕊的声音,听到了花儿竞相绽放的声音,听到了风儿爱抚绿叶的声音,听到了虫儿在草间起舞的声音,听到了飞瀑在崖壁弹奏的声音,听到了清泉在石隙吟唱的声音,听到了云朵驾着小舟在蓝天上划行的声音……树叶们在窃窃私语 蛐蛐在进行小提琴合奏 22. 拟人 梅花鹿来到河边,孤傲地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倒影,得意极了。 23.热爱大自然【解析】20.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躺:身体(亦指器具、车辆)横倒。从“在软软的草地上”可知,此处填“躺”。衔:用嘴含,用嘴叼:衔枚。从“口里草茎”可知,此处填“衔”。望:看,往远处看:望见。从“天上云卷云舒”可知,此处填“望”。看: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看见。从“花间蜂飞蝶舞”可知,此处填“看”。听: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从“溪水淙淙低语”可知,此处填“听”。2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凝神谛听,听到了蜂儿轻吻花蕊的声音,听到了花儿竞相绽放的声音,听到了风儿爱抚绿叶的声音,听到了虫儿在草间起舞的声音,听到了飞瀑在崖壁弹奏的声音,听到了清泉在石隙吟唱的声音,听到了云朵驾着小舟在蓝天上划行的声音……”可知,句子写出了我”凝神谛听,都听到了的美景。我”还听到了树叶窃窃私语的声音,听到了石头相互碰撞的清脆声。22.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从“一对热恋中的画眉并坐在红豆杉的枝丫上,它们时而互梳羽衣,时而交颈私语。”可知,句子把画眉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仿写拟人句:梅花鹿向着树叶眨眨眼,向它分享今天快乐的事情。23.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本文通过写作者想象自己成为一只小鸟之后所看到的情景,来表现自己对山林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4.cēn cī bó 25.白丁香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26. 香气直透毫端 一片莹白 十字小白花 27.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解析】24.此题考查多音字。参,有三个读音,读cān时,意思是:1.加入,可以组词:参战、参选、参军等;2.验查、验证,可以组词:参考、参照等;3.商讨、研究,可以组词:参禅、参透、参话头等;4.进谒,可以组词:参拜、参见等。读 shēn时,意思是人参、党参等的统称,通常指人参。读cēn时,可以组词:参差(cēn cī),意思是不一致,不整齐。差,有三个音,读chà时,意思是:不相同;不相合;错误;缺少;不好等,可以组词:差不多、差点儿、说差了等;读chāi时,意思是:1. 指使、派遣,可以组词:差遣、差使等;2. 受派遣去做事的人,可以组词:钦差、信差等。读cī时,参差(cēn cī),意思是不一致,不整齐。薄,有三个音,读báo时,意思是: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可以组词:薄片、薄纸等;读bó时,意思是: 微;少;弱 ;不厚道、不庄重;看不起等,可以组词:单薄、淡薄、刻薄、日薄西山等;读bò时,〔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25.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第二句“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联系上下文“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可知这里的“积雪”指春天绽放的白色丁香花;是从第三句中“香气”这个词看出来的。如雪般的丁香花挂在枝头,落在窗台上,扑面而来的香气仿佛随着作者手中的笔尖流动,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26.此题考查寻找关键词句。写丁香花的气味,第三句“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可以找到,香气直透毫端写出了丁香香气扑鼻,作者很是喜欢。写丁香花颜色的,在第五句“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从外面回来,最先吸引作者的就是丁香花的“一片莹白”。写丁香花的形状,在文中第七句话“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十字小白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的形状。27.此题考查诗词积累。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意思是: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2.鹊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意思是: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3.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意思是: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4.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李煜 《一斛珠·晓妆初过》,意思是:含笑未唱,先露一尖花蕾船的舌尖,于是樱桃小口微张,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氧化还原反应重点考点 专题练202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1.不同的温度下,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Ⅰ和Ⅱ都有NaCl生成B.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C.反应Ⅰ和Ⅱ中,每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D.反应Ⅰ和Ⅱ中,参加反应的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Ⅰ<Ⅱ2.利用可将废水中的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后排放。反应原理为:(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B.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C.可用替换D.若生成气体,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以铜阳极泥[含Cu、Ag、Au等单质为原料分离回收金和银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HAuCl4是一元强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酸1为稀硫酸,酸2为稀盐酸B.“浸取2”中使用的酸提高了H2O2的氧化性C.“还原”步骤的离子方程式为4AuCl+ 3N2H4 =4Au+3N2↑+16C1-+12H+D.S2O离子中心S原子配位能力小于端基S原子4.一种制备粗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纯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空气稀释到体积分数为10%以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过程中可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B.流程中做还原剂C.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氧化剂D.吸收塔中温度不宜过低,否则会导致产率下降5.已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可以提炼Au,反应为:(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还原性:B.X表示C.生成,转移电子总数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从高砷烟尘(主要成分为As2O3、As2O5和Pb5O8,其中Pb5O8中的Pb为+2价或+4价,As2O3、As2O5均为酸性氧化物)中回收制备砷酸钠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浸出液的主要成分为Na3AsO4和NaAsO2)A.As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ⅣA族B.“碱浸”时,Pb5O8发生的反应:。其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C.浸出液“氧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反应:D.系列操作为:加热蒸发、趁热过滤、洗涤、干燥最终得到砷酸钠晶体7.S8在液态SO2中可与SbF5反应,生成[S8][SbF6]2,其中[S8]2+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8和SbF5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S8]2+中存在不同的硫硫键C.反应过程中硫硫键发生了断裂 D.[S8]2+中所有S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8.磷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发现的元素。白磷(P4)中毒可用CuSO4溶液解毒,发生如下反应:P4+CuSO4+H2O→Cu3P+H3PO4+H2SO4(未配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4只发生了氧化反应B.反应过程中溶液pH增大C.11molP4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0molD.皮肤接触到白磷,用CuSO4溶液清洗后,应再使用NaOH溶液清洗9.下列文字叙述,用方程式解释错误的是A.丁烷裂解:B.牙齿釉质层长期被侵蚀溶解:C.工业废水中含有,常用绿矾做处理剂:D.“每炉甘石()十斤…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锻红…”火法炼锌:10.以为催化剂,碘甲烷为助催化剂,利用甲醇合成乙酸(Monsanto法)的示意图如下所示。已知:铑(Rh)与钴(Co)在周期表中上下相邻,但Rh的最外层电子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h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位于周期表的ds区B.①→②过程中,Rh被氧化;③→④过程中,Rh被还原C.⑤为,在反应中作中间产物D.此合成原理生成和,原子利用率小于100%11.可以催化脱除,脱除反应为,脱除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中催化剂对的吸附强度强于图甲B.脱除过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D.催化剂的活性在脱除过程中不会改变12.CuCl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以碱性蚀刻废液中的为原料制备CuCl的部分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于水所得溶液中B.“酸溶”时不用稀硝酸的主要原因是硝酸易挥发C.“还原”后溶液的pH增大D.“洗涤”时先用水再用乙醇会降低产品的纯度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 Cl2溶于水,溶液中、和HClO的微粒数目之和为NAB.12g石墨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目为2NAC.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D.1mol Cl2与足量消石灰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14.三氯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纯硅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是强还原剂且易水解。实验室通过反应Si(s)+3HCl(g)SiHCl3(l)+H2(g)制备SiHCl3,已知电负性:Cl>H>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1mol H2,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C.SiHCl3在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Na2SiO3、NaCl和H2OD.上述生成SiHCl3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15.三氯乙醛(CCl3CHO)是无色油状液体,常用于制取农药。其纯度的测定如下(杂质不参与反应)。已知:I2+2S2O=2I-+S4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Ⅰ,需用1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B.步骤Ⅲ,发生的反应为:HCOO-+I2+2OH-=2I-+CO+H2O+H+C.步骤Ⅳ,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加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锥形瓶中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D.三氯乙醛(摩尔质量为Mg·mol-1)的纯度为16.RbAg4I5是一种只传导Ag+的固体电解质,利用RbAg4I5可以制成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某种测定O2含量的气体传感器如图所示,被分析的O2可以透过聚四氟乙烯薄膜,发生反应:4AlI3+3O2=2Al2O3+6I2,I2进一步在石墨电极上发生反应,引起电池电动势变化,从而测定O2的含量。下列关于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说法不正确的是A.Ag+通过固体电解质迁向正极 B.银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C.测定一段时间后,固体电解质中Ag+减少 D.当O2浓度大时,电动势变大17.将60.05的溶液与10.05的溶液混合,滴加溶液后变红色。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B.5.6g中含有的未成对电子的数目为0.5C.0.05的溶液中含有的的数目小于0.05D.的空间构型为V形18.下列变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推动盛有的密闭针筒的活塞,压缩气体,气体颜色变深B.将酸性溶液滴入乙醇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C.将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D.向包有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几滴蒸馏水,脱脂棉燃烧19.科研团队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催化苯羟基化制苯酚,反应机理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过程中,钒基催化剂表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B.随着的加入,只形成单过氧钒物种C.反应过程中,V-O键裂解生成过氧钒自由基D.该过程的总反应式:20.某小组进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实验研究。分别取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溶液于试管中,再依次向试管中滴加酸性溶液,通过色度计监测溶液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1)溶液透光率与溶液中显色微粒的浓度成反比。(2)酸性溶液与溶液反应时,某种历程可表示如图。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从图1可知,该实验条件下,葡萄糖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B.理论上,和的反应中参与反应的C.图2中曲线甲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与反应生成有催化作用的物质有关D.图2中溶液浓度不同时,数据呈现的原因是:随浓度增大,反应历程中①、②、③、④速率均减小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B C C C C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C B B C B A B D1.D【分析】由图可知,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冷水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原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在热水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氯酸钠和水,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原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6NaOH=5NaCl+NaClO3+3H2O。【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Ⅰ和Ⅱ都有氯化钠生成,A正确;B.里中心原子Cl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孤对电子对数为1,则其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B正确;C.反应Ⅰ中存在关系式:,1mol氯气参加反应,反应转移1mol电子,反应Ⅱ中存在关系式:,1mol氯气参加反应,反应转移mol电子,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3:5,C正确;D.由分析可知,反应Ⅰ和Ⅱ中,参加反应的氯气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都为1:2,D错误;故选D。2.B【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利用可将废水中的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X后排放,则X表示,仍然是大气污染物,A错误;B.该反应中,还原剂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升高了6个价位,氧化剂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0价,降低了5个价位,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正确;C.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有强氧化性,通常不能用作还原剂,故不可用替换,C错误;D.未注明气体状态,无法计算,D错误;故选B。3.B【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铜、银、金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浸取,将铜转化为硫酸铜,银、金不反应,过滤得到含有硫酸铜的浸出液1和含银、金的浸渣1,则酸1为稀硫酸;向浸渣1中加入盐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浸取,将银转化为氯化银、金转化为HAuCl4,过滤得到含有氯化银的浸渣2和含有HAuCl4的浸出液2,则酸2为稀盐酸;向浸渣2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将氯化银转化为二硫代硫酸根合银离子,过滤得到含有二硫代硫酸根合银离子的浸出液3;浸出液3电沉积得到银;向含有HAuCl4的浸出液2中加入肼,将溶液中HAuCl4转化为金。【详解】A.由分析可知,酸1为稀硫酸,酸2为稀盐酸,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浸取2中使用稀盐酸的目的是将银转化为氯化银、金转化为HAuCl4,不是提高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加入肼的目的是将溶液中HAuCl4转化为金,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AuCl+ 3N2H4 =4Au+3N2↑+16C1-+12H+,故C正确;D.硫代硫酸根离子的结构式为,离子中中心原子硫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为=0,端基硫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为=2,所以中心硫原子配位能力小于端基硫原子,故D正确;故选B。4.B【详解】分析:在稀硫酸中溶解,通入在发生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通过鼓入空气,防止浓度过高,还可以将其吹进吸收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在吸收塔中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氧气,再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粗产品。A.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则溶解过程中不可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错误;B.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氧气,流程中做还原剂,正确;C.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浓度过高,因为纯易分解爆炸,错误:D.在吸收塔中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氧气,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但是不一定会导致产率下降,错误;故选B。5.C【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Zn能够置换出Au,说明还原性:,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配平后的方程式为:,即X表示,B正确;C.由B项分析可知,根据配平之后的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转移电子总数为,C错误;D.由B项分析可知,根据配平之后的反应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ZnCl2与还原产物Au、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正确;故答案为:C。6.C【分析】根据题干和流程图:高砷烟尘(主要成分为、和,、均为酸性氧化物),加入氢氧化钠和硫化钠进行碱浸,沉淀为和S,发生反应:,浸出液主要成分为和,加入过氧化氢进行氧化,发生反应:,得到溶液,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砷酸钠晶体,据此分析;【详解】A.As是第33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ⅤA族,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碱浸”时发生反应:,其中氧化产物(S)与还原产物(5PbS其中3个化合价由+4降到+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错误;C.浸出液“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C正确;D.“氧化”后得到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砷酸钠晶体,D错误;故选C。7.C【详解】A.S8中S元素得化合价为0,[S8]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不再为0, 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所以S8和SbF5反应时有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S8和SbF5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S8]2+的结构中,硫原子之间存在不同的硫硫键,包括单键和双键,所以[S8]2+中存在不同的硫硫键,故B正确;C.S8中是一个8元环结构,反应后生成[S8]2+,其结构仍是8个S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所以反应过程中硫硫键并未完全断裂,而是发生了重排(如单键和双键的形成),故C错误;D.[S8]2+中,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加上硫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每个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S8]2+中所有S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故D正确;故答案为:C。8.C【分析】反应中P由0价歧化为+5价和-3价,Cu由+2价降为+1价,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配平方程式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氧化剂为P4和CuSO4,还原剂为P4,氧化产物为H3PO4,还原产物为Cu3P,据此解答:【详解】A.P4、Cu3P、H3PO4中P的化合价分别为0、-3、+5,即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反应生成硫酸和磷酸,H+浓度增加,pH减小,故B错误;C.据分析,根据氧化反应计算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11molP4参与反应生成24molH3PO4,则转移24×5=120mol电子,故C正确;D.皮肤接触到白磷,虽然用稀CuSO4溶液清洗后生成了H3PO4、H2SO4,但由于NaOH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NaOH溶液清洗,故D错误;故答案为C。9.D【详解】A.丁烷裂解生成甲烷和丙烯的反应式为:,该反应式配平正确,且裂解产物合理,A正确;B.牙齿釉质层(羟基磷酸钙)被侵蚀的反应式为:,电荷守恒、配平正确,B正确;C.绿矾处理的反应式为:,该反应式电荷守恒,且氧化还原过程配平正确,C正确;D.炉甘石()与碳高温反应生成Zn和CO,而非CO2。正确反应式应为:,D错误;故选D。10.C【详解】A.Rh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为第Ⅷ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区,A错误;B.由图,①→②过程中,Rh多结合了I-,Rh化合价升高,被氧化;③→④过程中,Rh和CO形成配位键,没有被还原,B错误;C.根据转化关系→ +⑤,可推出⑤为,在甲醇合成乙酸反应中作中间产物,C正确;D.由图,此合成原理总反应为甲醇和CO催化反应生成乙酸,,原子利用率为100%,D错误;故选C。11.A【详解】A.Fe2O3中铁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图甲Fe2O3中带正电荷的铁元素和H2S中带正电荷的氢元素之间的斥力较大,而图乙Fe2O3中带负电荷的氧元素和H2S中带正电荷的氢元素之间的引力较大,则图甲中Fe2O3对H2S的吸附能力弱于图乙,故A正确;B.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至+2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至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过程,故B错误;C.根据脱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故C错误;D.脱除一段时间后,析出的硫单质附着在催化剂表面,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活性降低,故D错误;故答案为A。12.D【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二氯化四氨合铜经多步转化得到氧化铜,向氧化铜中加入稍过量的稀硫酸酸溶,将氧化铜转化为硫酸铜,向反应得到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氯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将硫酸铜转化为氯化亚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SO+2Cl—+H2O=2CuCl↓+SO+2H+,过滤、用乙醇洗涤得到氯化亚铜。【详解】A.配合物中四氨合铜离子为内界、氯离子为外界,配合物在溶液中电离出四氨合铜离子和氯离子,不能电离出氨分子,故A错误;B.“酸溶”时不用稀硝酸的主要原因是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导致亚硫酸根离子无法将溶液中的铜离子还原为氯化亚铜沉淀,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还原”发生的反应为2Cu2++SO+2Cl—+H2O=2CuCl↓+SO+2H+,反应生成的氢离子会使溶液pH减小,故C错误;D.由题意可知,氯化亚铜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所以“洗涤”时先用水再用乙醇会使氯化亚铜被氧化,降低产品的纯度,故D正确;故选D。13.C【详解】A.Cl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氯气分子,则、和HClO的微粒数目之和小于NA,A错误;B.石墨片层结构为,平均每个碳原子的碳碳单键数为,则12g石墨中含有碳碳单键1.5NA,B错误;C.Na2O2与H2O的反应方程式为,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O2为氧化产物,由可知,共生成0.2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C正确;D.Cl2与消石灰反应的方程式为,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1mol Cl2与足量消石灰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D错误;故选C。14.B【详解】A.电负性:Cl>H>Si,Si-H中,电子对偏向于H,则SiHCl3中Si为+4价,根据方程式:Si(s)+3HCl(g)SiHCl3(l)+H2,转移了4个电子,故生成1molH2,转移的电子数为4mol,A错误;B.在该反应中HCl是氧化剂,在参加反应的3个H中,1个化合价降低到-1价,2个化合价降低到0价;Si化合价由0升高到+4价,做还原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B正确;C.SiHCl3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在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Na2SiO3、NaCl、和H2O,C错误;D.上述生成SiHCl3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向是熵减反应,,则该反应自发进行需,可知需要在低温条件下,D错误;故选B。15.B【分析】将样品溶于水配制100mL溶液,从中取出10mL溶液加适量的Na2CO3进行反应将CCl3CHO反应生成CHCl3和HCOO-,加入溶液调节pH值后加入25mL0.1mol/LI2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淀粉作指示剂并用0.02mol/LNa2S2O3溶液,消耗VmL最后计算出三氯乙醛的纯度,据此分析解题。【详解】A.步骤Ⅰ是将样品配成100mL溶液,故需用1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A正确;B.已知CO与H+不能大量共存,故步骤Ⅲ,发生的反应为:HCOO-+I2+3OH-=2I-+CO+2H2O,B错误;C.步骤Ⅳ原来溶液时I2和淀粉溶液呈蓝色,当滴定终点的时候I2消耗掉了,所有蓝色消失,故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加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锥形瓶中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C正确;D.根据题干流程图中可找到关系式:CCl3CHO~HCOO-~I2,I2~2Na2S2O3可知,过量的I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L×V×10-3L×=V×10-5mol,则与HCOO-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为:(25×10-3L×0.1mol/L- V×10-5)=(25×0.1-0.01V)×10-3mol,故三氯乙醛(摩尔质量为Mg·mol-1)的纯度为,D正确;故答案为:B。16.C【分析】由题意可知,银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银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银离子,多孔石墨电极为正极,银离子作用下碘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碘化银,电池的总反应为2Ag+I2=2AgI。【详解】A.传感器工作过程中银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迁向正极,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银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银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银离子,电极反应式为Ag-e-=Ag+,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电池的总反应为2Ag+I2=2AgI,则测定一段时间后,固体电解质中银离子个数不变,故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氧气浓度增大时,反应生成碘的物质的量增大,导致在正极放电的碘的物质的量增大,外电路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增大,电动势变大,故D正确;故选C。17.B【详解】A.n(KI)=,,由反应可知,不足,根据的物质的量计算转移电子数,转化为,1个得到1个电子,n()=,则转移电子数为,又因为滴加溶液后变红色,所以溶液中含有,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A错误;B.的电子排布式为,3d轨道上有5个未成对电子,5.6g的物质的量为n=,含有的未成对电子的数目为,B正确;C.只知道溶液的浓度为,没有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的数目,C错误;D.与是等电子体,是直线形结构,所以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D错误;故答案选B。18.A【详解】A.推进盛有NO2的密闭针筒的活塞,增大压强,反应2NO2N2O4的平衡正向移动,NO2的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变深,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乙醇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紫色褪去,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Fe2+与NaOH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被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Na2O2加水生成氧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A。19.B【详解】A.如图所示,V的化合价包含+4和+5,表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故A正确;B.根据反应机理可知,随着的加入,可能形成双过氧钒物种,故B错误;C.根据反应机理可知,存在V-O键裂解生成过氧钒自由基,如图:→,故C正确;D.如图所示,反应为苯、过氧化氢,产物为苯酚、水,反应式为,故D正确;故答案为B。20.D【详解】A.由图1,葡萄糖浓度越大,透光率上升越快,由已知(1),即高锰酸根浓度下降越快,故反应速率越大,A正确;B.高锰酸钾氧化草酸,生成二价锰离子和二氧化碳,锰化合价从+7变为+2,得5个电子,碳化合价+3变为+4,1个草酸分子失2个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KMnO4和H2C2O4的反应中参与反应的n(KMnO4):n(H2C2O4)=2:5,B正确;C.由历程图,Mn2+可以作为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的催化剂,故图2中曲线甲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与反应生成Mn2+有催化作用有关,C正确;D.随H2C2O4浓度增大,草酸根浓度增大,反应历程①中,草酸根是反应物,随浓度增大,历程①速率是增大的,故D错误;本题选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