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2025年5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2025年5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2025年5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5八下·金华月考)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2025八下·金华月考)下列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2025八下·金华月考)一元二次方程3x2+5x+1=0根的情况是(  )
A.没有实数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无法判断
4.(2025八下·金华月考)为了增强对称美感,许多喷水池或花坛的台基设计为正八边形轮廓,则八边形的内角和为(  )
A.720° B.900° C.1080° D.1440°
5.(2025八下·金华月考)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
A.有两个角是直角 B.有两个角是钝角
C.有两个角是锐角 D.一个角是钝角,一个角是直角
6.(2025八下·金华月考)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7.(2025八下·金华月考)用配方法解方程,变形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BE=DF,AB=AE,若∠EAF=75°,则∠C的度数为(  )
A.85° B.90° C.95° D.105°
9.(2025八下·金华月考)若点(-1,2)在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上,则下列有关该函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
B.该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C.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D.当x<-1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10.(2025八下·金华月考)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所示.连结,并延长交于点N.若,,则的长为(  )
A.2 B. C. D.3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2025八下·金华月考)把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结果是   .
12.(2025八下·金华月考)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2.则另一个根是   .
13.(2025八下·金华月考)一组数据-2,3,2,1,-2的中位数为   .
14.(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DH⊥BC于点H.若AC=8,BD=6,则DH的长度为   .
15.(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已知点A(0,2),AB=2AD,点C,D在反比例函数y=(k>O)的图象上,AB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E,若点E为AB的中点,则k的值为   .
16.(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矩形ABCD中,点F为边AD的中点,连接BF,将△ABF沿直线BF翻折,使得点A与点H重合,FH的延长线交线段BC于点G,BH的延长线交线段CD于点E,AB=6,若点E为线段CD的中点,则线段BC的长为   ;线段BG的长为   .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17至21题每题8分,22,23每题10分,24题12分)
17.(2025八下·金华月考)计算:
(1)
(2)
18.(2025八下·金华月考)解方程
(1)x2-5x+6=0;
(2)2(x-1)2-18=0.
19.(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如图所示的4×4方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为1,
(1)请在网格中画一个相邻两边长分别为、的平行四边形,使得顶点都在格点上
(2)求出题(1)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及较长边上高线的长度.
20.(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以OD,CD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DOEC,OE交BC于点F,连接BE.
(1)求证:F为BC中点:
(2)若OB⊥AC,OF=2,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
21.(2025八下·金华月考)某球队对甲、乙两名运动员进行3分球投篮测试,测试共五组,每组投15次,进球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
甲:14,14,14,11,12;
乙:9,14,13,14,15;
列表进行数据分析:
选手 平均成绩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甲 13 b 14 d
乙 a 14 c 4.4
(1)a=   ,b=   ,с=   .
(2)求甲的方差d,根据运动员的稳定性,如果你是教练,你会选择哪名队员参加3分球大赛
22.(2025八下·金华月考)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请判断点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2)已知点和点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
①若,求的取值范围.
②若,求时,y的取值范围.
23.(2025八下·金华月考)若一个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这组邻边夹角所对的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则称这样的四边形为“近似菱形”,例如: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平分∠ABC,则四边形ABCD是近似菱形。
(1)请在图2中作出一个以BD为对角线的“近似菱形”ABCD,顶点A、顶点C要在网格格点上。
(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C,AD//BC,∠CAD=2∠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近似菱形”。
(3)在(2)的条件下,若BD=6,CD=2,求AB的长。
24.(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4),B(8,4),点D为对角线OB中点,点E在x轴上运动,连接DE,把△ODE沿DE翻折,点O的对应点为点F,连接BF。
(1)当点F在第四象限时(如图1),求证:DE∥BF
(2)当点F落在矩形的某条边上时,求EF的长。
(3)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D,E,F,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解:∵ 二次根式有意义,
∴2-x≥0,
解之:x≤2.
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到关于x的不等式,然后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2.【答案】A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轴对称图形: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据此一一判断得出答案.
3.【答案】B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 一元二次方程3x2+5x+1=0,
b2-4ac=25-4×2×1=17>0,
∴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答案为:B.
【分析】当b2-4ac>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方程没有实数根;求出b2-4ac的值,即可作出判断.
4.【答案】C
【知识点】正多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八边形的内角和为(8-2)×180°=1080°.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将n=8代入计算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反证法
【解析】【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直角.故选A.
【分析】熟记反证法的步骤,然后进行判断.
6.【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故A不符合题意;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B符合题意;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故C不符合题意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不是正方形,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矩形的判定,可对A作出判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可对B作出判断;利用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可对C、D作出判断.
7.【答案】D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D.
【分析】移项,将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可求解.
8.【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B=∠D,∠C=∠BAD,
在△ABE和△ADF中,
∵ ,
∴△ABE≌△ADF(SAS),
∴∠DAF=∠BAE,
设∠BAE=∠DAF=x,
∴∠DAE=75°+x,
∵AD∥BC,
∴∠AEB=75°+x,
∵AB=AE,
∴∠B=∠AEB=75°+x,
∵∠BAE+∠ABE+∠AEB=180°,
∴x+75°+x+75°+x=180°,
∴x=10°,
∴∠BAD=95°,
∴∠C=95°,
故答案为:C.
【分析】 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 AB=AD,∠B=∠D,∠C=∠BAD,利用SAS周末△ABE≌△AD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DAF=∠BAE,设∠BAE=∠DAF=x,可表示出∠DAE,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表示出∠AEB,利用等边对等角可表示出∠AEB,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BAD的度数,即可求出∠C的度数.
9.【答案】D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 点(-1,2)在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上,
∴k=-1×2=-2,
∴y=-,
A、∵1×2≠-2,
∴该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点(1,2),故A不符合题意;
B、∵k<0,
∴该函数图象分支在第二、四象限,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每一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当x<-1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求出k的值,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k的值可对A作出判断;同时可得到函数图象分支的象限,可对B作出判断;再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可对C、D作出判断.
10.【答案】C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赵爽弦图”模型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正方形,正方形,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设
整理得:
解得:(负根不合题意,舍去)
如图,过作于

由,
可得:
解得:,
故选C
【分析】设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x值, 过作于 利用等积法求出FM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M的长,利用,解出BN,即可求出MN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11.【答案】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二次根式的性质:.
12.【答案】-3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解析】【解答】解: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是,
设另一个根为x2,
则,,

故答案为:.
【分析】设另一个根为x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答案。
13.【答案】1
【知识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为:-2,-2,1,2,3,
处于最中间的数是1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故答案为:1
【分析】根据求中位数的方法是: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即可求解。
14.【答案】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菱形ABCD,
∴AC⊥BD,AO=AC=4,DO=BD=3,AD=BC
∴∠AOD=90°,
∴,
∵S菱形ABCD=

解之: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可求出AO,DO的长,同时可证得AD=BC,∠AOD=90°,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利用菱形的两个面积公式求出DH的长.
15.【答案】2+6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G⊥y轴于点G,BH⊥y轴于点H,过点C作CF⊥x轴,交HB的延长线于点F,
∴∠AGD=∠BFC=∠AOE=∠AHB=90°,
∴∠ADG+∠GAD=90°,∠HAB+∠ABH=90°,∠BCF+∠CBF=90°,
∵矩形ABCD,
∴DA=BC,∠DAB=∠ABC=90°,
∴∠DAG+∠OAE=90°,∠ABH+∠CBF=90°,
∴∠GAD=∠AEO=∠BCF
∵AB=2AD,点E为AB的中点,
∴AB=2AE,
∴AD=AE
∴△AGD≌△AOE≌△BCF(AAS),
∴DG=OA=BF,AG=OE=CF,
∵OE∥BH,点E为AB的中点,
∴OA=OH,
∴OE是△AHB的中位线,
∴BH=2OE
∵点A(0,2)
∴OA=OH=2,
∵点D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设点D,
∴GO=k,
∴AG=CF=OE=k-2,
∴BH=2AE=k-4,
∴HF=k-4+2=k-2,
∴点C(k-2,k-4)
∵点D和点C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k-2)(k-4)=2×k
解之:,
∵k-2>0,
∴k=2+6
故答案为:2+6.
【分析】过点D作DG⊥y轴于点G,BH⊥y轴于点H,过点C作CF⊥x轴,交HB的延长线于点F,利用垂直的定义和矩形的性质可证得∠AGD=∠BFC=∠AOE=∠AHB=90°,DA=BC,∠DAB=∠ABC=90°,利用余角的性质可证得∠GAD=∠AEO=∠BCF,再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得AD=AE,利用AAS可证得△AGD≌△AOE≌△B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DG=OA=BF,AG=OE=CF,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证得OA=OH,同时可得到OE是△AHB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推出BH=2OE,利用点A的坐标,可得到OA、OH的长,设点D,可表示出OG,OE、AG、CF的长,即可得到BH、HF的长,由此可得到点C的坐标,利用点D和点C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可得到关于k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符合题意的k的值.
16.【答案】;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接EF,过点F作FM⊥BC于点M,
∴∠FMB=∠FMC=90°,
∵矩形ABCD,
∴AD=BC,AB=CD=6,∠A=∠D=∠C=90°,
∵点E为CD的中点,点F为AD的中点,
∴CD=2DE=2EC=6,AF=FD,
解之:DE=CE=3,
易证四边形ABMF是矩形,
∵点F是AD的中点,
∴AF=BM=BC,
∵将△ABF沿直线BF翻折,使得点A与点H重合,
∴△ABF≌△BHF,
∴AB=BH=6,AF=FH=FD,∠A=∠FHE=90°,∠AFB=∠BFG,
在Rt△FHE和Rt△FDE中
∴Rt△FHE≌Rt△FDE(HL),
∴DE=HE=3,
∴BE=BH+HE=6+3=9,
在Rt△BCE中


∵AD∥BC,
∴∠AFB=∠FBG,
∵∠AFB=∠BFG,
∴∠FBG=∠BFG,
∴BG=FG,
设BG=FG=x,则,
在Rt△FMG中,FG2=FM2+MG2,

解之:即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EF,过点F作FM⊥BC于点M,可知∠FMB=∠FMC=90°,利用矩形的性质可推出AD=BC,AB=CD=6,∠A=∠D=∠C=90°,结合已知条件可求出DE、CE的长,同时可证得AF=FD,易证四边形ABMF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表示出BM的长;利用折叠的性质可证AB=BH=6,AF=FH=FD,∠A=∠FHE=90°,∠AFB=∠BFG,利用HL可证得Rt△FHE≌Rt△FD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HE的长,即可得到B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可得到BM的长;再证明∠FBG=∠BFG,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BG=FG,设BG=FG=x,可表示出MG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BG的长.
17.【答案】(1)解:原式=.
(2)解:原式=.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将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利用平方差公式先去括号,再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
18.【答案】(1)解:(x-2)(x-3)=0
∴x-2=0或x-3=0,
∴x1=2,x2=3
(2)解: 2(x-1)2=18,
∴(x-1)2=9,
∴x-1=±3
∴x1=-2,x2=4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分析】(1)观察方程特点:右边为0,左边可以分解因式,因此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出方程的解.
(2)观察方程特点:将x-1看着整体,缺一次项,因此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即可.
19.【答案】(1)解: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2)解:过点A作于点H.
∵,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画出符合题意的平行四边形ABCD即可.
(2)过点A作于点H,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网格特点,根据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可求出AH的长.
20.【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DOEC为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OBEC为平行四边形,

即F为BC中点
(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A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四边形OBEC为平行四边形,OB⊥AC,
∴四边形OBEC为矩形,
∴BC=OE=20F,
∵OF=2,
∴BC=4,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4BC=16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OB=OD,,由此可证得EC∥OB,EC=OB,可推出四边形OBEC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2)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证得四边形ABCD是菱形,利用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四边形OBEC为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求出BC的长,即可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
21.【答案】(1)13;14;14
(2)解:甲的方差.
选择甲队员参加3分球大赛
【知识点】分析数据的波动程度;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解析】【解答】解:(1)乙的平均成绩;
将甲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为 14,14,14,12,11 ,
处于最中间的数是14,
∴b=14;
在乙组数据中14出现了2次,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c=14
故答案为:13;14;14.
【分析】(1)利用平均数公式求出a的值;再利用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众数的定义,可求出b、c的值.
(2)利用方差公式求出d的值,即可作出判断.
22.【答案】(1)解:点不在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理由如下: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反比函数解析式为,
将代入,得:,
点不在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2)解:①
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



,,


的取值范围是;
②和点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
,,


解得:,



令,则,
当时,;当时,,
y的取值范围是:或.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分析】(1)将A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先求出k,进而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令x=3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y,即可判断点B是否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2)①由k<0可知,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结合 , 可知,点C在第二象限,点D在第四象限,由此可得,,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的取值范围是;
②由,结合,可得,,从而得到,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y的取值范围.
23.【答案】(1)解:如图2所示,答案不唯一;
(2)证明:∵,
∴,
∵,
∴,,
∴,
∴,
∴BD平分,,
∴,
∴四边形ABCD是“近似菱形”
(3)解:过点D作DE//AB,交BC于E,连接AE,交BD于O,如图3所示:
∵AD//BC,
∴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AB=AD,
∴平行四边形ABED是菱形,
,,,,
∵AB=AC,
∴DE=AC,
∵DE//AB,
∴∠DEC=∠ABC,
∵∠ABC=∠ACB,
∴∠DEC=∠ACE,
在△DEC和△ACE中,
∴,
∴AE=CD=2,
∴OA=1,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利用“近似菱形”的定义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即可.
(2)利用等边对等角可证得∠ABC=∠ACB,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推出,由此可得到∠ABD=∠DBC,可知BD平分,,由此可推出AB=AD,即可证得结论.
(3)过点D作DE//AB,交BC于E,连接AE,交BD于O,如图3所示:易证四边形ABED是菱形,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DE=AB,从而可证得DE=AC,再证明∠DEC=∠ACE,利用SAS可证得△DEC≌△AC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E的长,可得到OA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
24.【答案】(1)证明:由折叠可知,,
∵点D为OB中点,
∴,
∴,
∴,
∴,
∴,

(2)解:①当ED⊥OC时,如图1:
∴OE=EF,此时F点与C点重合,
∴EF=CO,
∵B(8,4),四边形OABC是矩形,
∴OC=8,
∴EF=4;
②当F点与B点重合时,如图2:
∴OE=EF,EC=8-OE,
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BE2=EC2+BC2,即BE2=(8-BE)2+42,
解得BE=5,
综上所述:EF的长为4或5
(3)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3) 存在点E,使得以D,E,F,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点B(8,4),点D为对角线OB中点,
∴点D(4,2),
当四边形DEFB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
∴DB∥EF,BD=EF,
∵OE=EF,BD=OD,
∴OE=OD,

∴点;
当四边形DEFB是平行四边形时
∴DB∥EF,DB=EF,
∵点D是OB的中点,
∴BD=OD,
∴EF=OD,
∵EF∥OD,
∴四边形DOEF是平行四边形,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OD=DF,
∴四边形DOEF是菱形,
∴OE=OD,

∴点;
当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
∴DF=BE,
∵OD=DF,
∴OD=BE,

在Rt△BEC中

∴OE=OC-CE=8-2=6,
∴点E(6,0)
当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
∴DF=BE,
∵OD=BD=DF,
∴,
同理可求出EC=2,
∴OE=OC+CE=8+2=10,
∴点E(10,0)
综上所述, 存在点E,使得以D,E,F,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
【分析】(1)由折叠可知,OD=DF,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推出DF=BD,利用等边对等角可证得,由此可推出,然后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2)分情况讨论:①当ED⊥OC时,如图1:可得到OE=EF,此时F点与C点重合,利用点B的坐标可求出OC的长,可得到EF的长;②当F点与B点重合时,如图2:可证得OE=EF,EC=8-OE,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关于BE的方程,解方程求出BE的长,综上所述,可得到EF的长.
(3)存在点E,使得以D,E,F,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利用点B的坐标及线段中点坐标,可求出点D的坐标,再分情况讨论:当四边形DEFB是平行四边形时,可推出OE=BD,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E的长,可得到点E的坐标;当四边形DEFB是平行四边形时,易证四边形DOEF是平行四边形,利用折叠的性质可推出四边形DOEF是菱形,利用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求出OE的长,可得到点E的坐标;当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易证OD=BE,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EC的长,根据OE=OC-CE,可得到OE的长,即可得到点E的坐标;当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可推出DF=B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C的长,根据OE=OC+CE,可求出OE的长,可得到点E的坐标;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E的坐标.
1 / 1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2025年5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5八下·金华月考)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解:∵ 二次根式有意义,
∴2-x≥0,
解之:x≤2.
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到关于x的不等式,然后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2.(2025八下·金华月考)下列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轴对称图形: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据此一一判断得出答案.
3.(2025八下·金华月考)一元二次方程3x2+5x+1=0根的情况是(  )
A.没有实数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 一元二次方程3x2+5x+1=0,
b2-4ac=25-4×2×1=17>0,
∴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答案为:B.
【分析】当b2-4ac>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方程没有实数根;求出b2-4ac的值,即可作出判断.
4.(2025八下·金华月考)为了增强对称美感,许多喷水池或花坛的台基设计为正八边形轮廓,则八边形的内角和为(  )
A.720° B.900° C.1080° D.1440°
【答案】C
【知识点】正多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八边形的内角和为(8-2)×180°=1080°.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将n=8代入计算即可.
5.(2025八下·金华月考)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
A.有两个角是直角 B.有两个角是钝角
C.有两个角是锐角 D.一个角是钝角,一个角是直角
【答案】A
【知识点】反证法
【解析】【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直角.故选A.
【分析】熟记反证法的步骤,然后进行判断.
6.(2025八下·金华月考)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故A不符合题意;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B符合题意;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故C不符合题意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不是正方形,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矩形的判定,可对A作出判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可对B作出判断;利用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可对C、D作出判断.
7.(2025八下·金华月考)用配方法解方程,变形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D.
【分析】移项,将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可求解.
8.(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BE=DF,AB=AE,若∠EAF=75°,则∠C的度数为(  )
A.85° B.90° C.95° D.105°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B=∠D,∠C=∠BAD,
在△ABE和△ADF中,
∵ ,
∴△ABE≌△ADF(SAS),
∴∠DAF=∠BAE,
设∠BAE=∠DAF=x,
∴∠DAE=75°+x,
∵AD∥BC,
∴∠AEB=75°+x,
∵AB=AE,
∴∠B=∠AEB=75°+x,
∵∠BAE+∠ABE+∠AEB=180°,
∴x+75°+x+75°+x=180°,
∴x=10°,
∴∠BAD=95°,
∴∠C=95°,
故答案为:C.
【分析】 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 AB=AD,∠B=∠D,∠C=∠BAD,利用SAS周末△ABE≌△AD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DAF=∠BAE,设∠BAE=∠DAF=x,可表示出∠DAE,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表示出∠AEB,利用等边对等角可表示出∠AEB,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BAD的度数,即可求出∠C的度数.
9.(2025八下·金华月考)若点(-1,2)在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上,则下列有关该函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
B.该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C.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D.当x<-1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D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 点(-1,2)在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上,
∴k=-1×2=-2,
∴y=-,
A、∵1×2≠-2,
∴该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点(1,2),故A不符合题意;
B、∵k<0,
∴该函数图象分支在第二、四象限,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每一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当x<-1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求出k的值,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k的值可对A作出判断;同时可得到函数图象分支的象限,可对B作出判断;再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可对C、D作出判断.
10.(2025八下·金华月考)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所示.连结,并延长交于点N.若,,则的长为(  )
A.2 B. C. D.3
【答案】C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赵爽弦图”模型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正方形,正方形,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设
整理得:
解得:(负根不合题意,舍去)
如图,过作于

由,
可得:
解得:,
故选C
【分析】设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x值, 过作于 利用等积法求出FM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M的长,利用,解出BN,即可求出MN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2025八下·金华月考)把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结果是   .
【答案】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二次根式的性质:.
12.(2025八下·金华月考)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2.则另一个根是   .
【答案】-3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解析】【解答】解: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是,
设另一个根为x2,
则,,

故答案为:.
【分析】设另一个根为x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答案。
13.(2025八下·金华月考)一组数据-2,3,2,1,-2的中位数为   .
【答案】1
【知识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为:-2,-2,1,2,3,
处于最中间的数是1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故答案为:1
【分析】根据求中位数的方法是: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即可求解。
14.(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DH⊥BC于点H.若AC=8,BD=6,则DH的长度为   .
【答案】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菱形ABCD,
∴AC⊥BD,AO=AC=4,DO=BD=3,AD=BC
∴∠AOD=90°,
∴,
∵S菱形ABCD=

解之: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可求出AO,DO的长,同时可证得AD=BC,∠AOD=90°,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利用菱形的两个面积公式求出DH的长.
15.(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已知点A(0,2),AB=2AD,点C,D在反比例函数y=(k>O)的图象上,AB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E,若点E为AB的中点,则k的值为   .
【答案】2+6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G⊥y轴于点G,BH⊥y轴于点H,过点C作CF⊥x轴,交HB的延长线于点F,
∴∠AGD=∠BFC=∠AOE=∠AHB=90°,
∴∠ADG+∠GAD=90°,∠HAB+∠ABH=90°,∠BCF+∠CBF=90°,
∵矩形ABCD,
∴DA=BC,∠DAB=∠ABC=90°,
∴∠DAG+∠OAE=90°,∠ABH+∠CBF=90°,
∴∠GAD=∠AEO=∠BCF
∵AB=2AD,点E为AB的中点,
∴AB=2AE,
∴AD=AE
∴△AGD≌△AOE≌△BCF(AAS),
∴DG=OA=BF,AG=OE=CF,
∵OE∥BH,点E为AB的中点,
∴OA=OH,
∴OE是△AHB的中位线,
∴BH=2OE
∵点A(0,2)
∴OA=OH=2,
∵点D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设点D,
∴GO=k,
∴AG=CF=OE=k-2,
∴BH=2AE=k-4,
∴HF=k-4+2=k-2,
∴点C(k-2,k-4)
∵点D和点C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k-2)(k-4)=2×k
解之:,
∵k-2>0,
∴k=2+6
故答案为:2+6.
【分析】过点D作DG⊥y轴于点G,BH⊥y轴于点H,过点C作CF⊥x轴,交HB的延长线于点F,利用垂直的定义和矩形的性质可证得∠AGD=∠BFC=∠AOE=∠AHB=90°,DA=BC,∠DAB=∠ABC=90°,利用余角的性质可证得∠GAD=∠AEO=∠BCF,再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得AD=AE,利用AAS可证得△AGD≌△AOE≌△B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DG=OA=BF,AG=OE=CF,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证得OA=OH,同时可得到OE是△AHB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推出BH=2OE,利用点A的坐标,可得到OA、OH的长,设点D,可表示出OG,OE、AG、CF的长,即可得到BH、HF的长,由此可得到点C的坐标,利用点D和点C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可得到关于k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符合题意的k的值.
16.(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矩形ABCD中,点F为边AD的中点,连接BF,将△ABF沿直线BF翻折,使得点A与点H重合,FH的延长线交线段BC于点G,BH的延长线交线段CD于点E,AB=6,若点E为线段CD的中点,则线段BC的长为   ;线段BG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接EF,过点F作FM⊥BC于点M,
∴∠FMB=∠FMC=90°,
∵矩形ABCD,
∴AD=BC,AB=CD=6,∠A=∠D=∠C=90°,
∵点E为CD的中点,点F为AD的中点,
∴CD=2DE=2EC=6,AF=FD,
解之:DE=CE=3,
易证四边形ABMF是矩形,
∵点F是AD的中点,
∴AF=BM=BC,
∵将△ABF沿直线BF翻折,使得点A与点H重合,
∴△ABF≌△BHF,
∴AB=BH=6,AF=FH=FD,∠A=∠FHE=90°,∠AFB=∠BFG,
在Rt△FHE和Rt△FDE中
∴Rt△FHE≌Rt△FDE(HL),
∴DE=HE=3,
∴BE=BH+HE=6+3=9,
在Rt△BCE中


∵AD∥BC,
∴∠AFB=∠FBG,
∵∠AFB=∠BFG,
∴∠FBG=∠BFG,
∴BG=FG,
设BG=FG=x,则,
在Rt△FMG中,FG2=FM2+MG2,

解之:即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EF,过点F作FM⊥BC于点M,可知∠FMB=∠FMC=90°,利用矩形的性质可推出AD=BC,AB=CD=6,∠A=∠D=∠C=90°,结合已知条件可求出DE、CE的长,同时可证得AF=FD,易证四边形ABMF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表示出BM的长;利用折叠的性质可证AB=BH=6,AF=FH=FD,∠A=∠FHE=90°,∠AFB=∠BFG,利用HL可证得Rt△FHE≌Rt△FD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HE的长,即可得到B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可得到BM的长;再证明∠FBG=∠BFG,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BG=FG,设BG=FG=x,可表示出MG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BG的长.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17至21题每题8分,22,23每题10分,24题12分)
17.(2025八下·金华月考)计算:
(1)
(2)
【答案】(1)解:原式=.
(2)解:原式=.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将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利用平方差公式先去括号,再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
18.(2025八下·金华月考)解方程
(1)x2-5x+6=0;
(2)2(x-1)2-18=0.
【答案】(1)解:(x-2)(x-3)=0
∴x-2=0或x-3=0,
∴x1=2,x2=3
(2)解: 2(x-1)2=18,
∴(x-1)2=9,
∴x-1=±3
∴x1=-2,x2=4
【知识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分析】(1)观察方程特点:右边为0,左边可以分解因式,因此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出方程的解.
(2)观察方程特点:将x-1看着整体,缺一次项,因此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即可.
19.(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如图所示的4×4方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为1,
(1)请在网格中画一个相邻两边长分别为、的平行四边形,使得顶点都在格点上
(2)求出题(1)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及较长边上高线的长度.
【答案】(1)解: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2)解:过点A作于点H.
∵,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画出符合题意的平行四边形ABCD即可.
(2)过点A作于点H,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网格特点,根据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可求出AH的长.
20.(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以OD,CD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DOEC,OE交BC于点F,连接BE.
(1)求证:F为BC中点:
(2)若OB⊥AC,OF=2,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
【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DOEC为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OBEC为平行四边形,

即F为BC中点
(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A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四边形OBEC为平行四边形,OB⊥AC,
∴四边形OBEC为矩形,
∴BC=OE=20F,
∵OF=2,
∴BC=4,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4BC=16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OB=OD,,由此可证得EC∥OB,EC=OB,可推出四边形OBEC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2)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证得四边形ABCD是菱形,利用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四边形OBEC为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求出BC的长,即可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
21.(2025八下·金华月考)某球队对甲、乙两名运动员进行3分球投篮测试,测试共五组,每组投15次,进球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
甲:14,14,14,11,12;
乙:9,14,13,14,15;
列表进行数据分析:
选手 平均成绩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甲 13 b 14 d
乙 a 14 c 4.4
(1)a=   ,b=   ,с=   .
(2)求甲的方差d,根据运动员的稳定性,如果你是教练,你会选择哪名队员参加3分球大赛
【答案】(1)13;14;14
(2)解:甲的方差.
选择甲队员参加3分球大赛
【知识点】分析数据的波动程度;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解析】【解答】解:(1)乙的平均成绩;
将甲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为 14,14,14,12,11 ,
处于最中间的数是14,
∴b=14;
在乙组数据中14出现了2次,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c=14
故答案为:13;14;14.
【分析】(1)利用平均数公式求出a的值;再利用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众数的定义,可求出b、c的值.
(2)利用方差公式求出d的值,即可作出判断.
22.(2025八下·金华月考)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请判断点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2)已知点和点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
①若,求的取值范围.
②若,求时,y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点不在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理由如下: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反比函数解析式为,
将代入,得:,
点不在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2)解:①
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



,,


的取值范围是;
②和点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
,,


解得:,



令,则,
当时,;当时,,
y的取值范围是:或.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分析】(1)将A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先求出k,进而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令x=3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y,即可判断点B是否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2)①由k<0可知,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结合 , 可知,点C在第二象限,点D在第四象限,由此可得,,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的取值范围是;
②由,结合,可得,,从而得到,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y的取值范围.
23.(2025八下·金华月考)若一个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这组邻边夹角所对的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则称这样的四边形为“近似菱形”,例如: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平分∠ABC,则四边形ABCD是近似菱形。
(1)请在图2中作出一个以BD为对角线的“近似菱形”ABCD,顶点A、顶点C要在网格格点上。
(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C,AD//BC,∠CAD=2∠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近似菱形”。
(3)在(2)的条件下,若BD=6,CD=2,求AB的长。
【答案】(1)解:如图2所示,答案不唯一;
(2)证明:∵,
∴,
∵,
∴,,
∴,
∴,
∴BD平分,,
∴,
∴四边形ABCD是“近似菱形”
(3)解:过点D作DE//AB,交BC于E,连接AE,交BD于O,如图3所示:
∵AD//BC,
∴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AB=AD,
∴平行四边形ABED是菱形,
,,,,
∵AB=AC,
∴DE=AC,
∵DE//AB,
∴∠DEC=∠ABC,
∵∠ABC=∠ACB,
∴∠DEC=∠ACE,
在△DEC和△ACE中,
∴,
∴AE=CD=2,
∴OA=1,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利用“近似菱形”的定义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即可.
(2)利用等边对等角可证得∠ABC=∠ACB,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推出,由此可得到∠ABD=∠DBC,可知BD平分,,由此可推出AB=AD,即可证得结论.
(3)过点D作DE//AB,交BC于E,连接AE,交BD于O,如图3所示:易证四边形ABED是菱形,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DE=AB,从而可证得DE=AC,再证明∠DEC=∠ACE,利用SAS可证得△DEC≌△AC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E的长,可得到OA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
24.(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4),B(8,4),点D为对角线OB中点,点E在x轴上运动,连接DE,把△ODE沿DE翻折,点O的对应点为点F,连接BF。
(1)当点F在第四象限时(如图1),求证:DE∥BF
(2)当点F落在矩形的某条边上时,求EF的长。
(3)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D,E,F,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由折叠可知,,
∵点D为OB中点,
∴,
∴,
∴,
∴,
∴,

(2)解:①当ED⊥OC时,如图1:
∴OE=EF,此时F点与C点重合,
∴EF=CO,
∵B(8,4),四边形OABC是矩形,
∴OC=8,
∴EF=4;
②当F点与B点重合时,如图2:
∴OE=EF,EC=8-OE,
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BE2=EC2+BC2,即BE2=(8-BE)2+42,
解得BE=5,
综上所述:EF的长为4或5
(3)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3) 存在点E,使得以D,E,F,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点B(8,4),点D为对角线OB中点,
∴点D(4,2),
当四边形DEFB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
∴DB∥EF,BD=EF,
∵OE=EF,BD=OD,
∴OE=OD,

∴点;
当四边形DEFB是平行四边形时
∴DB∥EF,DB=EF,
∵点D是OB的中点,
∴BD=OD,
∴EF=OD,
∵EF∥OD,
∴四边形DOEF是平行四边形,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OD=DF,
∴四边形DOEF是菱形,
∴OE=OD,

∴点;
当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
∴DF=BE,
∵OD=DF,
∴OD=BE,

在Rt△BEC中

∴OE=OC-CE=8-2=6,
∴点E(6,0)
当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
∴DF=BE,
∵OD=BD=DF,
∴,
同理可求出EC=2,
∴OE=OC+CE=8+2=10,
∴点E(10,0)
综上所述, 存在点E,使得以D,E,F,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
【分析】(1)由折叠可知,OD=DF,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推出DF=BD,利用等边对等角可证得,由此可推出,然后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2)分情况讨论:①当ED⊥OC时,如图1:可得到OE=EF,此时F点与C点重合,利用点B的坐标可求出OC的长,可得到EF的长;②当F点与B点重合时,如图2:可证得OE=EF,EC=8-OE,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关于BE的方程,解方程求出BE的长,综上所述,可得到EF的长.
(3)存在点E,使得以D,E,F,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利用点B的坐标及线段中点坐标,可求出点D的坐标,再分情况讨论:当四边形DEFB是平行四边形时,可推出OE=BD,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E的长,可得到点E的坐标;当四边形DEFB是平行四边形时,易证四边形DOEF是平行四边形,利用折叠的性质可推出四边形DOEF是菱形,利用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求出OE的长,可得到点E的坐标;当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易证OD=BE,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EC的长,根据OE=OC-CE,可得到OE的长,即可得到点E的坐标;当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可推出DF=B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C的长,根据OE=OC+CE,可求出OE的长,可得到点E的坐标;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E的坐标.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