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二道德与法治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7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方式为闭卷。2.答题前,请你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每题1分,共20分)1.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潘展乐说:“一个人的泳池,可以游得很快!一群人的泳池,可以游得更快!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是强大的中国队!”这体现了①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力量 ②个人的力量在集体中汇聚可以更加强大③个人借助集体的合力可以完成更多事情 ④集体中成员越多,力量就越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天津市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在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的舞台上献唱了《每朵花都会盛开》。这支合唱团成员全部由佩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的听障儿童组成。在合唱团里他们①获得了自信,很好地克服了身体的障碍 ②得到认可和接纳,体会到了理解和尊重③感受到温暖,也给他人传递了温暖和力量 ④一定能发展自己的个性,获得成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列群体中属于集体的是①天安门前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 ②中国乒乓球队 ③中国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 ④从北京到威海动车上的乘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某学校组织春季运动会,七年级(一)班运动员奋力拼搏、啦啦队加油助威、后勤保障队热情服务,最终赢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据此完成4 - 6题。4.你认为像七年级(一)班这样美好的班集体应该是①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②有着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的③团结的,善于合作的 ④突出运动员个人英雄主义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对于七年级(一)班取得的荣誉,下面观点正确的是①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②仅靠运动员们努力拼搏就能够取得③集体的荣誉,对于班级同学没有好处 ④能让班级成员产生光荣、自豪之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运动会前,班主任安排小强负责后勤保障队的组织工作,小强很犹豫,认为这个工作很辛苦,对此,你给他的建议是A.接受安排,这是对老师的尊重,有助于促进教学相长B.接受安排,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发扬集体主义精神C.不接受安排,当个人利益与集体主义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拒绝,坚决维护个人利益D.不接受安排,后勤保障工作默默无闻,并不能展示自己,自己不做会有别人去做的7.特效镜头近2000个,主创团队达4000余人……138家中国动画公司的名字出现在《哪吒2》的片尾字幕里,实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在动画领域的重大突破。可见①只有加强合作、放弃竞争,才能成就美好集体 ②要坚持集体主义,借助集体合力③集体合作优化,实现优势互补 ④在集体中,要贡献智慧和力量,发挥所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漫画是甲乙两队参加拔河比赛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集体中不要突出个人力量,要学会示弱,依赖他人 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矛盾的③在集体中要主动担当自己的责任 ④集体中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武汉工程大学2020级应用化学理科基地班共29名学生,他们组队学习,共同探讨、取长补短,相互监督、相互鼓励,2024年考研录取率达100%。这个学霸班级告诉我们①小群体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一致时,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②小群体的成员,可以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③小群体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是一致的,不会产生冲突 ④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和竞争,有利于促进小群体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及时修补,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打破,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破窗理论”。在集体建设中,如果小问题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麻烦。基于这个理论,下列“我”的行为有利于集体的是①发现校园地面有垃圾,我立即捡起 ②课间有同学闲聊游戏,我主动参与其中 ③发现有同学说脏话,我礼貌规劝 ④值日时有同学偷懒,我积极带动一起劳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从量子场理论转向原子核物理,再投身核弹研制,面对国家的需要,“氢弹之父”于敏心甘情愿“两次转行”。于敏的经历表明A.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间总是存在差异B.要调整个人节奏来保持集体旋律和谐C.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只能属于一个集体D.不同集体之间不会产生任何角色冲突12.当太阳能板在屋顶有序排列,新能源车零排放穿行街巷,无纸化办公代替纸张堆砌……面对绿色低碳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默认选项”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正在公开征求人民群众意见。这体现了①这一法律回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②法律对我们的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③即将颁布的这一法律能够彻底解决生态问题 ④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下列情境与法律对应正确的是序号 情境 法律① 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义务教育法② 一般情况下,年满16周岁才能就业 劳动法③ 年满18周岁,必须接受国家挑选,依法服兵役 兵役法④ 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刑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学校开展“特殊关爱、筑梦未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小伟负责“司法保护”板块的介绍,下列资料中合适的是A.某校邀请法治副校长进行法治教育讲座B.某教育局印发文件要求维护校园安全C.某法院通过“圆桌”审判未成年人案件D.某公安局开展“防诈”宣传进校园活动15.下列事件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A.小勤因为上学迟到,被扣个人操勤分2分B.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C.陈某因电信网络诈骗被人民法院判刑D.小利因公交上未给老人让座,受到了乘客的谴责初二道德与法治试题第3页(共7页)连云港一中学生建微信群,伙同五名同学辱骂、嘲讽、诋毁小文,制作丑化小文的表情包,请回答16、17题16.下列小文的做法中,你赞同的是( )①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要反击,在网上骂回去 ②委曲求全,忍气吞声,向网络暴力妥协③不隐瞒事情真相,向老师和家长求助 ④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可以拨打报警电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最终,小文向法院提起诉讼,这六位同学被判公开道歉并赔付6000元。该案的判决①彰显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网络侵权行为的规制 ②彰显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③有效维护未成年网络环境的清明 ④遏制了不良风气,杜绝了网络暴力行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最高检发布《刑事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1526人,同比上升4.3%。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数量上升,警示我们①违反法律必定受到刑罚 ②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③未成年人≠“免罪金牌” ④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未成年人敬畏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25年春季学期伊始,威海市教育局多项新举措落地实施,要求中小学将课间延长至15分钟,确保每天校内运动2小时等,护航学生成长与发展。许多学生表示,体育活动时间变多了,校园生活也更加多彩。这一做法A.彰显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B.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C.依靠行政机关的立法来实施 D.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0.近年,“烟卡”玩具悄然兴起。既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又存在卫生隐患,甚至让学生提前认识烟草、接触烟草,沾染了吸烟和赌博、攀比的恶习……多地出台政策,明确禁止“烟卡”游戏。让每个孩子远离“烟卡”①是呵护和关爱未成年人的表现 ②有利于落实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③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④杜绝了青少年沾染吸烟恶习的可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初二道德与法治试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0分)21.建设最美班集体(18分)某校七(二)班第四周没有得到“优秀班级”锦旗,为争创优秀,同学们召开了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班级问题我调查】通过对全班同学的调查,得到如下数据:有54%的同学反映有同学总违反班规校纪;有62%的同学反映班级中存在不参与集体活动的现象;有76%的同学反映班上的学习互助小组形同虚设,大家都各自努力,不愿帮助别的同学。(1)分析上述调查结果,你认为这个班集体中矛盾产生的根源有哪些?(至少两点,4分)【和谐音符我来奏】马上要迎接艺术节,七(二)班积极准备舞蹈参加活动。为了在评比中脱颖而出,班长提议利用周六下午集中排练。然而,小涵要参加摄影社团周末的采风活动;小青认为自己的动作已经很熟练了,不需要再练习了……班长陷入了苦恼。(2)面对这些“不和谐音”,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同学,帮助班长对他(她)进行劝说。(至少两点,4分)【美好集体我建设】(3)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会通过哪些行动为建设美好班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10分)22.关爱未成年人(14分)【立法保护】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学前教育法以“最有利于学前儿童”为原则,回应了学前儿童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全面保障。【制定政策】2024年7月,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共同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2024年8月,民政部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指南》公开征求意见……【落实机制】公安机关深化落实“护学岗”和“高峰勤务”机制,持续加强定点值守和巡控防护,守牢校园周边安全防护圈。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建立“护学岗”41.3万余个,指导开展应急演练100余万场次。(1)我国为什么要通过立法保护、政策制定、机制落实等多形式保护未成年人?(4分)(2)你还知道哪些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至少两个,4分)(3)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是否意味着未成年人可以不受法律约束?请说明理由。(两点即可,6分)23.法治护航 与法同行(18分)某校举办以“法治护航 与法同行”为主题的法治文化节,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在线 感受法理】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时事播报,有同学分享了以下两则新闻资料。新闻一: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闻二:徐某作为专业巡线员,贪图私利,剪断军用光缆,造成部队通信中断,最终因破坏军事通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1)以上两则新闻资料分别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点?(6分)【社会实践 沉浸体验】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到法院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在留言墙上抒发自己的学习体会。留言一:在这里,可以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我了解了法律的起源,了解了不同时期的法律制度,对“法”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留言二:我对模拟法庭印象最为深刻。身边的案例让我明白了是与非,认识到一些看起来似是而非的问题,其实有明确的法律界限,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留言三:当坐在审判长位置上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法官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们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审判,做人民的守护者。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名法官。(2)请你结合研学的所学所悟,分析法律的作用。(4分)(3)请结合以上留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青少年如何“与法同行”。(8分)初二道德与法治答题卡准考证号[0] [0] [0] [0] [0] [0] [0] [0][1] [1] [1] [1] [1] [1] [1] [1][2] [2] [2] [2] [2] [2] [2] [2][3] [3] [3] [3] [3] [3] [3] [3][4] [4] [4] [4] [4] [4] [4] [4][5] [5] [5] [5] [5] [5] [5] [5][6] [6] [6] [6] [6] [6] [6] [6][7] [7] [7] [7] [7] [7] [7] [7][8] [8] [8] [8] [8] [8] [8] [8][9] [9] [9] [9] [9] [9] [9] [9]第Ⅰ卷 选择题(须用2B铅笔填涂)(20分)第Ⅱ卷 (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2)(4分)255075100125(3)(10分)255075100125150175空白区域请勿答题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23.(18分)(1)(6分)(2)(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2. A 3. C 4. A 5. B6. B 7. D 8. D 9. B 10. C11. B 12. B 13. A 14. C 15. C16. D 17. A 18. D 19. D 20. A二、非选择题21.(1)部分同学集体荣誉感不强,缺乏规则意识;班级成员缺乏合作精神,不愿互助;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存在冲突时,过于关注个人利益。(2)示例一:对小涵说:集体活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这关系到班级的荣誉。摄影社团的活动可以协调时间,集体的舞蹈排练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只有每个人都投入,才能让班级在艺术节中取得好成绩,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示例二:对小青说:集体项目需要整体的协调和默契,即使个人动作熟练,也需要和大家一起排练配合。你的熟练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共同提升整体效果,为班级荣誉贡献力量,这也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3)主动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自觉遵守班规校纪,维护班级秩序;积极参与学习互助小组,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关心同学,团结友爱,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为班级建设建言献策,发挥自己的特长,如组织活动、出谋划策等。22.(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3)不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未成年人也不例外;未成年人违反法律,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特殊保护,并不意味着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而是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3.(1)新闻一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新闻二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3)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起源和发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明确法律界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尊重法律权威,敬畏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带动身边的人一起遵守法律;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树立远大理想,将来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如成为法律工作者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