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乌镇的网络化、智慧化,是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生动体现了全球互联网共享发展的理念。纵观世界文明史,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同时,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利和弊共生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虽然互联网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摘编自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人们都在传诵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是信息。”如何理解这句话?媒介是信息吗?媒介怎么会是信息呢?说“媒介即是信息”,就是想表达新的看法,将本来不是的说成是,就有了新意。媒介与信息原本是二元对立的。媒介在传递信息,因而它不是信息。比如说媒介是车,信息是车中的货物。货物通过车运到远方去,接受者要的是货物,而不是车。我们通过媒介传递信息,需要的是信息,不是媒介,就像我们要接收货,而不是接收车一样。进一步说,媒介相当于各种各样的运输工具,可以是车,也可以是船、是飞机;而信息相当于各种各样的货,可以是黄瓜、白菜,也可以是手机、收音机、照相机。不管怎样,运输工具就是运输工具,不是货物,两者各自独立。由此还可以说:媒介的价值是中立的。运输者只管运货,而不管是什么货。所有的货都化成了重量或体积,而不管其中内容的千差万别。媒介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使用同一种语言说各种各样内容的话,其间的区别只有时间的长短;使用文字,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内容,其间的区别也只是篇幅的长短。至于说了什么、写了什么,那就是信息。谈到媒介与信息的关系,用货与车的比喻能说明一部分问题,但远远不够,而且容易产生误导。原因在于,货与车是可分开的两个物,而媒介与信息本身不可分,具有一体两面的关系。媒介是信息的载体,媒介的发展也带来了信息的增长。如前所述,运输并不直接生产出产品,但运输畅通了,生产就能发展起来。物流畅通,就能地尽其利,人尽其能,在良性循环中发展经济。当代的信息革命,恰恰是由互联网媒介的革命引发的。信息爆炸不是由于人的智力突然发展起来而发生的。人的智力固然也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今天的人并不比唐宋时期的人聪明多少,现在人所能做的一切,都得益于新的环境、新的教育、新的工具和仪器。自然科学如此,人文科学也是如此。包围着我们的种种媒介、工具,是我们能力的延伸。媒介的革命恰恰在于它造就了新的可能性。过去认为,信息太多了,产生需求,于是媒介就发展,就像东西太多了,需要大一点的容器才能盛下它们一样。这句话其实说反了,不是信息太多而促进了媒介的发展;恰恰是媒介革命,才使信息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竹简的年代,用几个字就能记录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书写太费力气,就不多写了。现在则不同,写作变得很简单,用电脑打几个字就能传出去,于是就有大量的人写,信息就被大量生产出来。信息的充盈是由于媒介的发展,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介即是信息”。有了媒介,才有信息。关于什么会取代媒介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媒介永远不会被取代,只可能是一种媒介取代另一种媒介。只要我们在交流,就需要媒介。这就是我在前文为什么用货和车的比喻,描述媒介和信息的关系,后来又批判这个比喻,说这个比喻有局限的原因。所有的媒介都有利有弊,它们都有着自己的信息来源、独特的视野,也具有局限性。正像读书一样,比如历史书,不要设想某一本能带来历史的全部真相。我们需要读各种书,比较、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结论。同样,我们通过一些媒介所获得的知识,既有价值,也有片面性,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出结论。避开一些倾向性太强的宣传,少接受一些属于情绪宣泄的媒介,多独立思考,这样就能兴利除弊。(摘编自高建平《媒介的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篇从乌镇互联网说到中国互联网和全球互联网,范围由小到大。B.材料二通过分析指出媒介的价值是中立的,因此应忽略其与信息的关系。C.材料二认为,互联网年代和竹简年代不同,写作简单会使大量的信息产生。D.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围绕“互联网”“媒介”展开论述,侧重点有所不同。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媒介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它不等同于信息,所以媒介和信息原本上没有关系。B.同一种信息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媒介传递,同一种媒介也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C.作者反对麦克卢汉“媒介即是信息”的观点,认为他的这种观点缺少合理性。D.作者认为,现代人的智力并不比古人的智力高,媒介的革命产生了海量的信息。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等名句,强调互联网的作用。B.材料一列举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意在呼吁加强互联网全球治理。C.材料二以“车”与“货物”来比喻媒介与信息的关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D.材料二采用驳论立论结合的方式,有理有据,条分缕析,突显媒介发展的滞后性。4.材料二文末使用“避开”“少接受”“多独立”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5.学校举办以“互联网:一种重要的媒介”为主题的研讨会,你将在大会上畅谈对这一主题的理解,请根据材料概括发言要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将军梦刘建超将军不会做梦。将军说自己的家在豫西一个偏僻山沟,村子叫七孤岭。百十户人家,面对七座光秃秃的坡岭。土薄地贫,十年九旱,他从记事起就惦记着填饱肚子。①父母在家里种着几亩薄地,一年的收成差不多都给村霸交了租。光景好的年份,收几袋麦子,父亲也要拿到集上多换成玉米、红薯片,就这也是半年糠菜过日子。将军十五岁那年,刚刚收了麦。他对正往粗布袋子里装麦子的父亲说,爹,咱吃一顿白面馍馍吧。父亲看看面黄肌瘦的孩子没有说话,继续装着麦子。这点儿麦子还不够交租呢。母亲的眼睛红红的,说,他爹,孩子长恁大,也没放开吃过白馍,就让娃吃顿白面馍馍吧,租咋说也是不够的。晚上,香喷喷热腾腾的白面馍馍刚出锅,村霸就进了屋。话没说上两句,村霸抡起手杖就把将军父亲的头打得血流满面。②将军抓起身边的镰刀就冲了上去,一刀砍断了村霸的两根手指,村霸号叫着跑了。将军知道,村里是待不住了。母亲流着泪,用两件衣服包了几个白面馍馍,塞在他的怀里,说,走吧,找个能吃饱肚子的地方,别回来了。将军就找到了队伍当了兵。班长问他,你来当兵,有啥梦想?将军说,啥是梦想?从来不做梦。班长奇怪了,你不做梦?从来不做梦?将军说,真的,我倒下就能睡着,醒了就醒了,啥也记不住。班长也是纳闷儿,你怎么会不做梦?我还真是头一次遇到不做梦的人。将军委屈地看着小胖班长,觉得自己不做梦给班长添了麻烦。班长很健谈,多当了几年兵,南征北战的故事一嘟噜一嘟噜,嘴巴闲下来的时候少,就连睡觉打呼噜还叽咕着说梦话。一觉醒来,他能把做的梦唠叨一天。班长说他梦到了老娘,老娘备了一大桌子煎饼卷大葱等他回来;说他梦到了家里的小院,院子里都是猪羊鸡鸭;说他梦到了家里田地,金黄金黄的麦穗漫山遍野;说他梦到了相好翠翠,拉着翠翠的手要给她披上红盖头……将军挺羡慕班长,羡慕班长会做梦,还都是让人舒心痛快的美梦。将军还挺着急,着急自己总是没有梦。班长总是在讲着自己的梦时,冷不丁问他一句,你还没有做梦?看到他沮丧地摇头,班长就不无遗憾地说,你不做梦,就没有了梦想啊。将军问,什么是梦想?班长说,梦想梦想,就是做梦都想着的事情啊。将军说,哦,那我不做梦心里也想着的事情就是有自己的地种,能吃饱饭,天天白面馍,炒鸡蛋。班长拍拍他的肩膀,吃饱饭也是你的梦想。我们班的兄弟也都是为了有田种能吃饱饭这个梦想来参军的。你的村里有恶霸,我的村里也有恶霸,我村的恶霸逼死了我的相好翠翠,咱班大老李、石磙子、小豆子村里也有恶霸。咱扛枪打仗就是要打掉反动派,打掉村恶霸的靠山。将军眨了眨眼睛说,班长,我们现在去打仗,也就是能帮着我,帮着你,帮着大老李,帮着石磙子、小豆子赶走村里的恶霸,大家过上好日子吗?班长扒拉扒拉将军乱糟糟的头发,好嘛,你进步很快呀。来,打点儿水,我帮你洗洗头。将军就挺直了腰板,觉得自己原来也可以为自己的战友兄弟实现梦想做很多事情。班长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个好兵。将军确实成为一名好兵。洛河滩边,解放军围住了逃跑的敌军,傍晚开始交火。将军的家就在这一带,他熟悉地形。他在班长掩护下,从一条地沟钻进了敌军阵地。一身脏水的将军举着手榴弹,站到敌军营长身边时,惊得满脸横肉的敌军营长嘴巴里能塞进去个鹅蛋。敌营长悄声对将军说,你放我走吧。我这里的金条你都拿走,够你吃喝一辈子,享一辈子福了。将军说,你那几个臭钱够我吃喝一辈子,够小胖班长吃喝一辈子吗?够大老李吃喝一辈子吗?够石磙子、小豆子吃喝一辈子吗?你给我站起来,走!将军立功了。表彰大会上,将军胸前佩戴着一朵大红花。班长把手都给拍红了。开封战役,将军所在的连负责南门的攻击。城头守敌火力凶猛,子弹雨点般倾泻下来,压制得进攻部队抬不起头。又一架敌机俯冲下来,班长扑到了将军身上,把他紧紧地护在身下。③浑身鲜血的班长,笑着对将军说,昨天又梦到俺娘了,俺娘叫我回去呢。班长闭上了眼睛。将军抱着炸药包,在大老李的火力掩护下,左突右闪前翻后滚,胳膊腿都被子弹打穿了。他靠近了城门,用尽全身力气将炸药包甩了出去。将军醒来后,已经躺在医院里了。他昏迷了三天三夜,失去了一只胳膊。一只胳膊照样能打枪能投掷手榴弹,照样能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冲锋陷阵。新中国成立后,首长征求将军的意见,他可以去荣军院休养。将军说,我想好了,我要回家,我还可以开荒种田。我要把班长的母亲接到我家去。那晚,将军梦到了家乡,梦到了母亲,梦到了班长在对着他笑。将军自言自语地说,班长,我做梦了,我可以有梦想了。文本二:小说中的“闲笔”,通常指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某些支线性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些支线性情节或闲散细节,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实际上却具有较强的表现效果。小说中的“闲笔”是叙事中看似随意的点缀,实则暗藏匠心。当主线情节紧绷时,插入一段自然风光或市井闲谈,能像音乐中的休止符般调节叙事节奏,既舒缓读者情绪,又为后续高潮蓄势。更重要的是,这些闲散笔触与主线构成隐喻性对话:比如鲁迅小说《祝福》是这样开头的:“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④福兴楼的清燉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一元一大盘”的鱼翅,在“我”看来是那样廉价,而与祥林嫂的工钱相比,却显得十分昂贵。几句闲人对话中的方言俗语,可能暗藏地域文化的批判。这种不直接推动情节的写法,恰如国画中的留白,用旁逸斜出的细节构建出更丰满的故事宇宙,让读者在看似闲散的文字缝隙里,窥见更真实的生活肌理与人性光谱。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营长像嘴巴塞了鹅蛋的丑陋神态体现出反动派外强中干的实质,与后文将军胳膊腿被打穿仍冲锋陷阵的英勇顽强形成鲜明对比。B.“白面馍馍”在文中反复出现,既象征饥荒年代底层对温饱的渴望,也隐喻革命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C.新中国成立后,将军选择返乡务农,并将班长母亲接回家赡养,这既是在报答班长的救命之恩,也是在替班长完成梦想。D.全文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将军成长史,运用大量行动描写与心理独白,层次鲜明地展现了将军思想转变的动态过程。7.对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一年的收成”被村霸掠夺殆尽,反映出农民生存的艰难,揭露出剥削的残酷,这导致将军一直没有梦想。B.②句中将军砍断村霸手指的情节是将军命运变化的关键转折点,使其从一个受压迫的农民变成一位反压迫的战士。C.③句中“鲜血”与“笑”并置,消解了死亡的恐怖,班长昨晚梦到娘叫他回去与后文将军接班长母亲相呼应。D.④句中“我”在预感到祥林嫂会死之时,依然在关心鱼翅价格,体现了“我”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漠然与麻木。8.文章结尾将军自言自语地说“班长,我做梦了,我可以有梦想了”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本一以“将军梦”为题,但却花费大量笔墨描写看似与故事主线无关的班长的梦境絮语。请结合文本二分析这些繁冗之笔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太上皇崩,上①使人召豨,豨称病不至。九月,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上自东击之。至邯郸,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矣。”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请诛守、尉。”上曰:“守、尉反乎?”对曰:“不。”上曰:“是力不足,亡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见四人上嫚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皆伏地。上封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赏未遍行,今封此,何功?”上曰:“非汝所知。陈豨反,赵、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吾何爱四千户不以慰赵子弟!”皆曰:“善。”又闻豨将皆故贾人,上曰:“吾知所以与之矣。”乃多以金购豨将,豨将多降。(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材料二:陈豨之反,常山郡亡其二十城。周昌请诛其守尉,高帝曰:“是力不足,亡罪。”守尉视属城之亡而不效其死力,昌之请诛,正也。虽然,有辨。寇自内发,激之以反,反而不觉,觉而匿不以闻,不为之备,不亟求援,则其诛勿赦也无疑。寇自外发,非其所激,非所及觉,觉而兵已压境,备而不给,待援不至,其宥也无疑。故立法者,无一成之法,而斟酌以尽理,斯不损于国而无憾于人。陈豨之反,非常山之所能制而能早觉者也。故周昌之按法,不如高帝之原情。虽然,止于勿诛而已矣,其人不可复用也。所谓“近死之心不可复阳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注】①上:汉高祖。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上令A周昌B选赵壮士C可令将者D见四人E上嫚骂F曰G竖子能为将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指无,没有,与《六国论》中“诸侯之所亡”的“亡”意思不同。B.爱,指吝惜、吝啬,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意思相同。C.视,看着,看到,与《庖丁解牛》中的“视为止,行为迟”的“视”意思相同。D.复,指恢复,与《阿房宫赋》中“复道行空”的“复”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豨怀有谋反之心,称病不赴汉高祖征召,后来与王黄起兵谋反,自称代王,率军掠夺赵国和代国。B.汉高祖认为周昌挑选的四个赵国壮士才能平庸,却破格任命他们为将领,其主要目的是安慰赵国子弟。C.周昌请求诛杀常山郡守尉,汉高祖认为守尉没有罪责,王夫之对高祖处置守尉这件事情的意见持赞同态度。D.王夫之认为法律的实行,没有一成不变的,应斟酌变通以尽情理,他对汉高祖能依据情理变通执法表示肯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2)觉而匿不以闻,不为之备,不亟求援,则其诛勿赦也无疑。14.王夫之对常山郡城池失守之事中处理官员所持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昌英主簿叔久雨杨万里积雨今晨也解休,殷勤日脚①傍花流。半明衣桁②烘梅润,全为农家放麦秋。更著好风堕清句,不知何地顿闲愁。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③。注:①日脚:指太阳穿过云层缝隙射下来的光线。②衣桁:指挂衣服的横木,也被称为衣架。③黄栗留:即黄鹂,一种鸣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回复昌英主簿时久雨已停,日光透过云的缝隙照在花上,景象清新而动人。B.颔联呼应诗题和首联,既写“久雨”“解休”后日常生活,也描写农忙情景。C.颈联体现诗歌“起承转合”中“转”的结构特点,由眼前之景转而写心中之情。D.尾联以景结情,借写柳叶间传来黄鹂的鸣叫声,寄寓诗人丰富浓郁的思想情感。16.诗人心中到底有无闲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历代帝王中有好开局的很多,然而“ ”;这并非因为创业易而守业难,而是因为他一旦得志“ ”,最终导致民心背离。(2)历史课上讨论弱国困境,李刚引用《六国论》中运用比喻的“ , ”两句,指出妥协求和反而会加速灭亡的残酷现实。(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在诗文里也有呈现。《阿房宫赋》里“ ”写出了屋顶“飞檐”的结构特征;“ ”则体现了“斗角”等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五、文言小题18.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不全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成不敢敛户口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思厥先祖父B.役聪明之耳目 故略上报 韩魏之经营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依乎天理 必固其根本D.可谓智力孤危 刺客不行 移风易俗,民以殷盛19.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秦人不暇自哀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③虽董之以严刑④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⑤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⑥戍卒叫,函谷举⑦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⑧其势弱于秦 ⑨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⑩并国二十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我持白璧一双A.①④⑨/②⑦/③⑧ /⑤⑥⑩B.①⑤/②⑦/③④⑩ /⑥⑧ /⑨C.①⑤/②⑥⑨ /③⑧/④⑩ /⑦D.①⑦/②④⑤⑩/③⑧ /⑤⑥2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B.今逐客以资敌国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D.以荆卿为计 为天下理财2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必竭诚以待下 诚:诚心 诚能见可欲 诚:诚实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制度 度义而后动 度:考虑C.因责常供 责:责令 每责一头 责:责备D.族秦者秦也 族:灭族 每至于族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岁征民间 ②择善而从之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④必固其根本⑤范增数目项王 ⑥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⑦蚕食诸侯 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⑨娱心意、说耳目者 ⑩西取由余于戎 成述其异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益奇之 却宾客以业诸侯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A.①⑥⑦⑩/② /③⑨ /④⑧ /⑤ B.①⑥⑦⑩ /② /③⑤⑧ /④⑨ / C.①⑥⑦⑩ /② /③⑨ /④⑧ / ⑤ D.①⑥⑦ /②⑩ /③ /④⑧⑨ /⑤ 23.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遂散六国之从 功施到今 河海不择细流B.藉寇兵而赍盗粮 毋内诸侯 王者不却众庶C.翼日进宰 手裁举 振之以威怒D.不复一一自辨 于反覆不宜卤莽 暴霜露六、语言文字运用24.下面是中学生刘星写给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馆长的电子邮件,在用词、语法和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请找出四处有问题的词语或句子,并修改。尊敬的馆长:您好!今天我到贵馆读书,被其别出心裁的外部设计和炫酷的内部场景震慑,“最美图书馆”果然名不虚传。阳光透过玻璃洒满大厅,有人专注选书,有人静静阅读,这真是“书香新区”的最好写照!为了提升图书馆的品质,更好地服务读者,我提两点建议,请笑纳。首先,希望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读者在活动中改善个人素质。其次,希望在买书上继续加大投入,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谢谢!此致敬礼!刘星2025年5月23日七、作文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望远镜——放眼远方,显微镜——揭微显隐,太阳镜——抵挡强光,哈哈镜——开怀一笑。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你怎么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 2.B 3.D 4.(1)为读者在使用各种媒介时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引导读者正确对待和处理不同的媒介信息。(2)突出了独立思考在接受媒介信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鼓励读者不盲目接受,要有自己的判断。(3)进一步表明作者对于理性对待媒介、避免片面和情绪化接受信息的态度。(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 5.(1)互联网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媒介,促进了信息传播和交流,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2)互联网媒介具有一体两面性,有利有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鸿沟、网络犯罪等。(3)我们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4)面对互联网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加强全球治理,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5)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大规模生产,改变了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方式。6.D 7.C 8.①将军个人的成熟和蜕变,由“无梦”到“有梦”,由只求吃饱饭,求生存成长为有革命理想、有精神追求的战士。②对班长革命精神的传承,对已经牺牲的班长的告慰。 9.①调节叙事节奏。班长的梦境絮语以舒缓的回忆和美好愿景穿插于紧张的战斗叙事中,使叙事张弛有度。②为后续高潮蓄势。班长的梦境与将军的无梦形成对比,推动将军思想发生转变,为将军回家种田,把班长母亲接回家的故事高潮做铺垫。③与主线构成隐喻性对话。班长的梦境絮语以普通农民的朴素愿望反衬出战乱年代阶级压迫的残酷与普遍。④反映真实的人性光谱。班长梦境中的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人性中对和平安定、家庭幸福的朴素追求。10.DEG 11.C 12.B 13.(1)我紧急征调天下的军队,没有到的人,现在只有考虑邯郸城中这些兵了。(2)察觉以后又隐匿情况不报告朝廷,不为之防备,事发后也不立即请求外援,那么郡守和郡尉应该被处死而不能被赦免,是确定无疑的。 14.王夫之认为陈豨反叛、城池失守不是守城官员能控制和觉察的,但因其没有拼死挽救,所以只能免于被处死,却不能继续被任用。参考译文:材料一:太上皇去世后,汉高祖派人征召陈豨,陈豨谎称生病没有赴召。汉高祖刘邦十年九月,(陈豨)与王黄等人起兵反叛,自封代王,率军掠夺赵国、代国。汉高祖亲自带兵从东面进攻陈豨。到了邯郸,高兴地说:“陈豨不向南占据邯郸却在漳水设防,我就知道他没有多大能耐了!”周昌上奏说:“常山郡有二十五城,二十城都失守了,请将郡守、郡尉都处死。”汉高祖说:“郡守、郡尉反叛了吗?”周昌说:“没有。”汉高祖说:“这是因为他们力量不够,并没有罪。”汉高祖命令周昌在赵国壮士中挑选能胜任将领的壮士,周昌选中四个人,汉高祖召见他们骂道:“你们几个小子能当将军吗?”四人很惭愧,都伏在地上。汉高祖赏赐他们千户的领地,任用他们为将领。左右侍从都劝汉高祖说:“跟随您进入蜀、汉,讨伐楚国的人,都还没全部封赏,现在封他们,他们到底有什么功劳?”汉高祖说:“这不是你们所要知道的。陈豨谋反,赵、代两国都被陈豨占有。我紧急征调天下的军队,到现在还没来,现在只有考虑邯郸城中这些兵了。我为什么还吝惜四千户封地,不用它安慰赵国的子弟呢!”左右的侍从都说:“好。”汉高祖又听说陈豨的将领过去都是商人,便说:“我知道用来对付他们的办法了。”于是派人用重金去收买陈豨的将领,陈豨的将领大多都投降了。材料二:陈豨反叛,常山郡失陷了二十座城池。周昌上奏请求汉高祖处死常山郡的郡守和郡尉,汉高祖说:“这是因为他们力量不够,并没有罪。”郡守和郡尉看着其所管辖的城池失陷却不尽力拼死挽救,周昌请求诛杀他们,是完全正当的。虽然如此,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贼寇从内部起事,是郡守和郡尉将他们激反的,激反以后没有及时察觉,察觉以后又隐匿情况不报告朝廷,不采取防备事态恶化的措施,事发后也不立即请求外援,那么郡守和郡尉应该被处死而不能赦免,是确定无疑的。如果贼寇从外部起事,不是郡守和郡尉将他们激反的,也不是他们能够及时察觉的,察觉以后敌军已经大兵压境,预先防备已经来不及,等待外援又等不到,那么郡守和郡尉应该被赦免,这也是确定无疑的。所以法律的实行,没有一成不变的,必要时应斟酌变通以尽情理,这样就可以既不损害国家利益也不冤屈当事人。陈豨的反叛,并不是常山郡的郡守和郡尉能够控制并及时察觉的。所以,周昌主张的依法处置,不如汉高祖推究事物情态的处理允当。尽管如此,常山郡的郡守和郡尉只是能免于被处死罢了,他们两人不能再被任用了。这就是所谓的“心态已经接近死亡的状态,不可能再恢复生机了”。15.B 16.示例一:有闲愁。分析:①一愁雨后阳光不够晴朗,是“半明”;②二愁久雨初晴,农家麦收时机紧急;③三愁无人同赏新晴美景,只有黄鹂鸟空鸣,让人感到孤寂。示例二:无闲愁。分析:①久雨初晴,日光柔和,阳光驱散潮湿,无苦雨之愁;②雨后放晴,农人得以迎来麦收的好天气,无收粮不及之愁;③有黄鹂鸟回应自己的欣喜之情,心中并无遗憾。17. 能克终者盖寡 则纵情以傲物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18.D19.C20.B21.D22.B23.C24.①“震慑”改为“震撼”②“笑纳”改为“参考/考虑/斟酌”③“改善个人素质”改为“提高个人素质”或“提升个人素质”④“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改为“增大藏书量有望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或“增大藏书量可能会促进图书馆的内涵发展”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