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质量评价(二)(第二章)(40分钟 8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1~13题为单选,每题2分,14、15题为多选,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花样游泳被誉为“水中芭蕾”,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面和水下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如图所示。运动员头部浸没在水下的时候能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以下哪些介质传到耳朵 ( )A.只有固体 B.只有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液体2.总以为植物“默默无语”,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于2023年3月30日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植物也会发声,甚至在缺水或承受其他压力时发出更多声音。用能扩音的装置录音,研究人员能捕捉到频率40千赫兹至80千赫兹的声波。人无法直接听到的原因是植物发出声波的 ( )A.振幅小、频率高 B.振幅大、频率低C.音色好、频率高 D.音色差、频率低3. (2024·太原一模)如图所示是龙城公园内一个小朋友敲击金属乐器的场景,此乐器由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多个钢管组成。若以相同的力度敲击不同管的顶部位置,发出的声音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音调 B.音色C.响度 D.声速4.(2021·济南中考)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某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5.(2022·泰安期中)二胡是一种弦乐器,在我国流传历史悠久。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是为了改变二胡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6.有四只编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如图排列,为了查找出其中一个有裂痕的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下面四幅图为示波器显示的对应波形图,则下列关于敲钟时用力大小和判断裂痕的有无正确的是( )A.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B.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C.敲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D.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7.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B.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8.如图所示是声波灭火装置,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B.该声源每分钟振动30~60次C.低频声波不是次声波D.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9.如图所示是一种会说话的棒棒糖,既可以吃,又可以听音乐。只要将棒棒糖的音乐开关打开,它就会振动,然后把它含在嘴里,该振动就能通过骨头直至耳蜗,从而听到音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在骨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B.音乐棒棒糖振动是为了使舌头振动发声C.含着棒棒糖听音乐是为了听到超声波的信息D.含着棒棒糖才能听到声音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10.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声音是会发生反射的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11.以下关于实验中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悬吊着的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是运用了转换法B.真空铃实验用到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C.研究声音传播时将声波比作水波运用了类比的方法D.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盆水花四溅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12.(2023·常州中考)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 Hz~25 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 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 )1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都是乐音 B.甲和乙的音调相同C.甲和丙的响度相同 D.乙和丙的音调相同14.(2024·淄博期中)下列四幅图片中关于噪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乙图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的产生C.丙图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头盔,目的是防止噪声入耳D.丁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5.(2023·哈尔滨中考)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B.乙图:拨动粗细不同绷紧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不同C.丙图:因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间需借助电子设备通话D.丁图: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14分)16. (3分)发生矿山(隧道)事故时,被困人员可利用坚硬物体敲击管路、铁轨、钻杆等使其 从而发出“5432”救援联络信号。由此可知,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选填“快”或“慢”)。 17.(2分)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18.(3分)(2024·威海质检)图甲所显示的数字的单位是 ,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 (选填“乙”或“丙”)最有可能是此时声音波形图。 19.(3分)中国最年轻的兵种中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他们在越野拉练时能听到指战员下达的各种口令,声音是通过 传到战士们的耳中。 20.(3分)(2024·东营质检)学校运动会百米赛上,如果在终点计时的裁判员,在听到起点处的发令枪声后开始计时,他记录的成绩比学生真实成绩 (选填“少”或“多”) 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保留一位小数),所以裁判员应该以 (选填“看到发令枪冒的烟”或“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1分)21.(7分)(2024·淄博周村区期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音叉、钢尺、真空罩做系列声音实验。(1)第一组同学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如图甲所示,这个现象说明 。敲击的力不同,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不同,此现象可用于探究声音的 与 之间的关系。 (2)第二组同学实验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它振动的快慢,如图乙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它振动的快慢。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 ,钢尺发出声音的 越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3)第三组同学实验时,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如图丙所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22.(6分)(2024·东营质检)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如表所列10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A 铜 60 0.76 F 铜 110 0.76B 铜 60 0.89 G 钢 ▲ 1.02C 铜 60 1.00 H 尼龙 90 1.02D 铜 90 0.76 I 尼龙 110 1.02E 铜 110 1.00 J 铜 90 ▲(1)(2分)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 (选填“能”或“不能”)。 (2)(2分)小华又选用其中三根琴弦验证了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请填出表格中的G、J两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数据,分别为 和 ; (3)(2分)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三根琴弦来完成实验较合理。理由: 。 23.(8分)如图a是发音齿轮,在同一转动轴上固定有齿数不同的齿轮(同种材料制造,由上到下齿数增加),现使齿轮匀速旋转起来。用硬纸片接触底端的齿轮,听其声音,该声音在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如图b所示。(1)用硬纸片接触齿轮听到的声音是由 振动发出的;用硬纸片依次接触上端的齿轮,听到声音的 不同,且越往上听到声音的 ; (2)观察图b中的声波图形,该声音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对于正在写作业的同学来说,该声音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3)某同学在长空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的同学能听到 次敲击声,解释该现象: 。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3分)24.(6分) (2024·淄博市张店区期中)如图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4.4×10-3 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 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是多少 25.(7分)如表所示为几种介质中的声速。一人用锤子敲击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经过1.5 s后听到第一次声响,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听到第二次声响。(假设环境温度为15 ℃)物质 声速(m/s) 物质 声速(m/s)空气(0 ℃) 331 海水(25 ℃) 1 531空气(15 ℃) 340 冰 3 230空气(25 ℃) 346 铜(棒) 3 750软木 500 大理石 3 810煤油(25 ℃) 1 324 铝(棒) 5 000水(常温) 1 500 铁(棒) 5 200(1)请你根据表中信息,写出两条能体现出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2)求这段铁轨的长度;(3)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小数)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1~13题为单选,每题2分,14、15题为多选,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花样游泳被誉为“水中芭蕾”,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面和水下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如图所示。运动员头部浸没在水下的时候能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以下哪些介质传到耳朵 (D)A.只有固体 B.只有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液体2.总以为植物“默默无语”,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于2023年3月30日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植物也会发声,甚至在缺水或承受其他压力时发出更多声音。用能扩音的装置录音,研究人员能捕捉到频率40千赫兹至80千赫兹的声波。人无法直接听到的原因是植物发出声波的 (A)A.振幅小、频率高 B.振幅大、频率低C.音色好、频率高 D.音色差、频率低3. (2024·太原一模)如图所示是龙城公园内一个小朋友敲击金属乐器的场景,此乐器由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多个钢管组成。若以相同的力度敲击不同管的顶部位置,发出的声音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A)A.音调 B.音色C.响度 D.声速4.(2021·济南中考)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某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A)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5.(2022·泰安期中)二胡是一种弦乐器,在我国流传历史悠久。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是为了改变二胡的 (B)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6.有四只编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如图排列,为了查找出其中一个有裂痕的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下面四幅图为示波器显示的对应波形图,则下列关于敲钟时用力大小和判断裂痕的有无正确的是(D)A.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B.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C.敲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D.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7.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D)A.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B.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8.如图所示是声波灭火装置,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B.该声源每分钟振动30~60次C.低频声波不是次声波D.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9.如图所示是一种会说话的棒棒糖,既可以吃,又可以听音乐。只要将棒棒糖的音乐开关打开,它就会振动,然后把它含在嘴里,该振动就能通过骨头直至耳蜗,从而听到音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A.音乐在骨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B.音乐棒棒糖振动是为了使舌头振动发声C.含着棒棒糖听音乐是为了听到超声波的信息D.含着棒棒糖才能听到声音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10.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B)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声音是会发生反射的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11.以下关于实验中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D)A.用悬吊着的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是运用了转换法B.真空铃实验用到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C.研究声音传播时将声波比作水波运用了类比的方法D.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盆水花四溅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12.(2023·常州中考)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 Hz~25 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 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C)1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A.甲、乙、丙、丁都是乐音 B.甲和乙的音调相同C.甲和丙的响度相同 D.乙和丙的音调相同14.(2024·淄博期中)下列四幅图片中关于噪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甲图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乙图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的产生C.丙图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头盔,目的是防止噪声入耳D.丁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5.(2023·哈尔滨中考)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B、C)A.甲图: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B.乙图:拨动粗细不同绷紧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不同C.丙图:因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间需借助电子设备通话D.丁图: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14分)16. (3分)发生矿山(隧道)事故时,被困人员可利用坚硬物体敲击管路、铁轨、钻杆等使其 振动 从而发出“5432”救援联络信号。由此可知, 固体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快 (选填“快”或“慢”)。 17.(2分)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将 升高 (选填“升高”或“降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18.(3分)(2024·威海质检)图甲所显示的数字的单位是 dB ,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 丙 (选填“乙”或“丙”)最有可能是此时声音波形图。 19.(3分)中国最年轻的兵种中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响度 (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他们在越野拉练时能听到指战员下达的各种口令,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到战士们的耳中。 20.(3分)(2024·东营质检)学校运动会百米赛上,如果在终点计时的裁判员,在听到起点处的发令枪声后开始计时,他记录的成绩比学生真实成绩 少 (选填“少”或“多”) 0.3 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保留一位小数),所以裁判员应该以 看到发令枪冒的烟 (选填“看到发令枪冒的烟”或“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1分)21.(7分)(2024·淄博周村区期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音叉、钢尺、真空罩做系列声音实验。(1)第一组同学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如图甲所示,这个现象说明 发声体在振动 。敲击的力不同,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不同,此现象可用于探究声音的 响度 与 振幅 之间的关系。 (2)第二组同学实验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它振动的快慢,如图乙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它振动的快慢。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 慢 ,钢尺发出声音的 音调 越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声音频率没有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 (3)第三组同学实验时,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如图丙所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说明声音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 22.(6分)(2024·东营质检)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如表所列10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A 铜 60 0.76 F 铜 110 0.76B 铜 60 0.89 G 钢 ▲ 1.02C 铜 60 1.00 H 尼龙 90 1.02D 铜 90 0.76 I 尼龙 110 1.02E 铜 110 1.00 J 铜 90 ▲(1)(2分)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琴弦长短 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 能 (选填“能”或“不能”)。 (2)(2分)小华又选用其中三根琴弦验证了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请填出表格中的G、J两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数据,分别为 90 和 1.02 ; (3)(2分)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三根琴弦来完成实验较合理。理由: 实验次数较多,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 23.(8分)如图a是发音齿轮,在同一转动轴上固定有齿数不同的齿轮(同种材料制造,由上到下齿数增加),现使齿轮匀速旋转起来。用硬纸片接触底端的齿轮,听其声音,该声音在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如图b所示。(1)用硬纸片接触齿轮听到的声音是由 硬纸片 振动发出的;用硬纸片依次接触上端的齿轮,听到声音的 音调 不同,且越往上听到声音的 音调越低 ; (2)观察图b中的声波图形,该声音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对于正在写作业的同学来说,该声音 是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3)某同学在长空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的同学能听到 2 次敲击声,解释该现象: 钢传播声音最快,空气最慢,声音通过钢和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2次敲击声 。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3分)24.(6分) (2024·淄博市张店区期中)如图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4.4×10-3 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 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是多少 解:超声波发射到该同学的头顶所用的时间t=×4.4×10-3 s=2.2×10-3 s, (2分)感应器到该同学的头顶的距离s=v声t=340 m/s×2.2×10-3 s=0.748 m, (2分)该同学的身高h=2.5 m-0.748 m=1.752 m。 (2分)25.(7分)如表所示为几种介质中的声速。一人用锤子敲击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经过1.5 s后听到第一次声响,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听到第二次声响。(假设环境温度为15 ℃)物质 声速(m/s) 物质 声速(m/s)空气(0 ℃) 331 海水(25 ℃) 1 531空气(15 ℃) 340 冰 3 230空气(25 ℃) 346 铜(棒) 3 750软木 500 大理石 3 810煤油(25 ℃) 1 324 铝(棒) 5 000水(常温) 1 500 铁(棒) 5 200(1)请你根据表中信息,写出两条能体现出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2)求这段铁轨的长度;(3)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小数)解:(1)根据三组空气中的声速不同,可以得出声速与温度有关;由表中数据还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速度不同,所以介质种类也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2分)(2)一人用锤子敲击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经过1.5 s后听到第一次声响,由表可知铁轨传播的声速为5 200 m/s,根据v=可知,这段铁轨的长度s铁=v铁t铁=5 200 m/s×1.5 s=7 800 m (2分)(3)第二次听到的声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环境温度为15 ℃时,根据t空气==≈22.9 s (2分)听到第二次声响大约还需要的时间为Δt=t空气-t铁=22.9 s-1.5 s=21.4 s (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