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设教学】北师大七上(2024新版)1.2.3——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课件+教案+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设教学】北师大七上(2024新版)1.2.3——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课件+教案+学案)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2.3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作业布置
01
教学目标
理解 “截面” 定义,能识别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截面形状。掌握正方体截面的可能形状,并说明截法与形状的关系。
01
经历 “操作 — 观察 — 归纳 — 验证” 的探究过程,发展空间想象与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升语言表达与逻辑推理能力。
0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几何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自信心与合作意识。
03
02
新知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一个物体截开,如切西瓜、锯木头等(如图)
用刀切西瓜、用电锯切开木头,都会得到形状似“圆”的“截面”。
生活中 “截” 的工具(刀、锯)是实际物体,而数学中 “截面” 的前提是 “平面” 截几何体 。平面是无限延展的,且截面是平面的一部分,可以看作无厚度,而生活中的“刀”是有厚度的。
02
新知导入
02
新知导入
其他举例:
02
新知导入
截面的定义:如图,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作截面(section)。
注意:截面必须由平面截得,且是新产生的平面图形
02
新知导入
用曲面截正方体,得到的是截面吗?
截面一定是几何体的‘切面’吗?”
03
新知探究
如图,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是什么形状?
尝试·思考
02
新知导入
(1)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吗?先想一想,再试一试。
先尝试 “想象”,想象困难时,用实物模型(如萝卜、橡皮泥做的正方体)实际切割,观察截面形状
02
新知导入
(2)截面的形状还可能是几边形?
正方体的截面形状由平面与正方体相交的面的数量决定
(截面边数 = 相交面数)
截法的核心是控制平面与正方体面的相交数量及角度
截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截去正方体一角,得到一个新的多面体,这个多面体有_____个面,有_____条棱,有____个顶点,截取的几何体有_____个面.
03
新知探究
答案:这个多面体有 7 个面,有12 条棱,有 7个顶点,截取的几何体有7个面。
03
新知探究
图中的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观察·思考
(1)长方形(2)六边形 (3)三角形(4)圆形
03
新知探究
(1)截圆柱
①平面垂直于底面(过圆柱的轴):截面是矩形
②平面平行于底面:截面是圆
③平面斜截(不垂直也不平行于底面):截面是椭圆
03
新知探究
03
新知探究
(2)截棱柱:类比正方体的规律
棱柱是多面体(所有面都是平面),因此截面是多边形,边数由平面与棱柱的面(包括底面)相交的数量决定(如截过 5 个面则为五边形)。
03
新知探究
正方体
03
新知探究
长方体
03
新知探究
三棱柱
03
新知探究
(3)截圆锥(区分 “平面是否过顶点”)
①平面过顶点且垂直于底面(过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②平面平行于底面:截面是圆
③平面斜截(不过顶点也不平行于底面):截面是椭圆
03
新知探究
(4)截球:理解 “球的截面唯一性”:
球是完全对称的几何体,任意平面截球的截面都是圆(不同平面截得的圆大小不同,取决于平面到球心的距离)。
分组按图片示意用橡皮泥切割,一人操作、一人记录 “截法(面数)— 形状”,组间展示不同截面。
03
新知探究
拓展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 ,截面可以是椭圆
B.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C.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 ,截面可以是梯形
D.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 ,截面不可能是正方形
答案:A
1.下列几何体:①圆柱 ; ②正方体 ; ③棱柱 ; ④球 ; ⑤圆锥 ; ⑥长方体 ,其中截面可能是圆的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B
04
课堂练习
2.下面四个立体图形中,截面可以是三角形的是 ( ).
C
3. 如图是一个粉笔盒,其盖子合上时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__,(其各棱长不相等)他的截面可以是:(填上你所有认为可能的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方体
04
课堂练习
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
05
课堂小结
展开图
理解 “截面” 是平面截几何体形成的平面图形
截面的概念
①掌握正方体截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数 = 相交面数 3-6);
②知道圆柱、圆锥、球的截面可能是圆、椭圆、矩形、三角形等。
立体图形的不同截面
06
作业布置
【基础达标】必做题:
正方体的截面边数最少是______,最多是______。
2.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则原来的几何体不可能是( )
A、正方体 B、圆锥 C、圆柱 D、棱柱
3
6
B
06
作业布置
3.如图所示,用四个不同的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请根据截面的形状填空:
(1)截面是 __________;(2)截面是 _____________ ;
(3)截面是 __________ ;(4)截面是 ____________ 。
答案:(1)正方形 (2)正方形 (3)长方形 (4)长方形
06
作业布置
4.判断: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一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截出的面一定是圆.( )
(3)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截出的面一定是三角形.( )
(4)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无论如何截,截面都是一个圆. ( )
×
【能力提升】必做题:
×
×

06
作业布置
5.如右图所示,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则截得的形状应为( ).
B
06
作业布置
6.如图,用平面去截圆锥,所得截面的形状是( )
D
06
作业布置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 ,截面可以是椭圆
B.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C.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 ,截面可以是梯形
D.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 ,截面不可能是正方形
8. 正方体和圆柱都能截出的截面形状是( )
A. 三角形 B. 圆 C. 四边形 D. 六边形
A
C
06
作业布置
9. 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得长为50cm、宽为40cm、深为45cm,里面的水深为20cm,放进一个棱长为30cm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高 _______________cm.
33.5
06
作业布置
答案:33.5 厘米
解析:先判断正方体铁块是否完全浸没。
水箱底面积为 ,原有水体积为 。
正方体铁块体积为 。
假设水面上升后高度为h:若铁块未完全浸没(),则浸没体积为,由体积守恒得,解得,与假设矛盾,故铁块完全浸没。
铁块完全浸没时,总体积为水的体积加铁块体积:。
水面高度(且,未溢出)。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学案
课题 1.2.3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 “截面” 定义,能识别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截面形状。掌握正方体截面的可能形状,并说明截法与形状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经历 “操作 — 观察 — 归纳 — 验证” 的探究过程,发展空间想象与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升语言表达与逻辑推理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几何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自信心与合作意识。
重点 1.理解 “截面” 概念(平面与几何体相交形成的平面图形)。2.掌握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截面形状及截法规律(如正方体截三角形需过 3 个面,圆柱平行底面截得圆)。
难点 1.构建 “平面动态截几何体” 的空间模型,预判截面形状(如正方体截五边形、圆柱斜截得椭圆)。2.从操作中归纳 “截面形状与几何体结构、截法角度的关系”,并准确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一个物体截开,如切西瓜、锯木头等(如图1-16)图1-16他们的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你能画出来吗?这些的截面呢?请你画一画
新知讲解 本节课来研究: 1.截面的定义如图,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作截面(section)。【讨论】 ①用曲面截正方体,得到的是截面吗? ②截面一定是几何体的‘切面’吗?【注意】明确 “截面必须由平面截得,且是新产生的平面图形”。2.探究活动一:正方体的截面尝试·思考如图1-18,(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是什么形状?图1-18回答:(2)截面的形状还可能是几边形?回答:拓展练习: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截去正方体一角,得到一个新的多面体,这个多面体有_____个面,有_____条棱,有____个顶点,截取的几何体有_____个面.
3.探究活动二:其他立方体的截面观察·思考图1-19中的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图1-19回答:你还能想到他们的哪些截面?和同学讨论一下。拓展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 ,截面可以是椭圆B.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C.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 ,截面可以是梯形D.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 ,截面不可能是正方形
课堂练习 1.下列几何体:①圆柱 ; ②正方体 ; ③棱柱 ; ④球 ; ⑤圆锥 ; ⑥长方体 ,其中截面可能是圆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2.下面四个立体图形中,截面可以是三角形的是 ( ).3. 如图是一个粉笔盒,其盖子合上时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__,(其各棱长不相等)他的截面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你所有认为可能的图形)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认为自己解决的最好的问题是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有什么体会 请你和同学分享交流。3.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课后作业 基础达标1. 正方体的截面边数最少是______,最多是______。2.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则原来的几何体不可能是( ) A、正方体 B、圆锥 C、圆柱 D、棱柱3.如图所示,用四个不同的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请根据截面的形状填空: (1)截面是 ;(2)截面是 ;(3)截面是 ;(4)截面是 。能力提升:4.判断: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一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截出的面一定是圆.( )(3)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截出的面一定是三角形.( )(4)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无论如何截,截面都是一个圆. ( )5.如右图所示,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则截得的形状应为( ).6.如图,用平面去截圆锥,所得截面的形状是(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 ,截面可以是椭圆B.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C.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 ,截面可以是梯形D.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 ,截面不可能是正方形 拓展迁移:8. 正方体和圆柱都能截出的截面形状是( )A. 三角形 B. 圆 C. 四边形 D. 六边形9. 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得长为50cm、宽为40cm、深为45cm,里面的水深为20cm,放进一个棱长为30cm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高 c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3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上册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 课时 1.2.3
课标要求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一是发展空间观念,即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截面,探索截面形状和几何体本身、截法之间的关联,逐步提升空间想象能力;二是培养几何直观,要求学生能基于几何体想象对应截面的形状,或依据截面形状推断几何体的类型,从而建立 “实物 — 图形 — 抽象特征” 的完整认知联系;三是增强应用意识,引导学生从切西瓜、锯木头等生活实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关联,感受几何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初中几何 “丰富的图形世界” 章节,是几何入门的基础内容,为后续 “视图”“展开图” 及 “几何体性质” 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编排逻辑上,其一,遵循 “生活→数学” 的路径,以 “切西瓜、锯木头”(图 1-16)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将生活经验抽象为 “截面” 的数学概念,有效降低认知门槛;其二,采用 “操作→归纳” 的模式,通过 “截正方体”(图 1-18)和 “观察圆柱、圆锥、球的截面”(图 1-19)等活动,让学生经历 “动手操作 — 观察特征 — 总结规律” 的探究过程,契合初一学生 “从直观动作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的认知规律;其三,体现 “层次进阶” 的设计,从多面体(正方体)延伸至旋转体(圆柱、圆锥、球),截面形状也从简单的三角形、圆逐步过渡到复杂的五边形、椭圆,在逐步提升思维难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具备一定基础:知识上,小学已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基本几何体,有初步图形感知能力;经验上,因 “切水果、锯木头” 的生活经历,对 “截面” 有朴素直观认识,但未形成几何概念。不过,学习中仍面临三类认知困难:一是空间想象薄弱,难以构建 “平面从不同角度截几何体” 的动态过程(如正方体截五边形、圆柱斜截得椭圆的情形);二是存在概念抽象障碍,易混淆 “截面” 与 “几何体的面”(如误将正方体的一个面当作截面);三是操作规范性不足,实际截几何体时若平面角度控制不当(如斜截正方体角度偏差),易得到错误截面形状,影响规律归纳。
教学目标 1.理解 “截面” 定义,能识别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截面形状。掌握正方体截面的可能形状,并说明截法与形状的关系。 2.经历 “操作 — 观察 — 归纳 — 验证” 的探究过程,发展空间想象与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升语言表达与逻辑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几何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自信心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 “截面” 概念(平面与几何体相交形成的平面图形)。 2.掌握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截面形状及截法规律(如正方体截三角形需过 3 个面,圆柱平行底面截得圆)。
教学难点 1.构建 “平面动态截几何体” 的空间模型,预判截面形状(如正方体截五边形、圆柱斜截得椭圆)。 2.从操作中归纳 “截面形状与几何体结构、截法角度的关系”,并准确表达。
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教法选择上,采用情境教学法,以 “切西瓜、锯木头”为情境引发 “生活截面” 与 “数学截面” 的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运用直观演示法,借助实物模型(如萝卜正方体、圆柱圆锥教具)和多媒体动画动态展示平面截几何体过程,突破空间想象难点;通过探究式教学法,设计 “截正方体” “观察其他几何体截面”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规律,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在学法指导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 “切、画、想” 亲身体验截面形成过程以积累直观经验;倡导合作交流,在小组内分享截法与截面形状,讨论 “截法影响形状的原因” 以培养表达与思辨能力;引导归纳总结,从操作中提炼 “多面体截面是多边形,旋转体截面可能含曲线” 等共性规律,提升抽象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依标靠本,独立研学 创境导课,引出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一个物体截开,如切西瓜、锯木头等(如图1-16) 图1-16 注意: ①观察 “切西瓜”“锯木头” 的生活现象时,不能仅停留在 “分割物体” 的表面认知,要聚焦 “截开后得到的面” 的几何本质 —— 这个面是平面与几何体相交形成的平面图形,为后续 “截面” 概念的理解做铺垫。 ②生活中 “截” 的工具(刀、锯)是实际物体,而数学中 “截面” 的前提是 “平面” 截几何体 (平面是无限延展的,且截面是平面的一部分),还要注意生活中的“刀”是有厚度的。 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如图 展示图片,提问 “切后出现的面是什么? 观察图片,描述生活现象,联想类似经历 从生活经验切入,初步感知截面,为概念引入铺垫。
探究活动一:截面的定义 图1-17 如图1-17,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作截面(section)。 【讨论】 用曲面截正方体,得到的是截面吗? 截面一定是几何体的‘切面’吗? 【注意】明确 “截面必须由平面截得,且是新产生的平面图形”。 结合图片讲解定义,对比几何体的面与截面。 标注定义关键词,辨析两者差异。 明确截面概念,突破易混淆点。
环节二:同伴分享,互助研学 探究活动二:正方体的截面 1. 尝试·思考 如图1-18,(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是什么形状? 图1-18 (1)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吗?先想一想,再试一试。 先尝试 “想象”:平面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截过三个相邻的面(如前面、上面、右面),交线形成三角形。若想象困难,用实物模型(如萝卜、橡皮泥做的正方体)实际切割,观察截面形状。 (2)截面的形状还可能是几边形? 正方体的截面形状由平面与正方体相交的面的数量决定(截面边数 = 相交面数),可能的形状及对应的截法关系: ①三角形:平面与正方体的 3 个面相交(最少交 3 个面)。截法为平面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附近穿过,与 3 个相邻的面(如前面、上面、右面)各交一条线,交线首尾连接形成三角形(可是锐角三角形,不能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平面与正方体的 4 个面相交。截法:若平面平行于底面(或侧面),交线形成正方形;若平面斜着穿过 4 个面且对边平行,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若平面穿过 4 个面且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形成梯形。 ③五边形:平面与正方体的 5 个面相交。截法:让平面穿过 5 个相邻的面(避开相对的面),每个面各交一条线,交线连接形成五边形(五条边,内角和符合多边形内角和规律)。 ④六边形:平面与正方体的 6 个面相交(最多交 6 个面)。截法为平面沿正方体的 “空间对角线” 方向倾斜,均匀穿过 6 个面(每个面各交一条线),交线连接形成六边形(六条边,对边平行且相等)。 总结:正方体截面形状的边数 = 平面与正方体相交的面数(3~6),截法的核心是控制平面与正方体面的相交数量及角度,相交面数越多,截面边数越多,形状越复杂。 拓展练习: 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截去正方体一角,得到一个新的多面体,这个多面体有_____个面,有_____条棱,有____个顶点,截取的几何体有_____个面.
答案: 这个多面体有 7 个面,有12 条棱,有 7个顶点,截取的几何体有7个面。 演示图片中截法,指导操作角度。 按图模仿切割,记录截面形状与截法。 通过操作验证,探究截面形状与截法的关系。
环节三:全班展学,互动深入 探究活动三: 其他立方体的截面 1. 观察·思考 图1-19中的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图1-19 (1)截圆柱 ①平面垂直于底面(过圆柱的轴):截面是矩形(与两个底面交线为直线,与侧面交线也为直线)。 ②平面平行于底面:截面是圆(与底面全等,侧面交线为曲线,但整体是平面图形)。 ③平面斜截(不垂直也不平行于底面):截面是椭圆(侧面交线为曲线,底面交线为直线,整体为平面图形)。 (2)截棱柱 类比正方体的规律:
棱柱是多面体(所有面都是平面),因此截面是多边形,边数由平面与棱柱的面(包括底面)相交的数量决定(如截过 5 个面则为五边形)。 正方体: 长方体: 三棱柱: (3)截圆锥(区分 “平面是否过顶点”) ①平面过顶点且垂直于底面(过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母线为腰,底面直径为底)。 ②平面平行于底面:截面是圆(与底面相似,半径随平面高度变化)。 ③平面斜截(不过顶点也不平行于底面):截面是椭圆(侧面交线为曲线,底面交线为直线)。 (4)截球:理解 “球的截面唯一性”:
球是完全对称的几何体,任意平面截球的截面都是圆(不同平面截得的圆大小不同,取决于平面到球心的距离)。 分组按图片示意用橡皮泥切割,一人操作、一人记录 “截法(面数)— 形状”,组间展示不同截面。 拓展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 ,截面可以是椭圆 B.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C.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 ,截面可以是梯形 D.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 ,截面不可能是正方形 答案:A 展示不同截法图片,提问 “截面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 观察图片,分组归纳规律。 拓展认知,对比多面体与旋转体截面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环节四: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1.下列几何体:①圆柱 ; ②正方体 ; ③棱柱 ; ④球 ; ⑤圆锥 ; ⑥长方体 ,其中截面可能是圆的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B 2.下面四个立体图形中,截面可以是三角形的是 ( ). 答案:C 3. 如图是一个粉笔盒,其盖子合上时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__,(其各棱长不相等)他的截面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你所有认为可能的图形) 答案:长方体 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 呈现长方体展开图练习题,巡视指导解题困难处,组织交流思路并总结规律。 独立分析展开图,尝试推导答案,小组交流思路并总结方法。
巩固相对面判断方法,提升空间想象与推理能力,落实立体与平面转化知识并呼应课标。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1.课本知识点 ①理解 “截面” 是平面截几何体形成的平面图形; ②掌握正方体截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数 = 相交面数 3-6); ③知道圆柱、圆锥、球的截面可能是圆、椭圆、矩形、三角形等。 2.本课主要学习方法或数学思想 ①方法:操作观察、归纳总结(通过切截实物探究规律); ②思想:空间想象(构建平面截几何体的动态模型)、从生活到数学的抽象(将切西瓜等经验转化为几何概念)。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小结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自我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设计 1.2.3 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 一、截面的定义 概念: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作截面 强调: 由 “平面” 截得,截面是平面图形 是外部平面与几何体相交 “新产生” 的面,区别于几何体自身的面 二、正方体的截面(边数 = 相交面数,3~6) 截面形状相交面数截法与特征三角形3过 3 个相邻面,仅为锐角三角形四边形4平行于面得正方形;斜截得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5过 5 个相邻面(避开相对面)六边形6沿空间对角线倾斜,均匀过 6 个面,对边平行且相等
三、其他几何体的截面 圆柱 垂直底面(过轴)→ 矩形 平行底面 → 圆 斜截 → 椭圆 圆锥 过顶点且垂直底面 → 等腰三角形 平行底面 → 圆 斜截(不过顶点)→ 椭圆 球 任意平面截得 → 圆(大小取决于平面到球心的距离) 棱柱(多面体) 截面为多边形,边数 = 相交面数 通过分点、表格等形式突出核心概念(如截面定义)、关键规律(如截面边数与相交面数的关系)及不同几何体截面的特征,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辅助教师把控教学节奏,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对截面知识的系统认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作业设计 基础达标: 1. 正方体的截面边数最少是______,最多是______。 答案:3;6
分析:正方体有 6 个面,平面最少与 3 个面相交(得三角形),最多与 6 个面相交(得六边形),故边数范围是 3~6。 2.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则原来的几何体不可能是( ) A、正方体 B、圆锥 C、圆柱 D、棱柱 答案:B、圆锥。 正方体用平面平行于面或斜截可得到长方形;圆柱垂直底面过轴截得长方形;棱柱(如长方体)用平面截可得到长方形;而圆锥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圆、椭圆等,无法截出长方形。 3.如图所示,用四个不同的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请根据截面的形状填空: (1)截面是 ;(2)截面是 ; (3)截面是 ;(4)截面是 。 答案:(1)正方形 (2)正方形 (3)长方形 (4)长方形 能力提升: 4.判断: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一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 )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截出的面一定是圆.( × ) (3)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截出的面一定是三角形.( × ) (4)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无论如何截,截面都是一个圆. ( √ ) (1)×解析:用平面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三角形(过 3 个相邻面)、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并非一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2)×解析:用平面截圆柱,截面可能是圆(平行底面)、矩形(垂直底面过轴)、椭圆(斜截),并非一定是圆。 (3)×解析:用平面截圆锥,截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过顶点且垂直底面)、圆(平行底面)、椭圆(斜截不过顶点),并非一定是三角形。 (4)√解析:球是均匀的几何体,任何平面截球,截面都是圆(圆心为平面与球心连线的垂足,半径随平面到球心的距离变化)。 5.如右图所示,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则截得的形状应为( ). 答案: B
解析:平面斜截圆柱(既不平行于底面,也不垂直于母线)时,截面形状为椭圆。 6.如图,用平面去截圆锥,所得截面的形状是( ) 答案:D
解析:平面斜截圆锥(不过顶点)时,截面形状为椭圆的一部分(或抛物线形,结合选项特征,D 符合圆锥斜截的截面形态)。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 ,截面可以是椭圆 B.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C.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 ,截面可以是梯形 D.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 ,截面不可能是正方形 答案:AA 拓展迁移: 8. 正方体和圆柱都能截出的截面形状是( ) A. 三角形 B. 圆 C. 四边形 D. 六边形 答案:C
分析:正方体可截出四边形(如正方形),圆柱过轴截可得到矩形(四边形),故两者共有的截面是四边形;三角形(圆柱不可截出)、圆(正方体不可截出)、六边形(圆柱不可截出)均不符合。 9. 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得长为50cm、宽为40cm、深为45cm,里面的水深为20cm,放进一个棱长为30cm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高 cm. 答案:33.5 厘米 解析:先判断正方体铁块是否完全浸没。 水箱底面积为 ,原有水体积为 。 正方体铁块体积为 。 假设水面上升后高度为h:若铁块未完全浸没(),则浸没体积为,由体积守恒得,解得,与假设矛盾,故铁块完全浸没。 铁块完全浸没时,总体积为水的体积加铁块体积:。 水面高度(且,未溢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 “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 中的截面知识展开,遵循 “生活情境导入 — 概念构建 — 操作探究 — 规律归纳” 路径,基本达成教学目标,但有优化空间。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学生较好理解截面概念,掌握正方体截面边数与相交面数的关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得到发展;亮点是贴合学生认知规律,从生活到数学,“操作 — 观察 — 归纳” 模式适宜,对比截面助分类归纳。但存在部分学生对复杂截面空间想象有障碍、小组合作有效性不足、课堂练习梯度不够的问题,未来需增加分层指导、优化分组、细化练习,借助数字化工具和分层任务落实课标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