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5年青海省中考考化学真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25年青海省中考考化学真题

资源简介

2025年青海省中考考化学真题
1.(2025·青海)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瑰宝。请完成下列小题。
(1)今年是农历蛇年,博物馆展出的以下蛇形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商周石蛇
B.春秋蛇纹铜提链罐
C.唐彩绘生肖蛇陶俑
D.清青玉十二辰——蛇
(2)运输烟花爆竹的车辆不适合张贴的标识是(  )
A.禁止放易燃物 B.禁止烟火
C.可回收物 D.当心爆炸物
2.(2025·青海)由图可知,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硅 B.氧 C.铁 D.铝
3.(2025·青海)下列化学符号表示氧分子的是(  )
A.2O B.O2 C.O3 D.CO2
4.(2025·青海)新能源汽车常使用锂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如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B.锂是非金属元素
C.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D.锂的符号是LI
5.(2025·青海)使用催化剂对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
C.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6.(2025·青海)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比较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C.探究燃烧条件 D.收集O2
A.A B.B C.C D.D
7.(2025·青海)人类一直渴望将阳光装进瓶子里,随时携带、随处使用。“液态阳光”可实现这一愿景。其过程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电解装置所需的电能由(  )转化而来。
A.风能 B.氢能 C.核能 D.太阳能
(2)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  )
A.0 B.+1 C.+2 D.-1
(3)合成装置中的反应是CO2+3H2CH3OH+X,X的化学式为(  )
A.CO B.CH4 C.H2O D.H2O2
8.(2025·青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代桃红胭脂的染料主要成分为苏木红素(C16H14O5),下列有关苏木红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苏木红素是无机化合物
B.苏木红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苏木红素中C、O元素质量比为16:5
D.苏木红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9.(2025·青海)《开宝本草》中记载“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欺炼而成”,此处“霜”主要成分为KNO3。结合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
B.“扫取以水淋汁”体现了硝酸钾易溶于水
C.40℃时.将70g KNO3加入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
D.“冬月地上有霜”证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10.(2025·青海)利用性质差异可以区分物质,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带火星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B.观察区分铁粉和木炭粉
C.灼烧法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D.溶解区分食盐和白砂糖
11.(2025·青海)化学学习过程中,归纳总结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下列知识归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资源 B.化学与安全
①煤是化石燃料
②合理开采矿产资源 ①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环境
①不食用过期或霉变食品
②人体缺碘会导致骨质疏松 ①废纸盒是不可回收垃圾
②PM2.5是空气污染物
A.A B.B C.C D.D
12.(2025·青海)我因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速度最快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让我们踏上达条神奇的“天路”,开启研学之旅,了解青藏铁路建设者如何攻克多年冻土、高原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聚铁路精神。
(1)热棒降温技术解决了高原冻土难题,其原理如图所示,热棒中的液氨能吸收冻土层热量,发生汽化,使冻土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保持冻土稳定。液氨汽化过程中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保持不变。热棒的金属外壳有防腐涂层。以隔绝   ,延长热棒使用寿命。
(2)青藏铁路铁轨采用特殊铁合金材质,合金的优点是   (任写一条);合金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钛合金可用于航空航天。铁元素和钛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填“质子数”“中子数”或“电子数”)不同。
(3)青藏铁路修建地区海拔高、尽管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但因气压低导致空气稀薄,易引发高原反应。一旦出现高原反应,可饮用适量葡萄糖。其属于六类营养物质中的   ,同时可使用分子筛制氧机保障供氧,其原理如图所示,该过程属于   变化。请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4)青藏铁路建设者打造出一条“绿色长廊”,精心维护着高原脆弱的生态。下列措施不能有效维护沿线生态稳定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B.沿线建立植被保护示范点
C.在沿线积极开展防风固沙行动
D.“以桥代路”保障动物自由迁徙
13.(2025·青海)水是生命之源,其组成奥秘直至十八世纪末才被揭开。让我们沿着时间脉络回顾科学家是如何揭秘“水的组成”的。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易燃空气”实际是   (写化学式),玻璃瓶内壁出现液滴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普利斯特里与卡文迪什的实验虽发现了水的生成,但受“燃素说”影响未能揭示水的组成。
(2)拉瓦锅所做实验的原理是3Fe+4H2OFe3O4+4H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通过分析得出水是   (填“化合物”或“单质”)。
(3)后来人们根据相关理论以及尼科尔森等人的实验数据,进一步认识到一个水分子由   构成。
14.(2025·青海)我省部分地区土壤存在“白霜”现象,影响植物生长。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项目式实践活动。
【活动一】兴趣小组了解到土壤的酸化成碱化会影响部分植物生长,于是就地取材,用黑枸杞浸取液制作酸碱指示剂和比色卡(如下图),对“白稻”的酸碱性进行了检验。
取适量“白霜”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
(1)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指示剂,溶液显蓝色,说明“白霜”呈   性。
(2)查阅资料得知。白霜呈上述性质与Na2CO3有关。请你帮兴趣小组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白霜”中含Na2CO3(简要说明实验试剂、操作及现象)
(3)【活动二】以地适种即改良土壤,适宜植物生长。结合酸碱盐相关知识,组内三位同学分别选择了一种他们认为可以降低土壤中碳酸钠含量的试剂。所选试剂及原理如下表所示。
同学 化学试剂 化学反应原理
甲 H2SO4 H2SO4+Na2CO3=Na2SO3+CO2↑+H2O
乙 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丙 CaCl2 ……
⑴丙同学选用CaCl2降低土壤中含量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从反应前后物质类别分析,乙同学所选试剂不合适的原因是   。
(4)同学们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交流后得知,H2SO4使用不当会导致土壤酸化。CaCl2存在成本较高等问题。
【项目成果】兴趣小组同学最终选择了兼有杀菌消毒作用的硫粉(S)和物美价廉的石音(主要成分为CaSO4)作为土壤改良剂。他们深刻体会到实验室探究与解决真实问题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时除了考虑化学反应原理。还需要综合考虑   等因素。
【拓展延伸】兴趣小组还了解到,我省从过去以地适种为主。变为如今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结合的方法,实现土壤的综合治理。
⑴结合下表,他们认为该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为   。
作物 马铃薯 油菜 小麦 沙枣
适宜生长的pH范围 4.5-6.5 5.8-6.7 6.0-7.0 8.0-8.7
⑵该地区土壤缺乏氮,磷元素。现有尿素[CO(NH2)2]、磷酸二氢铵(NH4H2PO4),氯化钾(KCl)三种化肥,为提高土壤肥力,你认为该地区最合适的化肥为   。
【前景展望】我省已在柴达木盆地试种蕨麻成功,同学们对该地区种植更多农作物的前景充满期待。
15.(2025·青海)2025年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部分材质为铝合金。其成分中铝的工业制法原理为2Al2O34Al+3O2↑,生产54t铝需要电解的氧化铝铝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知识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1)A、 商周石蛇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 春秋蛇纹铜提链罐所用材料为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C、 唐彩绘生肖蛇陶俑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 清青玉十二辰——蛇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 烟花爆竹易燃易爆,运输烟花爆竹的车辆需张贴与火有关的警示标识,而可回收物标识不适合张贴 。
故选C。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
(2)根据烟花爆竹易燃易爆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前四位为氧、硅、铝、铁,其中铝是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示所给地壳中元素含量及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2O表示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 O2 可表示氧分子,符合题意;
C、 O3 表示臭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 CO2 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加系数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表示分子及氧气化学式书写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锂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3 ,符合题意;
B、 锂名称带“钅”是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不符合题意;
D、 锂的符号是Li,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间汉字为元素名称,名称带“钅”的是金属元素,右上角字母为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1”省略不写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 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后催化剂质量保持不变 ,不符合题意;
C、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NO ,不符合题意;
D、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示中各分子的构成及分子个数关系,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烧杯中进行实验气体逸出,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B、将铁片分别投放等体积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中,铁不与硫酸锌反应,能与硫酸铜反应,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通过Y形管中白磷燃烧,红磷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水中白磷不接触氧气不能燃烧的现象对比,可探究燃烧条件,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C、根据所给实验的现象确定燃烧条件分析;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分析。
7.【答案】(1)D
(2)B
(3)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图中电解装置所需的电能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故答案为:D。
(2)水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氢元素化合价为x,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2x+(-2)=0,解得x=+1。
故答案为:B。
(3)所给方程式中,原子种类和个数,反应前:碳1、氧2、氢6,反应后:碳1、氧1、氢4,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
故选C。
【分析】(1)根据图示的反应条件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苏木红素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B、 苏木红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符合题意;
C、 苏木红素中C、O元素质量比为(12×16):(16×5) ,不符合题意;
D、苏木红素中C、H、O元素质量比为(12×16):14:(16×5) ,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B、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占比最大的质量分数最高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 ,符合题意;
B、“扫取以水淋汁”体现了硝酸钾易溶于水 ,不符合题意;
C、 40℃时 KNO3的溶解度为63.9g,将70g KNO3加入100g水中固体不能全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冬月地上有霜”是由于冬天气温低,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证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
10.【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 带火星木条检验,都不会复燃,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B、铁粉和木炭粉都是黑色固体,观察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C、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棉纤维灼烧有烧纸气味,灼烧闻气味可区分二者,符合题意;
D、食盐和白砂糖都易溶解,且都形成无色溶液,溶解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11.【答案】A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①煤是化石燃料,正确;②要保护矿产资源及环境,需合理开采矿产资源, 正确,符合题意;
B、 ①油为液体可燃物,且密度小于水,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 ,错误;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以防止不纯燃烧发生爆炸,正确;不符合题意;
C、 ①过期或霉变食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不食用过期或霉变食品,正确;②人体缺碘会患甲状腺疾病,缺钙导致骨质疏松 ,错误;不符合题意;
D、 ①废纸盒是可回收垃圾,错误;②PM2.5是空气污染物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及矿产资源的保护分析;
B、根据油着火一般采用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性气体不纯燃烧易爆炸分析;
C、根据食品与健康及元素的作用分析;
D、根据垃圾的分类和空气污染物分析。
12.【答案】(1)降低;化学;氧气和水/氧气和水蒸气/空气/氧气/水/水蒸气
(2)抗腐蚀性强/硬度大/熔点低;质子数
(3)(或“21%”);糖类;物理;2KMnO4K2MnO4+MnO2+O2↑/ 2H2O2H2O+O2↑
(4)A
【知识点】绿色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 热棒中的液氨能吸收冻土层热量,发生汽化,使冻土温度降低。 液氨汽化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热棒的金属外壳有防腐涂层 ,是为了隔绝氧气和水,防止其锈蚀,延长使用寿命。
(2) 合金具有抗腐蚀性强、硬度大、熔点低等特点。 铁元素和钛元素为不同元素,其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葡萄糖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 使用分子筛制氧机保障供氧过程中,只是将氮气和氧气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可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也可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或 2H2O2H2O+O2↑ 或2KClO32KCl+3O2↑。
(4)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会造成水体污染,A符合题意;沿线建立植被保护示范点、在沿线积极开展防风固沙行动、“以桥代路”保障动物自由迁徙都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稳定,B、C、D不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汽化吸热,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化学性质不变,金属接触氧气和水易锈蚀分析;
(2)根据合金的优良性能及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分析;
(3)根据六大营养素类别,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空气中氧气占五分之一体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
(4)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此确定各措施是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3.【答案】(1)H2;2H2+O22H2O
(2)置换;化合物
(3)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易燃空气”燃烧后产生水,则实际是实际是H2, 玻璃瓶内壁出现液滴的原因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方程式为 2H2+O22H2O 。
(2)所给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通过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得出水是化合物。
(3)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分析;
(2)根据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分析;
(3)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分析。
14.【答案】(1)碱
(2)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或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Na2CO3+CaCl2=2NaCl+CaCO3↓;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加剧土壤碱化(填物质化学式也可给分,合理即可)
(4)成本低(环保、兼有多重功效等合理即可);沙枣;磷酸二氢铵 (或NH4H2PO4)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1)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知,“白霜”溶液加入指示剂显蓝色,则该溶液pH大于7,呈碱性。
(2)碳酸钠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钙或钡盐溶液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可取上层清液加入酸或氯化钡、氯化钙等溶液,观察现象来证明白霜中含碳酸钠。
(3)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乙同学选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为强碱,会加剧土壤碱化,所以乙同学试剂不合适。
(4) 在实际应用时除了考虑化学反应原理。还需要综合考虑成本、环保等因素。
所给作物中, 马铃薯 、 油菜 、 小麦 都适合偏酸性土壤种植, 沙枣适宜土壤偏碱性,所以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作物为沙枣 。
尿素中能提供氮元素,氯化钾只能提供钾元素,磷酸二氢铵可提供氮、磷元素, 该地区最合适的化肥为磷酸二氢铵。
【分析】(1)根据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蓝分析;
(2)根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4)根据解决实际问题要综合考虑各因素,所给作物适合种植的土壤酸碱性及尿素、氯化钾、磷酸二氢铵可为作物提供的元素分析。
15.【答案】解:
解法一:设需要电解的氧化铝质量是x。
2Al2O34Al+3O2↑
204 108
x 54t
x=102 t
答:需要电解的氧化铝质量是102 t
解法二:已知电解过程中,单质铝全部由氧化铝中的铝元素转化得到。需要电解的氧化铝质量是
答:需要电解的氧化铝质量是102 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生成铝的质量及方程式中氧化铝和铝的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氧化铝质量,或者利用铝元素质量守恒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 / 12025年青海省中考考化学真题
1.(2025·青海)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瑰宝。请完成下列小题。
(1)今年是农历蛇年,博物馆展出的以下蛇形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商周石蛇
B.春秋蛇纹铜提链罐
C.唐彩绘生肖蛇陶俑
D.清青玉十二辰——蛇
(2)运输烟花爆竹的车辆不适合张贴的标识是(  )
A.禁止放易燃物 B.禁止烟火
C.可回收物 D.当心爆炸物
【答案】(1)B
(2)C
【知识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1)A、 商周石蛇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 春秋蛇纹铜提链罐所用材料为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C、 唐彩绘生肖蛇陶俑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 清青玉十二辰——蛇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 烟花爆竹易燃易爆,运输烟花爆竹的车辆需张贴与火有关的警示标识,而可回收物标识不适合张贴 。
故选C。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
(2)根据烟花爆竹易燃易爆分析。
2.(2025·青海)由图可知,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硅 B.氧 C.铁 D.铝
【答案】D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前四位为氧、硅、铝、铁,其中铝是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示所给地壳中元素含量及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
3.(2025·青海)下列化学符号表示氧分子的是(  )
A.2O B.O2 C.O3 D.CO2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2O表示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 O2 可表示氧分子,符合题意;
C、 O3 表示臭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 CO2 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加系数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表示分子及氧气化学式书写分析。
4.(2025·青海)新能源汽车常使用锂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如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B.锂是非金属元素
C.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D.锂的符号是LI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锂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3 ,符合题意;
B、 锂名称带“钅”是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不符合题意;
D、 锂的符号是Li,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间汉字为元素名称,名称带“钅”的是金属元素,右上角字母为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1”省略不写分析。
5.(2025·青海)使用催化剂对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
C.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 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后催化剂质量保持不变 ,不符合题意;
C、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NO ,不符合题意;
D、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示中各分子的构成及分子个数关系,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6.(2025·青海)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比较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C.探究燃烧条件 D.收集O2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烧杯中进行实验气体逸出,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B、将铁片分别投放等体积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中,铁不与硫酸锌反应,能与硫酸铜反应,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通过Y形管中白磷燃烧,红磷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水中白磷不接触氧气不能燃烧的现象对比,可探究燃烧条件,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C、根据所给实验的现象确定燃烧条件分析;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分析。
7.(2025·青海)人类一直渴望将阳光装进瓶子里,随时携带、随处使用。“液态阳光”可实现这一愿景。其过程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电解装置所需的电能由(  )转化而来。
A.风能 B.氢能 C.核能 D.太阳能
(2)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  )
A.0 B.+1 C.+2 D.-1
(3)合成装置中的反应是CO2+3H2CH3OH+X,X的化学式为(  )
A.CO B.CH4 C.H2O D.H2O2
【答案】(1)D
(2)B
(3)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图中电解装置所需的电能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故答案为:D。
(2)水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氢元素化合价为x,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2x+(-2)=0,解得x=+1。
故答案为:B。
(3)所给方程式中,原子种类和个数,反应前:碳1、氧2、氢6,反应后:碳1、氧1、氢4,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
故选C。
【分析】(1)根据图示的反应条件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8.(2025·青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代桃红胭脂的染料主要成分为苏木红素(C16H14O5),下列有关苏木红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苏木红素是无机化合物
B.苏木红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苏木红素中C、O元素质量比为16:5
D.苏木红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苏木红素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B、 苏木红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符合题意;
C、 苏木红素中C、O元素质量比为(12×16):(16×5) ,不符合题意;
D、苏木红素中C、H、O元素质量比为(12×16):14:(16×5) ,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B、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占比最大的质量分数最高分析。
9.(2025·青海)《开宝本草》中记载“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欺炼而成”,此处“霜”主要成分为KNO3。结合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
B.“扫取以水淋汁”体现了硝酸钾易溶于水
C.40℃时.将70g KNO3加入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
D.“冬月地上有霜”证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 ,符合题意;
B、“扫取以水淋汁”体现了硝酸钾易溶于水 ,不符合题意;
C、 40℃时 KNO3的溶解度为63.9g,将70g KNO3加入100g水中固体不能全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冬月地上有霜”是由于冬天气温低,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证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
10.(2025·青海)利用性质差异可以区分物质,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带火星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B.观察区分铁粉和木炭粉
C.灼烧法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D.溶解区分食盐和白砂糖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 带火星木条检验,都不会复燃,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B、铁粉和木炭粉都是黑色固体,观察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C、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棉纤维灼烧有烧纸气味,灼烧闻气味可区分二者,符合题意;
D、食盐和白砂糖都易溶解,且都形成无色溶液,溶解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11.(2025·青海)化学学习过程中,归纳总结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下列知识归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资源 B.化学与安全
①煤是化石燃料
②合理开采矿产资源 ①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环境
①不食用过期或霉变食品
②人体缺碘会导致骨质疏松 ①废纸盒是不可回收垃圾
②PM2.5是空气污染物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①煤是化石燃料,正确;②要保护矿产资源及环境,需合理开采矿产资源, 正确,符合题意;
B、 ①油为液体可燃物,且密度小于水,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 ,错误;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以防止不纯燃烧发生爆炸,正确;不符合题意;
C、 ①过期或霉变食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不食用过期或霉变食品,正确;②人体缺碘会患甲状腺疾病,缺钙导致骨质疏松 ,错误;不符合题意;
D、 ①废纸盒是可回收垃圾,错误;②PM2.5是空气污染物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及矿产资源的保护分析;
B、根据油着火一般采用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性气体不纯燃烧易爆炸分析;
C、根据食品与健康及元素的作用分析;
D、根据垃圾的分类和空气污染物分析。
12.(2025·青海)我因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速度最快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让我们踏上达条神奇的“天路”,开启研学之旅,了解青藏铁路建设者如何攻克多年冻土、高原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聚铁路精神。
(1)热棒降温技术解决了高原冻土难题,其原理如图所示,热棒中的液氨能吸收冻土层热量,发生汽化,使冻土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保持冻土稳定。液氨汽化过程中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保持不变。热棒的金属外壳有防腐涂层。以隔绝   ,延长热棒使用寿命。
(2)青藏铁路铁轨采用特殊铁合金材质,合金的优点是   (任写一条);合金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钛合金可用于航空航天。铁元素和钛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填“质子数”“中子数”或“电子数”)不同。
(3)青藏铁路修建地区海拔高、尽管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但因气压低导致空气稀薄,易引发高原反应。一旦出现高原反应,可饮用适量葡萄糖。其属于六类营养物质中的   ,同时可使用分子筛制氧机保障供氧,其原理如图所示,该过程属于   变化。请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4)青藏铁路建设者打造出一条“绿色长廊”,精心维护着高原脆弱的生态。下列措施不能有效维护沿线生态稳定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B.沿线建立植被保护示范点
C.在沿线积极开展防风固沙行动
D.“以桥代路”保障动物自由迁徙
【答案】(1)降低;化学;氧气和水/氧气和水蒸气/空气/氧气/水/水蒸气
(2)抗腐蚀性强/硬度大/熔点低;质子数
(3)(或“21%”);糖类;物理;2KMnO4K2MnO4+MnO2+O2↑/ 2H2O2H2O+O2↑
(4)A
【知识点】绿色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 热棒中的液氨能吸收冻土层热量,发生汽化,使冻土温度降低。 液氨汽化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热棒的金属外壳有防腐涂层 ,是为了隔绝氧气和水,防止其锈蚀,延长使用寿命。
(2) 合金具有抗腐蚀性强、硬度大、熔点低等特点。 铁元素和钛元素为不同元素,其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葡萄糖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 使用分子筛制氧机保障供氧过程中,只是将氮气和氧气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可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也可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或 2H2O2H2O+O2↑ 或2KClO32KCl+3O2↑。
(4)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会造成水体污染,A符合题意;沿线建立植被保护示范点、在沿线积极开展防风固沙行动、“以桥代路”保障动物自由迁徙都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稳定,B、C、D不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汽化吸热,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化学性质不变,金属接触氧气和水易锈蚀分析;
(2)根据合金的优良性能及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分析;
(3)根据六大营养素类别,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空气中氧气占五分之一体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
(4)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此确定各措施是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3.(2025·青海)水是生命之源,其组成奥秘直至十八世纪末才被揭开。让我们沿着时间脉络回顾科学家是如何揭秘“水的组成”的。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易燃空气”实际是   (写化学式),玻璃瓶内壁出现液滴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普利斯特里与卡文迪什的实验虽发现了水的生成,但受“燃素说”影响未能揭示水的组成。
(2)拉瓦锅所做实验的原理是3Fe+4H2OFe3O4+4H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通过分析得出水是   (填“化合物”或“单质”)。
(3)后来人们根据相关理论以及尼科尔森等人的实验数据,进一步认识到一个水分子由   构成。
【答案】(1)H2;2H2+O22H2O
(2)置换;化合物
(3)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易燃空气”燃烧后产生水,则实际是实际是H2, 玻璃瓶内壁出现液滴的原因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方程式为 2H2+O22H2O 。
(2)所给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通过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得出水是化合物。
(3)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分析;
(2)根据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分析;
(3)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分析。
14.(2025·青海)我省部分地区土壤存在“白霜”现象,影响植物生长。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项目式实践活动。
【活动一】兴趣小组了解到土壤的酸化成碱化会影响部分植物生长,于是就地取材,用黑枸杞浸取液制作酸碱指示剂和比色卡(如下图),对“白稻”的酸碱性进行了检验。
取适量“白霜”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
(1)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指示剂,溶液显蓝色,说明“白霜”呈   性。
(2)查阅资料得知。白霜呈上述性质与Na2CO3有关。请你帮兴趣小组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白霜”中含Na2CO3(简要说明实验试剂、操作及现象)
(3)【活动二】以地适种即改良土壤,适宜植物生长。结合酸碱盐相关知识,组内三位同学分别选择了一种他们认为可以降低土壤中碳酸钠含量的试剂。所选试剂及原理如下表所示。
同学 化学试剂 化学反应原理
甲 H2SO4 H2SO4+Na2CO3=Na2SO3+CO2↑+H2O
乙 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丙 CaCl2 ……
⑴丙同学选用CaCl2降低土壤中含量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从反应前后物质类别分析,乙同学所选试剂不合适的原因是   。
(4)同学们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交流后得知,H2SO4使用不当会导致土壤酸化。CaCl2存在成本较高等问题。
【项目成果】兴趣小组同学最终选择了兼有杀菌消毒作用的硫粉(S)和物美价廉的石音(主要成分为CaSO4)作为土壤改良剂。他们深刻体会到实验室探究与解决真实问题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时除了考虑化学反应原理。还需要综合考虑   等因素。
【拓展延伸】兴趣小组还了解到,我省从过去以地适种为主。变为如今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结合的方法,实现土壤的综合治理。
⑴结合下表,他们认为该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为   。
作物 马铃薯 油菜 小麦 沙枣
适宜生长的pH范围 4.5-6.5 5.8-6.7 6.0-7.0 8.0-8.7
⑵该地区土壤缺乏氮,磷元素。现有尿素[CO(NH2)2]、磷酸二氢铵(NH4H2PO4),氯化钾(KCl)三种化肥,为提高土壤肥力,你认为该地区最合适的化肥为   。
【前景展望】我省已在柴达木盆地试种蕨麻成功,同学们对该地区种植更多农作物的前景充满期待。
【答案】(1)碱
(2)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或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Na2CO3+CaCl2=2NaCl+CaCO3↓;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加剧土壤碱化(填物质化学式也可给分,合理即可)
(4)成本低(环保、兼有多重功效等合理即可);沙枣;磷酸二氢铵 (或NH4H2PO4)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1)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知,“白霜”溶液加入指示剂显蓝色,则该溶液pH大于7,呈碱性。
(2)碳酸钠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钙或钡盐溶液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可取上层清液加入酸或氯化钡、氯化钙等溶液,观察现象来证明白霜中含碳酸钠。
(3)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乙同学选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为强碱,会加剧土壤碱化,所以乙同学试剂不合适。
(4) 在实际应用时除了考虑化学反应原理。还需要综合考虑成本、环保等因素。
所给作物中, 马铃薯 、 油菜 、 小麦 都适合偏酸性土壤种植, 沙枣适宜土壤偏碱性,所以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作物为沙枣 。
尿素中能提供氮元素,氯化钾只能提供钾元素,磷酸二氢铵可提供氮、磷元素, 该地区最合适的化肥为磷酸二氢铵。
【分析】(1)根据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蓝分析;
(2)根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4)根据解决实际问题要综合考虑各因素,所给作物适合种植的土壤酸碱性及尿素、氯化钾、磷酸二氢铵可为作物提供的元素分析。
15.(2025·青海)2025年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部分材质为铝合金。其成分中铝的工业制法原理为2Al2O34Al+3O2↑,生产54t铝需要电解的氧化铝铝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
解法一:设需要电解的氧化铝质量是x。
2Al2O34Al+3O2↑
204 108
x 54t
x=102 t
答:需要电解的氧化铝质量是102 t
解法二:已知电解过程中,单质铝全部由氧化铝中的铝元素转化得到。需要电解的氧化铝质量是
答:需要电解的氧化铝质量是102 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生成铝的质量及方程式中氧化铝和铝的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氧化铝质量,或者利用铝元素质量守恒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