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德国文学理论家凯瑟认为:“小说叙述人不是它的作者,叙述人是一个由作家蜕变而成的虚构人物。”在叙事文学的创作中,同时存在着作家与叙述人,叙述人是作品的直接陈述者,而作家则控制着叙述人进行叙事。叙述人在作品中可能有两种面目出现:一是直接参与情节的叙述人,一是不参与情节的叙述人。叙述人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虽然其叙事效果有所不同,但都紧紧围绕作者的创作意图。一部叙事作品中的叙述人问题,反映了作家创作的自我意识,对作品成功与否也影响重大。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已经注意到了作家在叙述中的自我意识调节,而作者的这种自我调节,便正是对叙述人问题的自觉把握和处理。我们看《史记》中的下面两类叙述。(甲)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将军列传》)(乙)说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削弱至于亡,余以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曷益乎?(《魏世家》)甲类中叙述人没有直接出场,只是提供对事实画面的描述。在描述中,司马迁对李广的赞美、同情之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却仍然溢于言表。这种叙述,排斥了外露的个人情感,而又丝毫没有违背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目的,使其叙述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感。在乙类里,叙述人直接以第一人称的“我”出场,这个叙述人也就是作家本身。司马迁直接参与并评论人物事件,概括整个故事和人物的意义,作家的感情一泻无遗,丰富了叙事的感染力。这两类叙述笔法及其叙述人,是各自肩负着其创作使命的。正由于此,《史记》即便在同一篇章中也常常采取了这两种面目交叉出现的叙述手法,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中体现共同的思想主题,共同为作者的创作目的服务。不论是隐性面目出现的叙述人,还是显性面目出现的叙述人,他们都并不完全等同于作家本人,而是叙事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都要受作品事件本身制约。但他们又不与作家相悖,都是作家在作品中的不同体现。《史记》中两种叙述人面目的应用,正好说明了司马迁创作的自觉意识,隐性叙述人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表达作家“通古今之变”的意旨,通过静观的描述揭示历史漩涡中的人物事件;而显性叙述人的面目则更多地通过自我的抒发,表达作家“究天人之际”的情感。两者的交替应用,相辅相成,表达了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宗旨和内涵。正如李长之所说的:“就原则上说,司马迁对自己的主观见解和客观描写是分开去处理的。”因此,这完全是一种自觉的创作尝试和实践,这一创举在我国叙事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都是前无古人的。(摘编自王增恂《〈史记〉的叙述人问题》)材料二: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二者并非水火不相容。《史记》作为史学经典,就能够“跨界”到文学领域。其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史记》被誉为“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著作,但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爱奇”倾向。扬雄《法言·君子篇》指出:“子长多爱,爱奇也。”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史记》的创作目的是要“传畸人于千秋”。“畸人”,即“奇人”,即司马迁所说的“倜傥非常之人”。这些非常之人,或者在历史上有非凡之举,或者有理想有作为但落得悲剧结局,或者出身卑贱但在某一方面有出众之处,而一些位高权重的宰相碌碌无为,司马迁就没有选择他们。为了突出表现这些奇特人物,司马迁特别注重特异性的故事情节、特异性的场面,如《田单列传》的火牛阵,《淮阴侯列传》的背水一战,《越王勾践世家》的卧薪尝胆等,都是极有情致的奇人奇事。正是由于司马迁“爱奇”,《史记》具有了文学的传奇色彩。《史记》所写的这些奇人奇事,之所以能塑造一个个感染力极强的形象,主要在于司马迁高超的叙事技巧。《史记》刻画人物重视典型化、个性化。司马迁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个性,放大了人物一生中的关键点,如项羽的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个转折点。《史记》记录了大量的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细节、心理活动,这些都是司马迁的艺术想象,使得人物个性鲜明,文本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同时,司马迁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倾注了个人的褒贬爱憎的情感,将“叙事”与“抒情”有机融合起来,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史记》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影响极大,历代的文学家把《史记》作为自己创作的标本进行学习、借鉴、模仿。如中国古代大量的咏史诗从《史记》中取材,仅据赵望秦《<史记>与咏史诗》统计,就有三千六百多首咏史诗取材于《史记》。散文家如唐宋八大家、明代的前后七子和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等,不仅在理论上倡导学习《史记》,而且在实践中学习《史记》的优良传统。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小说等各类古代小说,无一不受《史记》的影响,它们或取材于《史记》,或学习《史记》纪传体的写法,或继承和发展《史记》的内在精神。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统计,有一百八十多种从《史记》中取材的元杂剧。司马迁“发愤著书”理论也被历代文学评论家所接受,并加以发展,如“蓄愤说”“诗穷而后工说”等。(摘编自张新科《〈史记〉何以“跨界”文学》)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理论家凯瑟指出,小说的叙述人和作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叙述人现身在故事中,而作家会隐身起来。B.小说的叙述人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作家的自我意识,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否。C.《史记》在同一篇章中只会使用一种叙述人,如《李将军列传》用隐性叙述人,《魏世家》用显性叙述人。D.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念,可以通过对叙述人的选用落实在《史记》作品中。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然历史和文学存在相通之处,如《史记》就是文史兼具的经典,但我们也不能据此而将文史混为一谈。B.司马迁的审美观影响了他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选取,他会忽略庸常的权臣,而挑选奇人奇事编入《史记》。C.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是项羽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场战役,《项羽本纪》围绕着这三者叙事,表现项羽个性。D.唐朝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观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司马迁“发愤著书”理论。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西方文论为切入点,论述《史记》的叙事特点,展现出开阔的理论视野。B.材料一引用了两段《史记》原文,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分析,使材料论述有的放矢。C.材料二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严密,说服力强。D.材料二第四段在列举数据时,标明了这些数据的来源,体现了其论证的严谨性。4.请根据材料一,从叙述人的角度对《屈原列传》作简要分析。5.《史记》为什么具有文学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荒山野岭的半碗饭支禄又走了两三里路,太阳成了一个金黄金黄的烙饼,我把脖子使劲往上伸,像长颈鹿的一样长,但仍然无法吃上半口。①一张嘴,就喝了一口西北风,又硬又冷,从头顶寒到了脚跟。在一个鸟都不下蛋的地方迷了路,我火急火燎地,从这坡上来,那坡下去……都说鼻子下面有嘴,不知道路就问一下,可是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咋问!太阳翻山而下,“腾”的一下,夜色一个蹦子就从头顶跳了下来。“我”要怎么才能找到迷失的方向呢?哎!我的个老天爷!肚子饿得老猫样胡抓乱咬呢!一筹莫展之际,我隐隐约约看到旮旯里冒出半个土灰色的屋顶,这对于我来说,犹如看到了一个大救星一样!再不能瞎闹了,若是碰到狐狸就轻手轻脚的,小心点儿倒无所谓;若是遇到凶狠的、牙露得一匝长的狼,它眼皮瞭一下,一口就能把我吞下去,怕是连骨头也不想吐出来。月亮爬上山头,冰冷地望着我!我的心儿跳得咚咚响,心想月亮肯定帮不了我什么大忙。又一想,如果让狼死死地盯上,恐怕再也看不到月亮了!但我也不敢去投宿人家。塬上缺衣少食,不是我一家这样穷,家家户户都这样。一个个跟魍魉鬼样,会让住家以为是来讨饭的,定会给些难堪!说不定还会轰出大门,但我不试一试又能去哪呢?一个慢坡拐下来,爬上地埂,瞅了一眼,这样的荒野人家应该会养狗,我咳嗽了两声,不见动静,便又往前走了百十来米,看到了拴狗的铁链还在,但狗却不知道去了哪里。我悄悄咪咪地上去,试着敲门,但没有人来开。大门旁有间驴棚,我想就偷偷地钻进去将就一夜也行,毕竟驴棚有门,比荒山野洼可靠多了,等到天麻麻亮我就悄悄地走人。哎!一根绳不知不觉间走到了最细处。一时间,头晕眼花,一碌碡砸不出个响屁来,但为了求生,我还是不得不鼓足勇气再次敲门,②声音像挤牙膏样,更像一个人捂在被筒里喊话:“有没有人呀?”喊完话,我从破门缝朝里看,一个白发白须的老头,弓着腰从耳房出来,立在院中,竖长耳朵,听着动静。我从小就脸皮薄,此刻,心里正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一样——七上八下。吱扭一声,门拉开了。“哎呀!快进来。天擦黑时,我看到一个像人头顶样的,在岭头忽闪忽闪地,又像不是!转眼又看不见了!”老头和蔼地说,“前几年,耳朵不好使,这两年,眼睛也不好使了。”跟着老头进了耳房,黑通通的,炕墙上,一盏油灯,瞌睡地正丢盹呢!老头不知从哪摸到陶罐,一边倒水一边说:“喝上一口。”话说完,弓着身,一颠一颠地出去了!嘴搭在碗边上,一仰头,老牛样一气灌下去,又倒了一碗,咣当一声,又是大半碗。一下子感觉很饿,前胸贴到后背样地难受!吭哧吭哧,刚才走远的脚步,又往回折了!门一响,扑哧一声,先伸进半碗饭,然后,人弓着身子进来了,虽然灯有点暗,但隐隐能看到老人满脸沟沟壑壑,布满风霜!一看到饭,我略带哭腔地赶紧说:“我不吃!”那个年代,黄土塬上的人很穷很穷。③家里要是有一两粒米,白天烟筒都不敢冒烟,等到半夜村子静下来时才敢偷偷下锅。连一棵草都心知肚明:半碗饭就是半碗命。不要吃人家的饭,即使饿得眼睛都快转不动了。我一直低着头,像做错了事样:喝了人家的水,又怎么能吃人家的饭?老头硬把碗往我的手里塞:“指头蛋大点儿的娃,一口不吃熬不到簸箕湾!”我双手端住碗,紧靠炕沿头,呆呆地,像打懵的鸡,左右为难:吃还是不吃呢?话停在嘴边,也说不出来,肚子实在太饿了。老人一直看着我,看来我不动筷子,老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老人又说今晚月亮很亮,不翻几铁锨地就白白浪费大好的月光了,又嘱咐我天亮走时顺手把大门关上。言外之意是家里就他一个人。片刻,又说出了大门,沿着右手的蚰蜒小路往沟口走,娃娃走路快,花不了多长时间,碰到一棵歪脖子大柳树就到了。此刻,我动了筷子,老头弓着腰,慢腾腾地退了出去,顺手扣上门!在门外,不忘叮嘱我早点儿睡,碗搁在炕墙上。④狼吞虎咽,几秒钟光景,碗底朝天了!灯,感觉比以前亮了些,看到席炕上的被子,补丁摞补丁,枕头是半截蛇皮袋子,芯是草做的,头,一搁上,压得嘶哇嘶哇地要叫一两声。人累得快要死了,眼睛一闭,什么也就不知道了!等再醒来,太阳老高了。急忙翻下炕,伸长耳朵,四处静悄悄的,一根针落下也能听到响声。大门一关,一溜烟朝簸箕湾的方向赶路了!半路上,感觉衣袋垂垂的,掏出来一看,半个巴掌大的杂面烙饼,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看来昨晚睡得跟死猪一样。如今,我也年过半百了,夜深人静之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那半碗饭,咂巴了半天,却死活记不起当时的味道。半碗饭,应该是很香很香的,可惜我饿得慌,呲溜呲溜,几筷头子就全都倒进了肚里,弄得到现在想不起那饭究竟是啥味儿,但却让我惦念不已。如果不促急促忙,就能尝到什么味,香到什么程度,记下一片菜的缕缕香,或者有辣味,红红地,留下火柴划过的一点烫味,或者盐味儿,咸咸的,让我茅塞顿开,或者奢侈到有一丝油腥儿,一下子才让我体力大增……在那饿得发慌的情况下,一个小娃娃根本做不到。什么味道都没留下,但是又像什么味道都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三段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变化,为后文“我”借宿作铺垫。B.文中对“我”“略带哭腔”“一直低着头,像做错了事样”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内心的感动与窘迫。C.文中多处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如怕遇到狼、想偷偷钻进驴棚将就一夜等,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D.文中老人虽然眼神不好,但还是一眼看出了“我”的饥饿,不过鉴于“我”是一个孩子,便只给了“我”半碗饭。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又硬又冷”将西北风的寒冷具象化,使读者能够鲜明直观地感受到“我”所处环境的恶劣。B.句②“挤牙膏”“捂在被筒里”等描写既符合“我”的饥饿情况,也表现了“我”敲门时内心的紧张。C.句③是对上句的阐述,展现了当时人们生活贫苦的现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D.句④三个短句有力地展现了“我”饥饿的状态,短句与感叹号也使得语气和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8.本文是一篇散文,却有了小说的味道,这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9.“什么味道都没留下,但是又像什么味道都有”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嘉定唐虔伯与予一再晤,然心独慕爱其为人。吾友潘子实、李浩卿,皆虔伯之友也。二君数为予言虔伯,予因二君盖知虔伯也。虔伯之舅曰沈翁,以诚长者见称乡里,力耕六十年矣,未有子,得虔伯为其女夫,予因虔伯盖知翁也。翁名其居之室曰“守耕”,虔伯因二君使予为说。予曰:“耕稼之事,古之大圣大贤当其未遇,不惮躬为之。至孔子,乃不复以此教人。”盖尝拒樊迟之请①,而又曰:“耕也,馁在其中矣②。”谓孔子不耕乎?而钓,而弋,而猎较,则孔子未尝不耕也。孔子以为如适其时,不惮躬为之矣。然可以为君子之时,而不可以为君子之学。君子之学,不耕将以治其耕者,故耕者得常事于耕,而不耕者亦无害于不耕。夫其不耕,非晏然逸己而已也。今天下之事,举归于名,独耕者其实存耳,其余皆晏然逸己而已也。志乎古者,为耕者之实耶?为不耕者之名耶?作守耕说。(节选自归有光《守耕说》)材料二:或问:“书院有田③乎?”李子曰:“有哉!”曰:“田若是急乎?”李子曰:“闻之先生:‘天地非养无以物,圣人非养无以民,士非养无以成身。’故养者,天以之生,地以之行,人以之成。是故先王之士也与民异田则代耕何也?不如是,无以专志而业精也。故士所之庠序,别其冠衣,程其饩廪,端其术业,凡以异民也。后世则又选胜而区稔,拔其良聚焉,于是有积书之院、祭养之田,又以异士而考成也。”曰:“窃闻之,孔子:‘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敢问士易聚而难成,何也?”曰:“聚非其聚也。予尝蹑大梁之台,造院谒祠,登堂陟阁矣,丛篁茂林,长廊委翳,鸟鸣狸走。”问曰:“士奚不聚也?”曰:“无田。”曰:“知难聚而必田之,何也?”曰:“善身者不以二噎而捐食,善田者不以一歉而弃穑。故宁伪行欺世,而不可使天下无信道之名;宁矫死干誉,而不可使天下无伏义之称;宁田而难聚,聚而难成,而不可使天下无养士之人。”(节选自李梦阳《空同集》)【注】①盖尝拒樊迟之请:出自《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这一典故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本质是为了培养懂得治理国家的知识分子,而非辛勤劳作的农民。②耕也,馁在其中矣:出自《孔子语录》: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③田:指学田。国家拨给或学校自行购买的土地,其收益作为学校的经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故先A王B之士C也D与民E异F田G则代耕H何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表示被动,与《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的“见”用法不同。B.遇,际遇,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遇”意思不同。C.害,妨害,与《屈原列传》中“争宠而心害其能”的“害”意思不同。D.造,制造,与成语“天造地设”“闭门造车”中的“造”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十分钦佩唐虔伯的为人,通过好友对唐虔伯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又通过唐虔伯了解了其岳父。B.唐虔伯请归有光为岳父的居室作说,归有光因其将岳父的住所命名为守耕而将说的名字命名为守耕说。C.孔子虽然拒绝了樊迟的请求,但并不是因为孔子厌恶耕作,而是因为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将学问作为本务。D.对于书院的田地是否重要这一问题,李梦阳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用他人的话来说明“养”的重要性。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以为如适其时,不惮躬为之矣。(2)善身者不以二噎而捐食,善田者不以一歉而弃穑。14.对于耕种或学田,归有光和李梦阳分别提出怎样的观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赵鼎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注】①本词作于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时期,此时词人南渡到了建康。上元:元宵节。②华胥梦:指的是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的景象。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感叹时序推移之快,小桃枝上的花蕊已经显露出春色,一个“惊”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欣喜。B.过元宵本是欢快之事,词人却发出了“天涯海角悲凉地”的悲慨,这突显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之深。C.“分明一觉华胥梦”中的“分明”二字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的清醒,以及意识到这种清醒后的悲哀。D.本词与姜夔《扬州慢》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往昔之盛景来反衬今日之荒凉,强化词人的情感。16.本词结尾两句与杜甫《蜀相》的尾联都提到了“泪”,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莫衷一是。如司马迁认为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 ,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借云与鸟的意象,含蓄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3)与下图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的库尔德宁景区,有令人无法想象的容量。一车又一车的人下来,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风尘朴朴跋涉而来,奔向它的胸膛。但库尔德宁的胸膛广袤无垠,一群人的到来,不过像是新点了一粒浅浅的痣,哪怕你身穿黑色的外套、白色的西裤,或是红色的连衣裙,因为这里的绿色过于盛大和浓郁,以致其他色彩的光芒统统会被淹没。草原、森林和雪山“三巨头”,将眼前的景象强势覆盖,几乎不剩一丝缝隙,也不给人疲惫的双眼预留出适应性的过渡空间。稍谒片刻,细细观之,你会发现,其实“三巨头”也是温柔、和谐的,就像是嘀亲的三兄妹,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亲密无间地愉快玩耍。草原、森林、雪山,由近及远,三套笔愚,一幅明亮的画,雪山、森林、草原,由远及近,三种音符,一首欢快的歌。18.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答:词语: 修改: 词语: 修改: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可以改写成“草原、森林、雪山,是一幅画;雪山、森林、草原,又是一首歌”,两者语意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月13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一位专家型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与13位儿科专家共同完成了一场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甲】据悉,这是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有望辅助疑难罕见病,为儿科医疗服务带来新变革。【乙】在我国儿科医生仍比较短缺的背景下,AI儿科医生的“上岗”无异于雪中送炭。据2019年的一项统计,当时我国每千名儿童仅有0.63名儿科医生。尽管近年来儿科医生数量逐年增加,但儿科医生荒现象仍比较普遍。儿科医生短缺还存在明显的地域失衡,中西部省份和基层儿科医生缺口更大。【丙】此外,“数字医生”对人类医生的协助作用更是不容忽视。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可快速完成病史采集、症状初筛等基础工作,提升医生日均接诊效率。【丁】AI辅助系统将医生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提升儿童诊疗服务水平,以及科学研究的开展等,从多层面惠及患儿。但同时也应看到,AI医疗技术也有局限性。当前AI系统的决策依赖于历史数据,面对全新病种或非典型症状时可能失效。更深层的挑战在于其存在数据偏差风险,若训练数据过度依赖某地域或某医院病例,可能导致诊断建议的群体适用性下降。医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医疗要带有人的情感,( )。AI可以计算概率,但无法替代医生对患儿情感需求的体察,更无法传递希望。因此,AI仅提供诊断建议,最终决策还是得由医生签字确认,不能 ,如此才能守牢医疗技术的伦理红线,让儿童医疗不失温情与温度。20.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四句中,有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正确。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意。21.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患儿家长普遍重视医生的临床经验B.患儿家长普遍重视医生的合作精神C.患儿家长普遍重视医生的共情能力D.患儿家长普遍重视医生对AI的约束力22.填入文中第五段横线处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舍本逐末 B.喧宾夺主C.坐享其成 D.本末倒置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他人的评价能让我们看到自身难以察觉的问题,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家余华则认为,生活是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 2.C 3.C 4.《屈原列传》采用了两种叙述人来叙事。①“太史公曰”之前的部分(除了第三段的议论部分)的叙述人隐身其中,通过静观的描述来呈现屈原的遭际。②第三段的议论部分和“太史公曰”部分的叙述人现身,直接表达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③《屈原列传》运用这种叙事手法使文本客观真实,又富有感染力。 5.①《史记》对传记叙述人的处理,符合叙事学理论,具有较强的文学性。②《史记》的选材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文本具有文学价值。③《史记》的内容和创作理念,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6.D 7.B 8.①情节的完整性: 文章通过“我”迷路、求宿、得到帮助、匆忙离开等一系列情节,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具有小说的叙事性。②人物塑造的丰富性: 文章中“我”和老人的形象鲜明。通过“我”的内心独白和行为描写,展现了“我”的紧张、窘迫和感激;而老人的善良和热情则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人物形象丰满,具有小说中人物塑造的特点。③环境描写的细腻性: 文章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这是小说常用的环境描写手法。 9.①“什么味道都没留下”:因为“我”当时饿得发慌,吃饭时狼吞虎咽,没有细细品味,所以对那半碗饭的具体味道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②“但是又像什么味道都有”:尽管“我”记不起那饭的具体味道,但那半碗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代表了老人的善良和“我”在困境中得到帮助的温暖。③在“我”的记忆中,那半碗饭的味道变得丰富而深刻,它包含了感激、感动和生存的希望等多种情感。这句话反映了“我”对那段经历的深刻记忆和对老人的感激之情。10.DFH 11.D 12.B 13.(1)孔子认为如果恰逢特定的时期,他是不畏惧亲自去做这件事的。(2)善于养生的人不会因为两次被噎就放弃进食,精于农事的人不会因为一年歉收便放弃耕作。 14.①归有光认为只有耕作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其余都是为追求名声,使自己安逸享乐,强调了守耕的重要性。②李梦阳认为学田是士人专心学业、修身立节的保障,强调了学田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15.A 16.①本词结尾两句写词人梦醒后泪流满面,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国山河沦陷的悲痛之情。②《蜀相》尾联写杜甫感念诸葛亮的功绩,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诸葛亮功业未遂的痛惜之情。17.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18. “风尘朴朴” 改为“风尘仆仆” “稍谒片刻” 改为“稍歇片刻” 19.①原句通过“由近及远”和“由远及近”的叙述方式,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层次,还赋予了读者以空间移动的视觉体验。②原句用“三套笔墨”“三种音符”来描述画面和歌曲的构成,具体地描绘了自然景观是如何被艺术化表达的--如同画家精心调配色彩、音乐家巧妙组合音符一样。③原句用“明亮的”和“欢快的”两个形容词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强化了这些景象给人带来的愉悦和积极向上的情感。20.【甲】据悉,这是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有望辅助疑难罕见病诊疗,为儿科医疗服务带来新变革。【丁】AI辅助系统将医生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提升儿童诊疗服务水平,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等,从多层面惠及患儿。 21.C 22.C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