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8张PPT)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课标 解读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3.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之间的关系(2)重点理解几组概念①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______种物质(单质或化合物)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组成。②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__________。化合物: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③游离态和化合态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同纯净物不同单质化合物④同素异形体[易错点拨]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定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②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物质含水时一般是混合物,如CuSO4的水溶液;但含结晶水的物质却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如CuSO4·5H2O。③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同分异构体组成的体系满足分子式相同,但属于混合物。④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和D2O。⑤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CH2—CH2?)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2.物质的分类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1)树状分类法 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次之间属于包含关系每次用一个标准对物质进行再分类。如图的分类方法为树状分类法,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图中的横线上。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明矾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⑦Fe(OH)3⑧NaCl溶液 ⑨H2SO3 ⑩淀粉溶液 泥水(2)交叉分类法 对同一物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存在交叉关系通过各类物质中常见物质的一般性质,可以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还可以认识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物质的制备、鉴别和提纯提供思路。[易错点拨] 氧化物的组成和性质(1)酸性(或碱性)氧化物与碱(或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2)酸性(或碱性)氧化物与碱(或酸)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正误辨析】(1)Na、NaCl、SiO2、H2SO4都可以称为分子式。( )[提示] × Na、NaCl、SiO2不是由分子构成的,只能称为化学式。(2)白磷和红磷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 )[提示] √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3)液氯、干冰、水玻璃都属于纯净物。 ( )[提示] × 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的俗称,属于混合物。(4)酸一定能电离出H+,但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是酸。( )[提示] √ 酸能电离出H+,酸式盐也能电离出H+,如NaHSO4。(5)SiO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因此SiO2是两性氧化物。 ( )[提示] × SiO2与氢氟酸反应是它的特性,生成物SiF4不属于盐,SiO2是酸性氧化物。(6)纯净物一定有固定的熔、沸点,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 ( )[提示] × 共沸混合物也有固定的沸点。(7)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提示] √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金刚石、白磷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8)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提示] × 纯碱是Na2CO3的俗称,该物质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因此属于盐,而不属于碱。(9)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 )[提示] √ 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高分子中聚合度n值不确定,都是混合物。(10)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一元弱酸。( )[提示] √ NaH2PO2是正盐,说明H3PO2是一元酸;NaH2PO2溶液呈碱性,说明H3PO2是弱酸。1.(2025·湖南湘潭检测)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可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正确的是( )A.N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N60和N2性质完全相同C.1个N60分子中有30个N2分子D.N60和N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微考点1 物质的组成[析题·图文诠释] [答案] D[解析] N60是一种单质,A错误;N60和N2是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不相同,化学性质相似,B错误;N60是纯净物,不含有N2分子,C错误;N60和N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D正确。2.(2024·新课标卷)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答案] D[解析] 羊毛(即动物的毛发)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正确;松木燃烧产生的烟灰可制松烟墨,墨的主要成分为碳单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用墨书写的字画可长期保存,B正确;竹子是造纸的重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则纸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C正确;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D错误。3.(2025·湖北鄂东南联盟高三检测)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人物的装扮具有鲜明的特色且与化学知识有关。某人物的装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头上所戴的银簪由金属材料制成B.丝绸云袖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衣服挂件上的珍珠属于硅酸盐D.脚上穿的木质鞋履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答案] C[解析] 纯金属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银簪由金属材料制成,A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正确;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C错误;木质鞋履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正确。4.(2024·黑、吉、辽卷)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东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据其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 )A.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B.北燕鸭形玻璃注C.汉代白玉耳杯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答案] A微考点2 物质的分类[解析] 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为金属制品,北燕鸭形玻璃注、汉代白玉耳杯、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均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故选A。5.(2025·浙江百校联考)化学在药物开发、合成和使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治疗胃酸药物的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NaHCO3B.Al2Mg6(OH)16CO3·4H2OC.C12H10O14BiK3D.Al(OH)3[答案] C[解析] NaHCO3为无机盐,不属于有机物,A错误;Al2Mg6(OH)16CO3·4H2O为无机盐,不属于有机物,B错误;C12H10O14BiK3属于有机物,C正确;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不属于有机物,D错误。6.(2025·山东济南高三检测)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BaCl2、Ca(OH)2、HNO3、HDB.碱性氧化物:Na2O、CuO、Mn2O7C.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D.混合物:漂白粉、冰水混合物、氯水[答案] C[解析]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aCl2、Ca(OH)2、HNO3均属于化合物,HD为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误;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C60、C8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氯水和漂白粉都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分子,是纯净物,D错误。[微点归纳] 纯净物、混合物判断的角度7.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B.病毒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C.纯碱属于碱类、谷氨酸钠(C5H8NO4Na,味精)属于盐类D.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微考点3 STSE对物质的考查[析题·图文诠释] [答案] D[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组成元素不同,A错误;乙醇消毒是由于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与氧化性无关,B错误;纯碱属于盐,C错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有丙烷、丙烯、丁烷和丁烯等,都属于烃类,D正确。[微点归纳] STSE对物质的考查解题思维8.(2024·高考河南适应性测试理综)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为纳米荧光材料的碳量子点属于胶体B.食品脱氧剂使用后,其中的铁粉转化成Fe3O4C.人工转化二氧化碳合成的己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环型碳C10、环型碳C14和金刚石均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答案] D[解析] 作为纳米荧光材料的碳量子点的直径介于胶体粒子直径范围内,这种粒子只有分散到合适的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A错误;食品脱氧剂使用后,其中的铁粉经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为Fe2O3,B错误;己糖属于六碳糖,类似于葡萄糖、果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环型碳C10、环型碳C14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常见混合物及其主要成分汇总(1)气体混合物(2)液体混合物1(3)固体混合物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2物质 俗名 物质 俗名Na2CO3 纯碱、苏打 KOH 苛性钾NaHCO3 小苏打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CuSO4·5H2O 胆矾 KMnO4 灰锰氧FeSO4·7H2O 绿矾 CO2(固态) 干冰KAl(SO4)2·12H2O 明矾 CH3CH2OH 酒精物质 俗名 物质 俗名CaCO3 石灰石、 大理石 C6H12O6 葡萄糖或果糖CaO 生石灰 C12H22O11 蔗糖或麦芽糖Ca(OH)2 熟石灰、 消石灰 (C6H10O5)n 淀粉或纤维素CaSO4·2H2O 石膏或生石膏 CO(NH2)2 尿素考点2 物质的性质、变化及转化关系1.物质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1)图示(2)判断注意:原子核的变化(核裂变、核聚变)不属于化学变化。从宏观 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从微观上 判断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两者关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没有化学变化(3)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项目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指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的过程三色 焰色试验 显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一华、 十八化 升华、熔化、 汽化、液化、 酸化 氧化、风化、水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氢化(4)常见的易混淆物质变化①化学变化:结晶水合物的脱水、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蛋白质的变性、电解、水解、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与裂解等。②物理变化:焰色试验、活性炭的吸附、盐析、蒸馏、升华、潮解等。2.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你知道为什么吗?提示:MgO、Fe2O3、Al2O3、CuO均不与H2O反应。(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你能解释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原因吗?提示:N2与O2化合生成NO,NO与H2O不反应,同理,SiO2与H2O也不反应。微思考:金属和盐反应时,是否一定生成金属和盐?请举例说明。提示:不一定。如:Fe+2FeCl3===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3.化学反应类型【正误辨析】(1)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提示] × 化学变化不涉及原子核的变化。(2)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提示] × 焰色试验不涉及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3)Na2CO3·10H2O的风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提示] × Na2CO3·10H2O的风化的产物是Na2CO3,故是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4)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提示] × 海水中氯化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5)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提示] √ 酸性氧化物SiO2、碱性氧化物如MgO、Fe2O3等均不与水反应。(6)O2与Cu加热反应生成CuO,则S与Cu加热反应生成CuS。( )[提示] × 硫单质氧化性较弱,只能将铜单质氧化成Cu2S。(7)化石能源的燃烧是放热反应。( )[提示] √ 燃烧都是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变化,属于放热反应。(8)FeCl3、FeCl2和Fe(OH)3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 )[提示] √ Fe与Cl2在加热时发生化合反应产生FeCl3;Fe与FeCl3发生化合反应产生FeCl2;Fe(OH)2、O2、H2O发生化合反应产生Fe(OH)3,故上述三种物质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生成。(9)FeCl3可与铜发生置换反应。( )[提示] × FeCl3可与铜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10)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无污染气体,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1.(2025·天津高三检测)“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下列有关文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汉铜朱雀衔环杯”制作材料是金属合金B.“北齐汉白玉(主要成分为CaCO3、MgCO3、SiO2)人俑”具有耐酸碱腐蚀性C.“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由黏土经化学变化制成D.古人书写所用的竹简主要成分是天然高分子微考点1 物质性质和变化类型的判断[答案] B[解析] 青铜器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汉白玉中的CaCO3、MgCO3易被酸腐蚀,SiO2易被碱腐蚀,B错误;瓷器的烧制为化学变化,C正确;竹子中含有的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D正确。2.(2023·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具有酸性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C.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D.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难以被氧化[答案] B[解析] 苯甲酸钠具有杀菌、抑菌作用,常用作食品防腐剂,且苯甲酸钠能水解,其溶液显碱性,A错误;豆浆中胶体粒子能对光线产生散射作用,从而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SO2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体现其漂白性,C错误;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易与水果罐头中的氧气反应,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D错误。3.(2025·浙江温州模拟)下列生活中的现象,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五彩缤纷的焰火,涉及吸收光谱B.纯碱溶液可用于去油污,涉及盐类水解C.打开碳酸饮料冒气泡,涉及化学平衡移动D.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涉及丁达尔效应[答案] A4.(2025·山东济南模拟)甲、乙、丙、丁对应的物质与图示类别相符的是( )A.甲——氧化钠 B.乙——氯化钾C.丙——次氯酸钠 D.丁——氢氧化钠微考点2 物质之间的转化分析与判断[答案] C[解析] 碱性氧化物指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但其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A错误;KCl中无氧元素,不属于含氧酸盐,B错误;NaClO含有氧元素,属于含氧酸盐,NaClO溶液中的ClO-水解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可漂白有色物质,C正确;2NaOH+Br2===NaBr+NaBrO+H2O,可使溴水褪色,但是氢氧化钠无漂白性,D错误。5.我国在可控核聚变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核聚变原料的制备与核聚变的产物如图。[答案] C6.(2025·江苏高三检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答案] C[解析] Cl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漂白粉,A项错误;NaCl与CO2不反应,B项错误;氧化性Cl2>Br2>I2,则Cl2可以与NaBr反应生成Br2,Br2可以与NaI反应生成I2,C项正确;电解MgCl2溶液得Mg(OH)2,电解熔融MgCl2得Mg,D项错误。[易错点拨] 物质间转化的5个常见易错点(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2)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4)Fe与Cl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Cl2。(5)Fe与H+(非氧化性酸)、Cu2+、S、I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3+。7.(2025·山东滨州高三检测)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答案] A[易错点拨] 常考易错的几个物质的转化(1)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2)煤的干馏、煤的气化以及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考点3 分散系 胶体1.分散系(1)组成(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乳浊液和悬浊液,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3)理清三种分散系的差异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 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 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 nm 1~100 nm 大于100 nm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 ________ 较稳定 __________能否透过滤纸 ______ ______ ________能否透过半透膜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稳定不稳定能能不能能不能不能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鉴别: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______丁达尔效应 ______丁达 尔效应静置分层或沉淀 无有2.胶体及其性质(1)胶体的分类(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3)Fe(OH)3胶体的制备①制备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______水中逐滴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3HCl沸饱和FeCl3红褐色[易错点拨]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即10-9~10-7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带电粒子而带有电荷,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3)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4)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5)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6)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会聚沉生成Fe(OH)3沉淀。(7)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8)Fe(OH)3胶体粒子是多个“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9)胶体粒子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可溶性铝盐(或铁盐)用作净水剂,是利用了其水解产生胶体的吸附性。(10)关于胶粒的带电原因与规律。原因: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吸附分散系中的带电离子而带电。规律: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附阴离子,胶粒带负电荷,固体胶粒、高分子有机胶粒等不带电荷,如淀粉胶体。注意: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正误辨析】(1)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提示] × 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的不同。(2)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提示] × 胶体是电中性的,某些胶体的胶粒是带电的。(3)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提示] × 在碱性条件下Fe(OH)3聚合度较大,制得的是Fe(OH)3沉淀,FeCl3+3NH3·H2O===Fe(OH)3↓+3NH4Cl。(4)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 )[提示] × “纳米材料”如果分散到某液体中形成胶体,胶体粒子也可以透过滤纸。(5)用激光笔照射鸡蛋清溶液,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束明显的光路。( )[提示] √ 鸡蛋清溶液属于胶体,胶体粒子大小与光的波长相近,对光有“散射”作用。(6)16.25 g FeCl3完全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提示] × 一个Fe(OH)3胶体粒子是许多Fe(OH)3分子的聚集体,因此16.25 g FeCl3完全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7)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提示] × 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8)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提示] × 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的粒径大小为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而碳纳米管需要在合适的分散剂里才能形成胶体分散系。(9)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净水剂。( )[提示] √ 明矾[KAl(SO4)2·12H2O]作为净水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3H+,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杂质。1.已知NaCl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形成不同的分散系:NaCl晶体溶解在水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分散系①);NaCl晶体分散在乙醇中形成无色透明的胶体(分散系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系①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为1~100 nmB.分散系②与烟、云、雾是同一种类型的分散系C.分散系②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分散系①D.两种分散系都有丁达尔效应微考点1 分散系及其分类[答案] B[解析] 分散系①是溶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A错误;分散系②是胶体,与烟、云、雾所属的分散系类型相同,B正确;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C错误;分散系①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2.(2025·山东滨州高三检测)某化学兴趣组同学进行探究性实验时,他们的实验过程展示如下。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的现象说明,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Z烧杯中分散质粒子相同B.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可利用过滤的方法C.Y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D.Z中分散系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 A[解析] X是FeCl3溶液,分散质是Fe3+和Cl-,Z是Fe(OH)3胶体,分散质是Fe(OH)3胶粒,A错误;固体与液体分离,可利用过滤的方法,B正确;FeCl3溶液因Fe3+水解,溶液呈酸性,加入石灰石促进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并放出CO2,即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C正确;Z中是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3.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悬浊液是三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B.分别用一束光透过三种分散系,只有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三种分散系的颜色都相同,且均能与盐酸反应,具有吸附性D.三种分散系中分散质均属于电解质[答案] C[解析] FeCl3溶液为棕黄色,不能与盐酸反应,且不具有吸附性,Fe(OH)3胶体、Fe( OH)3悬浊液均为红褐色,Fe(OH)3悬浊液不具有吸附性,C不正确。4.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答案] C微考点2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解析] 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能够使胶体聚沉,如静电除尘器吸附带电的飘尘,而使之聚沉除去,A项正确;明矾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有吸附性,故可用于净水,B项正确;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因此可以从颜色上区分,C项错误;由于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作用,胶体相对比较稳定,D项正确。5.(2025·河北衡水高三检测)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制备、提纯和性质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 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得到的是Fe(OH)3沉淀,若想得到Fe(OH)3胶体,需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A项错误;溶液中的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不能,故可以用渗析的方法来分离胶体和溶液,B项正确;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进入烧杯前,可见光束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能形成光亮的“通路”,C项错误;Fe(OH)3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正电,故通电时Fe(OH)3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会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D项错误。6.(2025·山东滨州高三检测)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1%的K2CO3溶液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③加热煮沸至液体变成透明红色。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3)继续加热所得红色透明液体,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保持其性质不变。[答案] (1)胶体 金颗粒(2)一条光亮的“通路”(3)不能[解析] (1)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的直径在1~100 nm,所以该分散系属于胶体,其分散质是金颗粒。(2)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3)若将所得红色液体继续加热,则会发生聚沉,不能保持其性质不变。胶体聚沉属于物理变化,如蛋白质的盐析就属于胶体聚沉现象。但蛋白质的变性不属于胶体的聚沉,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不是所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有电泳现象的胶体是因为胶粒吸附带电荷的粒子而带电。12书写Fe(OH)3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的五个易错点:①用“===”而不是“??”;②Fe(OH)3后不标“↓”;③反应条件是“△”;④HCl后不能标“↑”符号。⑤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的现象是先沉淀后溶解。同理,在Al(OH)3胶体中加入稀NaOH溶液,现象也是先沉淀后溶解。3胶体知识易错“4”提醒41.(2024·黑吉辽卷,5,3分)家务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A.用过氧碳酸钠漂白衣物,Na2CO4具有较强氧化性B.酿米酒需晾凉米饭后加酒曲,乙醇受热易挥发C.用柠檬酸去除水垢,柠檬酸酸性强于碳酸D.用碱液清洗厨房油污,油脂可碱性水解[答案] B[解析] Na2CO4中含有-1价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用来漂白衣物,A正确;酿米酒需晾凉米饭后加酒曲是因为高温会使酒曲中的酵母菌失活,而不是乙醇受热易挥发,B错误;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柠檬酸可以去除水垢,说明柠檬酸的酸性比碳酸强,C正确;油脂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碱液能清洗厨房油污,D正确。2.(2024·安徽卷,1,3分)下列资源利用中,在给定工艺条件下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 煤油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的,A错误;石油通过裂化和裂解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B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该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C正确;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过程不属于水解反应,D错误。3.(2024·山东卷,5,2分)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灰乳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体现了Ca(OH)2的碱性B.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电路板,体现了Fe3+的氧化性C.制作豆腐时添加石膏,体现了CaSO4的难溶性D.用氨水配制银氨溶液,体现了NH3的配位性[答案] C[解析] 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A正确;2Fe3++ Cu===2Fe2++ Cu2+,Fe3+为氧化剂,体现了Fe3+的氧化性,B正确;制作豆腐时添加石膏,CaSO4是电解质,能使胶体发生聚沉,与CaSO4的溶解度无关,C错误;银氨溶液中含有[Ag(NH3)2]+,NH3与Ag+之间形成配位键,体现了NH3的配位性,D正确。4.(2024·广东卷,2,2分)“极地破冰”“太空养鱼”等彰显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龙2”号破冰船极地科考:破冰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建造: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C.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神舟十八号乘组带着水和斑马鱼进入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水的电子式为H∶O∶H[答案] C[解析] 破冰过程只改变了冰的形状,并没有改变水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化学变化,A项错误;液化属于物理变化,仅改变了分子间的间隔,未形成新的化学键,B项错误;在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会部分转化为热能,C项正确;H2O的电子式为 ,D项错误。5.(2024·广东卷,14,4分)部分含Mg或Al或Fe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若a在沸水中可生成e,则a→f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在g→f→e→d转化过程中,一定存在物质颜色的变化C.加热c的饱和溶液,一定会形成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红棕色分散系D.若b和d均能与同一物质反应生成c,则组成a的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p区[答案] B[解析] 在沸水中发生反应后能生成碱的金属单质为Mg,生成的碱为Mg(OH)2,则对应的+2价的盐可能为MgCl2,Mg→MgCl2可通过置换反应实现,不一定是化合反应,A项错误;由g→f→e→d转化可知,g为FeO,f为亚铁盐,e为Fe(OH)2,d为Fe(OH)3,Fe(OH)2呈白色,Fe(OH)3呈红褐色,该转化过程中有颜色变化,B项正确;若c为铝盐,加热其饱和溶液不会形成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红棕色分散系,C项错误;若b和d均能与同一物质反应生成c,则组成a的元素可能是Al也可能是Fe[Al2O3、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Fe2O3、Fe(OH)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Al位于周期表p区,但Fe位于周期表d区,D项错误。6.(2024·江苏卷,10,3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制备过程涉及的物质转化均可实现的是 ( )[答案] A[解析] 电解NaCl溶液可生成NaOH、H2、Cl2,H2在Cl2中燃烧可生成HCl,A正确;电解MgCl2溶液生成的是Mg(OH)2,不是Mg,B错误;NaCl溶液不能直接与CO2反应生成NaHCO3,C错误;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不能直接生成H2SO4,D错误。1.牢记一个范围: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2.熟知两种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4.明确三种分散系及本质区别:溶液、浊液和胶体,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5.胶体的三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和电泳。6.聚沉三方法:加入电解质溶液、加热或搅拌、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7.认识八种常见的胶体:雾、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牛奶、豆浆、墨水、Fe(OH)3胶体、Al(OH)3胶体。8.辨析一个易错问题:胶体是电中性的,但胶体粒子因吸附作用可能带有电荷。9.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和鉴别(1)鉴别: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2)分离:利用渗析操作来分离胶体和溶液。(共112张PPT)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课标 解读 1.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3.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1 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及其分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电解质的电离及符号表征(1)电离及其条件(2)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①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____________的化合物。②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③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全都是H+全都是OH-(3)符号表征——电离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规律Ba(OH)2===Ba2++2OH-Fe3++3OH-[易错点拨] (1)书写电离方程式“三注意”①注意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②注意质量守恒:电离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数目不变。③注意电荷守恒:电离方程式右侧的电荷总数等于左侧的电荷总数,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2)常见的强酸、弱酸(3)常见的强碱、弱碱强酸 HNO3、H2SO4、HClO4、HCl、HBr、HI弱酸 H2CO3、H2SiO3、CH3COOH、H2C2O4、HClO、HF、H2S、H2SO3强碱 NaOH、KOH、Ca(OH)2、Ba(OH)2弱碱 NH3·H2O、Mg(OH)2、Fe(OH)3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正误辨析】(1)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但BaSO4是强电解质。( )[提示] √ BaSO4是难溶物,但只要溶于水的那部分就是完全电离的。(2)HClO是弱酸,但NaClO是强电解质。( )[提示] √ NaClO为可溶性钠盐,在水中可完全电离。(3)CO2、SO2、NH3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故它们属于电解质。( )[提示] × CO2、SO2、NH3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并不是它们自身能电离出离子,而是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4)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提示] × 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的电离不需要通电。(5)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提示] × 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及所带电荷有关。(7)Na2O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电离出离子,所以NaOH是电解质,Na2O是非电解质。( )[提示] × Na2O在熔融状态下会电离出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8)AgCl难溶于水,所以AgCl是弱电解质。( )[提示] × AgCl虽然难溶于水,但是溶于水的部分会全部电离,所以AgCl是强电解质。(9)(此题为重题学生书已删除)HClO是弱电解质,但NaClO是强电解质。( )[提示] √ HClO属于弱酸,是弱电解质,但NaClO属于盐,为强电解质。1.(2025·湖南长沙检测)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微考点1 电解质及其强弱的判断选项 A B C D强电解质 KNO3 H2SO4 BaSO4 HClO4弱电解质 HF CaCO3 HClO CH3COONH4非电解质 SO2 Al H2O C2H5OH[答案] A[解析] B项中的CaCO3属于强电解质,Al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C项中H2O是弱电解质,错误;D项中CH3COONH4属于强电解质,错误。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我们把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属于电解质B.蔗糖(含C、H、O的纯净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蔗糖属于非电解质C.固体MgCl2不能导电,所以MgCl2属于非电解质D.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NH3、CO2均是电解质[答案] B[解析] 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蔗糖(含C、H、O的纯净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符合非电解质的定义,则蔗糖属于非电解质,B正确;MgCl2是盐,其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可以导电,是电解质,C错误;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不是氨气本身电离;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不是二氧化碳本身电离,所以氨气和二氧化碳均是非电解质,D错误。3.现有9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HCl;④乙醇;⑤NaCl;⑥H2S;⑦CaCO3;⑧蔗糖;⑨Fe(OH)3。(A)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B)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C)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D)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E)分别写出③⑥⑨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A)④⑧ (B)③⑥ (C)①② (D)③⑤⑦[解析] ①Cu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②稀硫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③HCl属于强电解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④乙醇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⑤NaCl易溶于水,属于强电解质;⑥H2S属于弱电解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⑦CaCO3难溶于水,属于强电解质;⑧蔗糖属于非电解质;⑨Fe(OH)3属于弱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的剖析与理解4.(2025·河北石家庄检测)NaCl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其两种状态下的导电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b、c、d均与电源相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微考点2 电解质的电离及符号表征A.图乙中的NaCl处于熔融状态B.NaCl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C.NaCl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才能发生电离D.NaCl溶于水过程可表示为NaCl===Na++Cl-[答案] C[解析] 图乙中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且能移动,则说明NaCl处于熔融状态,图甲是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说明NaCl处于水溶液中,A正确;NaCl电离产生的离子是自由移动的,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进行定向移动,B正确;根据甲可知NaCl在水的作用下就能发生电离,并不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才能发生电离,C错误;NaCl是强电解质,溶于水时发生电离,可表示为NaCl===Na++Cl-,D正确。5.下列物质在指定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答案] D6.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①HCl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HCl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H2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思维流程7.(2025·山东潍坊检测)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向0.01 mol·L-1 B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匀速、逐滴加入0.2 mol·L-1 H2SO4溶液,滴加过程中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微考点3 溶液的导电性及变化A.烧杯中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B.由于水存在微弱电离、BaSO4存在微弱溶解,实际上电导率不会为0D.若用相同浓度的Na2SO4溶液代替稀硫酸重复上述实验,电导率变化与原实验相同[答案] D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原理及影响因素电解质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而实现导电过程。一般来说,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多,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就越强。若相同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a)、弱电解质溶液(b)及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升高相同温度后,其导电能力的大小顺序为b>a>c。128.(2025·湖北武汉检测)化学图像可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导电性变化图像与实验操作不相符的是( )A.图①可表示向冰醋酸中不断加入蒸馏水B.图②可表示向HNO3溶液中通入少量NH3C.图③可表示向H2S水溶液中通入过量O2D.图④可表示向Ba(OH)2溶液中不断通入CO2[答案] A[解析] 冰醋酸不能导电,因此未加蒸馏水时导电能力为0,A错误;向强电解质HNO3的溶液中通入NH3反应生成强电解质NH4NO3和水,相比之下氢离子减少但铵根离子增多,离子浓度几乎不变,溶液导电能力不变,B正确;向H2S水溶液中通入过量O2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离子浓度减小为0,溶液导电能力减弱直至为0,C正确;向Ba(OH)2溶液中不断通入CO2先生成BaCO3沉淀,导电能力下降,过量的二氧化碳又能与BaCO3、H2O反应生成碳酸氢钡,导电能力又增强,D正确。外加电解质对原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若未发生离子反应,则导电能力增强。例:NaCl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导电能力增强若发生离子反应,则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和所带电荷数目的变化来判断导电能力的变化。例:12考点2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1)定义在__________中或________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2)反应实质溶液中离子的种类或浓度发生改变。一般向着________某些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水溶液熔融减小(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2)书写步骤(以CaCO3与盐酸的反应为例)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3)意义: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氢氧化钙溶液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H++OH-===H2O[易错点拨]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化学式的“拆”与“不拆”(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3种特殊情况的处理①微溶物作为产物视为沉淀,作为反应物处理如下:③酸式酸根离子的处理【正误辨析】(1)Fe和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提示] × 原理不正确,Fe与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盐。(2)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Cu2++S2-===CuS↓。( )[提示] × 拆分不正确,H2S是弱电解质不能拆。[提示] × 符号不正确,Fe(OH)3胶体不标沉淀符号。[提示] × 不符合反应物用量。(7)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提示] × 不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反应,不是自由移动的离子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铵盐与碱两种固体加热制取氨气等。[提示] × 生成物中的弱电解质HClO应写成化学式。(9)离子反应一定使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发生变化。( )[提示] × 离子反应不一定使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发生变化,只有参加离子反应的离子浓度才发生变化,不参加离子反应的离子浓度不发生变化。[提示] √ 浓硝酸可写成离子形式。1.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服用小苏打片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食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业上用足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考点1 简单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解析]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小苏打是NaHCO3,二者反应生成NaCl、CO2和H2O。(2)CH3COOH的酸性强于H2CO3,CH3COOH与CaCO3发生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只有Ca(CH3COO)2拆分成离子。(3)足量氨水与SO2反应生成(NH4)2SO3和H2O,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只有(NH4)2SO3拆分成离子形式。2.写出下列各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aOH溶液与稀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氢氧化镁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碳酸镁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H++OH-===H2O(2)Mg(OH)2+2H+===Mg2++2H2O(4)MgCO3+2H+===Mg2++CO2↑+H2O3.分析物质的性质,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Ba(OH)2溶液与(NH4)2SO4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eO溶于稀硝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考点2 多重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4.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H4HS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3)Fe2O3溶于HI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2023·天津卷,15节选)已知:Zn+2NaOH+2H2O===Na2[Zn(OH)4]+H2↑。写出氢氧化钠与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3·辽宁卷,16节选)“氧化”中,用石灰乳调节pH=4,Mn2+被H2SO5氧化为Mn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SO5的电离第一步完全,第二步微弱)。微考点3 信息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2023·湖北卷,18节选)铜与过量H2O2反应的探究如下:实验中Cu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25·河北衡水检测)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可以ClO2为原料制取,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装置D中生成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信息型离子方程式的思维流程考点3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看是否符合实际例: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Fe+2H+===Fe2++H2↑( )×√(2)看物质拆分是否正确例:往碳酸钙中滴入稀盐酸2H++CaCO3===Ca2++H2O+CO2↑( )(3)看是否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例: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Fe3+===Cu2++Fe2+( )Cu+2Fe3+===Cu2++2Fe2+( )×√×√(4)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如“过量”“少量”等例: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5)看是否漏掉参加反应的离子例: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6)看是否符合反应物阴、阳离子配比例:澄清石灰水与稀硫酸反应(7)看是否忽略隐含的反应例:将少量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成Ca2++2ClO-+SO2+H2O===CaSO3↓+2HClO是错误的,原因是忽略了HClO可以将亚硫酸盐氧化。×√【正误辨析】电解质在人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电解质紊乱时,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的正误。(1)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Al3++3H2O。( )[提示] √[提示] ×(3)燕麦中还原铁粉与胃酸反应:2Fe+6H+===2Fe3++3H2↑。( )[提示] ×(4)菠菜(含H2C2O4)与含钙食物同食产生结石:H2C2O4+Ca2+===CaC2O4↓+2H+。( )[提示] √1.(2022·全国甲卷)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S2-+2H+===H2S↑微考点1 复分解型离子方程式的判断[答案] D2.(2024·广西高考适应性考试)下列表述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微考点2 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的判断[答案] A3.(2023·浙江6月选考卷)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2Fe2++2I-+2Cl2===2Fe3++I2+4Cl-[答案] B4.(2025·四川资阳模拟改编)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与稀硫酸反应:Cu+2H+===Cu2++H2↑[答案] C5.(2024·七省适应性测试安徽化学)烟气脱硫可有效减少SO2引起的大气污染,同时还可得到有用产品。传统湿法脱硫多以碱性物质作吸收剂,新型脱硫方法选用离子液体(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时呈液态的盐类物质,由阴、阳离子组成)作吸收剂,通过物理和化学吸收实现脱硫。已知25 ℃时,几种酸的电离常数:H2SO3:Ka1=1.3×10-2,Ka2=6.2×10-8;H2CO3:Ka1=4.5×10-7,Ka2=4.7×10-11。传统湿法脱硫涉及的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答案] C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四个角度1.审清题意 “三注意” 注意反应环境注意操作顺序注意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2.化学 式拆写 “四原则” 易溶强电解质拆,弱电解质、难溶物不拆微溶物清拆浊不拆单质、氧化物不拆浓硫酸不拆,浓盐酸、浓硝酸拆3.反应错误 “三分析” 分析量不同时的产物分析是否漏掉同步反应分析变价元素的产物4.方程式 遵循 “三守恒” 原子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电子转移是否守恒6.反应生成的离子(或物质)又能与剩余(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跟反应物的用量有关。(1)多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①盐酸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盐酸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业上用纯碱溶液吸收工业生产硫酸的尾气:①纯碱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纯碱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考点3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K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H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将过量CO2通入Ca(OH)2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度2 竞争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7.一种反应物的两种(或多种)离子与另一反应物的某种离子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不同,存在竞争关系。(1)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FeI2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I-+Cl2===I2+2Cl-(3)Al3++3OH-===Al(OH)3↓8.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多种离子参与反应,当一种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其他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剩余或不足),要考虑离子配比关系。(1)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_______________。(2)向B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NH4HS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量Ca(HCO3)2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一法”书写酸式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根据相对量将少量物质定为“1 mol”,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物质组成之比相符。依据少量物质中离子的物质的量,确定过量物质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依据“先中和后沉淀”的思路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1231.(2024·全国甲卷,8,6分)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答案] D2.(2024·贵州卷,7,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用氢氟酸雕刻玻璃:SiO2+4H++4F-===SiF4↑+2H2O[答案] A[解析] HF为弱酸,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应拆写为离子形式,A项错误。3.(2024·新课标卷,10,6分)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 银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A项错误;FeS难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写成离子形式,B项错误;草酸属于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写成离子形式,D项错误。4.(2024·湖南卷,6,3分)下列过程中,对应的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答案] A5.(2023·重庆卷,2,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答案] B[解析] 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反应原理是否正确,转移电子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拆分是否正确,气体、沉淀符号使用是否正确等。A项,发生的是NO2的歧化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B项,化学式拆分不正确,对于石灰乳要写成化学式,不能拆分,如果是澄清石灰水则要拆成离子形式,错误。C项、D项方程式书写正确。需要注意的是PbSO4是难溶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要拆成离子形式。[易错警示] 微溶物的溶液作为反应物时,在离子方程式中拆分为离子形式;微溶物的悬浊液作为反应物时,在离子方程式中不拆分。6.(2023·北京卷,6,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Cl2制备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Cl2+2OH-===Cl-+ClO-+H2OB.食醋去除水垢中的CaCO3:CaCO3+2H+===Ca2++H2O+CO2↑C.利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2Fe3++Cu===2Fe2++Cu2+D.Na2S去除废水中的Hg2+:Hg2++S2-===HgS↓[答案] B[解析] 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是弱酸,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选B。1.电解质相关概念判断的两个依据(1)以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2)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判断强、弱电解质。①记“强”判“弱”强酸:H2SO4、HNO3、HClO4、HCl(HBr、HI)强碱:NaOH、KOH、Ba(OH)2和Ca(OH)2其他酸、碱一般为弱酸、弱碱。②盐一般是强电解质。2.电离过程和水解反应的区分3.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四个步骤写——拆——删——查。书写时要关注两大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4.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审题要点5.多重反应的理解及其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易错点(共85张PPT)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3讲 离子反应的应用课标解读 1.能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离子的特征反应检验或推断溶液中的离子。考点2考点1考点1 溶液中离子共存的判断1.离子共存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的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若离子之间能________________,则一般不能大量共存。不能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发生化学反应2.分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必备知识(1)中学常见的六种有颜色的离子_________(紫红色)、________(蓝色)、_______(棕黄色)、_______(浅绿色)、__________(橙色)、_____________(黄色)(2)常见的表示溶液呈酸性的表述①pH=1的溶液(常温下);②使pH试纸变______的溶液;③使甲基橙呈________的溶液;④与镁粉反应放出______的溶液;⑤c(OH-)=1×10-14 mol/L的溶液(常温下)。Cu2+Fe3+Fe2+ 红红色H2(3)常见的表示溶液呈碱性的表述①pH=14的溶液(常温下);②使pH试纸变______的溶液;③使酚酞试液变______的溶液;④c(H+)=1×10-14 mol/L的溶液(常温下)。(4)常见的表示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的表述①与铝粉反应放出_______的溶液;②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2 mol/L的溶液(常温下);③与NH4HCO3反应能产生气体的溶液。蓝红H23.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四个要点”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四个要点”,关键是看“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1)一色——溶液颜色,无色溶液中不存在________离子。(2)二性——溶液的酸碱性有色OH-H+(3)三特殊——三种特殊情况①[Al(OH)4]-和HCO不能大量共存,并非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可与还原性离子共存氧化还原(4)四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溶液中的四种反应类型①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因发生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离子组有:H+与_________;_________与Mg2+、Al3+、Cu2+、Fe2+、Fe3+等;Ag+与_________、Br-、I-等;__________________与Ba2+、Ca2+、Ag+等。离子间因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离子组有:_______与OH-、CH3COO-、F-、ClO-等。OH-Cl-H+H+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离子组有:在酸性条件下,MnO或_________与Fe2+、I-等。③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④发生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因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指Fe3+与________,该反应通常还可以作为检验Fe3+的实验依据。Al3+SCN-[提示] × Fe3+(黄色)、Cu2+(蓝色)为有色离子。[提示] √ 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提示] × Fe3+在中性溶液中已完全水解成沉淀。[提示] × Cu2+、Fe3+与OH-反应生成沉淀。1.(2025·河北衡水检测)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1 KI溶液:Na+、K+、ClO-、OH-微考点1 指定溶液判断离子共存[答案] B判断离子能否共存的一般思路2.(2025·广东广州模拟)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答案] A3.(2025·湖北武汉检测)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答案] C微考点2 隐含条件判断离子共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还是“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透明溶液”还是“无色透明溶液”,CuSO4溶液为蓝色透明溶液,NaCl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酸性”“碱性”或其他指定离子。12344.(2025·山东滨州高三检测)常温下,下列关于粒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否一定大量共存的评价正确的是( )微考点3 离子共存的原因分析类试题[答案] D[解析] Fe3+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两者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评价不合理,A错误;pH=12的水溶液中存在大量OH-,四种离子及OH-均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其评价错误,B错误;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2 mol·L-1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酸性时H+与[Al(OH)4]-不能大量共存,碱性时可以大量共存,其评价不合理,C错误;NaHSO4水溶液中存在大量H+,CH3COO-与H+反应生成CH3COOH而不能大量共存,该评价合理,D正确。5.(2025·湖南模拟)对下列粒子组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和分析均正确的是( )[答案] B常见的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汇总复分解反应型12络合反应型Fe3+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络合物Fe(SCN)3。34考点2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1.气体法2.显色法离子 试剂 现象H+ 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I- 氯水、淀粉溶液 淀粉溶液变蓝色Fe3+ 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离子 试剂 现象Fe2+ 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 蓝色沉淀KSCN溶液、氯水 加KSCN溶液后无颜色变化,再滴加氯水溶液变成红色Na+、K+ 铂丝、稀盐酸 火焰呈黄色(Na+),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K+)3.沉淀法离子 试剂 现象Cl-、Br-、 I- AgNO3溶液、稀硝酸 AgCl(白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稀盐酸、BaCl2溶液 白色沉淀Fe2+ NaOH溶液 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Al3+ NaOH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NaOH溶液过量后沉淀逐渐溶解【正误辨析】[提示] × Ag+与Cl-反应也会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AgCl白色沉淀,故该说法错误。(4)某溶液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有钠元素,不能确定是否有钾元素。( )[提示] √ 做钾的焰色试验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颜色。(5)无色溶液加入CCl4无现象,滴加氯水后CCl4层呈紫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I-。( )[提示] √ 氯水可将I-氧化为I2,I2溶解在CCl4中显紫红色。(7)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实验现象为胶体溶解。( )[提示] × 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实验现象为先生成红褐色沉淀(聚沉),沉淀再溶解。[提示] √[提示] ×1.(2025·湖南长沙高三检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微考点1 常见离子的检验[答案] C2.(2025·湖北武汉检测)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C.向溶液中先加入H2O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原溶液中含Fe2+而不含Fe3+D.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答案] A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离子及排除措施1设计实验检验溶液中离子的思维流程2微考点2 离子的定性、定量推断A.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可能存在Cl-C.原溶液中可能存在Na+,n(Cl-)≥0.01 molD.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l3+、Cl-[答案] C步骤 操作 现象Ⅰ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大于7Ⅱ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橙红色Ⅲ 取Ⅱ的上层溶液,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Ⅳ 将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⑦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②⑥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③⑥[答案] AB.原溶液中一定存在K+,可能存在Cl-C.是否存在K+只有通过焰色试验才能确定D.若原溶液中不存在Cl-,则c(K+)=0.1 mol·L-1[析题·图文诠释] [答案] C6.(2025·山东名校联盟一模)已知1 L某待测液中除含有0.2 mol·L-1 Na+外,还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1)由气体B可确定待测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2)由白色沉淀D和白色沉淀E可以判断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据此可以排除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3)由白色沉淀B可确定待测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4)某同学读图后,认为待测液中一定不含溴离子,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分析,待测液中K+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____。(4)向溶液B中通入氯气,溶液呈浅黄绿色(或向溶液B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5)0.1 mol·L-1解答溶液中离子综合推断题的思维流程1离子推断的“四原则”21.(2023·辽宁选择考)下列鉴别或检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石灰水鉴别Na2CO3与NaHCO3B.用KSCN溶液检验FeSO4是否变质C.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Na2SO3是否被氧化D.加热条件下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醛[答案] A[解析]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Ca(OH)2,能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钙,二者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A符合题意;Fe2+变质后会生成Fe3+,可以利用KSCN溶液检验,现象为溶液变成红色,B不符合题意;Na2SO3被氧化后会变成Na2SO4,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后可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来检验Na2SO3是否被氧化,C不符合题意;含有醛基的物质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可以用来检验乙醇中混有的乙醛,D不符合题意。2.(2022·天津卷,8,3分)25 ℃时,下列各组离子中可以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答案] D3.(2022·湖北卷,4,3分)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答案] C[易错警示] 注意C项中是“醋酸溶液”,H+可大量共存。A.加入ZnSO4 B.加入Fe粉C.通入NH3 D.通入CO2[答案] D5.(2022·全国乙卷)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Na2SO4、Na2SO3、Na2S2O3和Na2CO3。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A.Na2SO4、Na2S2O3 B.Na2SO3、Na2S2O3C.Na2SO4、Na2CO3 D.Na2SO3、Na2CO3[答案] A1.离子共存的判断(1)看条件——题给条件一看题干要求,需辨别的离子组是“能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是“可能”还是“一定”。(2)看反应——所给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2.警惕离子共存问题中的常见“陷阱”条件类型 常见表述 “陷阱”点拨常见的 隐含 条件 与Al反应放出H2 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的溶液 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通入足量的NH3 与NH3·H2O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条件类型 常见表述 “陷阱”点拨常见的 隐含 条件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 应是酸性溶液并具有氧化性含有大量 [Al(OH)4]-、S2-的溶液 应是碱性溶液酸性条件下,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存在3.无色溶液中离子检验的一般思路(共91张PPT)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课标解读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掌握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2.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3.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考点2考点1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相互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例如: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KMnO4发生_______反应,HCl发生________反应,HCl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1 mol 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1.204×1024,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KMnO4HClCl2MnCl2还原氧化还原性和酸性 2[易错点拨]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三大误区”误区1.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如Cl2+2Br-===Br2+2Cl-反应中溴元素被氧化。误区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如3NO2+H2O===2HNO3+NO反应中,氮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①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②箭头方向不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③得失电子数写成a×b e-的形式。例:用双线桥法标出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单线桥法①箭头必须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②箭头方向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③在“桥”上标明转移的电子总数。例:用单线桥法标出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2)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态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如:还原氧化[方法点拨] (1)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思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不同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基本方法是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2)根据元素化合价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只是其变化的一种“趋势”,但氧化性、还原性“能力”强弱不一定。如Na+中钠的化合价是钠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具有氧化性,但是氧化性很弱。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分析下列五个化学反应:①2Na+2H2O===2NaOH+H2↑;④4Fe(OH)2+O2+2H2O===4Fe(OH)3;⑤AgNO3+NaCl===AgCl↓+NaNO3其中属于“区域1”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区域2”的是____,属于“区域3”(阴影部分)的是______,属于“区域4”的是______,属于“区域5”的是______。④②③①⑤【正误辨析】(1)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提示] √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2)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提示] × 化合价的升降可出现在同一种元素中。(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提示] × Cl2+H2O===HCl+HClO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4)CaO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O2只作氧化剂。( )[提示] × CaO2与水反应类似Na2O2与H2O反应,CaO2中的氧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Ca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 )[提示] √ 非金属单质如H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还原剂。(6)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则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提示] × 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不一定被还原。(7)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提示] × 分解反应如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如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8)固氮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提示] √ 把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称作固氮,该过程为氮单质生成化合物,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固氮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9)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 )[提示] ×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10)2Na2O2+2H2O===4NaOH+O2↑、Cl2+H2O===HCl+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提示] × 上述两个反应中H2O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1.(2024·山东卷,1,2分)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瑰宝。古人所用文房四宝制作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竹管、动物尾毫→湖笔B.松木→油烟→徽墨C.楮树皮→纸浆纤维→宣纸D.端石→端砚[答案] B微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解析] 将竹管和动物尾毫组装到一起制成湖笔,该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徽墨是利用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制成的,松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项符合题意;将楮树皮经过捶打、淘絮等程序制作成宣纸,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端石经过雕刻、打磨等过程制作成端砚,该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2.(2023·全国乙卷)下列应用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使用明矾对水进行净化B.雪天道路上撒盐融雪C.暖贴中的铁粉遇空气放热D.荧光指示牌被照发光[答案] C[解析] 明矾净水是由于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A错误;雪天道路撒盐可降低雪的熔点,促进雪融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B错误;暖贴利用了原电池原理,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荧光指示牌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D错误。3.(2024·七省适应性测试安徽化学)敦煌壁画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也是颜料应用的重要科技史料。下列有关我国传统颜料主要成分的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骨白[Ca5(PO4)3(OH)]遇氟盐转化为Ca5(PO4)3FB.铅白[2PbCO3·Pb(OH)2]遇H2S得到黑色PbSC.石绿[CuCO3·Cu(OH)2]受热分解得到黑色CuOD.石黄(As2S3和As4S4)在地表逐渐转化为硫酸盐[答案] D[解析] Ca5(PO4)3(OH)遇氟盐转化为Ca5(PO4)3F,是难溶电解质之间的转化,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铅白遇H2S得到黑色PbS,各元素化合价均未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石绿受热分解得到黑色CuO,各元素化合价均未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石黄在地表转化为硫酸盐,S元素由-2价升高到+6价,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4.(2023·浙江1月选考卷)关于反应2NH2OH+4Fe3+===N2O↑+4Fe2++4H++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1 mol N2O,转移4 mol电子B.H2O是还原产物C.NH2OH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若设计成原电池,Fe2+为负极产物微考点2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析题·图文诠释] 基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相关概念及关系:[答案] A[解析] NH2OH→N2O,N元素由-1价升高到+1价,故生成1 mol N2O时转移4 mol电子,A正确;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Fe元素化合价降低,故NH2OH是还原剂,Fe3+是氧化剂,B、C错误;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设计成原电池时,Fe2+是正极还原产物,D错误。5.(2025·天津高三检测)关于反应K2H3IO6+9HI===2KI+4I2+6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2H3IO6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C.KI是还原产物D.生成12.7 g I2时,转移0.087 5 mol电子[答案] C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思路1特殊复杂物质中的元素化合价判断例:CuH:非金属性H>Cu(2)常考复杂物质化合价的汇总26.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数目表示正确的是( )微考点3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及计算[答案] D[解析] A项中Cl2―→NaCl应为得e-,Cl2―→NaClO应为失e-;B项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均为Cl2,且转移电子数目为5e-;C项中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时不标“得失”。7.为治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对环境的污染,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发生的反应为2NO+2CO===N2+2CO2。(1)用双线桥表示此反应中的电子得失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单线桥表示此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反应中消耗了4 mol CO,则生成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答案] (1)(2)(3)2 8转移电子数的计算思路考点2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含义:氧化性是指物质__________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__________的性质(或能力)。(2)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________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________无关。例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________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得电子失电子难易多少等于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依据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比较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性:还原剂>____________氧化产物还原产物(2)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________,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________。如是否加热、有无催化剂及反应温度高低和反应物浓度大小等。例如: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由化学方程式知氧化性:KMnO4>Cl2,MnO2>Cl2,O2>Cl2,由反应条件知氧化性:KMnO4>MnO2>O2。剧烈越强(3)依据相同条件下产物中元素价态的高低来判断①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例如:②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低的其还原性强。例如:(4)依据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方法归纳] 根据影响因素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1)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还原性:浓HCl>稀HCl。(2)温度: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3)酸碱性:同一种物质,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强。[易错提醒] (1)对同一元素而言,一般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Fe3+>Fe2+>Fe;价态越低,氧化性越弱,如S2-(2)常见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3)H2O2中氧元素尽管处于中间价态,但H2O2主要表现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是H2O,故H2O2又被称为绿色氧化剂。3.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其应用(1)强弱规律及其应用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例:在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由于还原性:______>________,则_____优先与Cl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单概括为“强者优先”I-Fe2+I-Cl2+2I-===2Cl-+I2(2)价态规律及其应用①“价态归中”规律模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元素价态的变化遵循“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不会出现价态“交叉”的现象。简单概括为“只靠近,不交叉”例:判断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推测反应的可能产物。例如,浓硫酸和SO2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和H2S发生“归中反应”,推测可能生成的含硫产物:______或__________。②“歧化反应”规律模型同一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价态的物质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遵循“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制取漂白液,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SSO2Cl2+2NaOH===NaClO+NaCl+H2O(3)守恒规律及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遵循以下三个守恒规律: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②电子守恒:即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③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与产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守恒规律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以及方程式的配平问题。如某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6种:NO、FeSO4、Fe(NO3)3、H2O、HNO3和Fe2(SO4)3。已知HNO3为反应物,则该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当有1 mol HNO3被还原,转移______mol电子,消耗还原剂______mol。FeSO4 NO33【正误辨析】(1)氧化剂得电子数越多,其氧化性越强。( )[提示] × 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数目无关。(2)硝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可能为CuO、NO2、NO。( )[提示] ×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该题只存在化合价的降低。(3)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提示] √ 在该反应中,Mg为还原剂,C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性:Mg>C。(4)少量铁加入等浓度的硝酸银、硝酸铜的溶液中,首先析出银。( )[提示] √ 硝酸银的氧化性强于硝酸铜,当铁少量时,优先和硝酸银反应。(5)1 mol KClO3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 )[提示] × 该反应为归中反应,应转移5NA电子。(6)SO2的还原性较强,而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所以浓硫酸不能干燥SO2气体。( )[提示] × SO2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浓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两者不发生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SO2。(7)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提示] × 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取决于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而不是得电子数的多少。(8)维生素C可以防止Fe2+转化成Fe3+,主要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提示] √ 维生素C可以防止Fe2+转化成Fe3+,主要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9)难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易得电子。( )[提示] × 难失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得电子,比如碳元素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1.(2025·湖南长沙一中月考)已知:①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②Cl2+2FeCl2===2FeCl3;③2KI+2FeCl3===2KCl+I2+2FeCl2。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微考点1 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与强弱比较B.还原性:I->Fe2+>Cl-C.Fe3+具有氧化性,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由信息推测:Cl2+2I-===2Cl-+I2反应可以进行[答案] A[解析] 反应①中高锰酸钾得电子为氧化剂,HCl失电子被氧化生成的Cl2为氧化产物,则高锰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强于Cl2,反应②中氯气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氯气的氧化性强于Fe3+,A错误;反应③中碘离子为还原剂,Fe2+为还原产物,还原性碘离子强于亚铁离子,反应②中亚铁离子为还原剂,氯离子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性亚铁离子强于氯离子,B正确;Fe3+具有氧化性,Fe2+既可以进一步失去一个电子生成Fe3+,也可以得电子生成Fe,因此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正确;Cl2的氧化性强于Fe3+,而Fe3+的氧化性又强于碘,故Cl2可以与I-反应生成氯离子和碘单质,D正确。2.(2025·吉林长春高三检测)已知有如下反应:①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②Cr+2HCl(稀)===CrCl2+H2↑;③2KMnO4+16HCl(稀)===2KCl+2MnCl2+5Cl2↑+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K2Cr2O7>KMnO4>Cl2B.反应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C.向金属Cr中滴入浓硝酸无明显变化,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答案] D理解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注意事项(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取决于物质本身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取决于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2)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剂,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不一定是还原剂,应视具体反应而定。1假设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的步骤先假设选项中的化学反应能够发生,依据反应的方程式判断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然后再与题目提供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强弱顺序进行对照,若二者表示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强弱顺序一致,则此反应能够发生,若不一致,则此反应不能发生。23.(2025·山西晋城一中高三检测)关于反应5NH4NO3===2HNO3+4N2↑+9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NO3是氧化产物B.生成1 mol N2时,转移3.75 mol电子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D.N2只是还原产物[答案] B微考点2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4.(2025·经典习题选萃)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①G―→Q+NaCl③Y+NaOH―→G+Q+H2O④Z+NaOH―→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G、Y、Q、Z、X B.X、Z、Q、G、YC.X、Z、Q、Y、G D.G、Q、Y、Z、X[答案] A[解析] 由①得出Q中价态高于G,因为G必介于Q和-1价的氯元素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介于Q与G之间,故有Q价态高于Y,Y价态高于G;分析②:H2O中的H元素化合价降低,则Q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价态高于Q;最后分析④:Z介于Q、X之间,则X价态高于Z,Z价态高于Q。A.X表示NO2B.可用O3替换CH3OH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6∶5D.若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11.2 L,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答案] C2.(2024·江西卷,6,3分)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 结论A 铝和氧化铁反应需要引燃 该反应ΔH>0B KI溶液加热浓缩后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O2>I2C 久置的NaOH溶液试剂瓶口出现白色固体 NaOH结晶析出D 久置的FeCl2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 Ksp[Fe(OH)3]>Ksp[Fe(OH)2][答案] B[解析] 需要引燃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铁熔化,常用于焊接钢轨,该反应的ΔH<0,A项错误;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说明KI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I2,则氧化性:O2>I2,B项正确;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久置的NaOH溶液试剂瓶口出现的白色固体是Na2CO3,C项错误;FeCl2溶液久置后其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3+,Fe3+水解生成Fe(OH)3,也可能是Fe2+水解生成Fe(OH)2,Fe(OH)2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Fe(OH)3,无法证明Fe(OH)2与Fe(OH)3 Ksp的相对大小,D项错误。3.(2023·福建卷,6,4分)稀有气体氙的氟化物(XeFn)与NaOH溶液反应剧烈,与水反应则较为温和,反应式如下:与水反应 与NaOH溶液反应ⅰ.2XeF2+2H2O===2Xe↑+O2↑+4HF ⅱ.2XeF2+4OH-===2Xe↑+O2↑+4F-+2H2Oⅲ.XeF6+3H2O===XeO3+6HF ⅳ.2XeF6+4Na++16OH-===Na4XeO6↓+Xe↑+O2↑+12F-+8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eO3具有平面三角形结构B.OH-的还原性比H2O强C.反应ⅰ~ⅳ中有3个氧化还原反应D.反应ⅳ每生成1 mol O2,转移6 mol电子[答案] A[解析] XeO3中Xe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含有1个孤电子对,则XeO3不是平面三角形结构,A项错误;对比反应ⅲ、ⅳ可知,XeF6在NaOH溶液中被还原,在水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可得相同条件下OH-的还原性比H2O强,B项正确;反应ⅰ、ⅱ、ⅳ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生成物中都有单质,则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中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反应ⅳ中氧化产物有Na4XeO6和O2,还原产物为Xe,根据Xe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生成的Xe的量及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每生成1 mol O2,转移6 mol电子,D项正确。4.(2024·七省适应性测试黑龙江、吉林化学,12)实验室合成高铁酸钾(K2FeO4)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a的主要成分为Cl2B.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KClO3C.K2FeO4中Fe的化合价为+6D.反应2为2Fe(NO3)3+10KOH+3KClO===2K2FeO4+3KCl+6KNO3+5H2O[答案] B[解析] “反应1”中,KMnO4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Cl2中混有HCl及H2O(g),经“洗气”得到纯净的Cl2,则气体a为Cl2,A正确;Cl2在10~15 ℃下通入饱和KOH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KOH===KCl+KClO+H2O,由于“反应2”中Fe(NO3)3发生氧化反应,推测参与“反应2”的上一步所得物质是KClO,故反应得到白色沉淀b是KCl,B错误;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推知,K2FeO4中Fe元素显+6价,C正确;“反应2”中反应物为KClO、Fe(NO3)3和KOH,生成物有K2FeO4,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元素守恒推知,反应还生成KCl、KNO3和H2O,D正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D1.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口诀:升失氧、降得还。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两种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2)单线桥法。3.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方法代数和法(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可以借助化合价口诀来记忆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正价最高莫过八,负价最低四为限,正负变价要分清,莫忘单质都为零。(2)特殊复杂物质中的元素化合价判断①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确定元素的化合价例:CuH 非金属性H>Cu②根据物质的性质确定元素的化合价例:Fe3I8③有机物中H、O化合价定为+1、-2,确定C的化合价④常考复杂物质化合价的汇总4.高中化学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工艺5.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八种判断依据(1)化学反应方程式;(2)金属、非金属活动性;(3)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4)反应条件及反应剧烈程度;(5)氧化或还原的程度;(6)电化学信息;(7)外界条件;(8)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6.必记的电子守恒关系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表现为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7.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两种方法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共89张PPT)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课标解读 1.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2.能利用化合价升降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3.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进行计算。考点2考点1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三个“基本原则”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五个“关键步骤”以上方法步骤以Cu与稀HNO3反应的方程式配平为例说明如下:①标变价④配系数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⑤查守恒,其他原子在配平时相等,最后利用O原子守恒来进行验证。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常用方法(1)正向配平: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是全变的,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如:①_____KI+_____KIO3+_____H2SO4===______I2+______K2SO4+______H2O51333321610258(2)逆向配平: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一般从右边着手配平。如:①_____S+_____KOH===______K2S+______K2SO3+______H2O②_____P4+_____KOH+_____H2O===_____K3PO4+______PH3↑3621329335(3)缺项配平法:先将得失电子数配平,再观察环境,酸性环境一般加H+,碱性环境一般加OH-,然后进行两边电荷数配平。如:H+H2OOH-(4)整体配平:指某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但其中一种反应物中同时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这时要进行整体配平。如:②______Cu2S+_______HNO3(稀)===_____Cu(NO3)2+_____NO↑+______H2SO4+______H2O4112832261038(5)平均配平法:在有机物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中,一般有机物中H显+1价,O显-2价,根据物质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碳元素的平均价态,然后进行配平。[微点归纳] (1)“缺项”配平原则(2)组合方式条件 补项原则酸性条件下 缺H(氢)或多O(氧)补H+,少O(氧)补H2O(水)碱性条件下 缺H(氢)或多O(氧)补H2O(水),少O(氧)补OH- 反应物 生成物 使用条件组合一 H+ H2O 酸性溶液组合二 H2O H+ 酸性溶液或酸碱性未知组合三 OH- H2O 碱性溶液组合四 H2O OH- 碱性溶液或酸碱性未知4.陌生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思路首先根据题给材料中的信息写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类型:元素化合 价无变化 此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化合 价有变化 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还要遵循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需要遵循电荷守恒规律)即可【正误辨析】(1)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KMnO4+FeSO4+H2SO4―→K2SO4+MnSO4+Fe2(SO4)3+H2O(未配平),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1。( )[提示] × KMnO4为氧化剂,FeSO4为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在P+CuSO4+H2O―→Cu3P+H3PO4+H2SO4(未配平)的反应中,7.5 mol CuSO4可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提示] √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7.5 mol CuSO4得7.5 mol电子,1 mol P失去5 mol电子,所以有1.5 mol P被CuSO4氧化。[提示] × 根据电荷守恒,x=4。(5)在反应式:aFeCl2+bKNO3+cHCl===dFeCl3+eKCl+fX+gH2O中,若b=1,d=3,则X的分子式为N2。( )[提示] × 根据原子守恒,X的分子式为NO。(8)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2Fe3++H2O2===O2↑+2H++2Fe2+。( )1.(1)Cl2O为淡棕黄色气体,是次氯酸的酸酐,其制备方法为HgO+Cl2―→Cl2O+HgCl2,请配平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漂白剂,它与盐酸反应可制备环保型消毒剂ClO2,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ClO+________===____ClO2+____Cl-+________。微考点1 常规类型方程式的配平[答案] (1)2Cl2+HgO===Cl2O+HgCl2(2)5 4H+ 4 1 2H2O[解析] 歧化反应采用逆向配平法。(1)中每生成1 mol Cl2O转移2 mol电子,每生成1 mol HgCl2也转移2 mol电子,所以二者配平的系数比为1∶1,再根据质量守恒配Cl2和HgO的系数。(2)中每生成1 mol ClO2转移1 mol电子,每生成1 mol Cl-转移4 mol电子,所以二者配平的系数比为4∶1,再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补出H+和H2O并配平。2.(高考题节选)(1)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O·Cr2O3,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过程第一步如下:(2)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氧化为I2:MnO(OH)2+I-+H+―→Mn2++I2+H2O(未配平)。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2∶7(2)MnO(OH)2+2I-+4H+===Mn2++I2+3H2O微考点2 缺项型方程式的配平[答案] (1)2 4 Cl- 2 Fe2+(2)1 3 1 3 H2↑4.(2025·广东重点高中联考)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KMnO4+KI+H2SO4―→MnSO4+I2+KIO3+________+H2O。(1)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2)如果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I2和KIO3的化学计量数都是5。补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答案] (1)I2、KIO3(2) +5KIO3+9K2SO4+17H2O[解析] (1)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和+5价,故I2、KIO3为氧化产物;(2)如果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I2和KIO3的化学计量数都是5,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该方程式配平为8KMnO4+15KI+17H2SO4===8MnSO4+5I2+5KIO3+9K2SO4+17H2O,方程式中I元素转移了40个电子。缺项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5.(2025·河南新乡高三检测)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1)KMnO4氧化酸性废水中Mn2+生成M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Pb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生成SO2、S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考点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2)PbO+ClO-===PbO2+Cl-(4)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信息型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2)(2023·新课标卷,27节选)铬和钒具有广泛用途。铬钒渣中铬和钒以低价态含氧酸盐形式存在,主要杂质为铁、铝、硅、磷等的化合物,从铬钒渣中分离提取铬和钒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①煅烧过程中,钒和铬被氧化为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盐,其中含铬化合物主要为________(填化学式)。②水浸渣中主要有SiO2和________。③“还原”步骤中加入焦亚硫酸钠(Na2S2O5)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N2↑ 4H2O(2)①Na2CrO4 ②Fe2O3考点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1.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电子守恒法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基本依据是__________得到电子总数=__________失去电子总数。氧化剂 还原剂2.“三步法”巧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例:实验室中可用Na2SO3溶液吸收Cl2尾气,发生反应:Na2SO3+Cl2+H2O===Na2SO4+2HCl。现有500 mL 1.0 mol·L-1 Na2SO3溶液,则最多吸收Cl2的体积为_________L(标准状况)。[解析] 第一步:根据化合价变化,找出“两剂”“两产物”:Na2SO3―→Na2SO4,S元素化合价升高,则Na2SO3是还原剂,Na2SO4是氧化产物。Cl2―→HCl,Cl元素化合价降低,则Cl2是氧化剂,HCl是还原产物。11.2第二步:确定单个粒子得失电子数:Na2SO3―→Na2SO4~2e-,Cl2―→2HCl~2e-。第三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列出关系式:n(Na2SO3)×(6-4)=n(Cl2)×2,代入数据:0.5 L×1.0 mol·L-1×2=n(Cl2)×2,n(Cl2)=0.5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 mol×22.4 L·mol-1=11.2 L。【正误辨析】(1)1 mol Cl2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NA。( )[提示] × 1 mol Cl2和Ca(OH)2反应,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数应为NA。(2)1 mol KIO3与足量的浓HI溶液完全反应生成I2,转移电子数为6NA。( )[提示] × 1 mol KIO3与足量的HI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5NA。(3)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铬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3。( )[提示] √ 题目中指出被还原的元素是Cr,则得电子的物质必是K2Cr2O7,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是Na2SO3,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6;而铬元素的化合价将从+6→+n(设+n为生成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有0.024 L×0.05 mol·L-1×(6-4)=0.02 L×0.02 mol·L-1×2×(6-n),解得n=3。1.(2021·山东卷,13改编)实验室中利用固体KMnO4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与H均为氧化产物B.实验中KMnO4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C.Mn元素至少参与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D.G与H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0.25 mol微考点1 多步相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答案] D[解析] KMnO4固体受热分解生成K2MnO4、MnO2和O2,K2MnO4、MnO2均具有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Cl-被氧化为Cl2,K2MnO4、MnO2被还原为MnCl2,因此气体单质G为O2,气体单质H为Cl2,O2和Cl2均为氧化产物,A正确;KMnO4固体受热分解过程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部分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KMnO4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B正确;含Mn物质的变化:KMnO4―→K2MnO4+MnO2,K2MnO4―→MnCl2,MnO2―→MnCl2,Mn元素化合价均降低,故Mn元素至少参加3个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生成1 mol O2转移4 mol电子,生成1 mol Cl2转移2 mol电子,若KMnO4转化为MnCl2过程中得到的电子全部是Cl-生成Cl2所失去,则得到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大,由2KMnO4~5Cl2可知,n(气体)max=0.25 mol,但该气体中一定含有O2,故最终所得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0.25 mol,D错误。2.(2025·广东广州检测)实验室中利用洁净的铜片和浓硫酸进行如图实验,经检测所得固体中含有Cu2S和白色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物质X为CuSO4B.NO和Y均为还原产物C.参加反应的浓硫酸中,表现氧化性的占75%D.NO与Y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2 mol[答案] A3.(2025·河北衡水高三检测)将1.52 g某铁的氧化物(FexO)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mL Cl2,恰好将Fe2+完全氧化,则x值为( )A.0.80 B.0.85C.0.90 D.0.93[答案] A4.(2022·重庆卷,15节选)电子印制工业产生的某退锡废液含硝酸、锡化合物及少量Fe3+和Cu2+等,对其处理的流程如图。(1)沉淀1的主要成分是SnO2,焙烧时,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考点2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2)产品中锡含量的测定称取产品1.500 g,用大量盐酸溶解,在CO2保护下,先用Al片将Sn4+还原为Sn2+,再用0.100 0 mol·L-1 KIO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作指示剂滴定过程中IO被还原为I-,终点时消耗KIO3溶液20.00 mL。①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产品中S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思路分析] 计算产品中Sn的质量分数的思路如下:(2)根据滴定反应原理,确定Sn2+与KIO3的关系式,并结合滴定数据进行计算。5.(2025·山东滨州高三检测)在热的稀H2SO4中溶解了11.4 g FeSO4,当加入50 mL 0.5 mol·L-1 KNO3溶液后,其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KNO3也反应完全,并有NxOy气体逸出。FeSO4+KNO3+H2SO4===K2SO4+Fe2(SO4)3+NxOy↑+H2O(1)推算出x=________,y=________。(2)配平该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填写在上式方框内)。(3)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4)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1 1(2)6 2 4 1 3 2 4(3)KNO36.(2025·北京昌平区调研)四氧化三铅(化学式可以写为2PbO·PbO2)被广泛用作防锈漆成分。测定某样品中四氧化三铅含量的步骤如下(样品中杂质均不参与反应):Ⅰ.称取a g样品,加酸溶解,滤去不溶物,所有的铅元素进入溶液中并得到含有Pb2+的溶液;Ⅱ.加入过量K2Cr2O7溶液,加热,生成黄色沉淀(PbCrO4),冷却,过滤;Ⅲ.将沉淀全部转移至仪器A中,加入浓HCl,沉淀溶解,溶液转为橙色;Ⅳ.加入过量KI溶液,置于暗处5~10 min,溶液呈棕黄色;Ⅴ.加入c mol·L-1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当溶液转为浅黄色时,加入淀粉,滴定至终点。进行3次平行实验,消耗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 mL。已知:ⅱ.I2在水中溶解度小,易挥发;(1)PbO2中Pb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2)将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全:(3)Ⅴ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样品中四氧化三铅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列出表达式即可,M四氧化三铅=685 g·mol-1)。应用电子守恒法的解题步骤1多步反应得失电子守恒计算有的试题中反应过程多,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多,数量关系较为复杂,用常规方法求解比较困难,若抓住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这一关系,则解题就变得很简单。解这类试题时,注意不要遗漏某个氧化还原反应,要理清具体的反应过程,正确分析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得失电子数,即可迅速求解。21.(2023·北京卷,12,3分)离子化合物Na2O2和CaH2与水的反应分别为①2Na2O2+2H2O===4NaOH+O2↑;②CaH2+2H2O===Ca(OH)2+2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CaH2中均有非极性共价键B.①中水发生氧化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C.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CaH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D.当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O2和H2的物质的量相同[答案] C[解析] Na2O2的电子式为 ,含有离子键和O—O非极性共价键,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CaH2的电子式为[H∶]-Ca2+[∶H]-,只含有离子键,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A错误,C正确;①中过氧化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水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②中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1→0,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反应①中转移2 mol e-生成1 mol O2,反应②中转移2 mol e-生成2 mol H2,故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O2和H2的物质的量不相同,D错误。2.(2023·湖南卷,10,3分)油画创作通常需要用到多种无机颜料。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空气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颜料雌黄(As2S3)褪色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以下两种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2O和SO的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B.反应Ⅰ和Ⅱ中,元素As和S都被氧化D.反应Ⅰ和Ⅱ中,氧化1 mol As2S3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3∶7[答案] D3.(2022·山东卷,8,2分)实验室制备KMnO4过程为①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KClO3氧化MnO2制备K2MnO4;②水溶后冷却,调溶液pH至弱碱性,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③减压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减压过滤得KMn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用瓷坩埚作反应器B.①中用NaOH作强碱性介质C.②中K2MnO4只体现氧化性D.MnO2转化为KMnO4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答案] D4.(2022·辽宁卷,17节选)取2.50 g H2O2产品,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摇匀,取20.00 mL置于锥形瓶中,用0.050 0 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平行滴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19.98 mL、20.90 mL、20.02 mL。假设其他杂质不干扰结果,产品中H2O2质量分数为________。[答案] 17%5.(2022·山东卷,18节选)现有含少量杂质的FeCl2·nH2O,为测定n值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Ⅱ:另取m1 g样品,利用上述装置与足量SOCl2反应后(已知SOCl2遇水极易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固体质量为m2 g。则n=____________;下列情况会导致n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样品中含少量FeO杂质B.样品与SOCl2反应时失水不充分C.实验Ⅰ中,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样品中含少量FeO杂质,溶于稀硫酸后生成Fe2+,导致消耗的K2Cr2O7溶液的体积V偏大,使n的测量值偏小,A正确;样品与SOCl2反应时失水不充分,则m2偏大,使n的测量值偏小,B正确;实验Ⅰ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样品的质量不变,消耗的K2Cr2O7溶液的体积V不变,使n的测量值不变,C错误;滴定达到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导致消耗的K2Cr2O7溶液的体积V偏小,使n的测量值偏大,D错误。1.易混的三个守恒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配平,先得失电子守恒,再电荷守恒,最后质量守恒。2.方程式配平步骤: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配系数、查守恒。3.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两种常用方法4.竞争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例:将Cl2缓缓通入FeBr2溶液中5.氧化还原反应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流程(1)找出反应粒子: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价态的变化,找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微粒。(2)正确预测产物: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3)配平变价微粒:应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得失电子的数目,配平含变价元素的相关物质。(4)确定缺项物质:根据溶液酸碱性及电荷守恒确定缺项物质是H2O、OH-还是H+。(5)整体元素配平:通过观察法确定所有物质的化学计量数。(6)三查检验验证:检查物质拆分是否正确,电荷、质量是否守恒。6.两种元素间得失电子守恒计算解决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先找出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或还原剂)得(或失)电子的量,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求解等式中的未知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氧化剂的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还原剂的失电子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课件.pptx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课件.pptx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3讲离子反应的应用课件.pptx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课件.pptx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