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板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板块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A卷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拓展板块上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刀俎(dāo zǔ) 卮酒(zhī jiǔ) 瞋目(zhēn mù)
B. 陨首(yǔn shǒu) 逋慢(bū màn) 优渥(yōu wò)
C. 会稽(kuài jī) 修禊(xiū qì) 流觞(liú shāng)
D. 斫直(zhuó zhí) 鬻梅(yù méi) 诟厉(hòu l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披帷 按剑 不胜杯勺 项庄舞剑
B. 闵凶 祚薄 沐浴清化 皇天后土
C. 峻岭 激湍 天朗气清 放浪形骇
D. 孤癖 疏朗 明告鬻梅者 甘受诟厉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C.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D.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B.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5. 下列关于《鸿门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鸿门宴上,项羽的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与刘邦的能屈能伸、善于用人形成鲜明对比。
C.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玉玦暗示项羽当机立断杀刘邦,体现范增的远见。
D. 樊哙闯帐是鸿门宴的高潮,他的慷慨陈词既维护了刘邦,又没直接冒犯项羽,可见其智勇。
6. 下列对《陈情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上奏的表文,目的是请求暂缓赴任,侍奉祖母。
B.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通过内外对比突出李密的孤苦。
C. 文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表达对祖母的孝顺,显得恳切动人。
D. 晋武帝最终同意李密的请求,是因为表文仅用亲情打动了他,与治国需求无关。
7. 下列关于《兰亭集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王羲之在兰亭集会后为诗集写的序,描绘了集会的盛况,抒发了人生感慨。
B.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等句描写自然之美,为后文抒发“乐”情做铺垫。
C. 作者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否定了庄子的生死观,强调生命真实。
D. 文章语言骈散结合,既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又有自由灵动的表达,富有韵律美。
8. 下列对《病梅馆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病梅”比喻被束缚的人才,借疗梅表达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B.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写出了梅被扭曲的过程。
C. 作者“购三百盆,皆病者”,既写梅之病,也暗指当时人才被摧残的现状。
D. 文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仅体现作者对梅的喜爱,无深层寄托。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陈情表》,让我们理解了李密“孝”与“忠”的矛盾及选择。
B. 兰亭集会的参与者,大多是东晋时期的文人,他们以诗会友,畅叙情怀。
C. 能否像樊哙那样临危不乱,关键在于平时是否积累了应对危机的智慧和勇气。
D. 《病梅馆记》的作者龚自珍,近代思想家,他的作品常借物抒情,思想深刻。
10.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同学送你一本书,你说:“这书我早有了,就不劳你费心了。”
B. 向老师请教问题,你说:“老师,这个问题我不太懂,您能给我讲讲吗?”
C. 朋友生日你迟到,说:“抱歉来晚了,不过你的生日宴没我可不热闹。”
D. 请人帮忙带东西,你说:“这事你必须帮我办,不然咱们就别做朋友了。”
二、填空题
1. 《鸿门宴》中,“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暗示项庄的真实目的是刺杀刘邦。
2. 《陈情表》里,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描写祖母的病重。
3. 《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写出了登高望远、俯看万物的视角。
4. 《病梅馆记》中,作者认为梅的正常形态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5. 《史记》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无韵之《离骚》”,《鸿门宴》就选自这部著作。
6. 《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________________”,写出朝廷对李密的器重。
7. 《兰亭集序》里,“________________,放浪形骸之外”,描写了文人集会时不受拘束的状态。
8. 《病梅馆记》中,作者疗梅的做法是“纵之顺之,毁其盆,________________,解其棕缚”。
9. 王羲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0. 《病梅馆记》的作者是______,他是近代著名思想家,著有《己亥杂诗》等作品。
三、课内阅读
(一)阅读《鸿门宴》选段,回答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 沛公向项王谢罪的话有何巧妙之处?
2. 项王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 分析“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细节作用。
4. 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这一行为对情节发展有何影响?
(二)阅读《陈情表》选段,回答问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 作者为何提及“圣朝以孝治天下”?
2.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有何表达效果?
3. 如何理解“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的说服力?
4. 文末“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留白的智慧
中国画里有“留白”,一张宣纸,几笔勾勒,余下大片空白,却能让人读出千山万水、万籁无声。这空白不是空无,而是给观者留足想象的空间——正如人生,不必事事填满,留些空隙,反而能见真意。
《兰亭集序》里的文人,在“天朗气清”里饮酒赋诗,没有刻意追求热闹,却因“一觞一咏”的自在,留下千古佳话。他们的“乐”,不是满溢的喧嚣,而是留白般的从容:不逼自己写传世之作,只随心意抒发,反而成就了自然的真情。反观现在有些聚会,人人捧着手机,看似热闹,心却隔着屏幕,倒不如留白的相聚——哪怕沉默,也能感受彼此的存在。
李密在《陈情表》里,没有堆砌华丽辞藻,只以“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平实诉说,打动了晋武帝。他的表文像一幅留白的画:不说自己如何有才,不说朝廷如何不该催,只把“孝”与“忠”的矛盾轻轻铺开,让对方看见他的两难。这种不把道理说尽的智慧,恰是留白——留出让人共情的余地,比强辩更有力量。
生活里的留白,是不把日程排满,留些时间读无用的书、做无用的事;是与人相处时,不追问隐私,留些尊重的距离;是面对选择时,不急于决断,留些空间想清楚内心。就像《病梅馆记》里的梅,被过度修剪反而成“病”,保留自然的姿态,才见风骨。人也一样,被琐事填满的生活容易疲惫,留些空白,才能透气、生长。
留白不是偷懒,是懂得取舍;不是空洞,是藏着深意。中国画因留白而灵动,人生因留白而从容——留点空隙给生活,也给心灵。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②段提到《兰亭集序》有何作用?
3. 分析“就像《病梅馆记》里的梅,被过度修剪反而成‘病’”在文中的含义。
4. 联系生活,谈谈你对“生活里的留白是尊重的距离”的理解。
5. 作者认为“留白不是空洞,是藏着深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五、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鸿门宴》中,刘邦在危险中坚守“隐忍”,最终脱险;樊哙坚守“忠义”,闯帐护主。
材料二:《陈情表》里,李密坚守“孝道”,暂缓赴任,侍奉祖母。
材料三:《病梅馆记》中,龚自珍坚守对“自然本性”的追求,疗救病梅。
请结合材料,以“坚守的力量”为主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B(A项“瞋目”应为chēn mù;C项“修禊”应为xiū xì;D项“诟厉”应为gòu lì)
2. B(A项“不胜杯勺”应为“不胜杯杓”;C项“放浪形骇”应为“放浪形骸”;D项“孤癖”应为“孤僻”)
3. C(A项“赐之卮酒”后应为逗号;B项“至于成立”后应为分号;D项“乃誓疗之”后应为逗号)
4. B(B项是借代,“杯杓”代酒;其他三项是比喻)
5. C(“玉玦”暗示“决断”,非“当机立断杀刘邦”,范增希望项羽决断,项羽未应)
6. D(晋武帝同意,既因亲情,也因李密表文体现的“忠”——承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符合治国需求)
7. A(本文不仅描绘盛况,更借集会抒发对生死的感慨)
8. D(文末体现作者对人才被摧残的痛心及对个性解放的坚守,有深层寄托)
9. B(A项缺主语,删“通过”或“让”;C项“能否”与“是否”搭配,但“临危不乱”与“积累智慧勇气”逻辑成立;D项“近代”应为“清代”)
10. B
二、填空题
1. 其意常在沛公也
2. 但以刘日薄西山
3. 仰观宇宙之大
4. 曲
5. 史家之绝唱
6. 除臣洗马
7. 或因寄所托
8. 悉埋于地
9. 书圣
10. 龚自珍
三、课内阅读
(一)
1. 沛公的话先强调“戮力攻秦”的旧情,弱化矛盾;再称“不自意先入关”,降低姿态;最后归罪“小人之言”,给项羽台阶,体现其善辩和隐忍。
2. 体现项羽胸无城府、刚愎自用的性格——轻易泄露告密者,既暴露自己缺乏谋略,也断了日后获取信息的可能。
3. 细节写出范增急于杀刘邦的心情,“数目”“三示”表现其焦虑;而项王“默然不应”形成对比,为后文鸿门宴的结局埋下伏笔。
4. 项伯的行为阻止了项庄刺杀刘邦,暂时化解危机,为刘邦后来借故逃脱提供了时间,是情节转折的关键。
(二)
1. 作者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为自己“终养祖母”找依据——既然朝廷推崇孝,就应理解他的选择,让请求更具合理性。
2. 以对称句式强调母孙相依为命的关系,语言朴实却情感浓烈,突出“不能废远”的必然性,比空喊孝心更有说服力。
3. 这句话将“尽节于陛下”与“报养刘”的时间对比,说明先尽孝再尽忠的可行性,既表达对朝廷的忠诚,又强调尽孝的迫切,让晋武帝难以拒绝。
4. 表达了作者若能如愿终养祖母,定会以死报答朝廷的决心,既显诚意,又打消朝廷对其“不忠”的疑虑。
四、课外阅读
(一)
1. 人生不必事事填满,留些空隙(留白),反而能见真意(从容)。
2. 以《兰亭集序》文人聚会的“自在”为例,说明留白般的从容能成就真情,论证中心论点,同时呼应课文,增强说服力。
3. 这句话以梅被过度修剪成“病”类比人生被琐事填满会疲惫,说明留白(保留自然状态)的重要性,强调生活需要透气的空间。
4. 示例:朋友间不追问收入、感情等隐私,同事间不过度干涉工作方式,这种不越界的距离,能让关系更长久——就像不追问他人不愿说的事,是对对方的尊重。
5. 文中的留白是指生活中的取舍(如留时间给心灵)、相处中的尊重(如不追问隐私),这些看似“空白”的行为,实则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体谅,因此有深意。
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