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B卷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拓展板块上册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参乘(cān shèng) 刀俎(dāo zǔ) 何辞为(hé cí wéi)B. 洗马(xǐ mǎ) 逋慢(bū màn) 日笃(rì dǔ)C. 癸丑(guǐ chǒu) 会稽(kuài jī) 骸筋(hái jīn)D. 夭其稚枝(yāo qí zhì zhī) 孤癖(gū pǐ) 鬻梅者(yù méi zhě)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戮力 瞋目 按剑而跽 秋豪无犯B. 拔擢 优渥 责臣逋慢 历职郎署C. 流觞 弦歌 游目聘怀 世殊事异D. 疏朗 棕缚 明告鬻梅者 毁其盆盎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B.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C.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不然,籍何以至此?B. 大王来何操?C. 沛公安在?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 下列关于《鸿门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次政治会晤,暗藏杀机。B.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他在宴前献策、宴中示意樊哙闯帐,体现了过人的智谋。C. 文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已成为成语,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有正当名目,实则另有企图。D. 鸿门宴的结局是刘邦被杀,项羽称霸——这体现了项羽的果断和刘邦的无能。6. 下列对《陈情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情”即陈述衷情,本文的“情”既包括对祖母的孝心,也包括对朝廷的忠心。B. 文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一句,表达了李密对晋武帝统治的感激。C.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用比喻写出朝廷催促赴任的急迫,反衬李密的两难。D. 李密最终“辞不赴命”,是因为他不愿为晋朝效力,只想隐居侍奉祖母。7. 下列关于《兰亭集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兰亭集会的缘由、过程和感慨,层次清晰。B. “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核心感慨,既承认生命短暂,又强调要珍惜生命。C. 文中描写兰亭环境用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等句,画面感强。D. 作者认为“信可乐也”的“乐”,源于自然之美、聚会之欢和人生之顺。8. 下列对《病梅馆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借梅议政,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直接谴责摧残人才的社会风气。C. 作者“疗梅”的行为,象征着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对人才的爱护。D. 文中“病梅”仅指形态扭曲的梅,没有其他象征意义,体现作者对梅的关注。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不仅是书法家,还是文学家,他的作品清新自然。B. 通过学习《病梅馆记》,使我们懂得了要尊重事物的自然本性,不能强行扭曲。C. 能否写出像《陈情表》这样感人的文章,关键在于是否有真挚的情感。D. 鸿门宴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暗示着项羽和刘邦未来的命运走向是不同的。10.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您的大作我已看完,写得太差了,建议您重新修改。B. 明天我去你家拜访,你把地址发给我,务必等我。C. 这是我的一点小礼物,不成敬意,还请您收下。D. 这次比赛我肯定能赢,你们就等着看我拿冠军吧。二、填空题1. 《鸿门宴》中,“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项羽军队的残暴。2. 《陈情表》里,“臣以险衅,________________,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写出李密自幼的不幸。3. 《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悟言一室之内”,描写了文人在室内畅谈的情景。4. 《病梅馆记》中,“文人画士之祸之烈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梅被摧残的痛心。5. 《鸿门宴》选自《史记》,该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______五部分。6. 《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写出李密很晚才有儿子,家族人丁单薄。7. 《兰亭集序》里,“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体现了作者对生死的看法。8. 《病梅馆记》中,“梅之欹、之疏、之曲,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梅的自然之美。9.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______(节日)与文人聚会后所作,这一节日有踏青、临水祈福的习俗。10. 《陈情表》中的“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的______,多用于表达忠诚和愿望。三、课内阅读(一)阅读《兰亭集序》选段,回答问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 这段话的核心感慨是什么?2. 如何理解“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 作者为什么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 文末“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有何用意?(二)阅读《病梅馆记》选段,回答问题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1.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 作者为什么说“梅以曲为美……密则无态”是“固也”?3. 分析“斫其正,养其旁条……遏其生气”的表达效果。4.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四、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抉择里的初心刘邦在鸿门宴上,是留下送死还是借口逃脱?李密面对朝廷征召,是赴任当官还是留下侍亲?人生处处是抉择,而抉择的背后,藏着一个人的初心——那个最想守护的东西。刘邦在鸿门宴上的抉择,藏着“活下去”的初心。他可以硬气地对抗项羽,但他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于是低头谢罪、借故离席。这不是懦弱,是为了日后“得天下”的初心——不逞一时之勇,才是对目标的坚守。生活里的抉择也一样:学生为了高考放弃娱乐,不是不爱玩,是记得“想上大学”的初心;上班族加班赶项目,不是不怕累,是记得“想做好工作”的初心。李密的抉择,藏着“孝”的初心。朝廷征召是荣耀,他不是不动心,但“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忠”与“孝”之间,他选了先尽孝。这个抉择让他可能被误解为“抗旨”,但他宁愿承担风险,也要守住对祖母的承诺。就像有人为了照顾生病的家人,放弃高薪工作——旁人可能觉得“不值”,但对他来说,守住初心比名利更重要。龚自珍的抉择,藏着“护本性”的初心。他可以像别人一样,对病梅视而不见,但他偏要“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这个抉择在当时可能被笑“迂腐”,但他知道,梅的本性不该被扭曲,人的本性也一样。就像现在有人坚持手工做老手艺,不是不知道机器更高效,是想守住手艺里的匠心——初心有时就是这样,不随波逐流,只认该守护的东西。抉择时的犹豫、挣扎,其实是初心在和诱惑打架:刘邦要对抗“面子”的诱惑,李密要对抗“功名”的诱惑,龚自珍要对抗“随俗”的诱惑。而最终的选择,会让初心更清晰——就像穿过迷雾看见灯塔,抉择过后,才更知道自己最想守护什么。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第②段以刘邦的抉择为例,有何作用?3. 分析“抉择时的犹豫、挣扎,其实是初心在和诱惑打架”的含义。4. 联系生活,谈谈你“为初心做过的一次抉择”。5. 结合全文,说说“初心”对抉择的意义。五、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鸿门宴》中,刘邦选择暂时退让以图长远,项羽选择妇人之仁错失良机。材料二:《陈情表》里,李密选择侍奉祖母暂缓赴任,体现了对亲情的重视。材料三:《病梅馆记》中,龚自珍选择疗救病梅,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性的守护。请结合材料,以“抉择与初心”为主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B卷答案一、选择题1. C(A项“何辞为”应为hé cí wéi(此处“为”读wéi);B项“洗马”应为xiǎn mǎ;D项“孤癖”应为“孤僻”,且“癖”读pǐ)2. B(A项“秋豪无犯”应为“秋毫无犯”;C项“游目聘怀”应为“游目骋怀”;D项“盆盎”应为“盆盎”(正确,但“棕缚”正确))3. C(A项“良曰”后引号内应为逗号;B项分号应为逗号;D项“呜呼”后应为逗号)4. D(D项是定语后置,其他三项是宾语前置)5. D(鸿门宴结局是刘邦逃脱,项羽失去杀刘邦的机会,体现项羽的优柔寡断)6. D(李密“辞不赴命”是因祖母病重,他承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并非不愿为晋朝效力)7. D(作者的“乐”源于自然、聚会和对生命的热爱,而非“人生之顺”)8. D(“病梅”象征被摧残的人才,有深层寄托)9. A(B项缺主语,删“通过”或“使”;C项正确;D项“未来的命运走向是不同的”与“暗示”重复)10. C二、填空题1. 刑人如恐不胜2. 夙遭闵凶3. 或取诸怀抱4. 至此哉5. 表6. 门衰祚薄7.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8.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9. 上巳节10. 文体三、课内阅读(一)1. 核心感慨是对生死的思考:生命短暂,欢乐易逝,死生是人生大事,令人感慨。2. 这句话写出人遇到喜欢的事物时,会暂时沉浸在快乐中,忘记时光流逝,体现了对“乐”的真实感受;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为后文写“悲”做铺垫。3. 作者认为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是虚妄的,因为生命真实存在,长短不同是事实,死亡确实令人悲伤,不能强行等同。4. 作者希望后人读到这篇序时,也能产生类似的人生感慨,说明对生死的思考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让文章的感慨更具普遍性。(二)1. 中心意思是谴责文人画士为追求病态审美,指使百姓摧残梅,导致江浙之梅皆病。2. 作者先承认“梅以曲为美”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固也”),再转折指出不能因此强行扭曲梅的自然生长,为后文批判“斫直、删密”做铺垫,显得论证更客观。3. 这组短句列举了摧残梅的具体行为,句式整齐却语气急促,像在控诉,突出了梅被扭曲的残酷,表达作者的痛心和愤怒。4. 这句话蕴含着作者对梅被摧残的痛惜,对文人画士病态审美的愤怒,以及对这种风气危害之烈的震惊。四、课外阅读(一)1. 人生处处是抉择,而抉择的背后,藏着一个人的初心——那个最想守护的东西。2. 以刘邦在鸿门宴上选择“低头谢罪”为例,具体论证抉择背后是对“活下去、得天下”初心的坚守,呼应课文,使论证更具体、有说服力。3. 这句话用比喻说明抉择时的挣扎,是因为初心(如李密的孝)与诱惑(如功名)产生冲突,人们在两者间犹豫,最终的选择会显露出更想守护的初心。4. 示例:周末有朋友约玩游戏,但我记得“期末考进步”的初心,选择在家复习——这个抉择让我守住了对目标的承诺。5. 初心是抉择的依据:它让人在犹豫时知道该守护什么(如刘邦守护目标,李密守护孝心);初心也让抉择更坚定,不被诱惑动摇,最终不后悔。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