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我会写好字。
衡 隔 妨
堡 筑 枚
2.看拼音写词语。
二、信息匹配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间隔( ) [A.jian B.jiàn] 勉强( ) [A.qiǎng B.qiáng]
拐弯( ) [A.guǎi B.guǎn] 平衡( ) [A.hén B.héng]
削弱( ) [A.xuē B.xiāo] 廉耻( ) [A.liá B.lián]
4.选词填空。
需要 需求
(1)大规模的广告宣传能引起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反常( )。
(2)如果你想到月球上去,就( )搭乘速度更快的工具了。
连续 继续 持续
(3)这场风波一直( )了近半个月才平息下来。
(4)她已经( )三年获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
(5)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 )前进。
5.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透:①穿通,通过;②极度;③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④显露。
(1) “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 )
(2)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
(3)这花白里透红,美极了。( )
6.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既……又…… 如果……就…… 不但……而且…… 即使……也 ……
(1)( )敌人来了,我们(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
(3)( )进了活道,敌人( )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 )有“警戒洞”,( )有“迷惑洞”。
三、填空题
7.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晋代陶渊明用“盛年不重来, 。 ,岁月不待人”告诫我们应该趁年富力强及时努力,岁月流逝,它是不会停下来等待任何一个人的。
(2)表弟非常贪玩,认为现在还小就要多玩玩,学知识是长大后的事。你会用岳飞的“ , 。”来劝告他。
(3)东晋葛洪曾用“ , ”告诫我们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工夫。
(4)“多少事, ;天地转, 。一万年太久, 。”这是毛泽东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发出的感慨。
四、语言表达
8.语文运用题。
浩浩的阅读能力比较差,阅读速度更是落后别人一大截,考试的时候,往往别人把阅读题都做完了,他却连文章还没读完。为此,他向你虚心求教,请你给他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你会怎样说呢?(至少写三条)
五、句子训练
9.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改为反问句)
10.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 手电筒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11.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
卢沟桥烽火(节选)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hè hē)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 以)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既 即)严(辞 词)拒绝。
②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泄 泻)在卢沟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③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日军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日军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xiě xuè)四(渐 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军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12.用“√”选择正确的汉字和拼音。
13.带着问题阅读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小明读完短文产生了疑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呢?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起因 经过 结果
14.从“ ”等词语可以看出“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从“ ”等词语可以体会到我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从“ ”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1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颂我军官兵?
阅读。

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②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对夜空中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③在上海一个小小的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B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④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⑤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⑥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儿,我的眼睛也C了。
16.依次填入A、B、C文中三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哀诉 赞叹 润湿 B.哀诉 凄切 闪亮 C.欣喜 凄切 润湿 D.欣喜 赞叹 闪亮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排比 B.拟人
18.“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中的“他们”是指 ,“安慰”是指 。
19.“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这些眼睛”是指 。
20.本文以“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七、书面表达
21.习作
题目:我敬佩的一个人
在我们周围,值得我们敬佩的人有很多。他们的哪些事迹或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得到我们的敬佩的呢?
要求:
(1)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
(2)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3)400字左右。
《第2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书写时要注意“衡、隔、筑”等易错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字要写在格子的中间,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喷”“箭”“圈”“置”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3. B A A B A 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间”读“jiān”时,意思是方位词;读“jiàn”时,意思是隔开、不连接。
“间隔”指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间”表示隔开,读“jiàn”。故选B。
“强”读“qiáng”时,意思是力量大;读“qiǎng”时,意思是勉强。
“勉强”指能力不够,还尽力做,或不是心甘情愿的,“强”取勉强的意思,读“qiǎng”。故选A。
拐弯(guǎi wān):意思是转变方向。故选A。
平衡(píng héng)”:意思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也指物体保持稳定、不倾斜的状态。故选B。
“削”读“xiāo”时,意思是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读“xuē”时,意思是减少、减弱。
“削弱”指力量、势力等变弱,“削”取减弱的意思,读“xuē”。故选A。
廉耻(lián chǐ):指廉洁的操守和羞耻的感觉,是做人知进退、明是非的道德准则。故选B。
4. 需求 需要 持续 连续 继续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需要:动词,指事物本身应该具备或必须得到满足的条件。
需求:名词,指由欲望或购买力形成的对商品、服务的要求。
(1)句中“引起”后需接名词,且“消费者对商品”的表述指向市场层面的客观要求,故选“需求”。
(2)句中“就”后需接动词,表达“必须具备”的客观必要条件,故选“需要”。
连续:动词,指一个接一个,中间没有间断。
继续:动词,指连下去,延长下去。
持续:动词,指延续不断。
(3)句中“近半个月”强调风波的状态长时间延续,故选“持续”。
(4)“三年”表示时间上一个接一个的连贯周期,“获得冠军”是连续发生的动作,故选“连续”。
(5)“关掉发动机”后火箭在原有运动状态下继续行进,强调“在原有基础上延续”,故选“继续”。
5. ① ② ④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1)“透”在这里指毒气试图穿过吊板进入,意思是“穿通,通过”,句中“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强调阻止毒气通过吊板,符合“穿通”的含义。故选①。
(2)这里的“透顶”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敌人的扫荡行为达到了极其毒辣的程度。在这个语境中,“透”用来加强“毒辣”的程度,表示其程度之深,几乎达到了顶点。由于“透”在这里不是直接描述动作或状态,而是用来加强程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隐喻性的“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但更贴近其含义的是表达一种极致或顶点的状态。故选②。
(3)“透”在这里描述颜色从白色中显露出来,意思是“显露”,句中“白里透红”指花瓣白色中透出红色,是一种视觉上的显露,符合“显露”的含义。故选④。
6. 如果 就 既 又 即使 也 不但 而且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和选词填空。
(1)句子表达“敌人来了”是条件,“钻到地道里去”是结果,属于条件关系。故用“如果……就……”。
(2)句子描述洞里藏身的两个优点(不气闷、不嫌暗),属于并列关系,无轻重之分。故用“既……又……”。
(3)句子表达“进了活道”是假设情况,但结果“过不了关口”仍成立,属于让步关系(即使A,也B)。故用“即使……也……”。
(4)这是一个递进关系句,强调地道里除了有“警戒洞”,还有更进一步的“迷惑洞”。故用“不但……而且……”。
7.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不饱食以终日 不弃功于寸阴 从来急 光阴迫 只争朝夕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与默写。
(1)书写时注意“晨”“勉”“励”的正确写法。
(2)结合“表弟非常贪玩,认为现在还小就要多玩玩,学知识是长大后的事”可知,此处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表达了作者珍惜时光、及时奋发,以免年老时后悔莫及的思想感情。书写时注意“等”“悲”的正确写法。
(3)结合“告诫我们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工夫。”可知,此处填“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出自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意思是:不要整日就只是吃饱喝足,不要因为懒惰少花一点时间造成功亏一篑。告诫人们不要沉溺安逸虚度光阴,要珍惜点滴时间用于自我提升和有益之事 。 书写时注意“饱”“弃”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急”“迫”的正确写法。
8.①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②带着问题读。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继续往下读。③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根据题干“浩浩的阅读能力比较差,阅读速度更是落后别人一大截,考试的时候,往往别人把阅读题都做完了,他却连文章还没读完。为此,他向你虚心求教,请你给他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可知,浩浩的阅读速度较慢。因此学生应围绕“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的相关技巧来作答。
示例:
(1)在阅读中,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对故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上,做到眼到、心到;
(2)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不要停下,不要回读,可以做好标记,读完后再来进行记录和统计;
(3)抓住关键词,连词成句地读,尽量一眼看到更多的词句;
(4)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重读,还可以通过开展讨论来深化理解。
9.鸵鸟难道不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吗?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陈述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
本题可以按照方法改成:加上反问词“难道”,“应该”改为“不应该”,加上语气词“吗”,“。”变“?”,改为:难道鸵鸟不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吗?
10.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手电筒立刻就会出现一束光柱。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按下手电筒的开关”表示在某种条件下,“会出现一束光柱”是上述条件产生的结果,句子前后是条件关系。可以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一……就……”或者“只要……就……”。
句子合并为:我们一按下手电筒的开关,手电筒立刻就会出现一束光柱。
11.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原句“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中,主语是“猎豹”,宾语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改变语序后,将宾语“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提前作为主语,形成新句“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这样调整语序后,句子意思完全不变,仍然表达“猎豹在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核心含义。
示例: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12.hè 以 即 辞 泻 xuè 溅 13. 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 “搜查”,遭中国士兵拒绝 日军首先开火,中国守军还击,因众寡悬殊退守宛平县城;次日凌晨,日军进攻宛平城,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 日军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14. 蓄谋已久、偷偷地、摸来;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出了县城; 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15.英勇无畏、同仇敌忾、奋勇当先、视死如归、保家卫国。
【导语】这篇节选生动再现了“卢沟桥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文章通过三个段落清晰展现了事件发展的完整脉络:日军蓄意挑衅→双方交火→我军英勇反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既揭露了日军“蓄谋已久”的侵略本质,又凸显了中国守军“同仇敌忾”的英勇形象。语言描写富有画面感,“刀光闪闪”“鲜血四溅”等细节描写极具感染力,成功塑造了爱国将士的英雄群像。全文叙事紧凑,情感充沛,既是一篇优秀的历史纪实,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12.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及选字填空。
“喝”读hē时,1、吸食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饮。2、特指喝酒。3、同“嗬”。读hè时,1、大声喊叫。
“血”读xiě时,1、〈口〉义同“血”(xuè)。读xuè时,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同一祖先的。3、气质刚烈、热诚。
喝问(hè wèn):大声地质问或责问,语气严厉。
已:表示动作完成或时间过去。
以:表示凭借、依据或目的。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这显然是蓄谋(已 以)久的挑衅行为”可知,“蓄谋已久” 指谋划很久了。故选“已”。
既:表示已经发生或两种情况并存。
即:表示立刻、就是或接近。
辞:指言辞、告别或推却。
词:指语言中的最小意义单位或特定表达。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既 即)严(辞 词)拒绝”可知,“当即”表示马上、立即。故选“即”;“严辞拒绝”指用严厉的语言拒绝。故选“辞”。
泄:指液体或气体排出,或秘密外传。
泻:特指液体快速流动或腹泻。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泄 泻)在卢沟桥面上。”可知,“倾泻”指(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故选“泻”。
鲜血(xiān xuè):刚从体内流出的血,颜色鲜红。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渐 溅)”可知,“鲜血四溅”形容血液因外力冲击向周围猛烈飞散的情景,通常伴随突发性暴力事件或严重创伤。故选“溅”。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起因: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辞拒绝。”可知,日军蓄意挑起事端,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士兵拒绝,这是事件爆发的起因 。故可概括为: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军队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到宛平城内“搜查”,遭中国士兵拒绝。
经过: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文章第③自然段“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日军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日军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可知,事情经过是日军开火,中国守军还击,后因众寡悬殊暂时退守,第二天凌晨日军再次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反抗,故可概括为:日军向中国军队开火,中国守军还击,因众寡悬殊暂时退守宛平县城;第二天凌晨,日军再次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还击。
结果: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军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可知,事情的结果是日军被杀得狼狈而逃,故可概括为:日军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1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关键信息提取能力。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可知,“偷偷地”表明日本军队行动隐蔽,不想被中国守军提前察觉,其目的就是为后续的挑衅和进攻做准备;“摸来”强调了他们行动的鬼鬼祟祟,生怕暴露意图;“蓄谋已久”更是直接点明这次行动是日本侵略者经过长时间策划和准备的结果,他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试图进入宛平城“搜查”,这只是发动侵略的幌子,充分体现出“事变”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文章第③自然段“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日军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日军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可知,“同仇敌忾”体现了中国守军面对日军的侵略,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凝聚力;“奋起还击”表明中国守军在遭受日军攻击时,积极主动地进行反击,展现出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举起明晃晃的大刀”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中国守军英勇无畏的形象,大刀象征着他们与敌人搏斗的决心和力量;“冒着敌人的炮火”凸显出中国守军所面临的危险和恶劣的战斗环境,但他们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冲向前线;“冲出了县城”体现了中国守军的果敢和勇猛,他们不局限于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出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这些词语充分展现了我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军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可知,“人仰马翻”描绘出日军在与中国守军的战斗中,被打得混乱不堪的场景,人和马都失去控制,形象地展现出日军的惨败状态;“哭爹喊娘”生动地刻画了日军士兵在战斗中被中国守军打得惊恐万分、痛苦不堪的模样,他们失去了往日的嚣张气焰,只能无助地呼喊;“狼狈而逃”则进一步强调了日军失败的彻底性,他们已经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只能慌乱地逃跑,狼狈至极,这些词语充分体现出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15.本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感悟与词语运用能力。
仔细阅读这篇短文后,可以用英勇无畏、同仇敌忾、奋勇抗敌、视死如归等词语来赞颂我军官兵。文中详细描述了卢沟桥事变时中国守军面对日军的无理挑衅和猛烈进攻所展现出的精神与行动,当日军偷偷摸来并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率先开火,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即便因众寡悬殊暂时退守,在次日凌晨面对日军再次进攻时,他们依然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英勇的中国守军还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县城与日军搏斗。“英勇无畏”体现了我军官兵在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时毫不害怕,勇敢地投入战斗;“同仇敌忾”反映出全体官兵团结一心,共同对抗敌人;“奋勇抗敌”强调了他们积极主动地与日军战斗,毫不退缩;“视死如归”则突出了他们在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这些词语都能很好地赞颂我军官兵在卢沟桥事变中的英勇表现。
16.A 17.B 18. 人世间的不幸者 星星带给他们的心灵慰藉,让他们在痛苦中得到温暖和希望 19.天幕上闪烁的明星 20.“星”象征着那些给不幸者以安慰和希望的美好事物,寄托着作者对温情与光明的追求,表达了星星在人们灵魂深处的慰藉作用和永恒价值。
【导语】这篇《星》以细腻的笔触构建了星空与人类情感的深刻对话。通过比利时小职员、德国音乐家和作者自身三个维度的星空凝视,层层递进地展现星辰作为精神慰藉的永恒意象。文中“眼睛”“祝福”“春雨”等隐喻形成诗意闭环,将物质星辰升华为承载苦难、净化灵魂的精神符号。尤其“在我的天空里星星不会坠落”一句,以存在主义式的宣言,将星空转化为个体生命的内在光明,完成从自然观察到心灵救赎的审美跨越。
1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结合第②段“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可知,这里指向“不幸者”的痛苦倾诉,所以用“哀诉”。“欣喜”与“不幸者”矛盾。
结合第③段“‘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可以看出,老伦蒙用“美丽”“纯洁”形容星星,语气含赞美,所以用“赞叹”。“凄切”与音乐家高贵情感不符。
结合第③段“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第⑤段“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可知,这里作者因“星星不会坠落”的感悟产生共鸣,眼眶湿润,所以用“润湿”。“闪亮”与前文“润湿”缺乏关联。
故选A。
1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第⑤段“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中,将星星赋予“关心”“望着”“从不厌倦”等人的动作和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8.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段“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可知,“他们”指人世间遭遇不幸、痛苦的人。
结合第⑤段“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可知,星星的永恒与美好,让不幸者在痛苦中感受到希望、温暖与精神寄托,缓解内心的孤独与苦难。
19.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⑤段“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可知,“它们”指代前文中“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故“这些眼睛”指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20.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星”贯穿全文,表层意象指现实中仰望的星群。在精神层面又象征永恒的美好,给不幸者以心灵安慰,驱散痛苦。作者更是以“星星不会坠落”暗示对理想的坚守,即便身处困境,内心的希望如星星般永不熄灭。全文以“星”为线索串联不同人物的故事,使“苦难中寻求希望”的主题更集中、深刻。
21.例文:
我敬佩的一个人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敬佩的人,他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各自闪耀的独特的光芒,然而,最让我敬佩的是我的邻居李爷爷。
李爷爷是一位退休教师,虽年逾古稀,但他依然精神抖擞,目光中透露着智慧和慈爱,他总是面带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李爷爷最为人称道的品质便是他的热心肠,小区里大事小事,只要他知道都会主动帮忙。记得有一次,小区的下水道堵了,污水四溢,恶臭扑鼻,给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物业人员一时半会儿还赶不过来,李爷爷得知后二话不说回家拿来工具。挽起袖子就开始疏通下水道,他不嫌脏,不嫌累,在烈日下忙碌了。几个小时终于解决了问题,当他站起身来,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脸上也沾满了污渍,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不仅如此,李爷爷还非常注重环保,他经常在小区里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大家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天都会在小区里捡垃圾分类处理,在他的影响下,小区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小区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美。
李爷爷的这些品质和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热心,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责任。他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我相信在他的影响下,我也会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一、审题。
要求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二、立意。
在写我最敬佩的人是可以选择那些具有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人物,所选的人物可以是身边的普通人利益要突出这个人对自己的影响,传达出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或修辞式开篇,点明自己最敬佩的那个人是谁。
中间:详细描述这个人令人敬佩的品质和事迹,可以列举具体的事例来展现品质。在描述事例时注意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可以适当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这个人的与众不同。
结尾:深化文章主旨,再次强调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以及他对自己的影响和启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