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工整地抄写下面的语句。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看拼音写词语
二、信息匹配
3.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屹立(yì qǐ) 稻穗(shuì suì) 贯通(gàn guàn)
田埂(gěn gěng) 习俗(sú shú) 蒙昧(wèi mèi)
4.选词填空。
满足 满意
(1)沟水汩汩,很( )地响着。
(2)小花猫在屋顶上( )地晒着太阳。
柔和 温和
(3)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 )。
(4)妈妈用( )的目光注视着我和妹妹。
5.按要求完成下面词句练习。
①繁华 ②璀璨 ③高楼林立 ④依山傍水
⑤鸡犬相闻 ⑥肥沃 ⑦静谧 ⑧车水马龙
⑨灯火辉煌 ⑩炊烟袅袅
李林去了乡下姥姥家,他看到的景色可以用词语 来形容;王芳跟随爸爸妈妈去到了大都市上海,她看到的景象可以用词语 来形容。(填序号)
三、填空题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 )并进 ( )( )欲聋 ( )( )无声
( )天( )地 ( )彻( )霄 ( )声( )语
( )( )欲坠 ( )( )私语 ( )( )声息
(1)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 般涌来。
(2)夏日的夜晚山里静悄悄的,只有昆虫在 。
(3)精彩的表演结束了,会场上爆发出 的掌声。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在括号内填写对应的四字词语)
四、语言表达
8.表达交流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请写两条建议。
五、句子训练
9.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这句话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一幅 图。“低垂着 头”说明 ,“银毯”指的是 。
六、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 )。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0.按原文内容填空
11.作者按 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从“ ”“ ” “ ”这几个词组可以看出来。
12.作者是从 、 这两个方面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14.语段中把浪潮比作 、 和 ,让我们仿佛看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读类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
游庐山瀑布(节选)
①李白有诗赞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确,庐山的瀑布有着一泻千里的气势。
②迈入庐山风景区,你便会觉得空气无比(清晰 清新)。猛吸两口,令人心旷神怡。走着走着,感觉树木越来越密,色彩越来越绿,而瀑布声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先是一阵“哗哗”声,越近越觉得有狂风巨浪向我们袭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③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瀑布的脚下。凉丝丝的水花(1),落到水面时还在蹦跳着,像在欢呼,似在嬉戏。抬头望去,一匹长长的白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地飘下来,让你忍不住(惊叹 惊奇)!
④忽然,天空中下起了一阵银珠似的急雨,瀑布更加(壮丽 壮观)了。雨水夹杂着瀑布的水花(2)。
⑤雨过天晴,太阳光折射出一道道彩虹。彩虹仙子大概正坐在彩桥上凝神(赞赏 欣赏)庐山美景呢!彩虹给庐山瀑布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彩虹下的庐山瀑布更壮观,更动人。
⑥自古以来,庐山瀑布以它无穷的魅力赢得过多少文人墨客的青睐啊!的确,它的美是那么令人心醉,它是自然界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15.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并画上“√”。
16.把下列两个短句分别还原到文中(1)(2)两处。
A.像赛车在大道上疾驰 B.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1) (2)
17.选一选,填序号。
(1)描写庐山瀑布声音的是( )。 (2)描写庐山瀑布形状的是( )。
A.一匹长长的白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地飘下来。
B.先是一阵“哗哗”声,越近越觉得有狂风巨浪向我们袭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18.第④⑤自然段各写了怎样的瀑布 请选一选,填序号。
第④自然段写了,( ),第⑤自然段写了( )
A.彩虹下的瀑布 B.急雨中的瀑布
19.第⑥自然段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是指 。
20.请抄写短文中运用的精彩的四字词语,至少抄写六个。
21.如果你是庐山风景区的小导游,请你用一两句话向游客介绍庐山瀑布。
七、书面表达
22.快乐习作。
题目:____________真美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选择你周围的一处美丽的景物写下来;
2.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有条有理,内容具体,适当运用好词好句。
《第1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书写时要注意“景、深、照”等易错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字要写在格子的中间,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潮”“滚”“牵”“霎”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yì suì guàn
gěng sú mèi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屹立(yì lì):常用来形容物体或人坚定地站立。
稻穗(dào suì):指水稻等农作物成熟后聚生在茎顶端的花或果实部分。
贯通(guàn tōng):有连接、沟通,或对知识、道理等透彻理解等意思。
田埂(tián gěng):是田间稍高于地面的狭窄小路。
习俗(xí sú):指民间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蒙昧(méng mèi):有未开化、不懂事理,或愚昧、糊涂等含义。
4. 满意 满足 柔和 温和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满足:感到已经足够,不再有更多的需求或愿望。
满意:对某人或某事感到符合心意,认为达到预期标准。
(1)结合句子语境,这里将沟水流动的状态拟人化,仿佛它因内心符合心意而发出声响,“满意”更能体现这种拟人化的主观感受;故选“满意”。
(2)结合句子语境,小花猫晒太阳是对温暖环境的享受,“满足”更能体现其惬意的状态;故选“满足”。
柔和:温和而不强烈,常形容光线、声音、性格等柔软舒适。
温和:形容人的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3)结合句子语境,月光通常给人以温和、不刺眼的感觉,用“柔和”来修饰月光,能够精准地描绘出月光的特质,让人仿佛看到那轻柔、静谧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故选“柔和”。
(4)结合句子语境,妈妈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我”和妹妹,体现出妈妈目光中蕴含的慈爱、和蔼,让“我”和妹妹感受到温暖和关怀,突出了妈妈温柔的形象;故选“温和”。
5. ④⑤⑥⑦⑩ ①②③⑧⑨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分类。
①繁华:指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城镇、街市等地方经济发达,商业兴盛,人口密集,活动丰富。
②璀璨: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常用来形容珠宝、星光、灯光等闪耀明亮的事物。
③高楼林立:高高的楼房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形容城市中高楼大厦很多且分布密集。
④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形容环境优美,自然条件优越。
⑤鸡犬相闻:指鸡鸣狗叫的声音都能相互听见,常用来形容乡村或偏远地区村落之间距离较近,生活气息浓郁。
⑥肥沃:指土地含有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富饶、肥美,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⑦静谧:形容环境安静,没有声响,十分宁静。
⑧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⑨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耀眼,光辉灿烂的景象,通常用来描绘城市或建筑物在灯光照耀下的繁华夜景。
⑩炊烟袅袅:指古时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也形容摇曳貌,飘动貌,现在多用以形容乡村生活的宁静和闲适。
李林去乡下姥姥家,看到的是乡村景色。乡村一般有山有水,环境安静,能听到鸡鸣狗叫,还能看到做饭时升起的袅袅炊烟,土地也比较肥沃,适合种植农作物。所以可以用依山傍水、鸡犬相闻、肥沃、静谧、炊烟袅袅来形容。故依次选④⑤⑥⑦⑩。
王芳去的是大都市上海,城市中到处是高高的楼房,夜晚灯光闪耀,街道上车很多,非常热闹繁华。因此可以用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来形容。故依次选①②③⑧⑨。
6. 齐 头 震 耳 鸦 雀 漫 卷 响 云 低 细 摇 摇 窃 窃 悄 无 漫天卷地 窃窃私语 震耳欲聋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齐头并进 :指几方面不分先后地一同进行。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非常大,几乎要把耳朵震聋了。
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漫天卷地 :形容风沙、大雪、暴雨等铺天盖地而来,气势汹汹。
响彻云霄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 :形容小声地说话,声音轻柔细腻。
摇摇欲坠 :形容非常不稳定,仿佛马上就要掉下来或垮塌。
窃窃私语 :形容私下里小声说话,不敢大声,以免被人听见。
悄无声息 :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儿声响。
(1)句子描述潮水余波的铺天盖地而来,“漫天卷地” 常用来形容巨大动静,符合“般涌来”的比喻。故选“漫天卷地”。
(2)句子强调山中安静,昆虫声音细小,“窃窃私语” 可引申为昆虫的轻微鸣叫。故选“窃窃私语”。
(3)句子指掌声响亮,“震耳欲聋” 直接形容声音巨大,贴切描述“爆发出”的掌声。故选“震耳欲聋”。
7.薄雾笼罩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余波未平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
根据对课文《观潮》的理解,可知:
潮来前:
文章在描述潮来前的景象时,提到“江面上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体现出此时的江面风平浪静、薄雾笼罩。
潮来时: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山崩地裂”突出了潮声的巨大和震撼;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漫天卷地”展现了浪潮的磅礴气势,“风号浪吼”强调了潮声的猛烈。
潮去后:
结合文章内容,潮头奔腾西去后,“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说明此时虽然潮头已去,但余波仍在涌动,还未完全平息,“余波未平”这个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潮去后的这一过渡阶段。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最终达到了完全平静的状态。
8.节约用电,离开房间随手关灯,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和保护环境的常识。
题目要求我们写一写“怎么做”,也就意味着要写出具体的做法,怎样保护环境,符合主题,建议应该是简单易行且对环境保护具有实际贡献的方法,语句通顺,合情合理。
示例:1、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多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餐具等。2、积极参与植树活动,增加绿色植被来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3、做好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放,便于后续回收处理利用。4、不要随意践踏草坪,攀折花木,保护自然生长的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9. 拟人 比喻 稻田丰收 稻穗饱满 月光下的稻田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 拟人 和 比喻 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一幅 月光下的稻田丰收 图。
拟人 :“稻穗低垂着头”赋予稻穗人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稻谷饱满沉甸甸的状态,暗示即将成熟。
比喻 :“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将月光照耀下的稻田比作“银毯”,突出其平整、光亮的特点,营造宁静优美的画面。
“低垂着头”说明 :稻穗颗粒饱满,重量使稻秆弯曲,即将成熟。
“银毯”指的是 :月光映照下泛着银光的稻田,展现夜晚田野的静谧与美丽。
10.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山崩地裂 11. 从远到近 从远处 再近些 越来越近 12. 声音 形态 13. 比喻 夸张 14. 白线 水墙 战马
【导语】这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语段颇具艺术感染力。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通过听觉(隆隆声)和视觉(白线、水墙)的双线描写,生动展现潮水奔涌的壮观景象。比喻手法的运用尤为出色,将浪潮比作战马、水墙等,既形象又富有气势。短句的节奏感与潮水推进的动势相得益彰,特别是“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等四字短语的运用,强化了排山倒海般的视觉冲击力。全文通过多感官描写和动态刻画,成功营造出令人震撼的现场感。
10.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默写。
书写时注意“鼎”“静”“接”“裂”的正确写法。
11.本题考查对文章观察顺序的理解与信息提取能力。
结合文中第①自然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第②自然段“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知,文中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以“从远处”点明最初的观察位置;接着“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再近些”体现了观察视角向近处的移动;最后“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越来越近”进一步强调了浪潮不断逼近、观察距离持续拉近的过程。“从远处”“再近些”“越来越近”这三个词组串联起了浪潮从远处出现到逐渐靠近的整个观察过程,完整展现了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让读者能跟随作者的视角,逐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的壮观景象。
12.本题考查对文章描写角度的把握。
作者是从声音、形态这两个方面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文中对声音的描写十分生动,比如文中第①自然段“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一开始就用“隆隆的响声”和“闷雷滚动”的比喻,让读者先从听觉上感受到大潮的到来;随着大潮逼近,又有第②自然段“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声音的震撼力。而在形态方面,作者同样细致刻画,先是第②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展现了大潮初现时的样子;接着第②自然段“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描绘出浪潮靠近时的壮阔形态;最后第②自然段“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大潮奔腾而来的磅礴气势。这声音、形态两方面的描写相互结合,全方位地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13.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中,将浪潮比作千万匹齐头并进的白色战马,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浪潮奔腾时的形态和磅礴气势,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中,“山崩地裂”以及大地被震得颤动,对大潮声音的威力进行了极度夸大,强调了声音的巨大和震撼力,这两种修辞手法相结合,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有力地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14.本题考查对文章比喻修辞的识别与理解。
语段中作者巧妙运用比喻,赋予浪潮鲜活又震撼的形象。结合文中第①自然段“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可知,此时浪潮初现,作者将其比作“白线”,那细长的一抹横在江面与天际之间,让我们仿佛看到远处浪潮如一条灵动的白线,正缓缓勾勒出大潮来临的初始轮廓,带着一种神秘而新奇的意味。文中第②自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可知,随着浪潮推进,作者又把浪潮比作“水墙”,那高高涌起、翻滚着的浪头,真如一堵坚固又雄伟的墙矗立在江面,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浪潮的磅礴气势与雄伟之姿。文中第②自然段“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知,当浪潮近在眼前,作者将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瞬间,那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画面跃然眼前,让我们仿佛看到钱塘江大潮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尽显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15.清新√ 惊叹√ 壮观√ 欣赏√ 16. B A 17. B A 18. B A 19.庐山瀑布 20.心旷神怡、狂风巨浪、源源不断、银珠似的、雨过天晴、无穷魅力 21.示例:欢迎来到庐山,这里的瀑布如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彩虹环绕时更是美如仙境!
【导语】这篇游记以庐山瀑布为描写对象,通过多感官体验展现了瀑布的壮美。文章开篇引用李白诗句奠定基调,随后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听觉、视觉、触觉多角度描写瀑布。巧妙运用比喻和拟人,动静结合地呈现了急雨中与彩虹下不同形态的瀑布。结尾以“耀眼明珠”的比喻升华主题,呼应开篇文人墨客的青睐,完成了对自然奇观的礼赞。
15.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辨析。
“清新”的意思是清爽新鲜;“清晰”的意思是清楚明晰。“惊叹”强调惊讶赞叹;“惊奇”侧重奇怪、惊异。“壮丽”强调宏大壮观,“壮观”侧重景象雄伟。“欣赏”指享受美好事物,“赞赏”侧重赞同欣赏。
根据第②自然段中“空气”一词可知是描写进入庐山风景区对空气的感受,故选“清新”。
根据第③自然段句子“一匹长长的白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地飘下来”可知描写的是瀑布的特点,饱含赞叹,故选“惊叹”。
根据第④自然段句子“天空中下起了一阵银珠似的急雨”可知瀑布的水流更加大,更加壮观美丽,故选“壮丽”。
根据第⑤自然段“彩虹仙子”一词可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彩虹当作人来写,观赏庐山美景,故选“欣赏”。
16.本题考查比喻句。
(1)句子“凉丝丝的水花(1),落到水面时还在蹦跳着,像在欢呼,似在嬉戏。”中“蹦跳、欢呼、嬉戏”这些都是人的动作,表现了水花的灵动活泼,故选B。
(2)句子“雨水夹杂着瀑布的水花(2)。”描写的时急雨过后瀑布快速奔涌的壮观景象,与“赛车在大道上疾驰”的快速相匹配,故选A。
17.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理解。
(1)句子“先是一阵‘哗哗’声,越近越觉得有狂风巨浪向我们袭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中“哗哗”声,“响彻天空”“人喧马嘶”都是描写声音的词语,表现了瀑布的声音很大。故选B。
(2)句子“一匹长长的白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地飘下来。”中“白绸”指的是瀑布,“长长的”描写是瀑布的形状。故选A。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④自然段中“天空中下起了一阵银珠似的急雨”可知描写的是“急雨中的瀑布”,故选B。
根据第⑤自然段中“彩虹下的庐山瀑布更壮观,更动人。”可知描写的是“彩虹下的瀑布”,故选A。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⑥自然段“庐山瀑布以它无言的魅力赢得多少文人墨客的青睐”可知,“一颗耀眼的明珠”是比喻,把庐山瀑布比作明珠,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喜爱与赞美。
20.本题考查关键词积累。
短文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四字词语,如“心旷神怡”,在第②自然段中形容人们吸入庐山清新空气后的舒畅心情,烘托出景区环境的宜人;“狂风巨浪”则以比喻手法,在第②自然段中生动展现瀑布声音如惊涛般宏大,凸显其震撼力;“人喧马嘶”通过对比,突出瀑布声响彻天地的气势,让天地间仿佛只剩瀑布的吟唱;“源源不断”在第③自然段中描绘瀑布如白绸从悬崖连续倾泻的动态美;“雨过天晴”为第⑤自然段中彩虹的出现铺垫,让瀑布在晴日下更富层次感;“无穷魅力”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庐山瀑布对文人墨客的吸引力,呼应开头李白诗句,深化其壮观之美的主题,这些词语从多方面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画面感。
21.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开放性作答。
解答本题先要明确要求,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庐山瀑布,可以从形状、声音等角度来介绍。写完后要读一读,确保流畅通顺。
例:各位游客,庐山瀑布宛如银河落九天,一泻千里,急雨中更显壮丽,彩虹下美若仙境,快来感受它的魅力!
22.例文:
乡村的田野真美
在繁华的城市之外,有一片宁静而美丽的天地,那就是我故乡的田野。每当我想起那片田野,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喜悦与宁静。
春天,田野仿佛被施了魔法,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嫩绿的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世界。金黄色的油菜花铺满田野,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吹过,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蜜蜂在花间忙碌地采蜜,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夏天,田野里的庄稼郁郁葱葱,一片翠绿。玉米挺拔而高大,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稻田里的水稻随风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夜晚,田野里传来阵阵蛙鸣,那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乐章。
秋天,是田野最为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谷低垂着头,仿佛在向大地母亲致谢。玉米露出了金黄的牙齿,笑得合不拢嘴。农民伯伯们忙碌在田野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野里弥漫着果实的香甜,那是大自然对勤劳者的馈赠。
冬天,田野虽然没有了春夏的繁华,却也有它独特的韵味。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给田野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衣。田野里的庄稼都沉睡在雪被下,等待着来年春天的到来。偶尔有几只小鸟在田野上空掠过,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鸣叫声。
乡村的田野,四季如画,美不胜收。它不仅是我童年的乐园,更是我心灵的归宿。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迷茫时,总会想起那片美丽的田野,它总能给我带来宁静与力量。我爱乡村的田野,它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题目是“ 真美”,要求写一处周围美丽的景物,重点在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其美,并且要把题目补充完整。需要仔细观察所选景物的特点,包括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等方面,同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让读者能感受到景物之美。
二、立意。通过描绘美丽的景物,表达对大自然或身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对美的观察力与感受力,也可借此传达出对生活环境的珍惜与热爱,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对美的向往与共鸣。
三、写作思路。
开头:可以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引出要描写的景物。
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来突出景物的美。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景物的美以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