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二套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75分钟 100分)考情分析高考对接点 实践与认识,社会基本矛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疑难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群众观,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滚动知识点 规律,联系典型情境题 题1、2、5、11、14、15、17、18、19、2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南湾猴岛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岛上大小岩洞无数,四季花果飘香,非常适合猕猴繁衍生长。据不完全统计,岛上生活着29群2000只左右的海南特有猕猴,其中4群已经被驯化,其余的依旧野性十足。猴子是主人,游客是客人,景区的管理者是管家和仆人。“三人理念”使得南湾猴岛成为多年来深受游客喜爱的景区。“三人理念”①是南湾猴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秘诀②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自发保护自然的体现③实证了“人不负自然、自然自不会负人”④是基于在自然面前人只能尊重和服从自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南果北种”“南蟹北养”……蓬勃发展的设施农业让不少农产品实现了跨区种养、错季生产、周年供应,让不少网友惊呼“身在家乡为异客”。截至2024年4月,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4000万亩,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速构建。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规律终将因实践水平的提高而被人所认知和调整②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可能会有特殊效果③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建新的有利于人的联系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能满足主体需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中国复眼”是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谋划建设的深空探测雷达。就像有些昆虫的眼睛是由很多小眼睛构成的一样,“中国复眼”是由多个小天线构成的一个大天线,具备三维成像、形变监测功能,可实现上亿公里外小行星和类地行星观察,满足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地月态势感知等科研需求。“中国复眼”的建设说明①实践的发展为人类深空观测提供了新工具②探索规律的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③人类能够揭示深藏于深空领域的客观规律④获得真理性认识是我们深空探测的根本目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毒蝇鹅膏菌又称毒蝇伞、蛤蟆菌。在人们原本的认知中,它属于毒蘑菇,但有实验显示,毒蝇鹅膏菌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的功能,可用于健康领域。材料体现了①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之一③真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被推翻④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统筹推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向着建设航天强国的奋斗目标迈出坚实步伐。目前,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各项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进展顺利。这表明①认识能有效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②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③只要进行科学实验,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科学实验是探索真理、推动进步的重要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由“基础性”上升到“决定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具体表述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表明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定位到达新的高度。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定位过程说明①认识运动是波浪式的前进、圆圈式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会不断超越自身③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多个真理性认识④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近年来,中国经济曲折式前行、波浪式发展。然而,由于中国遭受人口红利问题、科技打压脱钩等的冲击,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一些西方政客和机构借此臆造“中国崛起顶峰论”,认定中国崛起已到顶峰,唱衰中国发展前景,打压中国增长预期。毫无疑问这一论断是荒谬的。西方臆造的“中国崛起顶峰论”①理论与实际脱离,简单用西方理论套用中国经济②以现象掩盖本质,片面夸大中国短期、局部问题③以偏概全看问题,强调增速放缓而无视质量提高④缺乏长远的眼光,存在主观偏见或出于狭隘私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深情指出:“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生产劳动是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③社会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④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从中我们可得出①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③人们在生产中可任意选择所需要的生产关系④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解决罚款设定与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对行政法规、规章中罚款设定与实施作出规范。这说明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②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是相一致的④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由其背后的思想动机决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从绿色低碳转型到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从职工衣食住行小事到企业长远发展大事……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某党委将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广大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以主题教育成效提升民生福祉温度。这一主题教育折射了①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工作出发点③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④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解决障碍问题,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增长红利。2024年,我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包括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改革、国企深化改革、民企相关制度改革等,从而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力量③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为推动光伏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某环保企业近年来同步开展物理法、化学法、综合法等多路径的光伏组件拆解技术及成套装备的开发与迭代工作,成功实现退役光伏组件“变废为宝”。退役光伏组件“变废为宝”说明了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②技术进步是使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③多样的价值选择是取得成功的源泉④理念创新实现了价值的转换与创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钱七虎为了国家安全,勇敢担当起了为国铸盾的重任,成了共和国最早的一批铸盾人。他铭记父亲临终前“要干一番事业”的叮嘱,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潜心研究防护工程十年,为我国防护工程事业建起了一座打不烂的“地下钢铁长城”。钱七虎的事迹反映了①价值观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②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的需要③价值观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④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要始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不断下沉网络,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生产、仓储、配送等环节。同时,还要创新服务产品,让寄递服务深刻融入实体经济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环节,帮助客户降低经营成本,创造更多市场需求。材料中对物流企业的要求体现了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②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走历史必由之路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和主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以来,一代代兵团人肩负起屯垦戍边、造福一方的光荣使命,挺进沙漠边缘和边境沿线建设家园,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今天,我们要弘扬和践行兵团精神就要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精彩人生②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充分利用社会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④善于明辨是非曲直,作出正确的选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宣言》他看了不下一百遍。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原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等。邓小平同志说,他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他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等许多重要成果。材料二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提“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作了系统论述。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成果。(8分)(2)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也永无止境。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不仅稳住了国内“三农”的基本盘,也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粮食市场上牢牢把住了主动权。但目前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材料二 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近年来,从主产区、主销区到产销平衡区,各地层层压实党政同责的指挥棒,从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再到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一系列扶持政策持续加码,一个个沉甸甸的惠农“大礼包”正在实打实地提振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连续4年保持增加。2023年12月,我国通过了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建立粮食安全责任制,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扎紧了“米袋子”。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具体部署,持续不断传递出重农抓粮的主基调。(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生产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国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的原因。(8分)(2)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2年4月24日,我国12位隐姓埋名的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的名字首次向社会公开,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就是其中之一,此时距离他退休已过去12年。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渴望保卫祖国;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长期从事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多次获得航天奖、中国航天基金奖,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材料二 “大我”之忠诚。人之至德,莫过于忠。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是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人物。为解决“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他经过无数次试验,发明出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的方法;为科研,他的亲弟弟倒在了菌草栽培的一线,林占熺也在常年奔波中差点遭遇意外……如今,“菌草”已走出国门,为全世界脱贫致富提供了中国方案。林占熺听从党和组织安排、坚决服从工作,不远万里到南太推广菌草种植技术,诠释了“党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大我追求,将个人融入集体、汇入大局,方才成就“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历史佳话。(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说明沈忠芳是如何不负民族、铸就导弹人生的。(6分)(2)结合材料二中林占熺的事迹,谈谈如何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其中,热门影片《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等的聚焦对象,无一例外都是“受委屈的普通人”:被命运与性格揉搓、因身材受困、遭亲朋索取、自暴自弃的资深宅女,事业受挫、荣誉被剥夺、一蹶不振、大隐于市的过气车手,在家庭和职场的夹缝里左右为难的基层公务员……可见,2024年春节的第一关键词是缩小、内收、去神圣化和去规模化,一言以蔽之:下沉。下沉到人伦日用、市井万家的烟火气当中,最重要的是,下沉到银幕前无数观众的内心代入感里。毫无疑问,他们都持有一个“普通人”的标签和自我认同。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的主体的角度,为2024年春节档电影写一篇述评。 (8分)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合乎逻辑;②从社会历史的主体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50字左右。参考答案第十二套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A “三人理念”是自觉保护自然的体现,而不是自发保护自然的体现,②不选;人不仅可以认识自然,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④说法不妥。2.C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并不能调整客观规律,①不选;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哪一个更能满足主体需要应具体分析,④说法过于绝对。3.A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种形式,不能等同于实践,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④说法错误。4.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说法错误;真理不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被推翻,③不选。5.D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才能有效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①说法错误;进行科学实验不一定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说法错误。6.D 认识运动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过程,①说法错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③说法错误。7.A 片面夸大中国短期、局部问题是没有客观全面地看问题,不涉及以现象掩盖本质,②不选;存在主观偏见或出于狭隘私利是立场问题,不是缺乏长远的眼光,④不选。8.B 生产劳动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内容,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实践对社会关系形成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9.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不能任意选择所需要的生产关系,③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④不符合题意。10.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说法错误。11.C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④不符合题意。12.B 深化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说法错误;改革不仅包括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还包括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表述错误。13.A 实践是取得成功的源泉,③说法错误;理念创新要通过实践才能实现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④说法错误。14.D 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①说法错误;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②说法错误。15.C 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①说法错误;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抓主流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的要求,④说法错误。16.A 弘扬和践行兵团精神没有体现要充分利用社会客观条件,也没有体现要明辨是非曲直,③④不符合题意。17.(1)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中国不同时期的国情和实践要求,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成果。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面对的问题不同,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理论成果也不同。(每点4分,共8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①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②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等,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等,再到习近平的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体现了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又将推动新的生产力理论的产生。(每点4分,共8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8.(1)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就需要解决吃、穿、用等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②粮食生产是物质生产的重要部分。粮食安全关乎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务必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维护社会稳定,把握粮食主动权。(每点4分,共8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①正确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适应粮食生产要求,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惠农“大礼包”,充分提振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探索各种补偿机制,压实地方党政责任,通过法律和国家顶层设计,重农抓粮。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农民的种粮主体作用,实打实地维护农民种粮利益,调动粮食生产主体的积极性。(每点2分,共6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1)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3分)②沈忠芳坚守“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的信念,淡泊名利、情系祖国、刻苦学习,投身导弹研制,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①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②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利用所学专业,听从党和组织安排,坚决服从工作,甘于奉献、舍生忘死,将个人融入集体、汇入大局,发明和推广菌草种植技术,为全世界脱贫致富提供了中国方案,创造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每点4分,共8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示例: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主体,其生产生活实践是艺术创造的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命线,要让人民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和表现主体。要站稳人民立场、饱含人民情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愿中提炼创作素材,倾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吃透生活底蕴,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要挖掘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富矿”,反映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创作出一批“接地气”“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要尊重文艺发展规律,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骨肉相连,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8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