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性质活泼的氧气梯度分层基础巩固:课堂衔接,回归教材,夯实根本根基训练:轻松练习,关注重点,梳理难点拔高提升:深度演练,能力提升,高阶练习1.去年暑假,小曼同学一家选择乘坐供氧列车去西藏旅游,旅途中几乎没有高原反应。氧气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 B.氧气能支持燃烧C.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现象描述不合理的是( )A.蜡烛燃烧产生火焰 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熄灭蜡烛后会产生白烟 D.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会熔化3.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实验过程中,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阅相关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C.不予理睬D.请教老师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探究。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炭化变黑;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液珠生成;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有_________生成。5.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基于安全考虑所进行的操作是( )A.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 B.铁丝在实验之前先打磨C.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瓶中 D.铁丝自上而下缓慢插入6.下列“替换”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的是( )A.治疗胃酸过多可用烧碱替换小苏打B.烹调食物时,用工业盐亚硝酸钠替换食盐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硫酸替换稀盐酸D.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用少量的水替换瓶底的细沙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硫粉8.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C.作燃料驱动氢能源汽车 D.含碳燃料的燃烧9.小红取一段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点燃,却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了锈C.铁丝的温度不够 D.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10.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供氧器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制氧器中的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B.加湿过滤舱可使输出的氧气保持湿润C.可通过加湿过滤舱观察氧气的供给速率D.图2的作用相当于过滤舱,则a管与病人的氧气罩相连11.将一定质量的炭粉在装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引燃(如图甲),一段时间后炭粉消失。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段炭粉开始燃烧B.反应放热以及生成气体导致BC段压强增大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D.可向装置内加澄清石灰水检验燃烧产物12.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1)写出装置A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试管口放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2)用B装置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使反应充分,实验操作是:_______,为了检验产物,可在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_______,振荡,观察实验现象为_______。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编号)。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3)兴趣小组利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器材,组装了一套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1所示。若将铜网替换为铁网,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4)兴趣小组设计了两个实验来验证能与发生化学反应,如图2所示。实验现象分别为甲中软塑料瓶_______,乙中鸡蛋进入到软塑料瓶中。①同学1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和发生了反应,因为也会和溶液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②同学2向实验后甲塑料瓶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证明与已经发生了反应。写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14.跨学科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跨学科实践活动 相关化学知识A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 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B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 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C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天然气、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D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A.A B.B C.C D.D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高原缺氧,氧气能供给呼吸,因此可以缓解高原反应,故选:A。2.答案:B解析:A、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故选项现象描述正确;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C、蜡烛刚熄灭时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产生白烟,故选项现象描述正确;D、蜡烛燃烧时,部分蜡烛受热熔化,故选项现象描述正确。故选B。3.答案:C解析: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若发现有异常的现象,应通过各种途径来弄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弄清楚原因的做法有: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等,切不可认为与本实验无关,而不予理睬,错过探究发现的机会。故选:C。4.答案:a;水和二氧化碳解析:因为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外焰处即a处最先炭化变黑;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5.答案:A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非常剧烈,火星四射,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瓶底,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是基于安全考虑,故选项符合题意;B.铁丝在实验之前先打磨,是除去铁锈,使铁丝充分燃烧,与安全无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瓶中,防止火柴消耗氧气,为了使铁丝与氧气充分反应,与安全无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铁丝自上而下缓慢插入,为了使铁丝与氧气充分反应,与安全无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6.答案:D解析:A、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小苏打(碳酸氢钠)可以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烧碱(氢氧化钠)虽然也能中和胃酸,但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可用烧碱替换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故A错误;B、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有咸味无毒,可用于烹饪;而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有毒,不能用工业盐亚硝酸钠替换食盐烹调食物,故B错误;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若用硫酸替换稀盐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因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用硫酸替换稀盐酸,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的水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则可用少量的水替换瓶底的细沙,故D正确;故选:D。7.答案:B解析:A、木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该选项符合题意;C、红磷燃烧,生成白烟(白色固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8.答案:C解析:A、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会消耗氧气,参与图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不符合题意;B、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会消耗氧气,参与该循环,不符合题意;C、作燃料驱动氢能源汽车,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产物是水,不产生二氧化碳,不参与图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符合题意;D、含碳燃料的燃烧,例如碳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参与图中循环,不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D解析:A.氧气浓度不够会导致燃烧不充分,无法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B.铁锈(氧化层)会阻碍铁丝与氧气的接触,使反应无法进行,故不符合题意;C.铁丝需预热至燃点才能剧烈燃烧,温度不足会导致无法引燃,故不符合题意;D.此操作是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的安全措施,与能否观察到现象无直接关系,故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D解析:A、反应舱产生氧气,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选项说法正确;B、将氧气通入水中,则加湿过滤仓可使输出的氧气保持湿润,该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产生气泡的速度,可观察氧气的供给速率,该选项说法正确;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小,则将氧气从a管通入,b管与病人的氧气罩相连,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11.答案:A解析:由题图乙可知,AB段容器内压强小幅度上升,是加热过程,炭粉未开始燃烧,A错误;BC段压强迅速升高,是因为炭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正确;装置内炭粉在氧气内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C正确;炭粉在氧气内完全燃烧能够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向装置内加澄清石灰水检验燃烧产物,D正确。12.答案:(1)铁架台;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2)把点燃的木炭从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底;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1)装置A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在试管口放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果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由于木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使氧气体积膨胀,从瓶口溢出,会出现的后果是:一会儿就会熄灭,反应不充分,正确的操作应是:把点燃的木炭从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底;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观察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3.答案:(1)酒精灯(2)AD;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了(3)二氧化碳会混有氢气杂质(合理即可)(4)变瘪;;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用发生装置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可选用收集装置D;由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了;(3)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将铜网换成铁网,产生的后果是:二氧化碳会混有氢气杂质;(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内压强减小,软塑料瓶会变瘪;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也能使瓶内压强减小,软塑料瓶会变瘪;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4.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二者使用后,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D、熟石灰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