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实验室氧气的制取——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2实验室氧气的制取——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含解析)

资源简介

2.3.2 实验室氧气的制取
梯度分层
基础巩固:课堂衔接,回归教材,夯实根本
根基训练:轻松练习,关注重点,梳理难点
拔高提升:深度演练,能力提升,高阶练习
1.下列关于高锰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应保存于棕色试剂瓶
B.高锰酸钾受热不易发生分解
C.高锰酸钾难溶于水
D.制氧气时高锰酸钾中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剩余的药品( )
A.只有1种 B.只有2种 C.可能有3种 D.总共有4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高锰酸钾()是一种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晶体,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为。溶液可用作消毒剂。
(1)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试管 C.漏斗 D.集气瓶
(2)下列关于高锰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应保存于棕色试剂瓶
B.制取氧气时只有氧元素发生化合价的变化
C.高锰酸钾难溶于水
D.制氧气时高锰酸钾中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
4.实验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部分,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拿出水槽后盖上玻璃片
C.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对药品部位加热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5.在完成“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时,下列仪器中一定不需要使用的是( )
A.酒精灯 B.长颈漏斗
C.集气瓶 D.水槽
6.和制取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双手握紧试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加热:先预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D.停止加热: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
C.收集 D.验满
8.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取用二氧化锰
C收集 D的验满
A.A B.B C.C D.D
9.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塞棉花可防止空气进入试管
B.加热时要塞紧橡胶塞防止漏气
C.实验中用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D.将燃着的本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10.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要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氧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测密度,若密度大于空气则是氧气
B.测溶解性,不易溶于水则是氧气
C.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D.能使蜡烛燃烧则是氧气
11.氧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物质之一,下列与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关的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 )
A.分解过氧化氢制取 B.加热氯酸钾制取
C.干燥 D.验满
12.我国自主设计的石油化工催化剂有效提高了石油的利用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反应的发生都要使用催化剂
B.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C.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D.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加入二氧化锰不能使双氧水分解出来的氧气总量增加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有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
14.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性质都没发生变化
C.催化剂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D.只有分解反应需要催化剂
15.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16.如图,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17.某学生设计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b_______。
(2)写出图中存在多处错误,写出两处错误。
①_______。
②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高锰酸钾见光易分解,棕色试剂瓶可以避光,高锰酸钾应保存于棕色试剂瓶,故A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故C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只有部分转化为氧气,还有部分氧元素留在和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解析: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若充分加热,剩余药品有2种,若高锰酸钾有剩余,则剩余药品有3种,故选C。
3.答案:(1)C
(2)A
解析:(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
A、酒精灯用于加热,使高锰酸钾分解,不符合题意;
B、试管用于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容器,不符合题意;
C、反应是在试管内进行的,不需要过滤或其他需要漏斗的操作,漏斗在此实验中并不需要,符合题意;
D、集气瓶用于收集生成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高锰酸钾见光易分解,棕色试剂瓶可以避光,高锰酸钾应保存于棕色试剂瓶,正确;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元素从+7价变为+6价(中锰元素为+6价)和+4价(中锰元素为+4价),氧元素从 2价变为0价,不只有氧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错误;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错误;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只有部分转化为氧气,还有部分氧元素留在和中,错误。
故选A。
4.答案:C
解析: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否则会浪费药品,故A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将瓶盖好后再移出水槽,防止拿出水面后混有空气不纯,故B错误;
C.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对药品部位加热,可预防玻璃容器受热不均造成炸裂,故C正确;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完氧气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免因试管内压强减小而产生倒吸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需要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B、长颈漏斗是用于添加液体的仪器,显然该实验中没有需要添加的液体,故选项正确;
C、集气瓶用于收集氧气,一定需要,故选项错误;
D、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用水槽盛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紧试管外壁,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说法正确;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至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说法正确
C、加热时,应先预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故说法正确
D、实验结束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说法错误。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图中操作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水小,用图中装置排水法收集,应将氧气从短导管通入,图中操作错误;
D、氧气验满,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固体粉末状试剂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A、塞棉花是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试管,错误;
B、加热时要塞紧橡胶塞防止漏气,否则无法收集气体,正确;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实验中用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错误;
D、将带火星的本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集满,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通过测量气体密度来判断是否为氧气,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专门的测量仪器,而且测量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不是最简便的方法。因为即使测量出密度大于空气,也不能确凿地证明就是氧气,其他一些气体密度也可能大于空气,不符合题意;
B、测量气体的溶解性来判断是否为氧气同样不太方便,且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不止氧气一种,不能准确判定,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就能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氧气,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捷,是检验氧气最简便的方法,符合题意;
D、能使蜡烛燃烧的气体不一定只有氧气,比如空气也能使蜡烛燃烧,所以通过能使蜡烛燃烧来判断是否为氧气不具有唯一性,不是检验氧气最简便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分解制取氧气,在的催化下分解生成和,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且长颈漏斗口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从长颈漏斗中逸出。B(×)加热固体试剂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至热的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炸裂。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于干燥氧气,且应长进短出,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D(√)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12.答案:D
解析:A.并不是任何反应的发生都要使用催化剂,很多反应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也能发生,例如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故A错误;B.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因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C.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不是性质不变,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D.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正确;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例如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时,催化剂是五氧化二钒,故选项说法错误;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C、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例如铁丝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D、不使用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也能分解生成氧气,只是分解速率较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有的反应需要催化剂,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该选项不正确。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不正确。C、催化剂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该选项正确。D、有的化合反应也需要催化剂,例如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时,需要催化剂,该选项不正确。故选:C。
15.答案:C
解析:
16.答案:D
解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则瓶内的压强变大,充气的气球缩小,红墨水向左移动。故选:D。
17.答案:(1)试管
(2)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解析:(1)b为加热反应容器试管;
(2)固体加热试管时,容易形成冷凝水,冷凝回流造成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应当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造成试管炸裂;高锰酸钾为固体粉末,容易被气体带出,进去导管造成堵塞,应在试管口增加一小团棉花进行过滤,避免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导管是输出气体的,不易伸入试管内过长;故答案为: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导管伸入试管过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