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 单项选择题1. 某哲学家在一书中写道:“真理,并非像有些人所认为的,好像是玄虚的,神秘的,不可捉摸的,没有凭准的,都不是的。真理是实实在在的,或者说是平凡的。”该观点道出了( )A. 真理总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B. 真理是平凡的事物和平凡的生活C. 真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D. 真理是不断发展着的2. “给孩子吃预制菜就像给牲畜喂饲料!”“没有预制菜,学校的孩子就吃不上饭了?”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争议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不止一个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④意识是主观内容和客观形式的统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 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木桶理论”认为,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一边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真理是( )①客观的 ②具体的 ③因人而异的 ④有条件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4. [2024南通期末]2024年,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丹麦科学家在天文学史上首次见证了宇宙中最早3个星系的诞生,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直接“看见”星系的形成。这项研究揭示了宇宙中一些最早结构产生的时刻,有助于增强科学家对宇宙历史的理解。材料表明( )A.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C.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5. 最早,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风险。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③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 [2024宿迁阶段练习]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再到现如今的鼓励三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不断调整,体现了(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 立场不同,真理也是各不相同的C.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7. 历经半个多世纪探索,“枫桥经验”铺就了一座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巩固了一座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警民桥,架设了一座社会和谐、乡村和美、百姓和顺美好愿景的平安桥。如今,“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告诉我们( )①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立足自身需要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人可以认识、把握、创造和利用社会规律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8. [2024无锡期末]中南大学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例传统的性别决定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经过研究,他们提出,原始生殖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在人类性别决定中起关键作用,人类性别并非仅由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决定。该理论从早期胚胎发育的角度探讨性别决定机制,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生殖领域杂志《人类生殖》。这说明( )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真理、推翻原有认识②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③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会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9. [2024无锡期末]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与政策经历了不同阶段(如下图所示)。当前我党明确了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0. 作为伤口敷料,水凝胶最初仅起到物理隔离保护和创造湿润环境的作用。江南大学科研团队受海洋生物贻贝在潮湿环境下超强黏附性的启发,将多巴胺、槲皮素等成分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种具有黏附性、自修复、抗氧化、抗菌等优异功能的复合水凝胶敷料。由此可见( )A. 正确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B. 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C. 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1. [2024湖北高考]下面漫画(原作者:郑辛遥)揭示的哲理是( )①实践与认识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②认识的真理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检验 ③认识都能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 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理论和实践上的路径,揭示了中国法治历经变迁的复杂历程,也展现了“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的法治图景。中国法治历经的变迁体现了( )A.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B. 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直接现实性C.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 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13. [2024无锡期中]2023年11月,渐冻人蔡磊成为全球首个可穿戴人工喉的试用者,他久违的声音再次重现,让人激动不已。该可穿戴智能人工喉由清华大学团队研发,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在器件柔性可贴附、声音收发系统集成、动作监测系统、轻型可穿戴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喉成本大、使用麻烦、体验感差、发音模糊等问题。可见( )①智能人工喉的智能性是人的意识的延伸和物化 ②新出现的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③研发过程中的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4. [2024无锡期中]列宁说:“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这是痴想。我们只知道这条道路的方向,我们只知道引导走这条道路的是什么样的阶级力量;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这启示我们(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B. 事物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C.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和人民的理论D.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5. 据“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这表明月球在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该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由此可见( )①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 ③真理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 ④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 非选择题16. [2024无锡期末]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该《条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三次修订。此次修订后的《条例》共158条,与上次修订的《条例》相比,新增16条,修改76条。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围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条例》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转化为纪律要求,在指导思想中增写了“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等内容。针对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的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等违法行为,《条例》对相应纪律处分规定进行明确,做到执纪执法贯通融合。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治理,但禁而未绝、改头换面等现象仍旧存在。对此,《条例》进一步增强了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处分规定的针对性。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条例》的修订。17. [2024江苏高考]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作为一项试图改造人类自身、增强人类能力的新兴生命技术,基因编辑、辅助生殖、生命延展等人类增强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何在技术发展中找到一剂既不至于承担较大风险又可以汲取技术福利的良方,是当前新兴生命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学者提出要以“负责任停滞”的创新范式发展人类增强技术。这一范式主张在道德责任的约束下,放缓或暂停不可预见和可能带来危险后果的创新活动,待其融入社会的效果扩散和呈现后,进行更加准确的风险评估,对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停滞”不是停止创新的步伐,而是要给人类增强技术发展系上“安全带”,让人类增强技术得到更为妥善的应用。某班同学围绕“人类增强技术:不确定的未来与负责任停滞”展开讨论。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关知识。②紧扣主题,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60字左右;不得出现个人信息。课题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 C “真理总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说法错误,“真理是平凡的事物和平凡的生活”说法错误,A、B不选。D与材料无关,不选。2. B 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②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错误。3. D ①与题意无关,不选。“因人而异的”说法错误,③不选。4. A 天文学家第一次直接“看见”星系的形成,这项研究揭示了宇宙中一些最早结构产生的时刻,这体现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A正确。材料未涉及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排除B。材料未体现意识的起源,未体现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排除C。材料未强调意识的本质,排除D。5. B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②不选。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过程的结束”说法错误,④不选。6. D 材料体现的是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未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不符合题意。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B错误。材料未涉及真理和谬误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对生育政策作出不同的调整,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符合题意。7. A ②错误,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社会规律。8. C “推翻原有认识”错误,原有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①错误。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表述错误,③错误。9. C 材料强调认识的发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材料中未体现,①不符合题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与政策经历了不同阶段,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②正确。材料未强调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③不符合题意。针对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措施,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④正确。10. 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没有直接现实性,A错误。水凝胶由最初仅起到物理隔离保护和创造湿润环境的作用,到变成一种具有黏附性、自修复、抗氧化、抗菌等优异功能的复合水凝胶敷料,这表明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B符合题意。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C错误。材料未涉及实践检验认识的问题,排除D。11. A “道理是直的,道路却是弯的”,表明实践和认识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①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真理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检验,在弯曲的道路中,验证认识的真理性,②正确。正确的认识才能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错误。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但是漫画未涉及,④不符合题意。12. C 材料强调的是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未体现真理与谬误的关系,C正确,排除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没有直接现实性,排除B。人的认识从实践出发,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D错误。13. B 由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智能人工喉,让渐冻人蔡磊久违的声音再次重现,可见智能人工喉的智能性是人的意识的延伸和物化,①符合题意。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在器件柔性可贴附、声音收发系统集成、动作监测系统、轻型可穿戴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喉的一些问题,可见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④符合题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②错误。材料未涉及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理性认识,排除③。14. D “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这启示我们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错误。材料未涉及事物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也未涉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和人民的理论,排除B、C。15. B 前人的认识也有正确的,正确的认识不会被推翻,②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错误。16.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面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修订和完善《条例》内容,提升全党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条例》修订的目的在于以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条例》的修订以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引领,使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条例》的内容紧密结合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不断修改、完善、补充。17. 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风险有一个逐步暴露和显现的过程,以“负责任停滞”方式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符合事物发展的特点。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对人类增强技术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重复才能完成,“负责任停滞”是正确认识人类增强技术的需要。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人类增强技术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也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加准确评估风险,促进技术改进完善,实现认识的目的,更好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