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社会历史的本质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社会历史的本质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题1 社会历史的本质
一、 单项选择题
1. 千百年来,“风”一直是诗人笔下的经典话题。刘禹锡在《秋风引》中写道:“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这首诗(  )
A. 佐证了“风”是事物内部的联系
B. 源自诗人的生活,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 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
D. 表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不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2. “家人们”“绝绝子”“躺平”……不少网络流行语诙谐有趣、简洁独特。透过这些网络流行语,我们往往能看到年轻人在网络社交中赋予文字符号的娱乐意味,看到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对社会改革的期盼。这体现了(  )
①社会生活与实践息息相关,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社会意识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直接改造社会存在 ③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2025南京开学考·改编]“围炉煮茶”最早源于中国古代文人茶事。古朴的茶桌椅、精致的茶器,三五好友饮酒煮茶、围炉夜话,这是古代的生活场景之一。近年来,在繁忙急躁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寻生活的安静祥和,于是“围炉煮茶”这一吃茶方式风靡起来,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新宠。这表明(  )
A.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围炉煮茶”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
B.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C.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人们的实践方式都是不同的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4. “2024年十大流行语”发布,“未来产业、松弛感、银发力量”等入选。每一个流行语的背后,其实都有着独特的叙事,记录着时代变迁的印迹。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这表明(  )
A. 主观认识紧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B.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性质
C. 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的原因
D. 流行语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客观的
5. 某村虽然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发展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变化、发展 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 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 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提前关注、规划养老成为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这说明(  )
A. 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B. 社会存在归根到底是对社会意识的反映
C.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
7. 灰色幽默段子一般是以事物的阴暗面为题材编排笑话,以艺术化的方式反映民风民情民意,以无奈的嘲讽来针砭时弊,让人一笑之后引起思考。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以一定的艺术形式反映社会更容易引起人们思考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必然反映社会现实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8.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这是基于(  )
A. 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B.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由普遍性到特殊性再到普遍性的顺序
9. “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等上榜“2023年十大流行语”。全新词语年度特征明显,折射社会生活面貌。比如,“特种兵式旅游”凸显出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复苏回暖下人们积极的生活、精神状态。“显眼包”是新一代渴望释放个性、追求“与众不同”心理需求的折射。这说明(  )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频共振、相向而行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文化,以“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核心思想立足。即使在今天,儒家文化依旧富有活力与独特魅力,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2025吉林阶段练习·改编]面对“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多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和拓展,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为各国携手应对重大危机和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精神原因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近年来,某村在加强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通过文化长廊和村报等多种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通过举办体育竞赛、村民美德评选等文体活动,鼓励村民奋勇争先,弘扬美德。曾经的落后村一跃成为“中国十佳小康村”。这一华丽蜕变印证了(  )
①社会意识一定是对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④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先进的社会意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2025十堰阶段练习·改编]“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不彻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认精神的动力,而在于不从这些动力进一步追溯到它的动因。”这段话表明,旧唯物主义(  )
①不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反作用 ②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没有追溯精神动力背后的物质原因 ④否认精神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4. [2025苏州开学考·改编]随着中国对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加,“China Travel”热度上升。一些外国游客以普通人的视角,感受丰富多彩、直观立体的当代中国,让长期以来在国外盛行的关于中国的“信息茧房”,被流光溢彩的事实撕开。这说明(  )
①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2025河北开学考]“显眼包”,原义是一个人过于张扬、爱出风头。在互联网社交语境中,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引人注目、个性鲜明的人或物。这个词的流行,部分得益于某些主播。这个词通过戏谑和夸张的方式,赞美那些敢于展示自我、不惧他人眼光的行为。这表明(  )
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包含、相伴而行的 ②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意识与现实始终同步 ③在不同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会有不同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对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 非选择题
16. [2025贵州名校联考]2024年6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
70年前,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纳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其确立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从亚洲智慧上升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大会上指出:“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的依据。
17. [2024青岛期末]2024年6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人工智能规则治理。
如何让AI成为一个“好人”?有社会学者提出了人工智能“道德假说”。此派观点认为,在通往“真正的智能”的道路上,“感觉”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即拥有主观体验的能力。比如,聊天机器人可能会在安慰你时说,“听到你这么难过我很心痛”,但实际上它没有心,也不知道什么是心痛,所谓的心痛不过是一堆代码被翻译成了人类的语言。而主观体验恰恰是产生道德的先决条件。因此,此派观点颇为乐观地认为,不必对人工智能会骗人这件事过于担忧。今天的人工智能之所以会毫无顾忌地主动学习骗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没有感觉。未来,当它们进化出感觉,进而形成道德,善良的人工智能将有意识地开始自我约束,并主动加入对抗邪恶人工智能的阵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不过是人类社会的翻版:人分好坏,人工智能也是。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知识,阐释你对“一切不过是人类社会的翻版:人分好坏,人工智能也是”的理解。
课题1 社会历史的本质
1. B “风”是一种现象,不是事物内部的联系,诗人只是借“风”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A错误。诗是诗人意识的表达,源自诗人的生活,诗境中蕴含了诗人的生活实践,B符合题意。诗属于精神财富,而不是物质财富,C错误。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D错误。
2. B 社会意识具有目的性,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改造社会存在,②错误。社会存在不依赖于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二者不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④错误。
3. D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A不选。材料未涉及认识的反复性,B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人们的实践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而且,不同时代人们的实践方式也可能相同,“不同时代人们的实践方式都是不同的”的说法太绝对,C错误。繁忙急躁的社会生活,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寻生活的安静祥和,于是“围炉煮茶”这一吃茶方式风靡起来,这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正确。
4. C 每一个流行语的背后,其实都有着独特的叙事,记录着时代变迁的印迹,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的原因,C符合题意。主观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紧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且该项不属于社会历史观,A错误。材料强调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未强调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性质,B与题意不符。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D错误。
5. B 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不一定是落后的社会意识,②不选。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正确反映社会存在,④不选。
6. C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A、D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错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养老意识不断提升,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C符合题意。
7. A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排除②。“社会意识必然反映社会现实”的说法错误,③错误。
8. C 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推进乡村振兴,强调的是将普遍性的经验运用到各地实际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不符合题意。推进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基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推进社会的发展,C正确。应遵循由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的顺序,D错误。
9. C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①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错误。
10. C 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①错误。材料强调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未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不符合题意。
11. B 面对“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体现了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正确,③不选。社会历史的起点是劳动,②不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各国携手应对重大危机和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④正确。
12. C 社会意识不一定是对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①不选。 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不一定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④不选。
13. C 旧唯物主义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夸大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反作用,排除①④。
14. C 材料未涉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且感性认识不一定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①不选。认识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不选。
15. D 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但有严格的界限,不是相互包含的,①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意识与现实并不是始终同步的,②错误。
16.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纷繁复杂,更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70年发展历程反复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顺应国际关系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先进的社会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7.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受实践水平制约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今天人类开发人工智能的设计会毫无顾忌地主动学习骗人;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未来善良的人工智能会主动加入对抗邪恶人工智能的阵营,向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