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青春之光》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青春之光》课件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新课导入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
15 青春之光
本文由作者根据黄文秀生前事迹创作。2024年,是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校友黄文秀牺牲五周年。6月26日,《中国青年报》整版报道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青春之光》,以及北师大学子践行文秀精神的生动实践《这五年,我们接棒黄文秀师姐》。
背景链接
出处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有1800余人牺牲于扶贫战场。
出处
黄文秀(1989—2019),广西田阳人,曾任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后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她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21年,被追授“七一勋章”。
人物介绍

1989年
出生于百色市田阳县一个农民家庭。
2008—2012年
就读于山西长治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1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3年
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2016年
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返乡,作为选调生进入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
2017年9月
主动申请到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挂职锻炼,曾任那满镇党委副书记。
2018年
主动要求到条件更为艰苦的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2019年6月
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因突降暴雨,心系村里灾情,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
字词清单
瓢泼 心扉 执拗 崎岖
噩耗 毛坯 掀翻 山坳
铆 心急如焚 直言不讳
piáo
fēi
niù
qí qū
è

xiān
ào
mǎo
fén
huì
A.进退两难
B.直言不讳C.语重心长
D.心急如焚
E.心惊肉跳
F.围追堵截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
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
指对敌方采取合围、追击、拦截的战术。( )
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
词语集注
E
C
D
近义词:心急火燎,心急如火。
A
F
B
整体感知
【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小标题略读本文的主体部分,找出重要的提示性词语和句子,完成下面的表格,并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标题
时间
(村民)情感
主要内容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2018年3月26日
两个月的时间
“我心中的长征”
2018年底
“仿佛她还在一样”
2019年6月18日中午
小标题
时间
(村民)情感
主要内容(扶贫足迹)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2018年3月26日
两个月的时间
“我心中的长征”
2018年底
服气、喜爱
“仿佛她还在一样”
悲痛、不舍、怀念
1.帮助班氏先天脑病的儿子申请低保,给压岁钱。
2.帮助韦乃情申请养老补贴、油茶树的的贴息贷款。
3.村民听闻文秀逝世噩耗后的反应,村民驻足怀想文秀。
质疑、排斥
1.初来乍到遇难题,多次到贫困户家上门摸底。
2.帮忙干农活、扫院子、学方言,打开村民心扉。
3.两个月时间走访了所有贫困户,汇成贫困户分布图。
1.确定砂糖橘产业,扶持带头人,积极解决产业难题。
2.带领大家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了人心。
3.通屯路、硬化路,通路灯,建蓄水池,助村民脱贫。
2019年6月18日中午
接纳
本文主体部分由三个小标题组成。有同学认为小标题句式不整齐,可以删去,直接按时间顺序写黄文秀的事迹。你觉得呢?
①“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表明黄文秀带领百坭村村民脱贫攻坚的抉择与决心。
②“我心中的的长征”
表明黄文秀扶贫工作的艰辛历程
③“仿佛她还在一样”
黄文秀牺牲后村民的深情追忆
提示该部分的核心内容
小标题之间构成文章行文线索
传达人物情感,激发情感共鸣
文章第1—4段先写黄文秀的牺牲,后面部分再写黄文秀在百坭村的事迹,这是什么叙述顺序?作者运用这种叙述顺序有何意图。
作者在第1—4段运用了倒叙,其意图包括:①以黄文秀遭遇洪水围困后失踪的消息为引子,既以此为悬念,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又为后文叙述她带领百坭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作了铺垫;②叙写黄文秀牺牲的场景,为全文奠定了悲壮、深情怀念的情感基调;③写黄文秀心系村里灾情而决定冒雨返回并在途中与村支书商讨防洪对策,展现了她作为第一书记的责任感、使命感,使读者对她高尚的精神品质有初步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
感悟精神
品读文章主体部分,思考文章采取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了黄文秀怎样的形象特征。
清秀的圆脸,个头不高,扎马尾辫,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一位小巧玲珑、文文弱弱的女孩子形象跃然纸上。
她能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吗?周昌战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侧面描写
以他人的质疑突出黄文秀的“清秀”“文弱”,与后文担当重任的形象形成对比。
“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正面(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这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恶劣的自然条件及沉重的脱贫任务非但没有吓退黄文秀,反而让她更加坚定,折射出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青年党员风采。
从她留下的日记里,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话:“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侧面(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直接引用主人公日记中的语句,真实再现人物意志坚强、不愿服输的性格特征。
这些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一趟十分不易。
环境描写。突出环境之恶劣及扶贫面对的困难之大,侧面烘托黄文秀的勇敢坚强。
人家去田里干活儿,她就去帮忙;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卷起袖子就帮着打扫院子。她还学会了桂柳话,走到哪里都和村民们熟络地打招呼。
动作描写。通过列举在驻村入户开展的一系列帮扶工作,突出黄文秀的热心真诚,勤劳能干。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2018年百坭村砂糖橘大丰收,产量高达90万斤。黄文秀通过朋友圈和电商服务站昼夜不停地发布信息,联系买家,仅电商服务站就售出了两万多斤,带动每户增收2500元,砂糖橘的销售由此搭上了“快车”。这一年,班统茂和他带动的4户果农户均收入10多万元,全村村民收入达200多万元。
通过列举大量真实的数字,简洁、明了的突出了百坭村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果,肯定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战斗中的巨大贡献。
侧面描写
班氏会呆呆的站着,五雷轰顶一样……
……百坭村最南端者乐屯的韦乃情伤心地哭了。
班统茂泪如泉涌……
孩子们蹲在文秀宿舍门口,抱着膝盖,久久不肯离去……
通过铺叙黄文秀去世后村民们回忆她的点点滴滴音容笑貌突出她的贡献之大,影响之深远。从侧面说明黄文秀在百坭村工作期间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及务实为民的真挚情怀。
侧面描写
总结黄文秀的精神品质:正面描写
外貌
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小巧玲珑
文文弱弱
不服输
意志坚强
热心真诚
勤劳能干
总结黄文秀的精神品质:侧面描写
面对百坭村的恶劣环境
勇敢坚强
面对他人质疑
脱贫攻坚
成果巨大
去世后村民的反应
信念坚定
甘于奉献
务实为民
思考探究
1.“路灯的光洞穿了山村暗夜,正如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这一抹“青春之光”在百坭村的大地上燃烧着,支撑她奋勇前进的力量有哪些?
提示:尝试从党组织的教育、家教家风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追求等角度思考她精神品质的来源,体会其时代意义。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靠党组织的力量。在她的带动下,百坭村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起了百坭村新时代讲习所。村干部坐班值班常态化,也都学会了用电脑,积极帮助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办理新农合新农保……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强,村民的心气干劲也越来越高。周昌战由衷地称赞文秀:“她年轻有文化,点子多,做事有韧劲,大家都服气!”
①来源于党组织的教育。
党的培养,理论学习,让她积极响应党“脱贫攻坚”的号召,为了光荣的使命甘于奉献、奋不顾身。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文秀是靠各方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的,她的家,毛坯屋、水泥地,“沙发”是废旧轮胎和木板搭成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这位不管多难都坚定支持女儿读书、教育女儿要感恩的老人,哽咽着谢绝了慰问金:“家里的困难,我们自己克服……这些钱拿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②来源于家教家风的影响。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黄文秀的父亲坚定支持女儿读书,教育女儿要有感恩的心,支持女儿的选择,女儿牺牲后谢绝了慰问金,希望帮助更多困难的人。
“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③来源于她回馈家乡、报效祖国的理想追求。
她家境贫寒,父母身体也不好,却自立自强,立志到外地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并心系家乡,学成归来助力脱贫。具有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
2.标题“青春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具体内涵?请结合结尾段,谈谈你的理解。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有300多万名干部奔赴农村和山区,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800多人牺牲在一线。和黄文秀一样,他们把自己火热的心、赤诚的爱,交付给了自己驻守的土地。和黄文秀一样,他们在最穷苦的地方坚守初心,扎根奋斗,用青春的热血点亮了万家灯火,让这点点火光连接成了新时代光的海洋。”
(1)黄文秀的个人精神之光;
(2)广大脱贫干部群体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迎难而上、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
3.以黄文秀为榜样,作为青少年,如何让青春绽放最绚烂的光芒?请畅所欲言,谈谈你的感悟。
扎根乡土,以行动诠释责任。
“黄文秀姐姐放弃城市优渥生活回乡扶贫,让我明白青春的选择不应只追求个人安逸。她走遍百坭村195户贫困户,用脚步丈量责任,这种扎根泥土的精神正是我们需要的。”
真正的青春价值在于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需求。黄文秀曾说“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这让我决定未来报考农业专业,用知识反哺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
直面困难,以坚韧突破困境
“黄文秀初到百坭村时,村民不信任她,甚至闭门不见。但她没有退缩,反而帮村民干农活、学方言,最终赢得信任。这教会我:困难是成长的阶梯,而非绊脚石。”
黄文秀在日记中写道“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算什么”,这种信念让我在学业压力中学会坚持。
主旨归纳
本文记述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与生活经历,表现了她作为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的精神品质,热情地赞扬和歌颂了她以及像她一样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贡献,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服务奉献的广大青年们。
张雨霏:洲暖水花美
张雨霏是国家游泳队运动员,3岁就开始游泳。在里约奥运会前,她曾自信满满,但比赛结果让她认识到与国外选手的差距。之后,她决定改变技术,尽管风险极大,她仍选择从零开始。熬过了漫长的艰难岁月,她终于等来了涅槃重生的机会。2023年9月,张雨霏参加杭州第19届亚运会,斩获六枚金牌,被评为“最具价值运动员”。
张雨霏是赛场上的“劳模”,平均每四天一次比赛。如此高强度的赛程,如果为自己,可以不去,但是为祖国,她必须去。在颁奖现场,她听到观众唱国歌的声音,逐渐盖过自己的声音,不禁潸然泪下。
拓展延伸
《感动中国》颁奖词: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探索运动的极限,收割青春的金牌,冠军是胜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与生活,呈现了诸多感人至深的画面。
B.文章综合多种写作手法,如插叙与顺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等,使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C.在记叙过程中,作者还穿插精短的议论和真挚的抒情,并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既深化了读者的认识,又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抒情气息,感人至深。
D.黄文秀个人的所行所思是文章的中心,但文章并不拘泥于此,而是将众多与之相关的事件、信息融入叙事过程中。
B
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青春之光》一文中,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件,表现了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请你也试着选取一个或多个典型事件写一个片段,表现某个人物的精神品质或形象特点。
写作策略
围绕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或形象特点来选取事件。
所选事件应典型、真实且新颖。
注意剪裁和组织方式,尤其是多个事件,要安排好详略,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
语言运用
写作实践
凡是认识我同桌王子涵的,没人不说他是个“书虫”。他真是爱看书啊!除了上课时间,你在任何时候看到他,都是捧着一本书在看。有一回,好不容易说服他跟我们一块儿玩游戏,轮到他了却没反应,大家一看,好家伙,他竟然带了一本书,还看得入了神!还有一次,班上组织大家去郊游,中午自带饮食。大家都坐在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吃东西,只见王子涵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两本书……,却没有食物。原来早上他妈妈给他准备的食物和饮料他都忘记带了,只带了一堆“精神食粮”!
通过“玩游戏时看书”和“郊游时忘带食物只带书”这两件典型小事,表现了“书虫”王子涵爱看书的特点。
下 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