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题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24漳州二模]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鲁迅《拿来主义》
人工智能极大降低了作品的翻译成本,本土化适配跨越了文化差异,从文本出海、IP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我国网络文学作品输出不再只是跟风,而是创造风向。
——《人民日报》
对旧中国时代的“送去主义”与新时代的“走出去”,几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下列你赞同的是(  )
  小文:“送去主义”无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小化:“送去主义”与“走出去”都展现了文化自信。 小新: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作品难以实现跨文化交流互鉴。 小强:我们要融通不同资源助力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A. 小文和小化 B. 小文和小强
C. 小化和小新 D. 小新和小强
2. [2024南通期末]文化出海,是一场奔赴世界的远行。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2023年,中国网文出海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海外访问用户约2.3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由此可见,文化出海要(  )
A.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C. 丰富表达,拓展市场
D.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3. [2024扬州模拟]2024年3月,民族歌剧《李清照》在杭州上演,受到市场热烈欢迎。该剧以李清照一生的词作创作为主线,展现了其广阔的胸襟和崇高的家国情怀。歌剧创作者将源于西方的歌剧舞台艺术与中国传统人物和故事相结合,做到中西合璧。由此可见,民族歌剧《李清照》的成功之处在于(  )
A. 弘扬民族精神,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辩证取舍
B. 提高作品质量,努力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C. 坚持中西合璧,继承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D. 坚持面向世界,将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为我所用
4. 国家主席习近平常常谈起不同文明瑰宝和中外文明交流往事,强调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这告诉我们(  )
①对待外来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 ②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和交流能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一个民族的文化既属于本民族,也属于全世界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互鉴、趋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现代芭蕾舞剧《牡丹亭》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舞与中国昆曲音乐的巧妙结合,采用西方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形式,由中央芭蕾舞团携交响乐团共160人组成的强大阵容来完整演绎。上述材料表明(  )
①文化交流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艺术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一 ④艺术创新要在文化交流、借鉴中相互学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 《环球综艺秀》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一档综艺节目。该节目邀请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家,让一个个美轮美奂、令人惊叹的表演进行同台互鉴、交流、展演、互动,打造了一个“文化共融”的平台。该节目创新的编排、精彩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坚持认同不同民族的文化 ②在交流中做到了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③坚持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传播、在创新中发展 ④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 [2024连云港期末]江苏坚持讲好“水韵江苏”故事,助力丝路人文交流“心相通”,积极打造对外交流八大板块100多个精品项目,在五大海外社交平台开通“水韵江苏”账号,粉丝总数超过200万,年互动量达400万人次,持续向丝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传播江苏文化。该做法旨在(  )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示中华文明成果 ②聚焦重点人群,推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打造文化精品项目,推进经济效益转化 ④拓展文明传播平台,推动成果交流互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2024南充期末]在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方面,中西文化有着明显区别。西方文化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建立在原子式个人的基础上,是一种外在的捏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自我与他人是互立互达、共立共达的统一体。这主要说明(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具有共赢、共享、共建的诉求
B. 世界各国都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西方文化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D.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是发展中华文化的要求
9. 可口可乐总被人们当作美国的文化符号,但著名作家王蒙说,中国的可口可乐绝非美国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在美国就是饮料,但在中国,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给它扩张了很多中国化的用法。这说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  )
A. 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冲击
B. 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C. 应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
D. 能改造中国的落后文化
10. [2023徐州学业考]2023年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  )
①立足国情,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增强对世界文化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2024江苏学业考模拟]江苏省木偶剧团运用中国传统木偶表演艺术的技艺,改编打造了大型人偶童话剧《白雪公主》,通过幽默风趣的舞台表现手法对国外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深受观众的喜爱。这启示我们(  )
①人创造了文化,同时也在享受文化 ②应保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文化优越性 ③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促进中外文化互动,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2024邢台期中]2023年7月24日,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举行开机仪式。该节目以“文化丝路”为内核,讲述共建“丝路”的动人故事、传递各国人民真挚情感,以文化交流作为民心相通的桥梁,邀约中外艺术家与全球知名剧团共襄一场丰富多彩的艺术交融盛宴,畅叙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彩硕果。该节目的拍摄有利于(  )
①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 ②畅享艺术交融盛宴,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③展现文化多样性,印证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流而丰富 ④推动“丝路”各国文化在交流借鉴中相互认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需要(  )
①摒弃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 ②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传统文化 ③抵制外来文化,突出民族特色 ④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4. 遇见博物馆与法国国家可移动文物局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于2024年至2025年,在中国遇见博物馆举办四场“遇见拿破仑”系列巡展。举办系列巡展(  )
①表明中国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外来优秀文化 ②有利于消除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 ③旨在进一步提升对中法文化差异性的认知 ④有利于进一步加深中法之间的友谊和文化理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有文化学者指出,菲律宾在文化上是亚洲最美国化的国家,很多人热衷于庆祝华盛顿诞辰、感恩节、圣诞节等美国的风俗习惯,文化生活的美国化对其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菲律宾民族精神成了一具空壳。这对我们的警示是(  )
①全盘接受外来文化会造成自身文化的断层 ②摒弃民族文化也就阻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③民族精神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④要立足外来文化,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 非选择题
16. [2024常德期中]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待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我们如何面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
17. [2024南京期末·改编]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传统文化的守正传承与创新发展,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要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既避免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又辩证地进行对待,通过博大的胸怀融百家之长,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深化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课题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 B “送去主义”是为了让外国人认可中国文化,但由材料中“不知后事如何”以及“捧着”“挂过去”的表述可知,当时的中国极度缺乏文化自信,也无法真正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小文表述正确,小化表述错误。文化具有民族性,有鲜明民族性的作品可以实现跨文化交流互鉴,因此,小新表述错误。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本土化适配,使我国网络文学作品输出不再只是跟风,而是创造风向,体现了我们要融通不同资源助力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因此,小强表述正确。B正确。
2. C 材料反映出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市场规模大,海外用户多,市场覆盖广,可见文化出海要丰富表达,拓展市场,C正确。材料未涉及为我所用、交流互鉴、尊重差异等内容,排除A、B、D。
3. D 材料未涉及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辩证取舍,排除A。材料未涉及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排除B。“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说法错误,C不选。歌剧创作者将源于西方的歌剧舞台艺术与中国传统人物和故事相结合,做到中西合璧,说明民族歌剧《李清照》的成功之处在于坚持面向世界,将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为我所用,D正确。
4. C 只要是文明就都是积极向上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法错误,①不选。“趋同”说法错误,④不选。
5. D 应该是吸收外来有益文化,①不选。③说法过于绝对,不选。
6. D 应当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不选。“融为一体”说法错误,②不选。
7. B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推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说法错误,②不选。该做法的目的不是推动经济效益的转化,而是向丝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传播江苏文化,讲好中国故事,③不选。
8.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自我与他人是互立互达、共立共达的统一体,说明其具有共赢、共享、共建的诉求,A正确。材料说明中西文化存在区别,未体现世界各国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也未涉及学习借鉴外来文化,B、D不符合题意。尊重文化多样性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优越性”表述错误,C错误。
9. C A不选,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不一定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冲击。B不选,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不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材料不涉及落后文化,D不选。
10. B 文化是民族的,中华文化要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有益文化成果,而不是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②错误。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
11. B 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增强民族文化优越性”说法错误,②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未强调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与题意不符。
12. A 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强调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排除②。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认同”的说法错误,排除④。
13. B “摒弃”“抵制”说法错误,①③不选。
14. B “消除”说法太绝对,排除②。举办系列巡展的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③错误。
15. A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不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排除③。应当立足本国国情,而不是外来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16. ①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②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③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17. 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②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通过博大的胸怀融百家之长,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③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让世界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