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题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单项选择题
1.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 ④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毛泽东同志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这一论断表明(  )
A.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B. 马克思主义可以取代中华传统文化
C.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 [2024丽水期末]鲜花敬英烈,浩气壮山河。2024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这天,我们以国家之名,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仪式,深情缅怀人民英雄。我们要弘扬英雄精神,礼赞英雄、崇尚英雄。英雄精神(  )
A. 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B. 生动诠释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C.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D. 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4. [2024六盘水期末]英雄回家十年路。2023年11月,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青山有幸葬忠骨,是极具温度的人文关怀。十年来,迎回安葬仪式不断优化,尊崇氛围不断叠加,弘扬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全体民众爱国热情的氛围愈发浓厚。英雄迎回安葬仪式旨在(  )
①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爱国情怀 ②继承革命文化,赓续党的红色基因 ③创新革命文化,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④铭记奋斗历程,丰富革命文化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昭示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少年学习党史,有利于(  )
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②汲取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③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理想信念 ④传承革命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2024江苏学业考模拟·改编]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以时间为轴线,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结合大气磅礴的舞蹈、音乐、朗诵等艺术语言,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和带领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壮丽画卷。该作品的文化价值在于(  )
A. 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凝聚复兴伟力
B. 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赓续红色基因
C. 其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 唤醒历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满怀信心地向前进
7. [2024甘肃学业考]近年来,某省各个中学挖掘红色资源,举办“红色基因永流传”主题影视节等活动,来培养红色传人、时代新人。举办此类活动是为了(  )
A. 发展民族文化,同化世界文化
B. 继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复古
C. 学习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
D. 吸收外来文化,传播中国价值
8. 纪录片《初心》通过拍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老兵的影像镜头,让更多观众在回顾革命历史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浩气长存的革命精神和不变的初心。如果给这则报道拟个标题,下列最合适的是(  )
A. 追寻英雄足迹,提升科学文化素养
B. 坚持守正创新,塑造时代文明形象
C. 挖掘红色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D. 铭记革命历史,赓续传承红色根脉
9. 吉林省作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现有革命旧址 330处、东北抗联旧址165处、馆藏革命文物 3 948 件套,珍贵文物1 145件套。吉林省委、省政府先后编制完成了《吉林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等相关文件,推动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加快发展。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做法(  )
①传承了红色基因,为实现民族复兴增添精神动力 ②通过传承、弘扬革命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③加强了对革命文物的保护,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④旨在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促进文旅经济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2024湛江阶段练习]2023年是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广州某学校以“三大百年”百场巡展活动为契机,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举行“回顾中共三大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活动。开展这一系列活动旨在(  )
①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②弘扬科学精神,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③继承革命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④弘扬爱国主义,根植红色文化基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形成了诸如红船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社会民主和谐为基础、立足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②要挖掘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价值功能,传承革命文化基因 ③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互为前提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为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2024宿迁期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新时代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坚守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坚守好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根脉”是(  )
A.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共产主义理想和“天下大同”思想
C. 全人类共同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各族人民共同理想
13.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我们不断发掘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  )
①是基于红色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原因在于红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③原因在于红色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有利于直接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到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从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到“时代楷模”“最美人物”“最美奋斗者”等,我国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多方面培育向上向善的文化,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我国培育向上向善的文化(  )
①发挥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有利于聚合推动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③有利于为我国发展提供根本的方向保证 ④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信件有穷时,怀念无尽处。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致敬英烈忠魂。李大钊、陈铁军、赵一曼……看似遥远的历史人物,经由一封封绝笔变得立体丰盈;向死而生的英雄勇气、果敢背后的铁骨柔情,通过绝笔浮现纸上,字字滚烫,句句千钧。透过这些历史的笔迹,我们可以看到(  )
①革命历史在遗迹的挖掘中得以重新解构和完整显现 ②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③伟大建党精神代代传承,爱国主义厚植于人们心中 ④理想信念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以跨越时空引发人们的共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 非选择题
16. [2024南通期中]百年征程,英雄辈出;革命先烈,英魂永驻。彭雪枫、董存瑞、黄继光……英雄不惧渡沧海,谱写了时代的慷慨悲歌。英雄不朽,精神不灭,英雄模范身上那些“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凌云壮志、“救国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的英雄气概、“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的战斗豪情,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每一次对英雄模范的缅怀,都是一次唤醒初心使命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精神的仰望,都是一次砥砺责任担当的庄重宣誓。我们应认真学习英雄事迹、讲好英雄故事、发扬英雄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像英雄模范那样“平时忘我、战时忘死”“一身硬骨头、一腔沸腾血”,鼓起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明弘扬英雄精神的必要性。
17. 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往往和他们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也有着深层文化土壤的孕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现在的中心任务,并为“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定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逻辑的超越,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开辟出一条21世纪现代化新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开创未来的伟大事业,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生逢这样的伟大时代,能够参与这样的伟大事业,是我们每个人的幸运,也给了我们每个人出彩的机会。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底蕴。
课题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 D 材料只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让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排除①。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作用,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除③。
2. A “取代”说法错误,B不选。C、D与题目主旨不符,不选。
3. B 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之一,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排除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C不符合题意。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D不符合题意。
4. A 十年来,迎回安葬仪式不断优化,尊崇氛围不断叠加,弘扬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全体民众爱国热情的氛围愈发浓厚,这旨在继承革命文化,赓续党的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爱国情怀,①②符合题意。英雄迎回安葬仪式没有创新革命文化,也没有丰富革命文化内涵,排除③④。
5. C 学习党史不能赋予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①错误。材料不涉及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④不选。
6. D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形成的,《伟大征程》只是一部文化作品,不能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A错误。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增强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赓续红色基因,而不是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且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B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C不选。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和带领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壮丽画卷,其文化价值在于唤醒历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满怀信心地向前进,D正确。
7. C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同化世界文化”的说法错误,排除A。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材料与中华传统文化无关,同时,我们不能促进文化复古,B错误。红色资源属于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举办此类活动是为了学习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C正确。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传播中国价值,而且材料与外来文化无关,D错误。
8. D 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文化素养,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以及时代特色,“坚持守正创新,塑造时代文明形象”不符合题意,排除B。纪录片反映的是革命文化,不是传统文化,排除C。纪录片《初心》通过拍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老兵的影像镜头,让更多观众在回顾革命历史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浩气长存的革命精神和不变的初心,这有利于引导人们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根脉,D符合题意。
9. A 题干强调的是革命文物的保护,不涉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没有体现促进文旅经济发展,②④说法错误。
10. D 举行“回顾中共三大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活动,目的在于继承革命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根植红色文化基因,③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且举行“回顾中共三大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活动的目的是继承革命文化,而不是传承传统文化,排除①。材料强调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强调弘扬科学精神,②不符合题意。
11.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①正确。“革命文化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②正确。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与时俱进,而不是互为前提,③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④错误。
12. A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A符合题意。
13. A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排除③。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要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直接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排除④。
14. A “我国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多方面培育向上向善的文化,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有利于聚合推动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①②正确。“根本的方向保证”说法错误,③错误。材料强调培育向上向善的文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无关,排除④。
15. D “完整显现”说法错误,①不选。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②不选。
16. 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弘扬英雄精神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推动国家繁荣振兴。②弘扬英雄精神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意义。③弘扬英雄精神,才能更好地继承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7. ①中国式现代化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重民本、求大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底蕴和文化根基,能够为解决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②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持续的精神动力。革命建设过程中锻造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凝聚共识和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的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相依相生,巩固了全社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想基础。④外来有益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文化借鉴。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从西方现代化文化中汲取先进的技术文化、教育文化等,借以发展完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出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彰显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