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一、 单项选择题1. [2024盐城东台期末·改编]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要发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作用,必须( )A. 积极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的多元发展,发挥舆论的导向功能B.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C.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D. 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2. [2024连云港学业考模拟]2023年11月,2023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朋友通过重走长征路的形式,体验红色之旅,感悟伟大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举行“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 )①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旨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有助于以文化人,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④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 [2024宿迁期末]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着眼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指引新时代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 )①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立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④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外来文化,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 [2024沧州吴桥中学期末]2023年10月16日,凤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抵制封建迷信 提倡崇尚科学”活动。志愿者通过以案说法宣讲国家反邪教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传播邪教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引导群众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倡导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一起做移风易俗的宣传者、倡导者、践行者。这启示青年学生要( )①努力提高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抵御能力 ②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弘扬时代新风 ③加强文化监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提高科学文化修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 北京市按照“一河、三区、多点”发展格局,着力将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为内涵丰富、蓝绿交织、水城共融、产业兴旺的中国大运河文化“金名片”。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要坚持(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维护运河文化的独特性 ②挖掘运河文化的价值,做好运河文化的宣传 ③深度开发,使大运河的经济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④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 近年来,借助AI等新技术,文博展览绽放出无数奇思妙想,让原本“高冷”的文物变得有活力、有温度。比如考虑到观众不能敲真正的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就开发了数字化编钟,观众打开手机小程序就能演奏,大大增强了体验感,让大家直观地领略先秦时期恢宏的礼乐文明。推进文博场馆数字化建设旨在( )A. 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B. 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C. 推动文化内容创新,增强文化的吸引力D.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现科技自立自强7. 在“人人皆可直播”的当下,不健康甚至是违法的内容仍不时出现在网络直播间。对于网络文化的兴起,国家应( )①奏响文化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8.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释放了不少正能量,如抗洪一线中的守望相助、公益行动中的慷慨解囊等。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网络空间中的各种乱象,如“水军”“推手”编造谣言、传播虚假信息,各种违法行为屡禁不绝等。因此,建设互联网文化,应当( )①加强对文化现象的管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 [2024南通海安中学月考]在浙江,每一个喜欢文化的人都能在“浙里办”App或微信小程序中点开“浙里文化圈”,为生活找到诗意。“浙里文化圈”着眼于构建“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文化空间,归集展示全省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美术馆等机构的数字资源,提供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一体化服务,精准实时为用户推送活动信息。此举有利于( )A. 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文化产业迸发新活力B. 文化市场的主体规模持续扩大C. 发挥优秀文化凝聚人心的纽带作用D. 有效提升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10. [2024扬州学业考模拟]近年来,科幻微短剧创作快速发展。然而,质量却有待进一步提升。广大创作者应始终将艺术坚守和价值引领作为创作第一要务,不仅要有科幻外壳,还要有文化内核,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此举旨在( )A. 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普及科学知识B.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C. 对科幻微短剧创作加以监管和限制D. 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11. [2024西安模拟·改编]2024年2月,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梦舟”寓意着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揽月”取自毛泽东同志的“可上九天揽月”,寓意着中国航天人将用双手揽住月亮,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新飞行器的命名( )①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航天人坚定的文化自信 ②说明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③内容丰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④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 [2024无锡期末]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瑰宝,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文有武,且说且唱,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中独树一帜。戏台上道具简约,往往以少见多,以简代繁,有时一根马鞭即是一匹良驹,一桌二椅场景千变万化,深得中华传统美学精髓。这说明( )A.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B. 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C. 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坚定文化自信13. [2024南京、盐城一模]“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新四军,新四军,你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来参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23年12月3日考察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在看到馆内展陈的《白菜谣》歌词时感慨地说,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告诉我们( )A.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B. 挖掘红色文化载体的时代价值能够增强道路自信C.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D. 文化交流与交融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14. [2024连云港学业考模拟]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们的文化自信( )①是对中华文明优越性的自觉认同 ②源自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③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来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5. [2024丽水期末]青年助力戏曲传承,或将流行元素融入传统叙事框架,演绎跨界新曲;或借用多样化的媒介平台实现矩阵传播,产生叠加效应。内容与平台“年轻”了,戏曲也有了更多“青年缘”。这启示我们( )①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③进行文化创新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④青年一代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二、 非选择题16. [2024宿迁期末]2023年9月15日,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新石器时代“7 000岁”的陶人面像,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领略到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早期文明阶段,通过考古发掘找到更多信息,可以用遗迹遗物廓清历史迷雾;而对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通过考古发掘“证经补史”,则可以让历史更加生动鲜活。浙江良渚、湖北石家河、山西陶寺、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考古工作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事实上,考古既是在不断发现遗存、探寻历史,也是在不断传承历史、弘扬文化。遗址的发掘与复原、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不仅让历史遗迹、文化瑰宝重见天日、重获新生,也让更多人能够在触摸历史中感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在思接千载中读懂“何以中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释我国考古工作对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17. [2024盐城东台期末]2023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其中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如何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越来越突出紧迫的任务。某校高二(1)班举办“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列出主题班会的发言稿。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200字左右。课题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1. B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文化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发展,A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化产业,也未涉及推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C不符合题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反对文化渗透,排除D。2. B 举行“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有利于感悟伟大长征精神,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并不是为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排除②。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3. B 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不选。材料强调如何更好地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未涉及对外文化交流,且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④不选。4. B 传统道德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②错误。加强文化监管是政府的责任和职能,而不是青年学生的责任,排除③。5. C “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说法错误,①不选。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使大运河的经济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说法错误,③不选。6. B 文博场馆展示的是文物,数字化建设并不是为了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排除A。推进文博场馆数字化建设,大大增强了体验感,从根本上说,其目的是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B符合题意。文博场馆数字化建设没有推动文化内容创新,排除C。应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除D。7. B 应该是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②不选。④的主体是公民,不是国家,不选。8. A 材料强调建设互联网文化,而不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③④不符合题意。9. D “浙里文化圈”归集展示全省机构的数字资源,提供五级联动的一体化服务,精准实时为用户推送活动信息,有利于有效提升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D正确。“浙里文化圈”着眼于构建“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文化空间,属于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排除A。材料强调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未涉及文化市场的主体,未体现发挥优秀文化凝聚人心的纽带作用,排除B、C。10. D 广大创作者应始终将艺术坚守和价值引领作为创作第一要务,不仅要有科幻外壳,还要有文化内核,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这旨在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提升精神高度,未涉及普及科学知识,也未涉及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A、B不符合题意。此举不是要限制科幻微短剧的创作,C不选。11. A “梦舟”寓意着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揽月”源自中国诗词,寓意着中国航天人将用双手揽住月亮,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由此可见,新飞行器的命名,既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航天人坚定的文化自信,同时也说明了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①②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优越性”说法错误,排除③。材料未涉及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排除④。12. D 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未强调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且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排除A。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B错误。材料未涉及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不符合题意。13. B 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告诉我们挖掘红色文化载体的时代价值能够增强道路自信,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时代变化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也未涉及文化交流与交融,排除A、C、D。14. D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可见我们的文化自信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来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④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明优越性”的说法错误,①错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继承,②错误。15. D 材料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未涉及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不符合题意。青年助力戏曲传承,或将流行元素融入传统叙事框架,或借用多样化的媒介平台实现矩阵传播,内容与平台“年轻”了,戏曲也有了更多“青年缘”,这启示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增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③不符合题意。16. ①考古工作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历史价值的肯定、认同。②考古工作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历史,使人们全面、准确了解中国历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更好认识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激励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③考古工作有利于展现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成就,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17. 示例:①挖掘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挖掘和展现的独特魅力。可以通过讲述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②尊重差异,寻求共鸣。在讲述中国故事时,需要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寻求共鸣和共识。③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可以通过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