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哲学与文化》模块评价一、 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 [2024南京阶段练习]康德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宗教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他的观点( )①认为“物自体的存在先于人的感觉”,有唯心主义的倾向 ②将灵魂、宗教和世界排除在可认识对象之外,是不可知论 ③将宗教作为世界的最高统一体,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④主张灵魂是一切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属于唯心主义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 [2024南通海安开学考]从山间一片叶,到万家杯中茶,茶叶的生长与旅行,讲述着关于文明与生活的故事。有人说,“离开了茶文化,茶叶就仅仅只是一片叶子”。从“一片叶子”到“茶文化”表明( )A. 意识是经过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 人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C. 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人的价值是否实现取决于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3. [2024镇江期中]1924年,德国科学家发现一段记录着大脑神经元放电活动的脑电图,为脑机接口技术打下了地基。脑机接口介入后,人类“动一动念头”,脑信号即可绕过肌肉、语言直接传输到外部设备,实现“意念操控”。如今,脑机接口技术已成功帮助下半身瘫痪的患者“恢复行走”,也让失能人士实现了“意念打字”。材料表明( )A. “人脑”与“意念操控”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B. 人的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C. 社会的发展是通过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实现的D.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 我国科学家以经典的果蝇嗅觉学习记忆为范式,运用多种神经递质荧光探针,发现了五羟色胺双向调节学习记忆的新机理,并进一步解析了五羟色胺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及其发挥功能的负反馈神经环路,为药物干预患者的时间认知障碍提供新见解。这表明( )①追求真理的目的在于不断超越原有认识 ②科学实验是推动医学研究的重要动力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5. [2024江苏高考]总体而言,人类早期的城市基本上以内陆型为主,位置多是“远干流,近支流”。这是由于大江大河经常泛滥,干流两岸极易遭受洪水灾害,而支流陆地既临水又防洪,能够保障城市的用水和安全。这表明( )A.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B. 被动适应环境是早期人类社会实践的主要特点C. 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城市布局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D.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6. [2024南通启东中学期中]右面漫画《扫帚》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B.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C.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扫帚D. 要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7. [2024南通期末·改编]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保障粮食安全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的施行,适应了新形势新要求,为守好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夯实了法治根基。材料体现了( )①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粮食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8. [2024徐州期末]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对此,我们要( )①立足关键部分,以此推动经济整体运行的回升向好 ②认清事物发展的方向,坚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③增强忧患意识,发挥意识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势 ④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在变局中开新局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 [2024江苏高考]“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这种立法越复杂,它的表现方式也就越远离社会日常经济生活条件所借以表现的方式。立法就显得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因素。这个因素似乎不是从经济关系中,而是从自身的内在根据中,可以说,从意志概念中,获得它存在的理由和继续发展的根据。”这一论述认为( )A. 法律发展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B. 法律可从自身内在根据中获得自身独立的发展C. 法律制度的发展会推动生产方式的进步和发展D. 远离经济关系的立法可从社会意识中找到理由10. [2024镇江丹阳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同时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突出青少年,对国家机关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表明( )A. 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有机统一B.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C. 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可以促进社会发展D. 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11. [2024扬州模拟]下列诗句与下面漫画(作者:小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②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12. [2024泰州期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关爱别人,快乐自己”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B.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C.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D.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13. 湖北是红色沃土、英雄之地。2024年,为持续探索“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湖北启动红色旅游主题宣传活动,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传播方式,讲好革命故事,把湖北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为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课堂和重要阵地。该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是基于( )①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互为前提 ③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有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④红色资源承载着党和人民革命奋斗的历程,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4. 2023年9月,聚焦“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这一年度主题,2023北京文化论坛安排了50场嘉宾演讲和圆桌对话。600多名中外嘉宾相聚一堂,共鉴中华文化之美,共促文明交流互鉴。这表明我国文化发展( )①立足社会实践,实现综合创新 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③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时代内涵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融通不同资源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5. [2024扬州学业考模拟]高口碑佳作《父辈的荣耀》以三道沟林场的治理、建设、发展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缩影,不仅展现我国生态发展的探索和思考,同时深挖普通林场百姓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的力量。该剧的成功启示文艺工作者要( )①坚持开放,全面借鉴 ②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6. 2024年巴黎奥运会霹雳舞赛场上,出生于武术世家的中国选手亓祥宇,将醉拳、太极等元素与西方舞蹈元素巧妙结合,令人耳目一新,赢得满堂喝彩,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亓祥宇的表演( )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提升了民族自信 ②说明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③坚持了人民立场,满足了世界各国人民文化需求 ④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二、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 [2024南通期末]长期以来,“重复挂号烦”是许多患者的痛点,一些检查结果需要第二天才能拿到,有的检查项目多以至于一天内无法完成……这类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了就医体验。2024年5月7日起,江苏全省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实事项目。此次江苏省的规则设计比较稳妥和谨慎,所有医院对信息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不过,社会还是存在一些担心和顾虑,比如,诊疗秩序如何维持、初诊患者候诊时间是否延长、医护人员的正当权益如何保障等。江苏省多家医院从2024年4月起就开始筹备相关工作,整体实施下来比较平稳,复诊患者就医秩序良好,医院的管理成本可控。部分医院开始探索首诊号源与续诊号源的分诊管理,更好地提前分流初诊与复诊患者,确保初诊患者的就诊时间。医疗机构“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简化就诊流程,使这一惠民举措的善意充分释放。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医疗机构是如何让政策善意充分释放的。(10分)18. [2024苏州三模]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期间,中法双方合作举办贯穿全年的数百项精彩活动,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旅游推广等多个领域。从青年交流到体育对话,从文化遗产保护到高等教育合作,双方以丰富鲜活的方式呈现两国优秀文化精华,积极探寻提高两国人文交流水平的新途径,不断深化两国民众相互认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是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纽带,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巩固文化主体性。(12分)19. [2024南通三模]穿一件马面裙去观赏春天的花卉;去福建蟳埔村扎一头簪花,体验渔家女的别样美丽;去浙江义乌买一款“新中式”服饰,再搭配几件中国风饰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的“新中式”在2024年春天火爆“出圈”,激活了青年人的文化基因,成为他们的“心头好”。“新中式”风潮席卷了服饰、茶饮、美妆、家具等多个领域,成为当下的“顶流”。有的商家认为商品名称只要加上“新中式”这个前缀,就掌握了流量密码,这导致行业乱象频现:盲目扩大产能、产品同质化、重营销轻质量……近年来,包括“新中式”在内的网红产品频频“出圈”,流量带来的利好让不少品牌销售额成倍增长,但流量热潮终究会消退。有人不禁提出疑问:网红流量如何转化为“长红”口碑?(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式”何以能激活青年人的文化基因。(9分)(2)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阐释网红流量如何转化为“长红”口碑。(8分)20. [2024常州期末]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主标识也是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如下图所示)。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龙行龘龘”这个词,意为六条巨龙凌空而起,昂扬热烈,生动描摹出14亿多“龙的传人”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龘”字的“出圈”再次唤起了大家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兴趣。不少人第一次看到“龘”这个字,下意识会觉得这个字字形复杂、读音陌生,念什么?是什么意思?有人看了半天也念不出来,有人想翻字典却不知从哪儿查起。有人认为,生僻字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应该大胆舍弃。结合材料,请你写一篇短文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3分)要求:①融合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哲学与文化》模块评价1. C “物自体的存在先于人的感觉”即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这体现的是唯物主义,①错误。康德认为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灵魂、世界、宗教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这是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属于不可知论,②正确。一般宗教都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这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康德将宗教作为世界的最高统一体,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③正确。“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表明康德认为灵魂是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而不是一切现象,④错误。2. A “一片叶子”是“茶文化”形成的物质载体,从“一片叶子”到“茶文化”表明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意识是经过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A正确。材料未涉及人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排除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且材料未涉及这一点,排除C。材料未涉及人的价值的实现问题,而且人的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主客观因素,排除D。3. A “人脑”与“意念操控”的联系,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A正确。材料未涉及感性认识、理性认识,B不选。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且材料未强调新事物战胜旧事物,C不选。材料未涉及人的意识的产生,D不选。4. C 追求真理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①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④错误。5. D “远干流,近支流”,既临水又防洪,人类根据这一地理现象建设早期的城市,做到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D正确。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的早期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A错误。人类根据地理环境选择城市位置,这是人类在主动适应地理环境,B不选。材料未涉及生产力发展对城市布局变化的影响,C不选。6.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相互转化,排除A。材料未体现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未强调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B、C不符合题意。漫画反映出有了束缚,稻草就是一把扫帚;没了束缚,稻草就是一把柴火,这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符合题意。7. C 应当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排除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普遍性),保障粮食安全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特殊性),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②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的施行,为守好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夯实了法治根基,说明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实施是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方面,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③正确。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排除④。8. D 应立足整体,而不是关键部分,①错误。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对此,我们要认清事物发展的方向,坚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在变局中开新局,②④符合题意。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③错误。9. A 这种立法越复杂,它的表现方式也就越远离社会日常经济生活条件所借以表现的方式,“远离”但并未“脱离”,表明法律发展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A正确。立法就显得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因素……似乎不是从经济关系中,而是从自身的内在根据中(“意志概念”)获得存在的理由和继续发展的根据,“好像”“似乎”表明法律看起来可以从自身的内在根据中获得继续发展的根据,其实不可以,法律不能从意识中找到自身发展的根据,B、D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会推动生产方式的进步和发展,排除C。10. D 爱国主义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普遍性),同时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特殊性),这表明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D正确。应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有机统一,A错误。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B错误。材料未体现上层建筑的反作用,C错误。11. C 漫画强调要下决心追逐梦想,体现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强不息,坚定理想信念。①表达了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与题意不符。②表达了要坚信所有的努力不会白费,肯定会有所收获,符合题意。③表达了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符合题意。④强调珍惜时间、珍惜当下,与题意不符。12. A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关爱别人,快乐自己”启示我们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A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B不符合题意。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而不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错误。材料未体现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不选。13. D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①错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互为前提的关系,排除②。14. C 材料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未涉及立足社会实践;也未体现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时代内涵,排除①③。15. D “全面借鉴”的说法错误,排除①。《父辈的荣耀》紧扣时代主题和历史脉搏,生动描绘普通百姓的奋斗历程,深情礼赞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积极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这启示文艺工作者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也就未涉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排除③。16. 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满足了世界各国人民文化需求”夸大了这一表演的作用,排除③。17.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医疗机构不断探索、简化就诊流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②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医疗机构发挥正确认识的作用,稳妥谨慎地进行规则设定,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不断解决“重复挂号烦”等问题,简化就诊流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每点5分)18. ①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②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③坚定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实现精神上和文化上的独立自主。④坚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每点3分)19. (1) 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新中式”以其独特的东方美学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新中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③“新中式”增强了青年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彰显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活了青年人的文化基因。(每点3分)(2)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企业应立足自身发展,针对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加强产品研发与创新。②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品质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变量,企业既要善用流量进行营销,更要抓好质量与品质,从而把网红流量转化为“长红”口碑。(每点4分)20. 示例:实践决定认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一种文化都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随着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生僻字在很多方面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4分)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生僻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充分挖掘生僻字的优秀文化内涵,不能简单舍弃。(4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于包括生僻字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不忘本来,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同时,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