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价值与价值观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价值与价值观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题1 价值与价值观
一、 单项选择题
1. 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之一。醋用于烹调,不仅能增添酸味、香味、鲜味,和味解腻,去腥除异,还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其实醋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使用醋,能发挥其保健和药用价值。比如,在室内炉火上熬老陈醋进行熏蒸,对空气进行消毒,以预防流行性感冒。从哲学角度看(  )
①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们认识的发展性 ②醋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③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④事物的价值就具体的主客体关系来说是多重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2024江苏模拟]某地大理石资源丰富,不少企业在开采加工过程中,随处堆积荒料废料,环境问题愈发严重。近年来,该地多措并举,推动石材碳酸钙产业做大做强。人们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荒料废料的一石多用;借助供应链平台,行业企业集聚发展、打通链条……荒料废料成了企业争购的资源。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破除客观条件的制约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B. 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C.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3. [2024淮安期中·改编]海风徐来,繁花竞妍。2023年8月,57位优秀专家人才代表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到北戴河参加暑期休假活动。邀请优秀专家人才休假,是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参加此次休假活动的专家,是国内科技前沿领域优秀人才代表,他们在各自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人不仅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B.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创造了多少财富
C.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物质贡献
D.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 近代如皋地方第一贤达沙元炳先生,深爱家乡如皋。他一心一意,苦心经营,从政治到经济,从交通到水利,从教育到卫生,既高瞻远瞩,又身体力行,使如皋迅速赶上了时代的步伐。其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  )
①价值观源自对个人生活遭遇和处境的反思 ②价值观对社会与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基于个人利益形成的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随着网络直播受到关注、电商业态推陈出新,“网红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但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它也遭遇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在现实生活中,在“流量至上”等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一些“网红”为博取眼球,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挑战法律红线。材料表明(  )
①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②我们要理解和尊重受“流量至上”观念驱使的从业者的选择 ③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④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理性认识,以促进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2024南通期中·改编]南通五山滨江曾经化工围江、码头林立,环境污染严重。从2016年起,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当地启动了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关停、搬迁散乱污企业,腾退生产岸线,新增森林绿地,打造休闲公园,把曾经锈迹斑斑的工业岸线变成了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工业锈带”变“城市客厅”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性意义
B. 改变生活方式要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C. 价值观对改造世界有着重要导向作用
D. 自然界满足人类需要的功能发生变化
7. [2025泰州中学开学考]下面漫画《遵守》(作者:张书信)讽刺了一些人想问题、办事情(  )
A. 忽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 未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C. 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 不懂得矛盾具有普遍性
8. [2024泰州中学期中]“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这启示我们(  )
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要重视局部 ③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9. [2024南通海安中学月考]郑板桥一生爱竹,一首《竹石》(如下图所示)写出了竹子不惧磨难、屹立挺拔的韧劲,读来使人力量倍增。晚年的他也让自己活成了一棵“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竹子,令人敬佩。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竹  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对竹子品格的如实反映 ②对竹子状态的描述倾注了作者的个人情感 ③优秀作品源于现实因而使人读来力量倍增 ④作者晚年活成“瘦竹”是受价值观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些公益广告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从哲学的角度看,这说明(  )
A.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B. 社会发展和哲学发展密不可分
C.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D.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
11.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人民看成“阅卷人”要求我们(  )
A.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B. 打破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
C. 坚持多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D. 将贡献作为唯一的价值追求
12.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引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强调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从哲学上讲,“修其心”的原因是(  )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能正确指导人生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生选择和个人前途 ③价值观作为个人的行动指南,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④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2024菏泽期中]加强对英烈姓名、名誉、荣誉等的法律保护,对于促进社会尊崇英烈、扬善抑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为更好地弘扬英雄烈士精神,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我国对英雄烈士加强立法保护是基于(  )
①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 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 ③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法律支撑 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各有其特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2024广东二模]已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全面规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要求、教育对象、实施措施等,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凝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反映了(  )
①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 ②上层建筑的调整,应服务于推动社会进步 ③意识具有能动性,要求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④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需上升到理性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2024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首次评选表彰了8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和5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发明创造等工作中,他们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取得一批先进工程技术成果。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意在(  )
①夯实工程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③发挥先进典型的价值引领作用 ④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 非选择题
16.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要求在全社会开展读书学史活动、致敬革命先烈活动、学习先进模范活动和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宣传教育活动。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要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结合材料,运用“价值与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在全社会开展“四史”教育的作用。
17. [2024苏州期末]某科学家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即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倾向于积极表达和传播,反之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以短视频为例,它既带来便利,也让舆情变得复杂。短视频创作者大多紧跟热点,常在真相未明时先入为主,甚至不惜扭曲事实以求点燃网民情绪。对这些不理性的声音,有人虽然据理反驳,但常遭到辱骂和人身攻击,使得其他人以“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对待,进而造成一边倒的舆论假象,破坏互联网舆论生态。
反对“沉默的螺旋”,引导网络舆论回归理性,既需要互联网平台平衡好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关系,同时也需要积极引导短视频创作者和公众理性发声。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课题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 A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否定的过程,B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客观的,不会因人而异,C错误。D与题意无关,不选。
2. B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3. D “源于”说法错误,①不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客观的,不会因人而异,②不选。
4. A 材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A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但思维离不开存在,存在可以离开思维,B错误。材料强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未体现生活和实践是流行语形成和发展的源泉,C与题意不符。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并不完全同步,D错误。
5. D 材料未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上层建筑的调整,而不是生产关系,B不符合题意。社会基本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材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D符合题意。
6. A 人生往往面临的困难不是逆境而是抉择,这说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至关重要,A入选。材料未体现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B不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是我们行动的依据,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不选。材料未涉及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D不选。
7. B 谣言经过多人传播后变成了“真理”,这警示我们不要听信谣言,不要传播谣言,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B符合题意。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A错误。真理是客观的,不具有主体的差异性,C错误。漫画未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排除D。
8. B 应该是求同存异,而不是去异存同,②不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主体并不总能形成相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排除③。
9. A “引领”说法错误,B不选。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C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D不选。
10. D 材料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没有体现价值观对改造客观世界的导向作用,①不选。“决定”说法错误,②不选。
11. D 运用系统思维,推动了局部功能的优化组合,实现了整体的最优目标,而不是推动整体和局部功能的相互转化,A错误。引导绿色出行,创造条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人为联系,而不是自在联系,B错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寓于路的共性之中”说法错误,排除C。自行车专用路能保障自行车交通的安全,能更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体现了关注人们的出行需求,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D符合题意。
12. B 材料未涉及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面对挫折考验,②不符合题意。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并且这不是材料的启示,排除④。
13. C “45度人生”的状态,是尴尬状态还是最佳状态,要看个人的认识与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尴尬状态,就能达到最佳状态,所以,这两幅漫画启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C符合题意。
14. C 材料未强调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的普遍规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魂,①④不选。
15.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将中国出口产品等同于产能过剩,不符合经济常识和客观事实,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增多,是国际分工和市场需求的结果,符合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规律,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应有贡献,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16. ①地铁中,每天都有一群老人背着背篓搭乘地铁到市区卖菜,这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支持“背篓族”乘地铁体现了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