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题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24盐城期末]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经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盛事,给各国人民带去了欢乐的体验。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③中华文化不再具有民族性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住房城乡建设、文物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技艺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发掘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对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技艺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因为它们(  )
①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③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④承载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2024南京期末]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春华秋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共建“一带一路”,能进一步加强同共建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惠及更多国家、更多民众,这需要我们(  )
①履行大国责任,引领共建国家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 ③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文化共生共荣 ④积极推动共建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
①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要重视各国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着相同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5. “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世界是绿色的,动听的音乐一响起,柳树姑娘在河边轻盈地跳起了美丽的舞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世界是黄色的……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这段话主要表达了(  )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发自内心地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 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成“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的,是获得“诗译英法唯一人”称号的翻译家许渊冲。他尽毕生之力所做的,主要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这启示我们(  )
A. 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B. 要准确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C. 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D. 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积极推动外国文化走进中国
7. 客家土楼(如下图所示)是出于族群安全而以土作墙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具有向心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以及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特征。土楼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蔚为壮观,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游客前往。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土楼蕴含的“天人合一”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②土楼建筑给人的壮美感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③土楼建筑与自然风光相互交融赋予了文化新的基本内涵 ④土楼聚族而居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2024泰州期末]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方的诗与画相近相亲,堪称一枝双花。18世纪德国人莱辛的《拉奥孔》,则揭示了诗与画的不同,论述诗与画、诗与造型艺术的矛盾。在西方,诗与画各自独立。由此可见(  )
①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保护好民族文化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不同文化应趋向一致,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中国诗画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追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指出,加强文明对话,尊重不同文化,杜绝在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人群中宣扬仇恨、极端思想和文明冲突,摒弃对特定文明的歧视与偏见,强调反对各种形式的伊斯兰恐惧症。下列能支持这一宣言的有(  )
①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③不同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相互认同 ④文化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应平等对待不同性质的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2024连云港模拟]“不能设想,诸如自然、理性、科学、宗教和自由之类的术语能够与诸如‘道’‘理’和‘气’之类在中国文化内部同样有着复杂历史的术语恰好吻合。”超越了语言、历史和文化的比较思想研究是可能的,中西、中外哲学是可以比较、可以通约的。材料表明(  )
A.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 民族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C. 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有机统一的
D. 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11.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之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2. 作为成都大运会定点艺术活动之一,舞剧《大熊猫》于2023年7月29日首次在成都倾情上演。大熊猫是最具地域标志性和国际认可度的文化名片之一。大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物种,其长久的生命历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相呼应。选择在成都上演《大熊猫》这部舞剧(  )
①能塑造中国风骨,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②能让作品更贴近民生和实际,使其得到全世界的认同 ③有助于借助大熊猫的形象,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大运会氛围 ④能更好演绎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形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中写道:“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表明,钱锺书先生主张(  )
①消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完全统一 ②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④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在孔子学院的课堂上,加拿大学生安东尼说:“狗是人类的朋友,忠诚、勇敢,在西方被当作家庭成员,因此,吃狗肉的行为无法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此言一出,韩国学生当即面露尴尬。老师问安东尼:“在大部分印度人看来,西方人吃牛肉是不是一种野蛮行为呢?”这时,安东尼的表情立刻就不自然了。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 ④人们应该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2024盐城期中]2023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该节目通过电影级高质感的拍摄制作,演绎了“唐宋名篇”诞生的历史瞬间,生动再现了宗师的传奇人生。该节目(  )
①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利于激发民族凝聚力 ④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2024镇江开学考]2023年1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为安理会成员常驻代表准备了一份纪念品——鲁班锁。鲁班锁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益智玩具,采用榫卯结构(如下图所示),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就像和平一样,拆开容易组装难,破坏容易重建难。如今,鲁班锁作为外交礼物,带着新的使命把古老的中国智慧带向更广阔的世界。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②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 ③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时代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7. [2024南京开学考·改编]“千丝万缕传年味,一捧面粉耀神州”,在央视春晚的创意年俗秀节目《别开生面》中,各地嘉宾用方言将家乡面食唱出特色韵味。陕西油泼面、四川担担面、甘肃兰州牛肉面、广东云吞面……舞台上,人和面的趣味互动组成各种妙趣横生的图案。节目《别开生面》的成功说明(  )
A. 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B. 中华文化具有世界性,促进了文化发展
C. 面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D. 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表现在中华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
二、 非选择题
18. 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23年8月8日在成都圆满落幕。成都大运会在“国际范”的背景下,蕴含浓浓的“中国风”“巴蜀韵”。
本届大运会会徽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的中国元素,四个渐变色块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对应“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吉祥物“蓉宝”集合了大熊猫、川剧脸谱和“火”文化;火炬“蓉火”融入了“太阳神鸟”和三星堆青铜立人元素;奖牌“蓉光”设计以成都大运会会徽和“太阳神鸟”为主,镌刻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鸟、商周青铜人形器、甲骨文等,展现中国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奖牌的绶带,创新性使用了传承千年的蜀锦织造技艺,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了可以触摸的“蓉光”。
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理解成都大运会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课题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1. A 春节民俗活动已经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盛事,给各国人民带去了欢乐的体验,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①②正确。中华文化一直具有民族性,③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④不符合题意。
2. C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①错误。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③错误。
3. C 我们应促进与共建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发展,而不是引领共建国家文化的发展方向,①错误。应当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
4. B 材料强调文化多样性,而不是各国文化的共性,②不选。“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相同的价值追求”表述过于绝对,④不选。
5. A “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表明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①正确。“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②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认同本民族文化,排除③。应当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
6. B “融合与统一”说法错误,A不选。“认同”说法错误,C不选。材料强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D不选。
7. B 土楼建筑给人的壮美感受是土楼建筑这一客体对人这一主体的积极意义,②错误。文化的基本内涵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③错误。
8. D 材料未体现保护好民族文化,排除①。不同文化可以交流借鉴,不应趋向一致,文化具有多样性,排除③。东方的诗与画相近相亲,堪称一枝双花;在西方,诗与画各自独立。由此可见,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正确。东方的诗与画相近相亲,堪称一枝双花,可见中国诗画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追求,④正确。
9. A 应该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错误。应平等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包含先进、落后、腐朽等性质,④错误。
10. C 超越了语言、历史和文化的比较思想研究是可能的,中西、中外哲学是可以比较、可以通约的,说明了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有机统一的,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不是仅强调民族性,排除A、B。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力,排除D。
11. D 旗袍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同时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文化的民族性,①不符合题意。“逐渐趋同”说法错误,排除③。
12. D 中国风骨早已形成,且不能说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优越性”,①错误。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②错误。
13. B “消除”“完全统一”说法错误,①不选。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都值得”说法过于绝对,④不选。
14. C 不同民族的文化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①不选。材料强调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15. D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通过电影级高质感的拍摄制作,演绎了“唐宋名篇”诞生的历史瞬间,生动再现了宗师的传奇人生,这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①不符合题意。该节目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未丰富其内涵,②不符合题意。
16. D 材料强调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凝聚力,①不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说哪一个民族的文化具有优越性,②错误。
17. A 各地嘉宾用方言将家乡面食唱出特色韵味,同时,人和面的趣味互动组成各种妙趣横生的图案,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A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排除B。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C错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错误。
18.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都大运会会徽、吉祥物、火炬、奖牌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其深厚的思想理念,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②成都大运会会徽、吉祥物、火炬、奖牌及绶带的设计,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激发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成都大运会会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