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同步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同步课件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设计说明
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叙事抒情的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那么如何在写作过程中突出文章中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中心,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主要通过写人、叙事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品质特征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思想倾向,传达出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这节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掌握围绕中心选材组材、设置线索、安排详略的写作技巧,逐步提升个人的写作能力。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制作了一座造型别致的巴尔扎克雕像:他披着睡衣,双手合在胸前,昂着硕大的脑袋,双目注视前方。一个学生看了雕像之后,对罗丹说:“老师,这手像极了。我从未见过雕塑如此完美的手。”听了这话,罗丹皱起了眉头。他沉思了一会儿,突然举起斧头砍去了雕像的双手。”
此举使学生们震惊、伤心和惋惜。罗丹神色严峻地说:“这双手太突出了!既然这双手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就不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你们一定要记住:一件真实完美的艺术品,是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的。
为了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罗丹砍掉了雕像完美的双手。雕塑如此,写作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略,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1. 借助课文,认识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重点)
2. 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难点)
3. 写作实践,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素养)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清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意,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对于整篇文章的材料的取舍、结构层次、语言表达起着统率的作用,被人们比作文章的灵魂。我们作文时只有先确定中心,将“意”立起来,文章才有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让人不知所云。
整体感知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中心突出属于基础等级中的“内容”项,共分为四个等级:
一等:中心突出
二等:中心明确
三等:中心基本明确
四等: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整体感知
作文“点题” 的主要作用在于表明自己的作文在文题范围内运作。因而,“点题”指的就是点主题(中心)、点标题。
整体感知
为什么要中心明确?
中考阅卷的最大特点是快,且阅卷老师对绝大多数作文通常都只读一遍。所以,中考作文一定要中心明确、结构明快、语言明朗。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匆匆读过一遍之后,就能立刻看出文章的优点和亮点。
  有时立意过深了,太难于理解了,需要慢读或者读第二遍的文章,都有可能被误判。所以中考作文的主题,不宜玩深沉,不必太复杂,不可太超前,不要太逆向。中心论点本身应该明确的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你的情意我永远不懂”!要我“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要阅卷教师在短时间内读懂,未免强人所难。
某中考作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中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立意把握不准的,要有救命句。中考阅卷是阅卷老师审查你的写作水平,而不是你审查阅卷老师的阅读能力与忍耐力。
整体感知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写好记叙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中心。不论是作文题目中直接明确的,还是要根据自己考虑的,写作者都应该必须树立写作的意识,明确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怎样的中心。
什么是中心?
整体感知
回忆以下课文,把握文章中心,填写表格。
《春》
《秋天的怀念》
《再塑生命的人》
整体感知——教材引路
《春》 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
向上
《秋天的怀念》 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生命的思考
《再塑生命的 人》 对老师的由衷赞美和感激之情
整体感知——教材引路
如何才能提炼文章的中心
(1)审“题干”,确立提炼中心的立足点。
(2)审“提示”,确立提炼中心的角度。
整体感知——写作指导
整理教材内容,思考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泼、自由欢乐的心理。
《散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突出文章中心,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中蕴含着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丰厚的内涵。
《秋天的怀念》中“好好儿活”一句反复出现,强调中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地活下去,活出尊严。
整体感知——写作指导
精读细研
方法一 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郑振铎的《猫》: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叙述清晰,不蔓不枝,有效地突出了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春》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中心:赞美万物勃发的春天,表达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2007福建中考满分作文《感谢文学》除了开头就点明“我感谢中国文学”这一中心外,还在文中使用了能突出中心的“我感谢诗经乐府”、“我感谢唐诗宋词”和“我感谢余秋雨的文学”等典型材料,使文章中心十分突出。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方法二 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郑振铎的《猫》:前两只猫虽然可爱,但它们的亡失都是因为偶然的因素,对“我”的情感冲击较浅,所以略写;而第三只猫的受屈与死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情感冲击最强,所以作者以最多的篇幅来详写。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如本单元的课文《狼》,本文所要突出的中心是:
通过对屠夫与狼的斗智斗勇这一故事的描述,表达对屠夫勇敢无畏精神的赞赏,而对狼“貌似”聪明的“变诈”的不屑与耻笑。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开端 屠夫晚归遇狼跟随。 略
发展 屠夫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 略
高潮 屠夫背倚柴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 详
结局 屠夫暴起杀死两只狼。 略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方法三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如《雨的四季》一文中,作者开篇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其后围绕这一中心分别描绘了四个季节的雨的不同形态。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三年时光流水般逝去。坐在窗前,看鸟语花香,回想过去,我好想说声对不起,不是对不起别人,也不是对不起外物,而是对不起我的人生。”
——2007年山西中考满分作文
《好想说声对不起》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方法四 卒章显志
如《狼》一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经过,结尾以议论的形式点题,突出人的智慧。
还可以采用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技巧,突出中心。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方法五:在记叙中适当加入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中适当加入议论和抒情,能更加直截了当地表达情感,表明观点,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位置和作用:
1.在文章开头:点明中心,引起下文,奠定感情基调。
如《雨的四季》一文,作者开篇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其后围绕这一中心分别描绘了四个季节的雨的不同的形态、“性格”。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2 .在文章中间(夹叙夹议):在关键处趁热打铁,能加深读者的认识,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突出中心。
3 .在文章结尾: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人以启迪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中心。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结尾深化中心
正文突出中心
开头点明中心
题目透露中心
3
方法六:多点开花,强化中心
2
精读细研——如何突出中心
一、小活动。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呢?试将你想到的听写在下图中。
精读细研——原题重现
我的书包
我是书包
我和书包
书包
精读细研——写作训练
1. 将“我的书包”视作客观事物,着眼于介绍、说明,可以写写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等。
2. 如果“我是书包”,让我们化身为书包,去听听它的心声:是为主人负担重而鸣不平,还是因主人乱扔乱放而暗自委屈?设身处地,发挥想象,看看你能想到些什么。
3. “我和书包”着眼于书包和主人的关系。你第一个书包是谁送给你的?你和书包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都可以作为确立中心的角度。
提示
精读细研——写作训练
我 的 书 包
我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书包,它精致、漂亮。①
书包是鲜红色的,中间画着一只活泼可爱的米老鼠,它戴着大大的太阳镜,胸前飘扬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穿一件土黄色的衬衫,背着个小书包,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米老鼠扬着手,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好像在向我炫耀它的美丽,真是神气十足,可爱极了!②米老鼠下面还写着一句英文:Hello!(你好)!
①“小巧玲珑”“精致、漂亮”写出了书包的整体特点,同时点题。
②抓住重点,描绘书包的外形,尤其突出了“米老鼠”可爱的形象。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书包一共有三个宽大的袋子,旁边还带着两个窄小的兜兜。第一个袋子里“住”满了说不尽的智慧——书本;第二个袋子里“住”着我心爱的文具;第三个袋子里则“住”着一对形影不离的“亲戚”——试卷和作业本;至于那两个狭小的兜兜嘛,“住”着各种各样的手工。不过有时候,一些文具变成了一个个调皮鬼,住厌了自己的地方,便敏捷地跑到我的手里,让我带着它们欢欢喜喜地搬新家去了。③
③采用总分的写法,通过对书包结构的描述,道出书包的功用。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书包默默地为我服务着。每天早晨,书包都载着一大堆书和文具,跟随着我去上学。当我从书包里抽出文具时,就觉得书包仿佛在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伙计,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啊!只有勤劳的人才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我相信你一定能有收获的!”④这时,我便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不让我可爱的书包失望。⑤
⑤暗下决心勉励自己好好学习。
④书包每天伴随“我”,不断提醒“我”努力学习。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哦!书包,你虽小,但是你肚子里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多么广博啊!我喜欢我的书包!⑥有了这么精致漂亮的书包,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馈它呢?⑦
⑥抒情,抒发了“我”对小书包的喜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状物作文。作者对书包的外形、结构及盛放的物品分别展开了细致描绘,在说明书包功用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进了自己的心理活动描写,且把握得真实准确。全文语句流畅,脉络清晰,中心突出,文末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点评】
⑦以反问作结,再点书包精致漂亮的特点,呼应开头。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二、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精读细研——原题重现
1. 地点是“餐桌前”,内容是“谈话”。参与的人有谁?谈话的内容是什么?是一次内容宽泛的聊天,还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谈话?题目有很大的开放性,需要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确定写作内容。
2. 内容确定了,需要考虑你想在文中表现什么,也就是立意的问题。比如,要写爸爸在餐桌前跟你语重心长地谈话,纠正你的错误,立意就可以放在生活的启示上;要写一家人热烈地讨论电视节目,立意可定在展现温馨的家庭氛围上。
提示
精读细研——写作训练
餐桌前的谈话
夕阳的余晖打在蜜糖色的地板上,一家人就这样坐在餐桌前,漾起难以言表的温馨。
——题记①
你家吃完饭洗碗的人是谁 在我家,洗碗的人是家长!那么,我家的家长是谁呢 ②
“那还用说,当然是我!不信,可以查查户口簿,上面的户主写的是我的名字!”爸爸喝了一口酒,振振有词地说。
①题记渲染了餐桌前温馨的气氛。
②开篇就提出谈话的中心——“我”家的家长是谁呢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妈妈也说得有理有据:“孩子毕业手册上的‘家长意见栏’不都是我签名吗 这说明我是家长啊!”
他们这样一句来一句去的,各说各的理,都坚持说自己是家长。我被他们的认真劲儿逗乐了,笑得连饭都吃不下,趁势说:“那我们索性来个民主选举吧,谁的票多,谁就当家长。”③
“对,对,对!还是我闺女聪明。”爸爸连声夸我,推了推眼镜,笑着说,“那我毛遂自荐,选自己!”④
③爸爸妈妈争当家长,为“我”提出民主选举埋下伏笔。
④爸爸的语言旨在让“我”不提反对意见。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当家长是苦差事,怎么好叫你受苦受累 还是我来当吧!”妈妈边说边夹给我一块鸡肉,还催促道,“吃吧,吃吧!”⑤
“一比一,这——”我傻眼了。
“还有你一票呢!”爸爸妈妈把目光投向了我。
该投谁呢 爸爸和妈妈都很疼我,对我来说,谁当家长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只有一种选择……想到这里,我脱口而出:“你们是不是都很想当家长 可是家长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我也想当啊,不如……就让我当吧!”⑥
⑤妈妈的动作和语言说明她也想得到“我”的支持。
⑥“我”抓住机会,勇挑“家长”重担。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爸爸妈妈都愣了,随即低下头,装作没听见,将饭往嘴里塞……
“不说话就表示你们同意喽!哈哈,我有三票,我当家长啦……”
爸爸妈妈互相看了一眼,默契地笑了一下。我顿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他们齐声说:“当家长就要洗碗!”
哎,姜还是老的辣呀!
我扒拉完碗里的饭,负责地收拾碗筷,准备履行我这个“家长”的职责。
太阳就要落山了,夕阳照在脸上。幸福在心底流淌……⑦
⑦结尾的环境描写温暖惬意,点明了幸福的主题。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文章以提问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家庭成员一一亮相,迅速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自然展开全文。“谁是一家之主 ”这个问题既贯穿全文,又始终紧紧抓住读者的好奇心。选举的结果令人莞尔,家之温馨沁人心脾,足见作者选材之妙。
【点评】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三、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精读细研——原题重现
写作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方面写开去就好,要学会取舍。当然,将多件事情、多个场景组合起来,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也是一种新颖的写法。
“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是这件事、这幕场景或这件物品等的写作价值所在,也就是你确立中心的立足点。
对这个场景或物品做些细致的描写,对这段对话中的某些语句做些强调,或者拿这首民谣与其他歌曲做些对比,都会使读者目光聚焦,文章就会显得中心突出,条理清晰。
精读细研——写作提示
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日
首次看到这梦般的仙境,我不由惊叹于它的美。金色的阳光从缠绵的云层中丝丝缕缕地投射下来,紫色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我在这苍茫的大草原上飞奔,想释放最真实的自己。
这时,一块石头绊倒了我,我摔在地上,微微抬头,发现原来小草已经漫过头顶,向下看去,我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一只蚂蚁站在一块石头上,不时走来走去,它身旁走过几支蚂蚁军队,原来这只是将军。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恐怕我永远也不会相信,一支由10只蚂蚁组成的小队,抬起了一具蜜蜂的尸体,缓慢地向蚁洞移动。将军看到这一切,立刻跑到它们的身边,好像在为它们指挥。
由蚂蚁请来的皇室音乐家们,开始为辛勤的蚂蚁演奏。蝈蝈是总指挥,在它的指挥下,乐队奏出了悠扬的乐曲。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在这美妙的氛围下,屎壳郎也动了起来。只见它后脚脚着地,前脚滚着它的“宝贝”,动作是多么娴熟,不一会儿便走了很远,是定下了目标,要在太阳落山之前完成自己的任务吧!
音乐家们演奏累了,停下来小歇。蚂蚁们也打算回巢休息,独角仙从泛黄的树叶下走了出来,从我面前大摇大摆地路过。
我一惊,发现太阳已经落山了,想要站起来却发现脚已经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麻了,这一次的摔倒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同样充满了生机。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假日,在这个不同寻常的一天,我明白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道理:当你遇到困难时,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就会像我今天一样,因为一个小意外而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点评】小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将如画的景象细细描摹,为我们展现出一片不同的天地的迷人风光。动静结合的描写,新奇有趣的想象是文章的亮点,使读者如观其境。
精读细研——范文点评
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进一步分析课文内容,为大家梳理归纳了突出文章中心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了写作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有所收获,学会审题立意并确立文章中心,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创作出好的作品。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三步:
1.动笔之前,深思熟虑,确定中心。
2.动笔之时,心中有数,围绕中心。
3.写成之后,根据中心推敲修改,无关内容一概删除。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优秀文章总会主旨鲜明,中心突出,借用一句歌词,写作就要做到“明明白白我的‘心’”。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思考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完成写作后也要根据中心,进行适当修改。
课堂小结
泰山不让细壤故能成其高;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愿同学们善于发现,学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多写作,在作文的园地里勤于耕耘,播洒真情的种子,收获累累硕果。
课堂小结——教师寄语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 从写作实践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训练。
2. 课外阅读两篇文学作品,并整理归纳作者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