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贯通4 隋唐时期-2026届高中历史一轮专题讲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贯通4 隋唐时期-2026届高中历史一轮专题讲义(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单元贯通4 隋唐时期
【知识网络】
【纵跨横联】
1.唯物史观——理解魏晋至隋唐的历史现象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北方人民南下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魏晋时期: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南方统治者采取重视农桑、兴修水利等政策→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 (3)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封建国家分裂,北方战乱频繁→北方民歌中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等 (2)北方民族交融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出现等 (3)佛教的盛行→宗教画的流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出现、范缜反佛教的《神灭论》 (4)安史之乱以前唐朝处于辉煌鼎盛时期→唐诗表现出豪放、浪漫色彩和宏大气魄。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动荡不安→唐诗情调走向沉郁悲壮
【对点特训1】 (2024·河北名校联考)唐朝前期诗人陈子昂在《答洛阳主人》一诗中,抒发了不凡的气概:“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这折射出唐朝前期 ( )
A.士人建功立业的情怀
B.科举考试提升了儒生文学修养
C.文学主题世俗化明显
D.诗歌成为主流文学艺术形式
2.历史解释——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的表现
【对点特训2】 (2024·湖北联考)陈寅恪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外来文化重塑中原文明
B.李唐王朝呈现多元底色
C.统一局面得到巩固发展
D.民族交融促进国家强盛
参考答案
【对点特训1】 A 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诗人盼望面见天子,献计献策,折射出士人建功立业的情怀,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有关科举考试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无法得出文学主题世俗化,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诗歌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对比,无法得出“诗歌成为主流文学艺术形式”的结论,排除D项。
【对点特训2】 D 解析:材料意为,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原文化注入了野蛮精悍之血,促使了李唐的强盛,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融,不是外来文化的传播,排除A项;李唐吸收游牧民族文化,具有多元底色,但这只能反映材料前半部分民族交融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B项;虽然统一局面与李唐的崛起有关,但陈寅恪的话主要强调的是文化层面,而不是统一局面的巩固,排除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