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1.发源地、注入海洋:A巴颜喀拉山脉、B渤海。2.分界点:C河口、D桃花峪。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4.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域: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九个)。5.塑造平原与水利枢纽:①河套平原、②宁夏平原、③小浪底。考点一 黄河的源流概况1诗仙李白在诗词《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海”分别指的是(B)A.唐古拉山 黄海B.巴颜喀拉山 渤海C.昆仑山 东海D.喜马拉雅山 南海2下列省区中,黄河流经的是 (B)3成语“泾渭分明”中的泾河和渭河属于下列哪一条河流水系 (B)A.长江 B.黄河C.珠江 D.黑龙江考点二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如图为黄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图中乙河段主要开发利用的功能是 (B)A.水能 B.灌溉 C.航运 D.养殖5最能体现“一碗水半碗沙”传统说法的河段是(C)A.甲 B.乙 C.丙 D.丁6丁河段治理措施最可行的是 (A)A.加固河堤 B.植树造林C.裁弯取直 D.打坝淤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的法律。读图回答7、8题。7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D)A.大气污染 B.资源减少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8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应依法 (A)A.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B.加高加固沿河大堤C.向外流域扩大供水量D.加强大气环境监测 跨学科·生态保护(2023·济南学业考)某学校组织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地理老师分别提供了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图1为“黄河诗文”的时间轴,图2为黄河潼关站的水文资料。据此完成9~11题。9自汉到宋,从对黄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B)A.水量大 B.含沙量大C.流速快 D.无结冰期10潼关站水文资料显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C)A.河流年输沙量变大B.河流年径流量变小C.水土流失减少D.植被破坏加剧11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是 (C)①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②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④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2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黄河干流上的一系列水电站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选填“上游”“中游”或“下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2)根据凌汛的主要特征,推断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应是①(选填“①”或“②”)。(3)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区时流量明显减小,与外流河越往下游其径流量越大的共同特征不同,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农业发达,大量的黄河水用于农业灌溉。(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持。 中考新考法·应用推测(2023·福建学业考)“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描述黄河和太行山的诗句。如图示意黄河和太行山脉的位置,读图完成13~15题。13“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B)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C.流量大 D.流速快14推测诗中情景反映的月份是 (A)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5推测太行山脉积雪融化最早的地区位于山脉的 (B)A.南段高海拔地区 B.南段低海拔地区C.北段高海拔地区 D.北段低海拔地区三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1.发源地、注入海洋:A 山脉、B 海。2.分界点:C 、D 。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4.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域: 、川、甘、宁、 、晋、陕、豫、 (九个)。5.塑造平原与水利枢纽:① 、② 、③ 。考点一 黄河的源流概况1诗仙李白在诗词《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海”分别指的是( )A.唐古拉山 黄海B.巴颜喀拉山 渤海C.昆仑山 东海D.喜马拉雅山 南海2下列省区中,黄河流经的是 ( )3成语“泾渭分明”中的泾河和渭河属于下列哪一条河流水系 ( )A.长江 B.黄河C.珠江 D.黑龙江考点二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如图为黄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图中乙河段主要开发利用的功能是 ( )A.水能 B.灌溉 C.航运 D.养殖5最能体现“一碗水半碗沙”传统说法的河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6丁河段治理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加固河堤 B.植树造林C.裁弯取直 D.打坝淤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的法律。读图回答7、8题。7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资源减少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8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应依法 ( )A.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B.加高加固沿河大堤C.向外流域扩大供水量D.加强大气环境监测 跨学科·生态保护(2023·济南学业考)某学校组织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地理老师分别提供了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图1为“黄河诗文”的时间轴,图2为黄河潼关站的水文资料。据此完成9~11题。9自汉到宋,从对黄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C.流速快 D.无结冰期10潼关站水文资料显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 )A.河流年输沙量变大B.河流年径流量变小C.水土流失减少D.植被破坏加剧11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②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④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2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黄河干流上的一系列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地区(选填“上游”“中游”或“下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根据凌汛的主要特征,推断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应是 (选填“①”或“②”)。(3)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区时流量明显减小,与外流河越往下游其径流量越大的共同特征不同,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中考新考法·应用推测(2023·福建学业考)“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描述黄河和太行山的诗句。如图示意黄河和太行山脉的位置,读图完成13~15题。13“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C.流量大 D.流速快14推测诗中情景反映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5推测太行山脉积雪融化最早的地区位于山脉的 ( )A.南段高海拔地区 B.南段低海拔地区C.北段高海拔地区 D.北段低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 第三节 三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学生版.docx 第二章 第三节 三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