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项素养提升卷(一)——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类型一 地形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带,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环境优良,被人们称为宜居地带。下图为西南宜居地带示意图及西昌、长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3题。1西南宜居地带 ( )A.地势平坦开阔 B.位于川、滇、湘交界处C.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航运便利,交通发达2西昌位于宜居地带,西昌比长沙 ( )A.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B.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C.冬季降水多,空气清新 D.年降水量多,物产丰富3影响西昌和长沙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在云南西北部出现“三江并流”现象(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平行流动),读部分省区图,完成4~6题。4关于三江并流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条河流平行向北流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C.独龙族、怒族少数民族在此生活D.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5图中所示区域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泥石流 B.台风、海啸C.土地荒漠化 D.寒潮、低温冻害6下列关于地势特征对我国影响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B.众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部水上交通C.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D.使我国成为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国家7新情境《北纬30°·中国行》节目从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过9个省、市、自治区,展现了北纬30°沿线的地理风光和地方文化特色。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沿30°N一线,东西地势差异显著,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对河流的影响是 。(2)沿30°N一线,东西地形、气候等方面差异显著,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要素区域 地形区 气候类型 主要农业部门A所在区域 种植业B所在区域 青藏高原 高原山地气候(3)沿30°N一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各有特色,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4)沿途经过的甲山脉为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适宜的农业部门是 。类型二 气候对其他要素的影响8我国西北地区内流区域面积广大,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全国的5%,以下关于我国内流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汛期出现在冬季 B.多为季节性河流C.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D.通常水量随夏季气温增高而增加 小晓同学初秋穿着棉袄乘火车出门旅行,越往前行穿着由棉袄变成夹克、由夹克变成单衣,最后甚至穿上了T恤。下图示意小晓出行的可能线路,读图,完成9~11题。9小晓同学出行的线路最可能是 (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10造成小晓同学出行穿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纬度位置 D.季风因素11图示线路②,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地表植被的变化大致是 ( )A.森林草原—森林—草原 B.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森林—草原—森林草原 D.森林—草原—荒漠类型三 河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的讲话。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12~14题。12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是 ( )A.加强长江中游水土保持建设 B.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C.大力开发上游矿产资源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13关于“长江经济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冬季有结冰期B.给沿河城市带来了便利的陆运交通C.经过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D.重庆位于河流的中游,内河运输发达14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 ( )A.长江发达的内河航运 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 读图,完成15、16题。15甲图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其最突出的作用是 ( )A.水产养殖 B.拦蓄泥沙 C.调节径流 D.防洪减灾16乙图中两条河流下游航运价值差异大的社会原因是 ( )A.长江下游江阔水深,黄河下游多“地上河”B.黄河下游人口较稠密,港口众多C.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工农业用水量大D.长江下游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1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引汉济渭工程(如图)是引汉江水济渭河,从而解决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工程建设难度非常大,需要克服地理上很多的困难。(1)引汉济渭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资源引入 流域,主要缓解陕西省境内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2)汾河是 的支流;汾河流经的地形区是 。(3)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分析其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4)引汉济渭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地理方面的困难 18素养达成·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以理论之思答好长江大保护的时代之问。2023年11月25日上午,第二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在武汉开幕。围绕论坛主题“长江流域治理法律保障研究”,聚焦长江保护法配套法律规范体系建设、执法以及司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三个专题,开展深入探讨、集智共商、交流共享。材料二 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保护法的通过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三 黄河、长江流域示意图。(1)图中标注名称的众多山脉中,长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 。(2)《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为了治理这一突出的问题,请你针对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制定出可行的措施。(3)与长江相比,黄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 (4)据图分析长江经济带能够实现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5)综合所学知识总结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专项素养提升卷(一)——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类型一 地形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带,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环境优良,被人们称为宜居地带。下图为西南宜居地带示意图及西昌、长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3题。1西南宜居地带 (C)A.地势平坦开阔 B.位于川、滇、湘交界处C.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航运便利,交通发达2西昌位于宜居地带,西昌比长沙 (B)A.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B.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C.冬季降水多,空气清新 D.年降水量多,物产丰富3影响西昌和长沙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在云南西北部出现“三江并流”现象(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平行流动),读部分省区图,完成4~6题。4关于三江并流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A.三条河流平行向北流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C.独龙族、怒族少数民族在此生活D.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5图中所示区域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A.滑坡、泥石流 B.台风、海啸C.土地荒漠化 D.寒潮、低温冻害6下列关于地势特征对我国影响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D)A.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B.众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部水上交通C.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D.使我国成为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国家7新情境《北纬30°·中国行》节目从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过9个省、市、自治区,展现了北纬30°沿线的地理风光和地方文化特色。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沿30°N一线,东西地势差异显著,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对河流的影响是使众多大河滚滚东流。(2)沿30°N一线,东西地形、气候等方面差异显著,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要素区域 地形区 气候类型 主要农业部门A所在区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种植业B所在区域 青藏高原 高原山地气候 畜牧业(3)沿30°N一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各有特色,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C。(4)沿途经过的甲山脉为横断山脉,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适宜的农业部门是林业。类型二 气候对其他要素的影响8我国西北地区内流区域面积广大,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全国的5%,以下关于我国内流河的叙述,错误的是(A)A.汛期出现在冬季 B.多为季节性河流C.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D.通常水量随夏季气温增高而增加 小晓同学初秋穿着棉袄乘火车出门旅行,越往前行穿着由棉袄变成夹克、由夹克变成单衣,最后甚至穿上了T恤。下图示意小晓出行的可能线路,读图,完成9~11题。9小晓同学出行的线路最可能是 (D)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10造成小晓同学出行穿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纬度位置 D.季风因素11图示线路②,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地表植被的变化大致是 (D)A.森林草原—森林—草原 B.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森林—草原—森林草原 D.森林—草原—荒漠类型三 河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的讲话。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12~14题。12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是 (C)A.加强长江中游水土保持建设 B.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C.大力开发上游矿产资源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13关于“长江经济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河流冬季有结冰期B.给沿河城市带来了便利的陆运交通C.经过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D.重庆位于河流的中游,内河运输发达14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 (A)A.长江发达的内河航运 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 读图,完成15、16题。15甲图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其最突出的作用是 (B)A.水产养殖 B.拦蓄泥沙 C.调节径流 D.防洪减灾16乙图中两条河流下游航运价值差异大的社会原因是 (D)A.长江下游江阔水深,黄河下游多“地上河”B.黄河下游人口较稠密,港口众多C.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工农业用水量大D.长江下游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1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引汉济渭工程(如图)是引汉江水济渭河,从而解决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工程建设难度非常大,需要克服地理上很多的困难。(1)引汉济渭工程是将汉江(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引入渭河(黄河)流域,主要缓解陕西省境内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2)汾河是黄河的支流;汾河流经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3)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分析其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答: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流经,灌溉便利。(4)引汉济渭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地理方面的困难 答:穿越秦岭屏障,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多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暴雨。18素养达成·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以理论之思答好长江大保护的时代之问。2023年11月25日上午,第二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在武汉开幕。围绕论坛主题“长江流域治理法律保障研究”,聚焦长江保护法配套法律规范体系建设、执法以及司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三个专题,开展深入探讨、集智共商、交流共享。材料二 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保护法的通过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三 黄河、长江流域示意图。(1)图中标注名称的众多山脉中,长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秦岭。(2)《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为了治理这一突出的问题,请你针对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制定出可行的措施。答: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3)与长江相比,黄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 答: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4)据图分析长江经济带能够实现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答:航运价值。(5)综合所学知识总结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答:提供工农业及生活用水;航运价值;提供水能;塑造平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项素养提升卷(一)——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影响 学生版.docx 专项素养提升卷(一)——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影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