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赤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材料二:


秘密★启用前
2025年赤峰市高一年级学年联考试题
云梦秦简,以睡虎地秦简最为出名。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用绳索分上、中、
下三道编结串联,并编组成“册”,有约4万字。考古人员经过考证和分类整理发现,这


语文
2025.07
些简牍涉及从战国末期到秦始皇在位时的历史达100余年,内容包括秦朝律法制度、行政

文书、编年纪事、为吏之道,以及医学、占卜、家书等。所有简文皆用秦隶书写,笔画清
注意事项:
晰有力,字迹秀丽端正。
准考证号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
就简牍记载的内容来看,秦律已经形成完备体系,足以代表当时世界上极先进的律法
试时间150分钟
制度,也佐证了中华民族曾以优越的法典文化长期滋润过东方世界。简牍上的光芒,足可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照亮我们的文化自信。其中“置吏律”里明确规定,官员调任时,不准携带原官府佐吏:
誉米誉米妆兼米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传食律”中,还规定官吏出差应食宿从简,颇类似于今天的一些规定。又如,“田律”
一、阅读(77分)
中明确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我们今天的禁止乱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欧滥伐山林等生态保护理念,与其一脉相承。还有一片“算术”竹简上的一道算术题,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示圆周率为3.2,说明在秦代,智慧的中国人已认识到了比3更为精确的圆周率。
(摘自徐鲁《云梦秦简之思》)
材料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
材料三:
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
中华文明有典有册,郁郁其文:代代相续,从未中断。然而,毋庸讳言,在现代学术
旺盛生命力。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
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我们对于自己的文明不够自信,甚至对我国不少典籍的真实性心
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
生疑虑。随着考古发现的深入、考古手段的进步,简牍等地下文物的出土改变了这一现状。
王国维根据出土文献材料提出“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证明历史记载的“纸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
上之材料”,肯定了《史记·般本纪》对般商帝王谱系记载的准确性,得出多数古籍有其
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剑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
渊源、不可简单否定的清醒结论。
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

如果说简牍文献的研究属于古典学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典学有几
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个鲜明特点。第一,中国的简牍文献的丰富性、可信度为任何共他文明所罕见。地上与地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

下、文字与实物都能相互印证,许多地名甚至沿用了三千年未曾改变,这为我们建立中国
中的统一性。“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团
古典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中国古典学所依托的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这使古典文明
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
的时代价值更加凸显。中国古典学不是学者对一些已死的语言、文化、文明的客观性、对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
象性、知识性的研究;恰恰相反,文脉一贯、道统为一使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着生
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
命的连接。研究者就是被研究者,我们就是他们。研究不是研究研究者之外的对象,而是
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
研究者的自我认知和主体意识觉醒。研究不是求知,而是文明生命的自觉赓续与复生。考
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
古发据和文献研究不是寻找逝去的古,而是接续当代的今,让古和今在当代时空一中国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
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场景中一相互映照、交相辉映。由古,感知当代的
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已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中华文明的和
历史纵深:由今,洞察文明的演进走向。

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简牍文献贯通古今文脉的特点,奠
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
定了中国古典学接续文脉、塑造文明的学术特点。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
着眼未来,我们一定要保护、研究、传承好秦汉简牍,在继承中推陈出新,不断提升中华

子。
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在新起点上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摘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摘自乔清举《简牍载春秋文脉传千古》)
E●
高一语文第1页(共10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10页)秘密★启用前
赤峰市2025年高一年级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5.07
1.B
2.D
3.D
4.参考答案:(4分)
①连续性;
②创新性;
③统一性。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超过两点不给分)
5.参考答案:(6分)
①更好传承中华文明;
②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③推陈出新,创新进步。
(每点2分,作答需有逻辑,要能体现价值立意)
6.C
7.B
8.参考答案:(6分)
①徐霞客的真实经历为想象提供了现实基础:
②徐霞客的丰富想象为其人生带来精神慰藉:
③想象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会超越现实生活。
(每点3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9.参考答案:(6分)
①徐霞客一生热爱游历自然山水,沉醉其中:
②双足俱废后,仍借助山石和想象游历山水:
③这些游历为徐霞客带来了精神慰藉和超脱。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ADF(登众甚盛,兴虑详不能过,乃自将精骑以迫登,遣尹纬领步卒赴详。)
11.D
12.A(“深受时人感化”错,原文“时人咸化之”意思为“当时的人都被他感化”)
13.参考答案:(8分)
1
(1)苻登是穷途末路的敌人,(我们)应当谨慎稳重,不可轻易出战。
(穷,走投无路:判断句:宜,应该:轻,轻易。每点1分)
(2)于是群臣上奏请求与姚兴互通友好,吕隆不同意。
(表,上奏,上表;求,请求:弗,不;许,答应,同意。每点1分)
14.参考答案:(3分)
①信任太子:
②避免内斗;
③坚守气节。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姚兴,字子略,是姚苌的长子。姚苌在马牧的时候,姚兴从长安冒着危险投奔姚苌,
姚苌立他为皇太子。姚苌出征讨伐时,常常爵下他统管后方事务。等到镇守长安的时候,
很有威望,施行惠政。和他的中舍人梁喜、洗马范助等人讲解讨论经书典籍,不因为战
争灾难而荒废学业,当时的人都被他感化。姚苌死后,姚兴秘不发丧,派他的叔父姚绪
镇守安定,让姚硕德镇守阴密,弟弟姚崇守卫长安。颈德的将领和属官对硕德说:“您
向来威名远扬,所率的部队最为强大。如今正值新旧交替之际,朝廷内部必然会互相猜
疑忌恨,这并非长治久安之道。应该前往秦州,观望局势的发展。”硕德说:“太子的
志向和胸怀宽广而英明,必然不会有猜疑和阻碍。现在苻登还没有被消灭,却自己挑起
战争,这就是所谓的追寻袁绍、袁术的踪迹,将自己的性命交予他人。我不过一死罢了,
终究不会像这样做。”等他到了,姚兴以优厚的礼节招待他并且送走了他。姚兴自称大
将军,任命尹韩为长史,狄伯支为司马,率领部众讨伐苻整。苻登从六陌朝着废桥进发,
始平太守姚详据守马嵬堡以抵御苻登。苻登的兵众非常多,姚兴担心姚详不能抵御,王
是亲自率领精锐骑兵进逼苻登,派遣尹纬率领步兵赶赴姚详之处。尹纬采用姚详的计
策,占据废桥来抵抗待登。待登于是急忙攻打尹纬。尹纬将要出战的时候,姚兴急忙派
遣狄伯支对尹纬说:“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大概就是兵法的要义了。苻登
是穷途末路的敌人,(我们)应当谨慎稳重,不可轻易出战。”尹纬说:“先帝驾崩,
人心惶恐不安,如今不凭借人心思奋的力量,歼灭叛逆的小人,国家大势就会丧失(无
法挽回)了。我尹纬愿意以死相争。”于是和苻登交战,大败苻登。苻登的士兵中渴死
的有十分之二三,当天夜里军队大败,苻登逃奔到雍地。(节选自《晋书·姚兴列传》)
材料二:
姚兴派遣姚硕德率领部众抵达姑藏,吕超出城迎战,大败而回,逃回城内。于是群
臣上奏请求与姚兴互通友好,吕隆不同意。吕超进谏说:“神龙以能屈能伸为神灵,大
人物以洞察先机为美德,陛下应当考意权宜变通,如果预测(我朝)国运有期限,就不
在于与他国互通友好。如果天命已去,至少可以保全宗族。”吕隆听从了他的建议,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