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拓展板块下册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憔(qiáo)悴 暮霭(ǎi) 胸臆(yì)B. 蟊(máo)贼 孱(càn)头 吮(yǔn)吸C. 惊愕(è) 藩(pān)属 棕榈(lǘ)D. 斑驳(bó) 拮据(jù) 眺(tiào)望2.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亭送别》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崔莺莺与张生离别的伤感,情景交融。B. 《哈姆雷特》中“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表现了主人公的犹豫与挣扎。C. 《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故事”为主线,暗含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D. 《边城》中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展现了湘西地区淳朴的人情与命运的无奈。3. 下列对《长亭送别》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霜林变红是因为离人的泪水染红的,运用夸张手法写离别之痛。B. 以霜林的“醉”比喻离人的伤感,暗示离别让人心神恍惚。C. 借霜林的红色与离人的泪水呼应,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情景交融。D. 疑问句式表达对霜林变红的好奇,暗含对离别场景的不舍。4. 下列句子中,与《边城》中“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表达的思想一致的一项是( )A.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悲剧,主要源于( )A. 敌人的强大与狡猾B. 自身的犹豫与延宕C. 时代的混乱与黑暗D. 亲人的背叛与欺骗6. 下列对《琵琶行》中琵琶女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她曾是技艺高超的歌女,风光一时B. 她的人生经历体现了“红颜薄命”的悲剧C. 她的故事与诗人的遭遇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不幸D. 她的弹奏蕴含着对命运的感慨,引发诗人共鸣二、填空题1.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关联《琵琶行》情感)2.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3. 《哈姆雷特》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他是文艺复兴时期_________________国的戏剧家。4. 边城的人们过着质朴的生活,端午时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习俗。三、课内阅读(一)阅读《长亭送别》选段,完成1-3题。(旦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小姐,今日送张生赴京,早晚望你成名。(旦云)母亲,你看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夫人云)我儿,此景此情,休要烦恼。(旦唱)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1. 选段中“碧云天,黄花地”等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两句,表达了崔莺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 结合选段,分析崔莺莺的人物形象。(二)阅读《哈姆雷特(节选)》选段,完成4-6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4. “生存还是毁灭”的核心矛盾是什么?体现了哈姆雷特怎样的心理?5. 选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6. 结合选段,说说哈姆雷特的“犹豫”有何特点?这种犹豫对他的命运有何影响?四、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渡口》渡口的老艄公要退休了。他撑了一辈子船,竹篙在岸边的青石板上磨出了深深的凹痕,像他手上的老茧。“现在有桥了,谁还坐船?”儿子劝他。老艄公没说话,只是每天照样把船擦得锃亮,坐在船头抽烟。烟圈飘到水面,被风揉碎了。这天清晨,有个背着画板的姑娘来坐船。“大爷,我想画画,听说这渡口的晨雾最好看。”老艄公撑起竹篙,船像水鸟一样滑出去。晨雾裹着芦苇,远处的桥像一条白练。姑娘的画笔在纸上沙沙响,老艄公听着,想起年轻时送过的新娘——红盖头被风吹起一角,像朵绽开的桃花。船到对岸,姑娘递过船钱,他摆摆手:“看你画得认真,算我请你。”姑娘把画递给他:“大爷,送您。”画上的渡口,晨雾里泊着一条船,船头坐着个模糊的人影。后来姑娘常来,有时带些饼干,有时只是坐着看水。老艄公知道,她不是来坐船的,是来陪他等一个不会再来的时代。1. 文中“竹篙在岸边的青石板上磨出了深深的凹痕”这一细节有何含义?2. 老艄公“每天照样把船擦得锃亮”的行为,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3. 姑娘送画的情节有何作用?4. 如何理解“她不是来坐船的,是来陪他等一个不会再来的时代”这句话?(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旧书摊》街角的旧书摊摆了二十年。老板姓周,总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蹲在书堆里翻找,手指沾着灰尘,像刚从旧时光里抽出来。书大多是旧的:泛黄的课本、卷边的小说、缺页的杂志。有次我翻到本《唐诗选》,扉页上有行小字:“1985年赠给阿梅,愿你像春草一样生长。”字迹娟秀,像藏着个故事。周老板说:“旧书比新书有良心,每道折痕都是有人认真读过的证明。”他从不吆喝,有人问价,就说:“你觉得值多少,就给多少。”有个学生常来,每次只看不买,周老板就把书递给他:“拿去看,看完记得还。”后来旧书摊要搬了,周老板把书分装成箱。学生来帮忙,看到那本《唐诗选》,惊讶道:“这是我妈妈的!她总说年轻时丢了本很珍贵的书。”周老板把书塞给他:“那正好,物归原主。”搬摊那天,学生带了妈妈来。女人摸着书,眼泪掉在扉页上,晕开了那行小字。周老板看着,像看到很多年前,有个姑娘把书放在摊上,说:“等个懂它的人。”5. 文中“旧书比新书有良心”一句,如何理解“良心”的含义?6. 分析周老板“你觉得值多少,就给多少”这一做法背后的性格特点。7. 《唐诗选》的“物归原主”有何象征意义?8. 结合全文,说说旧书摊承载了哪些情感。五、作文以“坚守中的温度”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坚守(如翠翠对爱情的坚守、哈姆雷特对正义的坚守等),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B卷 答案一、选择题1. A(B项“吮”应读shǔn;C项“藩”应读fān;D项“据”应读jū)2. C(《琵琶行》以诗人与琵琶女的相遇为主线,双线并行)3. C4. A(均强调自然对人的滋养与本真的保持)5. B(哈姆雷特的犹豫延宕是其悲剧的主要内因)6. C(应为“形成共鸣”,而非“对比突出诗人不幸”)二、填空题1. 只是当时已惘然2. 伯劳东去燕西飞 未登程先问归期3. 莎士比亚 英4. 赛龙舟 捉鸭子(或“吃粽子”,符合课文内容即可)三、课内阅读(一)1. ①点明时节(深秋),渲染萧瑟凄清的氛围;②以“碧云天、黄花地”等景物与“离人泪”呼应,情景交融,烘托崔莺莺与张生离别的伤感;③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2. 情感:表达了崔莺莺对张生的不舍,希望时间停留、留住离人的急切与无奈。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以“柳丝”“疏林”“斜晖”等景物寄托情感);②拟人(“挂住斜晖”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写尽留不住时光的怅惘)。3. ①重情:通过对景物的伤感联想、对离别的不舍,可见她对爱情的珍视;②细腻敏感:“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细节,展现她因离别而憔悴的情态,体现内心的细腻;③敢爱:虽受封建礼教约束,但情感真挚直白,毫不掩饰对离别的痛苦。(二)4. 核心矛盾:“默然忍受命运”与“挺身反抗苦难”的选择。心理:体现了哈姆雷特对生死、苦难的深刻思考,以及面对抉择时的犹豫、困惑与审慎。5. ①设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突出内心的挣扎;②比喻(“命运的暴虐的毒箭”“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将抽象的命运与苦难具象化,增强语言的感染力;③排比(“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列举人世苦难,强化情感的冲击力,表现对现实的不满。6. 特点:哈姆雷特的犹豫不是懦弱,而是源于对生命、死亡及后果的深刻思考(如对“死后之梦”的顾虑),是理性与感性的冲突。影响:这种犹豫导致行动延宕,错失复仇时机,最终使自身与敌人同归于尽,成为悲剧的重要原因。四、课外阅读(一)1. 既写出老艄公撑船时间之久、技艺之熟,也象征着他与渡口的深厚联结,以及岁月在他生活中留下的痕迹。2. 反映了他对“艄公”身份的坚守,对过往职业的热爱与不舍;同时也暗含着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以及对旧时光的眷恋。3. ①姑娘的画是对老艄公与渡口的认可,给老艄公带来慰藉;②以画为载体,将渡口的记忆与情感留存下来,让“旧时代”有了具象的寄托;③推动情节,体现两代人之间的理解与温情。4. 姑娘明白渡口因桥的存在已失去实际功能,老艄公的等待本质上是对即将消逝的传统生活(时代)的坚守;她的陪伴,是对这种坚守的尊重与理解,是用温情对抗时代变迁的冷漠。(二)5. “良心”指旧书承载着阅读者的痕迹(如折痕、字迹),记录着真实的情感与故事,比新书更有温度和历史感,是“被认真对待过”的证明。6. ①淡泊名利:不刻意计较价格,更看重书被认可;②尊重他人:相信买者的判断,体现对他人的信任;③懂书爱书:更在意书能否被珍惜,而非盈利。7. ①象征旧物与记忆的重逢,让隐藏的故事得以延续;②体现“旧书摊”作为情感载体的价值——它不仅是卖书的地方,更是连接过往与当下的纽带;③暗含对“认真对待生活与情感”的肯定。8. ①周老板对旧书、对旧时光的坚守与热爱;②陌生人之间的善意(如周老板赠书、姑娘赠画);③旧书承载的私人记忆(如“赠给阿梅”的牵挂、学生妈妈的怀念);④对质朴生活与情感的珍视。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