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拓展板块下册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赂(lù)秦 逡巡(qūn xún) 瓮牖绳枢(yǒu)B. 镞(cù)矢 氓(méng)隶 忧劳兴(xīng)国C. 伶(líng)官 勖(xù)勉 逸豫(yù)亡身D. 洿(wū) 池 骐骥(jì) 刻(qiè)舟求剑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国论》的作者苏洵是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B. 《过秦论》通过对比秦之盛与衰,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C.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作者欧阳修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强调“忧劳可以兴国”。D. 《察今》选自《吕氏春秋》,主张“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革新思想。3. 下列对《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一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军队战斗力弱,缺乏优秀将领。B. 六国失败的关键在于不善于利用地形优势进行防御。C. 六国灭亡的核心原因是用土地贿赂秦国,导致国力衰退。D. 六国破灭是因为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4. 下列句子中,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表达的思想一致的一项是(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 《察今》中“荆人袭宋”的寓言,主要讽刺了( )A. 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行为B. 盲目自信、刚愎自用的态度C. 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心理D. 急功近利、忽视积累的做法6. 下列对《过秦论》中“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秦国从弱小到强大的剧变。B. “区区之地”与“万乘之势”形成鲜明反差。C. 强调地理优势是秦国崛起的关键因素。D. 为后文论述秦亡之速埋下伏笔。二、填空题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2.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贾谊《过秦论》)3.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察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寓言,比喻死守教条、不知变通的行为。三、课内阅读(一)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选段,完成1-3题。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 选段中“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一句,体现了庄宗怎样的形象?2. 分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在全文中的作用。3. 结合选段,说明“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具体表现。(二)阅读《六国论》选段,完成4-6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4. 选段中“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 分析“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一句的表达效果。6. 结合全文,说明作者通过对比“先祖父”与“子孙”的行为,意图揭示什么问题?四、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手艺的江湖》修车摊前的老周总爱哼几句京剧,扳手在他手里翻飞,像耍花枪的武生。他的铺子藏在巷尾,墙上挂满了老式自行车零件,阳光透过锈迹斑斑的窗棂,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现在都骑电动车了,谁还修自行车?”儿子不止一次劝他转行。老周擦拭着刚修好的二八杠,车头的铜铃被他擦得锃亮:“电动车是快,但少了点人情味。你看这链条,上了油才会转得顺;这车座,得用牛皮裹着才透气。”这天来了个穿西装的年轻人,推着辆掉漆的凤凰牌自行车:“师傅,能修好吗?这是我爷爷留下的。”老周眯着眼检查:“车架还结实,就是轮胎老化了。”他从工具箱里翻出泛黄的零件册,“这型号难找,不过我这儿有存货。”年轻人走后,老周对着零件册发呆。册子里夹着张褪色的纸条,上面写着:“1985年,赠给阿梅,愿你像车轮一样勇往直前。”他轻轻合上本子,继续哼起了《挑滑车》。1. 文中“扳手在他手里翻飞,像耍花枪的武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 老周坚持修自行车的原因是什么?3. 年轻人修自行车的情节有何象征意义?4. 如何理解“电动车是快,但少了点人情味”这句话?五、作文以“变革与传承”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分析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启示,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B卷 答案一、选择题1. A(B项“镞”应读zú;C项“豫”应读yù;D项“刻”应读kè)2. C(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3. C4. A5. A6. C(强调的是“仁义不施”而非地理优势)二、填空题1. 弊在赂秦2. 振长策而御宇内3.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4.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或“荆人袭宋”)三、课内阅读(一)1. 体现庄宗的英勇果断、意气风发,以及完成父志的辉煌成就。2. 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②将庄宗的兴衰与“忧劳”“逸豫”直接关联,深化主题;③为后世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3. 庄宗因沉溺于伶人而忽视细微祸患,最终导致身死国灭,说明祸患常从微小处积累而成。(二)4. 对比论证。通过秦国“攻取所得”与“赂秦所得”的对比,突出赂秦的危害远大于战争失败。5. 运用比喻,将割地求和的行为比作丢弃草芥,形象地表现出诸侯对国土的不珍视,讽刺其短视。6. 揭示六国后代因贪图一时安逸而丧失先辈创业的艰辛精神,强调赂秦导致国力衰退的根源在于“人事”。四、课外阅读(一)1. 比喻。将老周修车的动作比作武生耍花枪,生动表现其技艺娴熟,暗示传统手艺的艺术性。2. 老周认为自行车承载着人情味,修自行车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也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3. 象征传统手艺的传承与新生,体现年轻一代对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的追寻。4. 电动车虽便捷,但缺乏手工修车的温度与匠心,暗喻现代科技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