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板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板块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A卷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拓展板块下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郦(lì)道元 醴(lǐ)泉 阳燧(suì) 稻菽(shū)
B. 作酢(cù) 舂米(chōng) 耒耜(sì) 圭臬(niè)
C. 煨炖(wēi) 龋(qǔ)齿 菰(gū)米 蓟(jì)北
D. 杵(chǔ)臼 蓼(liǎo)蓝 稔(rěn)熟 桎梏(gù)
2. 下列关于《水经注》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B. 文章体现了作者“究天人之际”的治学精神
C. 序中详细阐述了《水经注》的编纂缘由和价值
D. 语言风格华丽雕琢,富有文学性
3. 《四时用药例》的核心思想是( )
A. 因时制宜,天人合一
B. 以毒攻毒,辨证施治
C. 药食同源,养生固本
D. 君臣佐使,配伍严谨
4. 下列对《稻》中宋应星科学精神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察入微,记录精准
B. 强调因地制宜、顺天时
C. 注重理论推导,轻视实践
D. 体现古代农业智慧
5. 《作酢法》二则中提到的制醋关键步骤不包括( )
A. 原料处理
B. 温度控制
C. 水质净化
D. 发酵管理
6. 阳燧照物的科技原理是( )
A. 凸透镜聚光
B. 凹面镜成像
C. 平面镜反射
D. 小孔成像
二、填空题
1. 《水经注》序的作者郦道元,字____________,北魏时期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2. 《四时用药例》中,春季宜____________,夏季宜____________,秋季宜____________,冬季宜____________。
3. 宋应星在《稻》中强调农业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体现了古代农耕智慧。
4. 《作酢法》二则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5. 阳燧是古代利用____________取火的工具,其镜面呈____________形。
三、课内阅读
阅读《水经注》序(节选),完成以下问题。
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识绝深经,理空存往,聊以所闻,撰《水经注》四十卷。其山川绸缪,云雾吐纳,日月蔽亏,风雨回薄,皆足以发皇耳目,导扬神虑。
1. 解释下列字词:
少:____________
长:____________
撰:____________
2. 翻译句子:“其山川绸缪,云雾吐纳,日月蔽亏,风雨回薄,皆足以发皇耳目,导扬神虑。”
3. 分析作者撰写《水经注》的原因和目的。
四、课外阅读
《老醋坊里的新滋味》
巷子深处的“李记醋坊”挂着块老木匾,漆皮掉了大半,露出底下的“光绪年立”。李伯是第五代传人,每天天不亮就守着发酵缸,手里的长柄木耙磨得发亮——这耙子和《作酢法》里说的“以杷搅之,令均”的工具,模样差不了多少。
传统酿醋要经“三蒸三晒”:高粱先蒸软,摊在竹匾里晒到“手摸不烫,鼻尖微潮”;拌上麸皮发酵,缸要摆在“见光不暴晒,通风不穿堂”的西厢房,李伯说这是“借阳气催发酵,避冷风伤菌群”;最后淋醋时,他用纱布滤三遍,“第一遍取头醋,最香;第三遍的醋用来泡蒜,够劲”。
但前几年,醋坊差点关了。年轻人嫌传统酿醋“慢”:从下料到出醋要半年,夏天怕热,冬天怕冻,出醋量时高时低。有次雨季,发酵缸里长了霉,损失了两缸料,李伯蹲在缸边红了眼。
转机在侄子小李回来后。小李学食品工程的,没急着改老法子,先跟着李伯记了三个月“醋谱”:每天的温度、湿度、发酵缸里的气味变化,都记在本子上,还拍了发酵菌的显微照片。他发现,传统说的“晒到鼻尖微潮”,其实是让高粱含水量保持在35%左右;“西厢房”的温度恰好稳定在28℃,是发酵菌最活跃的区间。
小李给醋坊添了两样“新家伙”:一个恒温控湿器,雨季时把发酵房湿度稳住;一台紫外线杀菌灯,代替传统的“晒缸消毒”,但保留了竹匾摊晒——“竹篾的缝隙能透气,塑料板代替不了”。他还测了头醋的酸度、香气成分,做成数据图表,“客户看了踏实,知道我们的醋没加添加剂”。
现在的醋坊,老缸还在西厢房,只是缸边多了个小小的温湿度计。李伯仍用木耙搅缸,小李在旁边记数据。头醋装瓶时,标签上印着“传统‘三蒸三晒’工艺”,底下加了行小字:“现代科技守护老味道”。
有老顾客说:“这醋还是老香,就是瓶身亮堂了,心里也亮堂。”李伯听了,舀起一勺新出的醋,抿了一口:“醋味没变,是酿醋的心思,得跟着时代走。”
1. 传统“李记醋坊”的酿醋工艺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概括。

2. 小李用现代科技改进醋坊时,保留了哪些传统做法?为什么要保留?

3. 结合《作酢法》中对制醋工艺的记载,谈谈你对“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的理解。
五、作文
题目: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要求:结合第五单元课文内容,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A卷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A 4. C 5. C 6. B
二、填空题
1. 善长;地理;文学
2. 调气;除湿;养阴;补肾
3.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4. 《齐民要术》;贾思勰
5. 太阳能;凹
三、课内阅读
1. 少:年少时;长:长大后;撰:撰写
2. 翻译:那里的山川盘绕,云雾吞吐,日月隐现,风雨回旋,都足以开阔眼界,启发神思。
3. 原因:作者自幼对山川地理感兴趣,希望记录所见所闻。目的:通过详细注解《水经》,展现山川之美和地理变迁,传承文化。
四、课外阅读
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