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B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职业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B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职业模块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B卷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职业模板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闽(mǐn)宁镇 盐碱(jiǎn) 青稞(kē) 发酵(jiào)
B. 疟(nüè)疾 肆(sì)虐 悲怆(chuàng) 哽咽(yàn)
C. 铿(kēng)锵 澎(pài)湃 苗圃(pǔ) 撰(zuàn)写
D. 钟扬(yáng) 王进(jìn)喜 扎(zhā)根 青稞(kē)
2. 下列对《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写整体发展,又通过村民万军红的故事展现细节
B. “干沙滩”到“金沙滩”的转变主要依靠福建的资金支持,属于“输血式”扶贫
C. 文中多次引用村民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D. 闽宁镇的成功体现了东西部协作中“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性
3. 下列关于《“探界者”钟扬》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探界者”指钟扬在植物学领域的专业探索,与教育贡献无关
B. 钟扬的主要贡献是在西藏收集和保护植物种子资源
C. 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展现钟扬的科研精神,未涉及人物情感
D. 钟扬的事迹体现了科技创新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
4. 下列对《闪亮的坐标——劳模王进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体现王进喜的拼搏精神
B. 文中环境描写“狂风卷着沙砾”烘托了钻井工作的艰苦
C. 王进喜的事迹主要体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D. 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塑造王进喜“铁人”形象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闽宁镇的葡萄藤像绿色的瀑布,挂满了晶莹的果实
B. 钟扬的生命如同一颗流星,短暂却照亮了科研的夜空
C. 王进喜的吼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石油也为之沸腾
D. 血吸虫病像恶魔一样,吞噬着无数村民的生命
6. 下列对《七律二首·送瘟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千村薜荔人遗矢”描绘了新中国人民的昂扬斗志
B. “春风杨柳万千条”通过乐景衬哀情,表达对旧时代的批判
C. “借问瘟君欲何往”运用拟人手法,表现战胜瘟神的豪迈
D. 全诗以“送瘟神”为线索,展现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
二、填空题
1. 《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是一篇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协作模式实现脱贫致富。
2. 钟扬被誉为“__________”,他的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
3. 王进喜是__________时期的劳动模范,其名言“__________”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4. 《七律二首·送瘟神》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中“__________,六亿神州尽舜尧”展现了新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三、课内阅读(《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
原文节选
1997年,闽宁两省区负责同志共同商定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这个地方被命名为“闽宁村”。当时,这里是一片戈壁荒滩,自然条件恶劣,缺水少地,村民们生活贫困。但从那一刻起,闽宁协作的大幕拉开,开启了一段改变命运的征程。
最初,移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住房简陋,土地贫瘠,缺乏发展产业的经验和技术。然而,在福建的帮扶下,他们开始尝试种植各种农作物,从枸杞到玉米,再到后来的酿酒葡萄等特色产业。福建的专家们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手把手地教村民们。
如今的闽宁镇,已呈现红瓦白柱、绿树成荫、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和美景象。光伏农业产业园里,280座光伏大棚每年发电4000多万度,收入3000多万元,农民不仅能获得土地租金,还能在大棚里务工增加收入。红树莓生态产业园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葡萄酒产业更是成为闽宁镇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植葡萄、建设酒庄、举办博览会,拓展“葡萄酒+”新业态,全镇葡萄酒综合产值达29.6亿元。
1. 分析文中“干沙滩”到“金沙滩”的转变体现了怎样的扶贫理念?
2. 文中多次引用村民万军红的事例,有何作用?
3. 结合全文,谈谈闽宁镇的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四、课外阅读
《老厂区里的“铁师傅”》
红光机械厂的老车间里,铁师傅正蹲在机床前,手里的游标卡尺量得极慢。他花白的头发沾着机油,蓝色工装的袖口磨出了毛边——这是他在厂里的第42年。
老车间是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水泥地上的油污积了层硬壳。去年厂里接了批精密零件订单,年轻师傅用数控车床加工,试了三次都差0.02毫米。厂长急得转圈,想起了退休又被请回来的铁师傅。
“不是机器不行,是刀头角度没调对。”铁师傅没碰数控屏,先摸了摸零件毛坯:“这钢料含碳量稍高,得把刀头磨成55度,转速降100转。”他操起砂轮,火星溅在护目镜上,像散落的星星。磨好的刀头装上车床,他盯着刻度盘,左手摇手柄,右手扶着零件,嘴里轻轻数着“一、二、三”——这架势,和王进喜“跳进泥浆池拌水泥”的专注一模一样。
零件加工完,检测仪器显示误差0.005毫米,刚好达标。年轻师傅们围过来,铁师傅打开他的“百宝盒”:里面是磨得发亮的各式刀具,还有本翻烂的笔记本,记着“45号钢加工参数”“铸铁件冷却时间”。“这些不是死数,”他指着笔记说,“就像开车,路平路陡,油门得自己找感觉。”
老车间要改造了,新的智能生产线下个月投产。铁师傅最近在学看数控图纸,眼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不是说老手艺没用了,”他给年轻师傅演示如何用数控机调刀头,“就像这机床,智能系统是‘脑’,手上的感觉是‘魂’,俩结合才顶用。”
昨天,厂里给铁师傅发了“终身荣誉工匠”证书。他把证书压在机床抽屉里,继续磨他的刀头。“零件差一丝都不行,就像当年王进喜说的,‘要干就干出样子’。”车间的吊扇转着,把机油味和铁屑的气息吹得很远,像在给这片老厂区讲新故事。
1. 铁师傅是如何解决“精密零件加工误差”问题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2. 文中提到“新的智能生产线下个月投产”,铁师傅是如何看待“老手艺”与“新设备”的关系的?

3. 结合《闪亮的坐标——劳模王进喜》中“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分析铁师傅的形象。
五、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闽宁镇的变迁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奇迹,钟扬和王进喜用一生诠释了奋斗的意义,支教老师、基层医生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请以“平凡中的不平凡”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B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B 4. C 5. C 6. C
二、填空题
1. 报告文学;东西部
2. 探界者;收集和保护植物种子资源
3.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4. 毛泽东;春风杨柳万千条
三、课内阅读
1. 体现了“造血式”扶贫理念:通过产业扶持(如酿酒葡萄、光伏农业)、技术支持(福建专家指导),激发当地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以万军红为例,通过个体脱贫故事,由点到面展现闽宁镇村民的生活变化,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3. 启示:①政策支持是保障;②东西部协作实现优势互补;③发展特色产业需结合本地资源;④人民的勤劳与技术创新是关键。
四、课外阅读
1. 铁师傅解决“精密零件加工误差”的方法如下:先通过触摸零件毛坯,判断钢料含碳量较高的特性;针对性调整加工参数:将刀头磨成55度,降低车床转速100转;结合传统操作经验:用手工摇手柄、扶零件的方式控制加工节奏,精准把控细节;最终通过“判断材料特性—调整工具与参数—手工精细操作”的组合,将误差控制在0.005毫米,达到标准。

2. 铁师傅认为“老手艺”与“新设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他将“智能系统(新设备)”比作“脑”,负责精准计算和控制;将“老手艺(手上的感觉、经验)”比作“魂”,是对材料、工具的直观判断和操作手感,能应对机器难以处理的细节;强调两者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新设备提供技术基础,老手艺赋予操作灵魂,并非对立,而是互补。

3. 结合“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精神,铁师傅的形象分析如下:
艰苦奋斗:他在老车间工作42年,工装袖口磨破、头发沾机油却始终坚守;退休后被请回仍全身心投入,面对精密加工难题不退缩,如同王进喜“跳进泥浆池”般扎根岗位,体现对工作的执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精益求精:测量零件时游标卡尺量得极慢,打磨刀头追求精准角度,对“0.02毫米误差”较真,最终将误差控制在0.005毫米;笔记本记录多年加工参数,强调“零件差一丝都不行”,如同王进喜“要干就干出样子”,体现对工艺精度的极致追求和严谨态度。
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