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职业模块
一、选择题
1. 下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候(hòu) 萌蘖(niè) 统筹(chóu)
B. 荔(lì)枝 渣滓(zǎi) 衔(xián)接
C. 追溯(shuò) 巢穴(xué) 轨(guǐ)道
D. 阈(yù)值 蛰(zhé)伏 编撰(zuàn)
2. 下列对《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候是指自然界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与诗歌无关。
B.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体现了“海拔差异影响物候”的规律。
C. 诗人描写物候只是为了堆砌意象,无实际科学意义。
D. 杜甫的诗句中没有涉及物候现象的描写。
3. 《动物游戏之谜》中,关于动物游戏的假说,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演习说”认为游戏是动物对未来生活的排练。
B. “自娱说”强调游戏是动物释放压力的方式。
C. “学习说”提出游戏能帮助动物掌握生存技能。
D. “锻炼说”认为游戏仅为了增强动物的体力,与智力无关。
4. 《南州六月荔枝丹》中,作者介绍荔枝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 )
A. 时间顺序:从荔枝开花到结果的过程
B. 逻辑顺序:从形态到生长、从特性到栽培
C. 空间顺序:从荔枝产地到全国分布
D. 总分顺序:先总说荔枝价值,再分说品种
5. 《统筹方法》中,“泡茶”案例的作用是( )
A. 说明泡茶的最佳步骤,提升生活技巧
B. 以通俗例子解释“优化流程、节省时间”的核心原理
C. 对比不同泡茶方法,突出传统技艺的优势
D. 证明“先洗茶杯再烧水”是最合理的流程
6. 下列对《北斗 每一颗星都在闪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斗系统实现了我国导航技术从“跟随”到“领跑”的突破
B. 文中“每一颗星都在闪亮”象征团队协作与科技精神
C. 北斗仅用于军事领域,民用价值尚未开发
D. 北斗的研发体现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填空题
1.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指出,物候是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的自然现象,诗人通过观察将其融入诗歌。
2. 《动物游戏之谜》列举了四种假说:演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锻炼说。
3. 《南州六月荔枝丹》中,作者引用“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是为了说明荔枝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 《统筹方法》的核心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的目标。
5. 《北斗 每一颗星都在闪亮》提到,北斗系统的三大功能是定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科学说明文常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等(至少填两种)。
三、课内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节选)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则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这也说明荔枝开花多,结果少的特征。
1. 节选部分主要从哪三个方面介绍荔枝?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 作者引用杜牧的诗,除了说明荔枝不耐贮藏,还暗含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 结合“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分析科学说明文引用谚语的作用。
四、课外阅读(一)《银杏与物候》
小区里的老银杏是“活的日历”。三月末,别的树刚冒芽,它的枝桠还光秃秃的,像被冬天抽走了所有叶子——这是它的性子,总比别的树慢半拍。四月中,芽苞才鼓起来,青绿色,裹着层薄衣,像刚出生的鸟雏。等到四月底,嫩芽“啪”地绽开,新叶是浅碧色,扇面似的,在风里晃一晃,就把春天晃进了小区。
住在一楼的张爷爷,年年跟着银杏记物候。“你看,银杏叶长到巴掌大,就得准备育秧了。”他蹲在银杏树下,指着新叶给孙子看,“去年就是这时候,我种的黄瓜籽,出苗特别齐。”有次他看银杏叶边缘卷了边,“这是要下雨”,赶紧把院里的花搬进阳台——果然,傍晚就下了场透雨。
后来小区装了天气预报屏,有人笑张爷爷:“现在看手机就行,不用盯树了。”他摸了摸银杏粗糙的树干:“树不会骗你。它长了六十年,知道什么时候该发芽,什么时候该落叶——这是老日子传下来的准头。”
秋分那天,银杏叶开始泛黄。张爷爷摘下片叶子夹在笔记本里,旁边写着:“今日银杏始黄,该种冬麦了。”笔记本里夹着六年的银杏叶,有深绿、浅黄、橙红,像把岁月夹成了标本。
1. 文中的银杏如何体现“活的日历”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 张爷爷“跟着银杏记物候”与《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中“诗人观物候”有何相同之处?
3. 作者为什么说“树不会骗你”?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五、作文
以“生活中的科学智慧”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如物候观察、统筹方法等),可叙可议,体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七单元 同步练习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A(B项“渣滓”应读zhā;C项“追溯”应读sù;D项“编撰”应读zhuàn)
2. B(A项“与诗歌无关”错误;C项“无实际科学意义”错误;D项杜甫诗句有物候描写,如“好雨知时节”)
3. D(“锻炼说”认为游戏能增强体力和智力,并非“仅为了增强体力”)
4. B
5. B
6. C(北斗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如导航、救灾等)
二、填空题
1. 动植物生长 气候变化
2. 自娱说 学习说
3. 果实颜色鲜艳(或“颜色鲜红”)
4. 合理安排工序 节省时间(或“提高效率”)
5. 导航 授时(或“短报文通信”)
6. 列数字 打比方(或“引资料、下定义等”)
三、课内阅读
1. ①贮藏特点(引用白居易的话、举例子);②种子特点(作诠释、举例子);③花期与结果特点(列数字、引谚语)。
2. 既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科学事实,又通过诗句暗含对古代统治者劳民伤财的批判,使说明文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
3. 谚语是民众生活经验的总结,引用“荔枝十花一子”既形象说明了荔枝“开花多、结果少”的特征,又增强了说明文的通俗性和说服力。
四、课外阅读(一)
1. ①三月末迟发芽,四月底展新叶,秋分始泛黄,随季节变化呈现规律生长状态;②能提示农时(如育秧、种冬麦)和天气(如下雨)。
2. 两者都通过观察自然现象(物候)总结规律,并将规律与生活(农耕、创作)结合,体现了“自然与生活相通”的智慧。
3. 因为银杏的生长遵循自然规律(发芽、落叶等均有固定时间),这种规律是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真实且稳定,比人工预测更贴近自然本身的节奏。
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