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拓展板块上册一、选择题1. 下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混混沌沌(dùn) 一椽(chuán) 歧韵(qí)B. 颓(tuí)废 橄榄(lǎn) 平仄(zhè)C. 侥(jiǎo)幸 桎梏(kù) 字斟句酌(zhuó)D. 嗥(háo)叫 艾蒿(gāo) 饿殍(fú)2.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都的秋》通过对比南国之秋,突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B. 《我的母亲》中“除夕送灶”的细节,体现母亲对传统习俗的坚守与生活的艰辛。C. 《合欢树》中“合欢树”象征母亲的爱与生命的延续,结尾“悲伤也成享受”体现作者对母爱的深刻领悟。D. 《像山那样思考》通过狼的嗥叫,批判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欲,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 下列对《合欢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合欢树”为线索,串联起母亲生前与死后的回忆,情感含蓄而深沉B. “我”最初不愿去看合欢树,是因为怕触景生情,无法承受对母亲的思念C. 文中“那个孩子”的出现,暗示母爱会像合欢树一样,在时光中延续下去D. 作者通过合欢树的生长,表达“生命总会找到出口”的乐观,与对母亲的怀念无关二、填空题1. 《我的母亲》的作者是________,通过________描写手法展现母亲的形 象。2. 《合欢树》的作者是________,文章以________为线索,表达对母亲的怀念。3. 《像山那样思考》的作者是________,文章呼吁人类________。4. 《故都的秋》中“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属于________描写,营造________的意境。三、课内阅读(一)阅读《合欢树》选段,回答问题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1. 为什么说“悲伤也成享受”?2. 分析“晃动的树影儿”的象征意义。3. 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二)阅读《像山那样思考》选段,回答问题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1. 选段中狼的嗥叫有何象征意义?2. 分析“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的深层含义。3. 联系《故都的秋》,谈谈两篇文章在自然描写上的异同。四、课外阅读《灶台上的月光》母亲的灶台在老屋东头,青砖砌的,边角被烟火熏得发黑,却总擦得亮。我放学回家时,总能看见灶台边的母亲——要么在揉面,要么在切菜,围裙上沾着面粉,像落了层雪。有年冬天特别冷,我半夜发烧,母亲把我裹在被子里,自己蹲在灶台前烧火。柴火“噼啪”响,锅里的姜汤冒起白汽,她的影子被火光拉得很长,贴在墙上,像棵弯腰的树。“喝了就暖了。”她把碗递过来时,手指冻得发红,却硬是没往袖口里缩。后来我去外地读书,每次打电话,母亲总说“灶台擦好了,就等你回来煮饺子”。有次放假回家,推开门看见灶台边放着我爱吃的红薯,还是热的。母亲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块新围裙:“之前的磨破了,这个耐脏。”围裙是蓝布的,上面绣着朵小雏菊——她年轻时最爱的花样。现在母亲不在了,灶台还在。我学着她的样子生火,火苗舔着锅底,恍惚看见她站在灶台边,围裙上的面粉被月光照得发亮。原来有些暖,从来不用刻意记,就像灶台上的月光,只要你回头,它总在。1. 文中“灶台”“围裙”“姜汤”等事物有何共同作用? 2. 分析“她的影子被火光拉得很长,贴在墙上,像棵弯腰的树”的比喻效果。 3. 母亲为什么“硬是没往袖口里缩”发红的手指?这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与《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形象有何相似之处? 4. 结合《合欢树》中“悲伤也成享受”的情感,谈谈你对文末“有些暖,从来不用刻意记”的理解。五、作文以“亲情的力量”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记叙文。要求:通过具体事件描写,体现亲情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融入自然景物烘托情感。参考答案(B卷)一、选择题1. A2. D3.D二、填空题1. 老舍;细节2. 史铁生;合欢树3. 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或“尊重自然规律”)4. 听觉;清、静、悲凉三、课内阅读(一)1. 悲伤中蕴含对母爱的深刻理解,以及通过写作告慰母亲的释然。2. 象征母亲的爱与生命的延续,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无尽思念。3. 生命的残缺与遗憾是常态,但爱与记忆能赋予生命意义。(二)1. 象征自然对人类破坏行为的悲鸣与反抗。2. 暗示狼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对人类征服欲的不屈与抗争。3. 同:借自然景物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异:《故都的秋》侧重个人情感,《像山那样思考》侧重生态哲思。四、课外阅读1. 这些事物是母爱的载体,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串联起对母亲的回忆,传递温暖而深沉的亲情。 2. 把母亲的影子比作“弯腰的树”,既写出母亲为照顾“我”而弯腰忙碌的姿态,又暗示母亲如树一般坚韧、默默守护的形象,生动而深情。 3. 母亲怕手指上的寒气沾到“我”的碗上,体现她对孩子的细心与坚韧;这与《我的母亲》中母亲“无论手中怎么窘,也要设法款待客人”所体现的勤劳、无私的形象相似,都展现了母亲对他人(孩子或亲友)的付出高于自身。 4. 《合欢树》中“悲伤也成享受”指对母亲的思念虽有悲伤,却因理解母爱而变得温暖;本文“有些暖,从来不用刻意记”指母爱早已融入日常细节,即使母亲不在,那些灶台边的回忆也会自然浮现,成为心底的暖。两者都表达了亲情不会因离别而消失,反而会在回忆中沉淀为温暖的力量。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