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新课导入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你们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人生追求的因素是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人生的境界》一课,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会告诉我们答案的。人生的境界冯友兰目 录C O N T E N T S02初读课文03深入探究04拓展训练知人论世01Part 01知人论世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未名湖畔的学子,留学美国的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的哲学教授,中国的哲学家,世界哲学智慧天空中的灿星。先后获得美国普林斯屯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作者介绍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被誉为“现代新儒家”Part 02初读课文初读课文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人生的境界”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初读课文4.人生的境界有哪几种?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自然境界功礼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觉解”划分标准初读课文5.文章是怎样阐释四种人生境界的?自然境界:一个人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其动机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道德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天地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Part 03深入探究深入探究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请问它是哪个词?觉解深入探究2.请依据下面两个语句对“觉解”—词作出自己的解释。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②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深入探究3.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第一重:自然境界文中定义: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什么叫自然境界?——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的目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 ”放羊娃答:“生娃。”记者问:“生了娃呢 ”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大家听过放羊娃的故事吗 这个放羊娃的境界就是自然境界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缺乏觉解,对自己的人生境界缺乏领悟。所以有句话说治“贫”先要治"愚”。深入探究3.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第二重:功利境界文中定义: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深入探究什么叫功利境界?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利己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在现实生活中,普通大众大多处于功利境界,很难彻底摆脱私利和功利的影响的,而这也恰恰是真实的人性的体现,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摆不正私利和功利的位置、对于私利和功利与公益之间的关系处置不当,将对我们的人生和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消极影响,甚至可能会直接影响事业的成败。如何理解“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深入探究3.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第三重:道德境界文中定义: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深入探究什么叫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除了行利之外,还行益之事。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道德标准高的人,古今贤人、英雄。现在更多的普通人也开始进入这境界。深入探究3.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第四重:天地境界文中定义:“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深入探究什么叫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达到忘我的境界。古今的大圣贤人,他们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大无大有周恩来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深入探究觉解的程度 做事的动机 做事的意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4.根据课文学习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最低较低较高最高蒙昧的利己的为了社会的利益为了全宇宙的利益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超道德的价值和意义深入探究5.“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这样就构成了人们不同的人生境界。请说说下面的事例各属于什么样的人生境界。⑴一名儿童趴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⑵开头故事里的三个泥水匠。⑶儿童仰望天空数星星;诗人张若虚仰望月亮;思索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Part 04拓展训练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拓展训练范仲淹——屈原——诸葛亮——鲁迅——杜甫——文天祥——林则徐——周恩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拓展训练分析以下例子: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拓展训练分析以下例子:2.“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拓展训练分析以下例子: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道德境界。拓展训练分析以下例子: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同学们,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而我们这个时代有人说是精神贬损,物欲膨胀;理想低迷,平庸泛滥;道德滑坡,“我为圆心”;价值低庸,急功近利。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这决不是理想的成长环境。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生活中决不可随波逐流,正如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要“将心灵的摄像机多对准真善美”。的确,我们心灵的天线要永远高耸,接收促人警醒、催人上进的信息,要不断汲取人类一切宝贵精神财富,用它来不断养育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课堂总结Thank You !谢谢观赏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