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炎陵县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2025.6)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
父亲,“令郎”是谦称自己的儿子。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D.传统节日习俗蕴含文化内涵,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重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经典中的家国情怀”主题学习活动。本次测试将围绕这一主题情境展
开,请你在阅读与思考中,感悟经典作品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展现你的语文素养。
阳节登高、插茱萸,则主要与驱邪的传说有关。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5.吟诵家国诗篇(5分)
(一)活动一:追寻文化根基(13分)》
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就是中国文人的内核之一,孟浩然借“坐观垂钓者,
委婉表达渴望为国效力的热忱。杜甫身处破屋,却发出“
!”的
%
1.书写家国印记(2分)
呐喊,展现大爱情怀。陆游虽遭排挤仍坚守高洁初心,以“
”明志。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家国情怀如熊熊火把,照亮民族前行的路。它可以是《桃花源记》
(二)活动二:践行和谐理念(4分)
在筹备“家国故事分享会”时,小华主张讲述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小明则认为文天


中黄发垂tiá0(
)怡然自乐的社会理想,是《灯笼》下马前卒()挑灯看剑,是《最
后一次讲演》中痛骂反动派卑鄙()无耻的无畏,也是《壶口瀑布》那令人zhèn()
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更具感染力,两人争执不下。
o
撼的、象征民族精神的怒吼。
6.(1)请你引用一句与“和”相关的名言(课内课外均可),为化解分歧提供文化依据。
0
2.守护语言家园(3分)
(1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我们深刻理解了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丰富内涵。
(2)作为班长,请结合“和为贵”的思想设计一段调解词(60字左右),引导二人合作传
B.学校举办的“经典咏流传”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目的。
承家国精神。(3分)
C.能否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是衡量新时代青年价值的重要标尺。

D.杜甫的诗作之所以感人至深,不仅在于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更在于他高超的艺术技巧。
二、阅读(共45分)
3.梳理情感脉络(3分)
(一)活动三:解读家国密码(说明文阅读,10分)
6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7-9题。
①这种情怀,在和平年代,化为建设家园的实干与奉献。
中国古建筑中的家国符号
②它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①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所,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
家国文化符号。这些符号无声地诉说着古人的伦理观念、社会秩序和家国情怀。
③在危难时刻,则表现为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
②“中轴线”与秩序感:紫禁城、孔庙、大型民居如山西乔家大院等,都有一条贯穿南北
④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
的清晰中轴线。重要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形成主次分明、尊卑有序的空间格局。这不仅是
⑤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用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真谛。
建筑美学的体现,更是儒家“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社会伦理秩序的物化
A.⑤④②①③
B.④⑤②①③
C.④②⑤①③
D.⑤①③④②
象征,体现了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追求。
4.感悟文化传承(3分)
③“四合院”里的伦理空间:四合院作为典型的民居形式,其空间布局是“家”的缩影。
正房(北房)供长辈居住,体现尊老;东西厢房为晚辈住所,体现秩序;倒座房(南房)常为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书房或客房。整个院落对外封闭,对内开放,形成一个自给自足、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小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内容
社会”,强调家族内部的和谐与凝聚力。这种由“家”的秩序推及“国”的治理,正是“家国
01
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同构”思想的生动写照。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
④“门第”与“匾额”:古代住宅的大门(“门第”)是家族地位和声望的重要标志。门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
楣上的匾额、楹联,则直接书写着家族的理想、信念和家训,如“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八年级语文
第1页共3页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2分) 髫 zú bǐ 震 (每空0.5分)
2、(3分) A (B项句式杂糅,去掉“为目的”;C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或在“是”后加“能否”;D项“不仅”、“更”存在递进关系,应调整语序)
3、(3分) C(④提出话题“家国情怀”是核心精神→②阐述其重要性(力量)→⑤引出仁人志士的诠释→①③具体分述和平年代和危难时刻的表现,①在③前更符合逻辑)
4、(3分) B (A项错误,《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是赋比兴;C项错误,“令郎”是尊称对方的儿子;D项错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主要与桓景避灾传说及祈求健康长寿有关。)
5、(5分) 徒有羡鱼情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每空1分,错、漏、增字该空不得分)
(二)(4分)
(1) (1分) 示例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示例2: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示例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符合“和”主题即可)
(2) (3分) 示例:小明、小华,两位英雄的家国精神都值得传承!岳飞之“忠”与文天祥之“节”,恰是民族精神的互补。我们何不合作策划“双英主题”?你写岳飞抗金,我绘文天祥拒降,共同展现中华气节。争执不如合力,这才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评分标准:立足家国主题:点明岳飞、文天祥精神的价值(1分);体现“和为贵”:用“合作”“互补”“合力”等词化解对立(1分);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具体合作形式(如双主题、分工协作)(1分);语言得体流畅:符合班长身份,有感染力(1分)。(满分3分,以上四点答出三点即可)
二、阅读(45分)
(一)说明文阅读(10分)
7、(3分) ① “中轴线”布局体现社会伦理秩序(尊卑有序),象征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 “四合院”空间布局体现家族内部的和谐、秩序与凝聚力(长幼有序、内外有别),是“家国同构”思想的写照。③ “门第”与“匾额”是家族精神、价值追求的宣言,将个人、家族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④ “祠堂”强化家族成员血脉认同、凝聚人心,强化了个人对家族、进而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任意答3点)
8、(4分) 打比方(1分)。将“祠堂”比作“基石”(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祠堂在维系家族团结、强化家国认同方面所起到的极其重要和稳固的基础性作用(1分),突出了祠堂对于培育家国情怀的关键地位(1分)。
9、(3分) ① 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深厚根基和丰富内涵。②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③ 为现代建筑设计和社区营造提供传统文化智慧和灵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④ 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家风、凝聚家国情感。(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0、(3分)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1分),通过描写外国女人靠近带来的香气的场景,极其深刻地刻画了叙述者“我”在漂泊异乡时内心强烈的疏离感、孤独感和与世界格格不入的绝望感(1分)。也为下文弟弟用“家”的温暖打破这种冰冷绝望做了有力的铺垫和反衬(1分)。
11、(4分) 效果:弟弟的话强烈触动了“我”,击碎了“我”的伪装,让“我”潜藏的思乡之情和脆弱瞬间爆发(2分)。表现:① 动作描写:“猛地停住脚步”、“泪水毫无征兆地涌了上来”、“紧紧攥住弟弟的手”(1分),生动展现了“我”内心受到的巨大冲击和情感失控。② 心理描写:“像一把钝刀子,割开了我长久以来用漂泊筑起的硬壳”(1分),直接揭示了弟弟话语带来的深刻痛感和顿悟。
12、(4分) ① 渲染环境氛围:营造了萧瑟、孤寂、寒冷的氛围(1分),烘托了“我”漂泊在外的凄凉心境和内心的孤寂感(1分)。② 形成对比(反衬):外界的寒冷(环境)与弟弟带来的“家”的温暖(情感)(1分)③ 推动情节/暗示心境:贯穿全文的“寒冷”暗示“我”处境的艰难和内心的冰冷,为结尾情感的爆发(温暖战胜寒冷)做铺垫(1分)。
13、(3分) ① 萧红一生颠沛流离,故乡东北沦陷,有家难归。她对家和故土的思念深入骨髓。(1分)② 对于萧红这样的漂泊者,宏大的家国情怀,最终都化作了对“家”那份具体温暖的渴望,弟弟的“暖”字和家门口的老槐树成了漂泊者全部乡愁和家国情怀的浓缩点。这句话道尽了游子心中对家国最深的眷恋。(2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14、(4分) 【甲】诗《石壕吏》:主要从底层民众(个体家庭)的悲惨遭遇角度(1分)。具体、真实地揭露了战争(兵役)带给普通百姓家破人亡的深重灾难(抓丁、丧子、骨肉分离)(1分)。
【乙】诗《春望》:主要从国家整体和个人心理感受角度(1分)。通过写国家沦陷的总体景象和战乱中音讯隔绝、亲人离散的痛苦抒发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巨大悲痛和忧思(1分)。
(4分)甲诗: 老妇一家的遭遇(“三男戍,二男死”,老妇被迫服役)是安史之乱中千万家庭悲剧的缩影。诗人借一家之痛,揭露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残酷摧残,控诉了国家动乱带来的深重灾难。字里行间充满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妇啼一何苦”、“如闻泣幽咽”)。(2分)
乙诗: 诗人身处沦陷长安(“国破”),眼见春景却倍感伤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既是个人遭遇的苦楚,更是国家危亡、人民流离失所的时代悲愤。个人愁绪与国家命运紧密交织,不可分割。(2分)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16、(3分) (1) 同“举”,选拔 (2)把...当作亲人 (3)已经(每空1分)
17、① 选贤与能(禅让制)
② 天下为公/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③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④ 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18、(3分) 不一致。(1分)甲文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以用来描述现代小康社会目标。(1分)理由:现代小康社会强调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如养老保险(老有所终)、就业保障(壮有所用)、义务教育(幼有所长)、弱势群体帮扶(皆有所养),体现对民生福祉的重视(1分)
(五)名著阅读(8分)
19、(3分)D
20、 (2分) 示例:保尔,钢铁战士的典型,他坚强不屈的精神是我们效仿的楷模。
21、(3分)支撑保尔的根本力量是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1分)从保尔头部中弹后重返战场、患伤寒高烧仍坚持筑路、失明后仍坚持写作这些事件中,我感悟到当代青年应该把“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生命价值融入国家和集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分)
三、写作(50分)
评分标准:
一类卷 (45-50分): 立意深刻,紧扣“寻找光明的力量”主题,能结合“经典中的家国情怀”活动体验或感悟,生动具体地展现“力量”的来源(如亲情、责任、榜样、理想、家国情怀等)及其如何帮助自己/他人走出困境(“黑夜”),思想积极向上。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有文采。书写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二类卷 (38-44分): 立意明确,符合题意,能结合活动体验或感悟,较好地展现“力量”及其作用。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较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卷 (30-37分): 立意基本明确,基本符合题意,能提及“力量”和“光明”,但结合活动体验或感悟不够深入,对“力量”如何发挥作用描写不够具体。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书写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类卷 (21-29分): 立意不够明确,与题意联系不紧,未能很好结合活动要求,对主题理解模糊。内容单薄。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书写潦草。文体不清。
五类卷 (20分以下): 文不对题,观点错误,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病很多,字迹难辨。套作、抄袭。
补充说明:无标题扣2分。
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3分。
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300字以下,得分不超过25分;200字以下,得分不超过15分;只写一两句话或标题的,给1-2分或0分。
立意深刻(如能将个人“寻找光明”与家国情怀、时代责任紧密结合)、选材新颖、构思精巧、语言有特色可适当加分至满分。
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可酌情加1-3分(在总分内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