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
横山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和运用(24分)
1.(2分)(1)tiǎo
(2)yin
评分标准:注音正确,各得1分。共2分。
2.(2分)(1)遨
(2)嚼
评分标准:错别字修改正确,各得1分。共2分。
3.(11分)(1)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
(5)自缘身在最高层
评分标准:(1)~(3)题上下两句全都答对,各得3分;只答对上句或下句,各得1分。计9分。(4)(5)题答对一
句,各得1分,计2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11分。
4.(2分)[示例]不仅更
评分标准:关联词语填写恰当,得2分。共2分。
5.(2分)[示例]删去“频频”或“多次”。
评分标准:修改意见正确,得2分。共2分。
6.(2分)偏正
评分标准:短语结构类型填写正确,得2分。共2分。
7.(3分)[示例]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保尔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多次受伤仍坚持战斗;在战后建设时期,保尔在
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参与铁路修建,忍受饥饿、严寒与伤病。正是这些如“烈火与骤冷”般的磨难,不断淬炼他的
意志,让他从懵懂少年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用钢铁般的信念诠释生命的意义。
评分标准: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表达合理即可。共3分。
二、阅读(46分)
(一)(9分)
8.(3分)①需要遵守公序良俗的底线:②需要节制娱乐戏谑的范围;③需要守护语言汉字的规范。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3分。
9.(3分)[示例一]组织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营造规范化、多样化的语
言文化环境。
[示例二]制定校园语言使用规范,成立语言环境监督小组,遏制黑话烂梗的传播,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语言管
理机制。
评分标准:结合材料,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建议具体可行即可,得3分。共3分。
10.(3分)B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
横山区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A答案第1页共3页
(二)(21分)
11.(4分)①接到采访任务
②供销社的代销员
③供销系统改革,听说刘光亮下岗
④农资合作社负
责人。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4分。
12.(6分)(1)(3分)先写刘光亮得知自己要被采访时“脸竟然红了起来”,体现出他的腼腆、憨厚、质朴、谦逊:后写
“我”因误解刘光亮而“脸有些发烧”,表现出“我”的羞愧。刘光亮与“我”因不同原因而先后脸红、脸发烧,更加
衬托出刘光亮这一人物形象的纯粹」
评分标准:刘光亮和“我”的脸部细节描写分析准确,各得1分:答出“衬托”,得1分。共3分。
(2)(3分)[示例一]“弓”凸显了身体紧绷的状态,“蹬”写出骑行的费力,两个动词生动刻画了刘光亮在陡峭山
路上艰难骑行的姿态,表现出刘光亮吃苦耐劳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载着沉重物资用力骑行的刘光亮比作一头牛,生动描写出人物负重前行的姿
态,突出表现了刘光亮像耕牛一样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品质。
评分标准:选词精准或答出“比喻”,得1分;词语或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2分。共3分。
13.(6分)“微驼”是实写,体现了刘光亮因年龄增长和长期奔波劳碌导致的身体形态变化;“变得挺拔”是虚写,象
征了刘光亮精神的崇高与永恒,是“我”心中刘光亮形象的升华。距离当年在代销店,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
刘光亮也历经了下岗、时代变迁,身姿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但他始终坚守为村民服务的初心,成立农资合作社,
给村民代买质量有保证、价格还低的农资产品,还帮他们联系农产品销路,具有无私奉献、真诚服务的美好品
质,因此他的形象在“我”眼中变得高大挺拔。
评分标准:“微驼”和“变得挺拔”的原因概括准确,各得2分;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
6分。
14.(5分)[示例一]我认为《永远的代销店》更好。“代销店”是故事线索,从供销社到农资合作社,本质仍是“代
销”的延续;“永远”强调了在供销系统改革到电商兴起的时代变迁中,刘光亮为村民服务的初心不变;“永远的
代销店”暗含了对刘光亮坚守精神的赞美。
[示例二]我认为《岁月里的光亮》更好。“光亮”既指主人公刘光亮,也象征着其如光亮般温暖美好的精神品
质,同时呼应了“阳光照在大门上”等环境描写,具有感染力;“岁月”展现时间跨度,突出他从供销社代销员到
成立农资合作社,经年未改的初心。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即可。共5分。
(三)(12分)
15.(4分)(1)出名,有名。
(2)神异。
(3)颜色。
(4)形体、躯体。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16.(2分)B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7.(4分)(1)(2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评分标准:关键词“斯”“馨”翻译正确,各得1分。共2分。
(2)(2分)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泥金书写的佛经。
评分标准:关键词“调”“阅”翻译正确,各得1分。共2分。
18.(2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评分标准:答出“安贫乐道”,得1分;答出“高洁傲岸”,得1分。共2分。
横山区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A答案第2页共3页试卷类型:A
横山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
证号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
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24分)
班级开展以“生活大语文·处处皆学问”为主题的课外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舌尖文化】主持人准备分享自己“与美食相遇”的感想,并制作了一页PPT,请帮忙解决其中
的文字问题。
腻●◆·◆··理
我渴望翻游世界,更贪恋家乡的大街小巷。

吃一碗油泼面,油泼辣子的焦香混着面香挑逗着

味蕾;咬一口肉夹馍,感受着白吉馍外壳的酥脆与

腊汁的醇美,直呼“过瘾”;呷一口羊汤,丰饶的黄

土地带来的暖意浸润喉肠。秦川的烟火气,需要

细细咀爵,慢慢品尝。
1.PPT中有两个字的读音不确定,请你帮助注音。(2分)
(1)挑逗(
(2)过瘾(
2.制作PPT时,不小心打错了两个字,请改正。(2分)
(1)翱游
(2)咀爵
【自然物语】老师在“览沿途风景,思学无止境”的课外活动中发放了知识过关卡。
3.请将卡片中空缺的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11分)
览沿途风景,思学无止境
知识关卡
沿途风景
联想诗文
出处
大山巍峨,遮天蔽日,山南山
杜甫
(1)山岳之奇
北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望岳》
一池青莲,生于污淖,却未沾
周敦颐
(2)青莲之品
半分污秽,清丽动人。
《爱莲说》
横山区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A第1页共6页
山径蜿蜒,溪流曲折,前路难
陆游
(3)曲径之妙
以辨认,忽又开朗。
《游山西村》
花瓣凋零,碾入泥土,转而化
龚自珍
(4)落花之情
作滋养花枝的肥料。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
登临山顶,极目远跳,缭绕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
(5)登高之悟
云雾也无法遮蔽视线。」
《登飞来峰》
【非遗解码】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家乡的非遗文化资料,请你解决资料中的问题。
①“横山老腰鼓”是根植于陕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活化石,其刚劲豪迈的鼓点与舞姿,
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粗犷性情,
承载着黄土高原千年的历史文脉。②作为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近年来频频多次亮相国际舞台。③横山区多年来坚持传承与保护并重,加
大横山老腰鼓的研究和保护力度,并通过活态传承方式,积极培育新时代横山老腰鼓传承人。
4.请在第①句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5.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6第③句中加点的“活态传承”属于
短语。(填短语结构类型)(2分)
【书海拾贝】小组同学就自己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进行交流,请你加入。
7.讨论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大家发现保尔的成长就如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请你就这
一发现,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进行发言。(3分)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9分)
【材料一】“sdd”意为“你说得对”,“DDDD”代表“懂的都懂”,表示惊讶用“我嘞个豆”…一
段时间来,社交媒体上“黑话库”不断扩容,不少网友吐槽“看个评论区如同破解摩斯密码”
网络传播向来碎片化、戏谑化,一般时候倒也无伤大雅,可纵观如今刷屏的网言网语,几乎已经
跟标准文法毫不沾边,不少是毫无营养、内容空洞的烂梗。要么硬凑缩写,要么谐音泛滥,还有一些
由热,点事件衍生而来,满满的阴阳怪气。一些网络烂梗正逐步渗透到现实生活中,不断影响大众语
言体系。特别是很多“紧跟潮流”的未成年人,更容易被其带歪。
(摘编自《网络表达是不是非“梗”不可》,2025.4.30《北京日报》)
【材料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泛滥影响
青少年“好好说话”,超半数受访者认为网络“烂梗”会导致青少年乱用词汇和养成不文明的语言习惯。
网络“烂梗”泛滥会给
C⑥网络“烂梗”为何会在青少年中传播?
青少年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青少年触网机会和时间增多,71.8%
容易被网络热点费挟
出现词汇
网语代替正
有用
式表达、正
好奇心理,彰显个性55.3%
养成不文明的
52.5%
式词汇贫乏
语言习惯
47.6%
51.8%
“烂梗”简单有趣,易于传播流行46.8%
失去对优美语
言的鉴赏力和
运用能力
官目跟风追热
缺乏辨别力,不自觉使用46.3%
41.2%
点,影响独立
42.1%
思考能力
37.5%
周边人都在用,为了融人集体46.1%
(摘编自《网络“烂梗”泛滥对青少年有何影响?》,2024.12.11《中国青年报》)
横山区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A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