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青海省格尔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
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这两个梦想得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土地改革完成 B.一五计划完成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抗美援朝胜利和土地改革完成
3.他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他是( )
A.杨根思 B.罗盛教 C.邱少云 D.黄继光
4.在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民最直接受益的是( )
A.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B.承包到了土地 C.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 D.增强了生产能力
5.1956年初,毛泽东用43天时间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的工业汇报,并赴沈阳、武汉等地实地考察工厂;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亦密集调研全国工业现状。这一系列行动集中反映了( )
A.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大跃进”运动即将在全国全面展开
C.新中国已经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社会主义建设在调整中取得重要成就
6.1954年9月,李兴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亲历的活动应是( )
A.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C.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决定进行大规模建设
7.1954年,中药名牌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响应号召,带头进行公私合营,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
A.工业建设的全面进行 B.国民经济调整
C.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D.国有企业改革
8.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并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文中的“他”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黄继光
9.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 )
A.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为历史性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D.标志着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
10.邓小平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多次重要会议,其中有两次处于历史转折的关头。一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另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两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中共二大 B.中共一大、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春联折射人们的生活。1974年,湖北农民彭立成家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到1980年,他家春联变成“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春联的变化折射出( )
A.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C.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终确立 D.我国建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2.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 D.设立经济特区
13.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标志着我国“真正走向世界”,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主要动力的事件为( )
A.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1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
16.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体现的是( )
A.创新发展理念 B.协调发展理念 C.共享发展理念 D.绿色发展理念
17.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由1947年成立时的5.37亿元跃升至2008年的7761.8亿元;西藏自治区由1965年成立时的3.27亿元增至2008年的395.91亿元,连续8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
18.“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在港澳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画出的“最大同心圆”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建立经济特区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19.2025年中国海军、空军、战略导弹及联合作战能力全面提升,包括福建舰航母服役、歼-35隐身战机列装、东风-31AG洲际导弹试射等标志性进展,中国的轰20、第4艘航母很快亮相。据此我们可以解读出的信息是( )
A.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 B.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 D.我国已经实现了国防现代化
20.1962年12月兰新铁路竣工,2014年12月兰新高铁全线开通,从早期的“绿皮车”到如今的“绿巨人”,兰州到新疆的行程从三天缩短到12小时。这充分说明( )
A.科技创新促进交通发展 B.交通拥堵得到极大缓解
C.综合交通运输网已形成 D.传统交通方式已被取代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计60分)
2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宣示,她不仅完全有能力捍卫国家独立,而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图一开国大典 图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图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1)图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指出图二志愿军参战的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拟定一个主题。(2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请列举这一时期的工业和交通成就各一例?(4分)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成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成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成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成国营商店。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
(3)据材料三,指出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意义。(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全会公报
(1)据材料一中图片和公报内容,指出发布公报的会议名称。(2分)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大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2分)并指出这次大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4分)
材料二:1978年底,一直靠吃政府救济粮过活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把土地包干到户。虽然土地、人没有变化,但产生了惊人的效果:1979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6.65万千克,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产量的总和。
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大包干纪念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由材料二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推广到全国的农村改革政策是什么。(2分)据材料指出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取得的成效是什么。(2分)
材料三:1980年,我国在广东和福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博物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及意义。(4分)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8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所示制度是我国在哪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确立的我国的哪项根本政治制度。(4分)请写出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分)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摘编自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材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的第一个自治区。(2分)试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三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摘编自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及历史意义。(4分)
24.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80—120字)(8分)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编青海省格尔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A A A C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B B C B C A A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计60分)
21.(1)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变化趋势:从统计图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获得增长;主要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3)变化: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1)会议名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重要地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1979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量大幅提高。
(3)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3.(1)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前提:国家统一领导。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等。
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4.观点: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
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设立经济特区,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中国加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动了国际合作与共赢。以上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